脾胃系病证-痢疾(二)

脾胃系病证-痢疾(二)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是一类或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治法方药】

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痢疾初起之时,以实证、热证多见,宜清热化湿解毒;久痢虚证、寒证,应予补虚温中,调理脾胃,兼以清肠,收涩固脱。如下痢兼有表证者,宜合解表剂,外疏内通,夹食滞可配合消导药消除积滞。刘河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痢疾的多个证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而在掌握扶正祛邪的辨证治疗过程中,始终应顾护胃气。治疗痢疾之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

热痢初起,兼见表证者,用荆防败毒散;如表邪未解,里热已盛,症见身热汗出,脉象急促者,则用葛根芩连汤。若暴痢致脱,症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唇舌紫暗,尿少,脉微欲绝者,应急服独参汤或参附汤,加用参麦注射液等。暑天感寒湿而痢者,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若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症见下痢白冻,倦怠少食,舌淡苔白,脉沉者,用温脾汤加减;若久痢兼见肾阳虚衰,关门不固者,宜加四神丸;如久痢脱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下痢时作,大便稀溏,心中烦热,饥不欲食,四肢不温,证属寒热错杂者,可用乌梅丸加减。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痢疾的临床辨证以辨湿热和气血为主,治疗初起以祛邪为主。熊继柏教授辨治痢疾指出关键有两点:一辨湿热。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云,“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意思是说痢疾为感受湿热疫毒所致,凡痢下赤多白少者为热胜湿,痢下赤少白多者为湿胜热,当然还要参合舌脉予以确诊。二分气血。唐容川

在《痢证三字诀》中指出,“痢为病,发秋天,金木沴,湿热煎,肝迫注,故下逼,肺收摄,故滞塞”,意思是说痢疾乃湿热煎迫,导致肝肺两脏气机失调所致里急后重,这是他对里急后重的解释,虽然此解释不十分确切,但古人对里急后重一症无更好解释了。由于肺主气,肝藏血,所以他进一步指出,“白气腐,红血溃……治白痢,主肺气,白虎汤,银菊贵,治红痢,主肝血,白头汤,守圭臬”,认为白属湿,红属热,白痢伤气,红痢伤血,故用芍药汤清湿热、调气血。同时他还指出,治痢疾初起必须祛邪,最忌收涩,收涩则会闭门留寇。故有表邪者必祛表邪,有积滞者必祛积滞,邪去则正安,邪不去则正不安。喻嘉言曾提出“逆流挽舟”之法,即在痢疾初起,表邪重者,予人参败毒散,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愈。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百度网络,文字内容部分来源于“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我是搬运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医内科学病机概要完成打印版

病机概要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4表寒里热证表寒未解,内有蕴热,热攻于上;邪热郁闭于肺,肺失宣降;热结于下 5中毒性流感时行疫毒,皆相染易,内攻外窜,极易传变 6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承袭,气虚无力达邪 (2)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3)阳虚感冒阳气内虚,寒易内达,表无阳争,邪难外散 (4)血虚感冒血虚营弱,卫不独行,外受风邪,血易被扰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2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3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附]凉燥伤肺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2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3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4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第三节哮病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降 2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3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4风痰哮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5虚哮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6喘脱危重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虚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运化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2肺肾两虚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第四节喘证 (一)实喘 1风寒壅肺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气壅实,肺气不宣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儿科学-脾系病证

第五单元脾系病证 细目一鹅口疮 发病特点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病因病机 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 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多见于新生儿,久病体弱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患者。 舌上、颊内、牙龈或上颚散布白屑,可融合成片。重者可向咽喉处蔓延,影响吸奶与呼吸,偶可累及食管、肠道、气管等。 取白屑少许涂片,加10%氢氧化钠液,置于显微镜下,可见白色念珠菌芽孢及菌丝。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重在辨别实证、虚证。 实证一般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红,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虚证多病程较长,口腔白屑较少,周围不红,疼痛不著,大便稀溏,食欲不振,或形体瘦弱等。 治疗原则 本病属邪火上炎,治当清火。 实火——清泄心脾积热; 虚火——滋肾养阴降火。 病在口腔局部,除内服药外,当配合外治法治疗。 分证论治 心脾积热证 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 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 虚火上浮证 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西医治疗 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洗口腔,制霉菌素甘油涂患处,1日3~4次。 预防与调护 孕妇注意个人卫生,患阴道霉菌病者要及时治愈。 注意口腔清洁,婴儿奶具要消毒。 注意小儿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长期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者,尽可能暂停使用。 注意观察口腔黏膜白屑变化,如发现患儿吞咽或呼吸闲难,应立即处理。 历年考点

脾胃系病证-腹痛(二)

脾胃系病证-腹痛(二)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西医中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和腹膜病变、腹型过敏性紫癜、泌尿系结石、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临证要点】 1.腹痛可见于多种病证。腹痛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种证候表现,所以应注意查找原发病证。腹痛在内科疾病中,如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霍乱之腹痛,吐泻交作,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发生厥脱等变证;积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块为特征;腹泻之腹痛,伴有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次以上,大便稀溏甚至如水样;便秘之腹痛,伴有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至少三天以上排便一次。内科腹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无腹肌紧张、反跳痛等,无外伤史。外科腹痛多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可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反跳痛或腹部包块等。若小腹右侧疼痛,为肠痈。应注意体格检查及询问病史。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先兆流产、宫外孕、输卵管破裂等,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并询问月经史,以明确诊断。 2.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等灵活辨治。虚实夹杂者临床见患者腹痛,畏寒怯冷,神疲乏力,纳食不佳,又见情志不畅、善太息、腹胀或两胁胀满等气滞证,或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嗳气频作等食积痛。寒热错杂者寒痛缠绵发作,日久郁而化热,临床见腹痛,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形寒肢冷,又见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小便短黄,心烦易怒,口干胁痛等热证。热痛日久不愈,也可转化为寒,成为寒热交错之证。临床见腹痛势急迫,拒按,口渴,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又见腹痛,畏寒肢冷,大便清稀等寒证。对于虚实夹杂及寒热错杂证,应随病机兼夹变化,或寒热并用,或攻补兼施,灵活运用。

中医内科学脾胃疾病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司二便,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其液为涎。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和降为顺,与脾相为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有喜润恶燥之特性,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更需要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通降胃气。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机体吸收消化功能失常,以致出现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中气不能运行,而发生口臭、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降而上逆,可致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证。 脾胃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营;肾阳虚衰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而致泄泻;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肝郁气滞易犯脾胃,引起胃痛、腹痛等。依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我们将胃痛(吐酸、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此外,脾胃为人体重要脏腑,气血、津液、湿痰饮等方面的病证多与之有关,如便血有因脾失统摄所致,脾失转输,水津敷布失常,水湿停聚,可致痰饮或水肿等,但从编排、讲授角度着眼,分别将其归属气血津液及肾的病证等。至于脾虚生痰、上渍于肺之咳嗽,脾胃气虚、血之化源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之臌胀等病证,依据其病证整体相关性,分别属于各个脏腑系统。 第一节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内经》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还提出寒邪、伤食致病说,如《素问·举痛论篇》:“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唐宋以前文献多把属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混为一谈。如《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大陷胸汤主之。”这里的心下痛指的是胃脘痛。又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说的心痛也是指胃脘痛。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曰:“夫心痛者,在方论有九痛。内经则曰举痛,一曰卒痛,种种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二十二》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此后,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医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书中说:“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为后世辨治胃痛奠定了基础。 现代西医学指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中医内科学 脾胃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第一节胃痛 1.寒邪客胃 临床表现: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不渴,喜热饮,有感寒或食冷病史,舌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邪客胃,暴遏阳气,气机郁滞。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 常用药:高良姜、砂仁温胃散寒;香附、陈皮、木香行气止痛。 若寒邪较著,加革笈、川椒、肉桂;恶寒、头痛等风寒表证者,加苏叶、桂枝;寒邪郁久化热,寒热错杂,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2.饮食伤胃 临床表现:胃脱疼痛,胀满拒按,暧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有暴饮暴食病史,舌苔厚腻,脉滑。 证机概要:饮食积滞,壅阻胃气。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子消食导滞;茯苓、半夏、陈皮和胃化湿;连翘散结清热。若脱腹胀甚者,加积实、木香、槟榔;食积化热,暖腐酸臭者,加黄连、栀子;胃脱胀瘩而便秘者,合小承气汤;胃痛急剧而拒按,伴见苔黄燥,便秘者,为食积化热成燥,则合大承气汤。3.肝气犯胃

临床表现:胃院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情绪波动诱发或导致疼痛加重,吸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 常用药:柴胡、川芎、香附、陈皮散郁和中;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积壳、佛手、绿尊梅理气解郁而不伤阴。 若肝胃气滞突出,胃痛或伴有胁痛者,加川棟子、延胡索;暖气较频者,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和胃降逆;泛酸者,加乌贼骨、浙贝母、煅瓦楞子、左金丸。 4.肝胃郁热 临床表现:胃院灼痛,烦躁易怒,烦热不安,胁胀不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郁热伤胃。 治法:疏肝泻热,和胃止痛。 代表方:化肝煎。 常用药:丹皮、栀子清泻肝火;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青皮、陈皮疏肝和胃;浙贝母、泽泻清泻郁热;黄连、吴茱萸泻肝和胃。 若胸胁胀满,烦躁易怒甚者,加柴胡、香附、川芎等疏肝理气;口苦、口干者,加柴胡、黄芩、玉竹、麦冬等解郁清热,养阴生津;胃热壅盛,胃院灼痛,痞满,大便不畅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中医内科学

一、腹痛 病因病机小结: 1、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 2、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 3、病理因素主要有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 胃痛、腹痛鉴别 关系及相似点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 胃痛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 腹痛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腹痛时恶心、嗳气等症较少见,多见泄泻或便秘。 腹痛与其它内科疾病中的腹痛症状: 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积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块为特征 腹痛病证以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内科常先发热后腹痛,(先热后痛)疼痛一般不剧,痛无定处,压痛不显。 外科多后发热,(先痛后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见腹痛拒按,腹肌紧张等。 妇科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 1、辨腹痛性质 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痛无间断,坚满急痛,遇冷痛剧,得热则减。 热痛:痛在脐腹,痛处有热感,时轻时重,得凉痛减者。 气滞:腹痛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冲作痛,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 血瘀:少腹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经常夜间加剧。 伤食:因饮食不慎,脘腹胀痛,嗳气频作,嗳后稍舒,痛甚欲便,便后痛减。 病因病机主症发病病程 寒寒凝气滞不通则痛腹痛暴作得热痛减急骤短 热邪热雍滞腑气不通腹痛急迫痛处灼热较急短 虚气血不足脏腑失养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较缓长 实腑气不通传导失职腹胀腹痛拒按有形较急短 气气机不畅腑气不通腹痛胀满痛处不定较急短 血气滞日久血行淤滞腹部刺痛痛处不移较缓长 2、辨腹痛部位: 大腹痛多属脾胃之病,脐以上痛,多属脾胃肠道之病。 少腹痛多属足厥阴肝经病。 小腹痛及脐周腹痛多属脾胃、小肠、肾、膀胱的病,虫病多见脐周疼痛。 二、治疗原则: ①依证候的寒热虚实,在气在血,所属脏腑经络,确定治则。一般以虚实为纲,寒热为目。实热者宜调气祛邪,清热化湿,消食导滞,理气活血;虚寒者宜温中补虚。为治疗腹痛的基本大法。 ②腹痛者多为气分先伤,气滞不通,伤及血络,形成气滞血瘀,故理气中佐以活血,祛瘀中辅以行气,以增强止痛效果。 ③注意通补关系,不通则痛者宜通利,不荣则痛者宜温养。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所谓“通”,并非单指攻下通利而言。 根据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采取辛润活血通络之法,对缠绵不愈之腹痛,尤为常用。 寒邪内阻*证机概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湿热壅滞*证机概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脾胃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脾胃系病证 脾胃系病证 第一节胃痛 概念: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素虚 病机:胃气郁滞,和降失司,不通则痛;中阳不足/胃阴受损,胃络失养,不荣则痛。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辨证要点:应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1.寒邪客胃:良附丸—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辨证可用厚朴温中汤、用半夏泻心汤) 2.饮食伤胃:保和丸—消食导滞,和胃止痛(辨证可合用小承气汤、改用枳实导滞丸、合用大承气汤) 3.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辨证选用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肝胃郁热际,理气药应选择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4.湿热中阻:清中汤—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辨证选用二陈汤合平胃散)

5.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6.胃阴亏耗: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益阴养胃,和中止痛(兼见嘈杂者,可合用左金丸) 7.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无泛吐清水,无手足不温者,改用香砂六君子汤。)(辨证可加理中丸、用附子理中汤、用补中益气汤) 第二节痞满 概念: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 病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辨证要点:首辨虚实,次辨寒热。 治疗原则: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转归预后: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可见吐血、黑便、胃痛、积聚、噎膈等。 实痞: ⑴饮食内停:保和丸—消食和胃,行气消痞(辨证可用枳实导滞丸、用枳实消痞丸)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整理 肺系疾病 感冒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解表;暑湿杂感者,又当清暑祛湿解表。气虚感冒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 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本方益气解表,化痰止咳。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 咳嗽,气短,脉弱等症。 常用药:党参、甘草、茯苓——补气扶正以祛邪; 苏叶、葛根、前胡——疏风解表; 半夏、陈皮、枳壳、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干咳少痰;头昏,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葳蕤汤化裁。本方滋阴解表,治疗阴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 脉数等症。 常用药:玉竹——滋阴,以资汗源;甘草、大枣——甘润和中; 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疏表散邪;XXX——清热和阴。 咳嗽 治疗原则 咳嗽的医治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子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同时,须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分身。咳嗽的医治,除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留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病有治上、治中、治下之分: 治上:治肺:温宣、清肃(间接针对咳嗽之主脏施治)。 治中:治脾:痰湿偏盛,健脾化痰;脾虚肺弱,补脾养肺。

治下:治肾:咳嗽日久,咳而气短,补肾。 注意审证求因咳嗽是人体正气祛邪外出的一种病理表现,故治疗时不可一味“见咳止咳”,而须审证求因,针对病因病机而治,除以治肺(清肺、宣肺、降肺、温肺、敛肺、补肺、润肺)为主外,应注意调治脾胃、清肝疏肝、补审纳气等整体疗法的应用。 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鼻流黄涕,口渴,头痛, 身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证机提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桑叶、菊花、薄荷、连翘——疏风清热; 前胡、牛蒡子、杏仁、桔梗——清肃肺气 大贝母、枇杷叶——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痰湿蕴肺证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

脾胃系病证-痢疾(二)

脾胃系病证-痢疾(二)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是一类或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治法方药】 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攻补兼施。痢疾初起之时,以实证、热证多见,宜清热化湿解毒;久痢虚证、寒证,应予补虚温中,调理脾胃,兼以清肠,收涩固脱。如下痢兼有表证者,宜合解表剂,外疏内通,夹食滞可配合消导药消除积滞。刘河间提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痢疾的多个证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而在掌握扶正祛邪的辨证治疗过程中,始终应顾护胃气。治疗痢疾之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 热痢初起,兼见表证者,用荆防败毒散;如表邪未解,里热已盛,症见身热汗出,脉象急促者,则用葛根芩连汤。若暴痢致脱,症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唇舌紫暗,尿少,脉微欲绝者,应急服独参汤或参附汤,加用参麦注射液等。暑天感寒湿而痢者,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若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症见下痢白冻,倦怠少食,舌淡苔白,脉沉者,用温脾汤加减;若久痢兼见肾阳虚衰,关门不固者,宜加四神丸;如久痢脱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下痢时作,大便稀溏,心中烦热,饥不欲食,四肢不温,证属寒热错杂者,可用乌梅丸加减。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痢疾的临床辨证以辨湿热和气血为主,治疗初起以祛邪为主。熊继柏教授辨治痢疾指出关键有两点:一辨湿热。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云,“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意思是说痢疾为感受湿热疫毒所致,凡痢下赤多白少者为热胜湿,痢下赤少白多者为湿胜热,当然还要参合舌脉予以确诊。二分气血。唐容川

陈明主讲中医脾胃病经验方(二)

3、寒热错杂痞 多为胃热脾寒相互错杂于中焦胃脘所致。临床特点:胃脘疼痛或腹痛,不敢食凉,大便稀溏,不能食补。舌红苔黄,或舌苔黄白相间。用半夏泻心汤或黄连汤加减。(半夏泻心汤用于胃热痛,黄连汤用于腹痛,胃痛剧烈的可加良附丸) 半夏泻心汤使用技巧:1、寒热错杂表现(上火又恶食凉)2、胃脘不适或嘈杂(痞、满、痛)3、大便溏泄(一日一次或数次不等)4、舌红苔白,或舌苔黄白相间(1)病例:张某某,女39岁,北京大兴人,2011年7月13日初诊:胃痛一年余,每日疼痛。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恶食凉,口干口苦,食欲差。舌黄,脉沉滑。处方:法半夏10g,干姜6g,黄连6g,黄芩10g,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5g,木香10g,砂仁10g,霍苏梗各10g,焦三仙各10g。7剂,水煎服。2011年8月3日二诊:服上方期间胃痛一次,为食粘玉米所发,口干苦,小腿凉,背酸痛。舌薄黄,脉弦细。处方:法半夏10g,干姜10g,黄连10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3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木香10g,砂仁10g,焦三仙各10g。7剂。2011年8月10日三诊:本周胃未痛,食欲可,大便日一行,口苦消,仍口干,上方去厚朴,加白术10g,7剂。2011年9月21日四诊:述胃痛一直未发,大便非常规律。转治手脚发凉。 黄连汤:黄连10g,干姜10g,半夏10-15g,桂枝10g,党参10g,炙甘草3-6g,大枣4g。 治腹痛为主。主治:上热下寒(胃中有热、腹中有寒)之胃脘痛,或伴呕吐,舌红苔白或舌苔黄白相间。黄连汤是治疗腹痛、胃痛的良方,但前提是寒热错杂型的,表现为上热下寒,如腹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不敢食凉,食则疼痛加重并大便溏稀,可伴口舌生疮,口干口苦,反酸嘈杂,舌苔黄。本方目前多用于急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腹中冷痛,手足厥冷,身体疼痛,内外皆寒,治疗宜用( )(2007年第55题) A.乌头桂枝汤 B.桂枝汤 C.通脉四逆汤 D.济川煎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识记型考题。内外皆寒之腹痛治宜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表里兼顾,故选A。桂枝汤只解表寒,通脉四逆汤只祛里寒。 2.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治疗宜用( )(2006年第71;1995年第65题) A.理中汤 B.通脉四逆汤 C.暖肝煎 D.桂附地黄丸E.乌头桂枝汤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乃肾阳不足,寒邪内侵之腹痛。治当以通脉四逆汤温通肾阳。故选B。 3.一老叟于沐浴时,突发少腹拘急冷痛,喜暖喜按,得温痛减,舌苔白,脉沉紧,治宜选用( )(2005年第64;2001年第64;1994年第68题) A.乌头桂枝汤 B.附子理中丸 C.附子粳米汤 D.通脉四逆汤E.暖肝煎 正确答案:E 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少腹乃厥阴经的循行部位,故少腹拘急冷痛是由于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所致,治当暖肝散寒,方用暖肝煎,故选E。乌头桂枝汤用于内外皆寒之腹痛,附子理中丸用于阴寒腹痛,附子粳米汤用于寒邪上逆之腹痛,通脉四逆汤用于肾阳不足,寒邪内侵之腹痛。 4.患者腹中雷鸣彻痛,胸胁逆满,呕吐,舌苔白,脉沉紧。治疗宜选

( )(2004年第54题:2000年第60题) A.乌头桂枝汤 B.金匮肾气丸 C.附子粳米汤 D.通脉四逆汤E.暖肝煎 正确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辨证论治,属于应用型考题。腹中雷鸣彻痛,胸胁逆满,呕吐是寒邪上逆所致,当以附子粳米汤温中降逆,故选C。 5.少腹拘急冷痛,苔白,脉沉紧,其病理为( )(1991年第52题) A.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 B.肾阳不足,寒邪内侵 C.脾阳不振,寒邪内侵 D.寒邪内侵,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腹痛的病因病机,属于理解型考题。少腹乃厥阴经的循行部位,下焦受寒,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会出现上述症状,故选A。(参考五版教材) 6.泄泻的治疗原则是( )(2008年第67题) A.健脾燥湿 B.运脾化湿 C.补脾祛湿 D.理脾利湿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泄泻的治疗原则,属于识记型考题。、脾虚湿盛是泄泻的发病关键,故当运脾化湿,故选B。运脾包括健脾、补脾、理脾;化湿包括燥湿、祛湿、利湿。 7.患者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每日情志不遂则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治疗宦首选( )(2006年第69题) A.四七汤 B.痛泻要方 C.逍遥散 D.滋水清肝饮E.乌梅丸 正确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泄泻的辨证论治,属于识记型考题。情志不遂,横逆侮脾致腹痛泄泻,胸胁胀闷,嗳气少食,脉弦均为肝气乘脾之象,当以痛泻要方扶肝抑脾,故选B。四七汤、逍遥散、滋水清肝饮无止泻之功,乌梅丸适用于寒热错杂之泄泻。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汤 第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杏苏散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喘证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中医基本证型

一肺系病证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 2. 风热犯表证 3. 暑湿伤表证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证 2. 风热犯肺证 3. 风燥伤肺证 4. 痰湿蕴肺证 5. 痰热郁肺证 6. 肝火犯肺 三)哮病 1. 发作期 1)冷哮证2)热哮证3)寒包热哮证 4)风痰哮证 5)虚哮证 2.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2)肺肾两虚证 四)喘证 2)表寒肺热证3)痰热郁肺证4)痰浊阻肺证5)肺气郁痹证2.虚喘 1)肺气虚耗证 2)肾虚不纳证 3)正虚喘脱证 五)肺痈 1. 初期 2. 成痈期 六)肺痨 1)肺阴亏损 证 2)虚火浊肺 证 3)气阴耗伤 证 4)阴阳虚损 证 七)肺胀 八)肺痿 1、虚热证 2、虚寒证 二、心系病证 一)心悸 1)心虚胆怯 证 2)心血不足 证 3)阴虚火旺 证 4)心阳不振 证5)水饮凌 心证 6)瘀阻心脉 证二)胸痹 1、心血瘀阻 证 2、气滞心胸 证 3、痰浊闭阻 证 4、寒凝心脉 证 6、心肾阴虚 证7、心肾阳 虚证三)真 心痛1.气虚 血瘀 1)寒凝心脉 2)正虚阳脱 四)不寐 1、肝火扰心 2、痰热扰心 3、心脾两虚 三脑系病证 一)头痛 1 风 寒头痛 2 风热 头痛 3. 风湿头痛 4. 肝阳头痛 5. 血虚头痛 6 肾虚头痛7 瘀 血头痛8 痰浊 头痛 二)眩晕 1.肝 阳上亢 2. 气血亏虚 3. 肾精不足 4. 痰湿中阻 5. 痰郁化火 6. 瘀血阻窍 三)中风 1. 中经络 1)风痰入络 2)风阳上扰 3)阴虚风 动 4)痰热腑 实 5)痰火瘀 闭 6)痰浊瘀 闭 7)脱证 2. 恢复期 1)风痰瘀阻 2)气虚络瘀 3)肝肾亏 虚 四)癫狂 1)癫—痰气 郁结 2)癫—心脾 两虚 3)狂—痰火 扰神 4)狂—痰热 瘀结 5)狂—火盛 阴伤 五)痫病 1)风痰闭阻 2)痰火扰神 三、脾胃系病 证一)胃痛 1)寒邪客胃 证 2)饮食伤胃 证 3)肝气犯胃 证 4)湿热中阻 证

《中医内科学》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 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 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 呕吐治疗的证型治法和主方

口壹膈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辨证论治证型主方 呃逆的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呃逆治疗原则: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泄泻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密切相关 泄泻基本病机其病理因素离不开湿 泄泻治疗原则:健脾化湿暴泻: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久泻:脾虚为主当以健脾 泄泻湿热伤中证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痢疾的临床特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 痢疾的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雍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辨证要点:辨虚实;辨气血

2022-2023年中医学期末复习-中医内科学(本中医)考试精选专练V(带答案)试卷号;10

2022-2023年中医学期末复习-中医内科学(本中 医)考试精选专练V(带答案) 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5题) 1.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咽干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是()(所属章节:肺系病证,难度:3) A、通腑泄热 B、清热利胆 C、清热解表 D、清热利湿 E、和解表里 正确答案:B 2. 便秘以虚实为纲,热秘、气秘属实,冷秘、阴阳气血不足的属虚。 正确答案:错误 3. 热哮的治法为清热宣肺,化痰定,代表方药为( )加减。 正确答案:定喘汤 4. 头痛头重如裹,四肢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苔白腻,脉濡滑,辩证为(所属章节:肝胆系病证,难度:3)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痰浊上逆 D、风湿头痛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5. 男,36岁。平素性格内向,近日情志不遂,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大便时软时干,苔薄腻,脉弦。辨证属何证()(所属章节:心系病证,难度:

3) A、肝气郁结 B、气郁化火 C、气滞痰郁 D、心脾两虚 E、忧郁伤神 正确答案:A 6. 淋证虚证的病机主要是()(所属章节:肾系病证,难度:3) A、脾肾亏虚 B、肝肾亏虚 C、脾气亏虚 D、肾气亏虚 E、肺气亏虚 正确答案:A 7. 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皆相染易(所属章节:肺系病证,难度:3) A、诸病源候论 B、仁斋直指方 C、丹溪心法 D、景岳全书 E、证治汇补 正确答案:A 8. 暑湿感冒的代表方为( )加减。 正确答案:新加香薷饮 9. 瘀血阻滞腹痛的治法是( )。 正确答案:活血化瘀 10. 通常把以( )为主,多尿症状突出者,称为下消。

痢疾中医学

痢疾病例分析: 场景一: 张××,男性,38岁。因反复粘液脓血便8个月加重2天至我院门诊就诊。 T: 37.5度 P:90次/分 R:18次/分 BP:118/74mmHg 神清气平,精神可,步入病房,对答切题,面容表情无殊。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界无扩大,心率90次/分,律齐,心音正常,无心包摩擦音,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全腹软,下腹部散在轻压痛,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叩痛阴性,莫氏征(-),麦氏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5.8×109,中性粒细胞82%,血红蛋白11.3g/dl,血小板175.4×109 肝肾功能生化检查提示无异常发现。 问题一:还需要询问哪些相关病史?(25分),还需要哪些相关体格检查?(5分),还需要哪些实验室检查?(5分) 答案: 询问的相关病史(25分): 1.此次发作诱因(有无劳累,不洁食物接触史或近期差旅史,家庭成员或同事 有无类似发作史)——1分 2.此次发作大便的次数、量、色、质——4分 3.粘液脓血便的伴随症状——10分(有无腹痛2分,疼痛部位、性质、程度3 分,有无里急后重2分,有无发热1分,有无消瘦1分,有无关节疼痛或皮肤红斑、眼部病变等肠外表现1分) 4.既往发作的情况——5分(8个月前起病的诱因和病情3分,有无治疗及相关 情况2分) 5.中医十问——5分 需要补充的体格检查(5分) 1.一般体格检查——1分(营养状况或四肢关节皮肤情况) 形体偏胖,营养发育中等,自动体位,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无红斑,巩膜无黄染,双侧甲状腺无肿大。 2.腹部体检——2分(无肌卫或反跳痛1分,肠鸣音1分)

中医内科学 第九版 痢疾

痢疾 【定义】 由于邪蕴肠腑,气血凝滞,大肠脂膜血络损伤,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证称为痢疾。是一类或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西医学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及一些结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参考本病。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感时疫邪毒 夏秋季节,暑湿秽浊、疫毒易于滋生。湿热或暑湿之邪内侵肠道,湿热郁蒸,气血与之搏结于肠之脂膜,化为脓血而成湿热痢;疫毒之邪侵及阳明气分,进而内窜营血,那么进迫下焦厥阴、少阴,而致急重之疫毒痢。 2.内伤饮食 假设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酿生湿热,湿热毒邪,直趋肠道,那么成湿热痢或疫毒痢。假设其人平素恣食生冷瓜果,伤及脾胃,中阳缺乏,寒湿内蕴,如再贪凉饮冷或食不洁之物,寒湿食积壅塞肠中,而成寒湿痢。上述病因虽有外感时疫邪毒与内伤饮食之分,但两者常相互影响,往往内外交感而发病。 二、病机 痢疾的根本病机为邪蕴肠脏,气血凝滞,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伤而成痢。湿热、疫毒、寒湿、食积等内蕴肠腑,与肠中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功能失司,通降不利,气血滞,肠络受损,腐败化为脓血而痢下赤白;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故见腹痛,里急后重。 本病的病位在肠,与脾胃关系密切,可涉及肾。痢疾根本病变在肠,因肠与胃密切相连,肠病及胃,故常曰在肠胃。 病理性质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且演变多端。暴痢多属实证。外感湿热或湿热内生,壅滞腑气,或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下痢鲜紫脓血,壮热口渴,或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胃气逆而不降,噤口不纳者,皆属实证、热证寒湿阴邪所致者为寒证。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并见。如疫毒热盛伤津,或湿热内郁不清,日久那么伤气、伤阴,或素体阴虚邪恋,而成阴虚痢者;久痢伤正,胃虚气逆,胃不纳食者,而成噤口痢虚证;脾胃素虚而感寒湿患痢,或湿热痢过服寒凉药物致脾虚中寒,日久化源缺乏,累及肾阳,关门不固,下痢滑脱,形成虚寒痢;如痢疾迁延,邪恋正衰,脾气更虚,或治疗不当,收涩过早,关门留寇,那么成久痢,或时愈时发的休息痢。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下痢脓血黏液,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

脾胃病证痢疾试题及答案归纳

脾胃病证-痢疾 一、A1 1、寒湿痢的表现是 A、痢下赤白脓血,不甚臭秽 B、痢下鲜紫脓血 C、痢下纯为白冻 D、痢下赤多白少 E、痢下脓血黏稠 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湿热痢的主症 A、腹痛,里急后重 B、下痢赤白相兼 C、肛门灼热 D、小便短赤 E、苔白腻,脉濡缓 3、痢下白多赤少,一般多重用 A、温药 B、寒药 C、气药 D、血药 E、补药 4、根据刘河间治疗痢疾的理论,里急后重症状显著者可加用 A、补气药 B、升提中气药 C、养血药 D、活血药 E、理气药 5、下列关于痢疾治疗原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 B、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 C、忌过早补涩 D、热痢清之,寒痢温之 E、分利小便 6、溃疡性结肠炎择期手术指征是 A、并发大出血 B、并发肠穿孔 C、并发结肠癌变 D、合并中毒性巨结肠 E、伴严重毒血症状 7、下列哪项不是痢疾与泄泻的鉴别要点 A、里急后重

B、大便纯为白冻 C、排便次数增多 D、脓血便 E、腹痛肠鸣 8、下列哪一项不是痢疾的必有症状 A、里急后重 B、下痢赤白黏冻 C、完谷不化 D、腹痛 E、大便次数增多 9、痢疾的病位在 A、胃 B、肠 C、脾 D、肾 E、肝 10、下列有关中毒型菌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病急骤 B、伴意识障碍 C、伴呼吸衰竭 D、早期严重的胃肠道症状 E、发热、腹痛 11、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最主要的检查是 A、白细胞计数 B、结肠镜检查 C、钡剂灌肠 D、粪便检查 E、血沉检查 12、下列属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的是 A、腹痛、腹泻、腹胀 B、腹痛、腹泻、恶心 C、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 D、腹痛、腹胀、黏液脓血便 E、嗳气、早饱、呕血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常考知识点汇总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伤寒,金匮,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胃痛寒邪客胃证肝气犯胃证胃阴不足证的病机治法和主方 肝失疏泄犯胃乘脾可导致胃痛呕吐泄泻,其病机治法和主方有何异同 呕吐病位病因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原则:和胃降逆止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