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
在推行小学语文双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应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改革所具有的长远而深刻意义,同时还应结合的具体区情,坚定不移地分步实施,并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创建独特教学风格,由此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汉语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仅应从整体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应在注重教学风格的树立上切实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正确引导。

为此,本文针对提高教师教学风格及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展开相关探讨,从而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影响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双语教学以来,采用了人教版《语文》教材,并十分注重教师教学风格的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而且还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全面发展的基础。

在均衡发展的同时,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双语教育活动的发展,以不断扩大学校规模。

1、概念界定
1.1习惯
《辞海》习惯的解释:首先,它需要整合到复合或重复的练习中采取的行动方式。

如:好习惯,坏习惯。

第二个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适应新情况条件,这是一致的。

《现代汉语词典》描述了一个习惯。

“(1)经常适应新情况并逐渐适应。

(2)习惯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发展且不会立即改变的行为,趋势和社会习俗。


《牛津英语词典》中对习惯的解释是一种固定的或者有规律的倾向或常规行为。

特别指那些很难祛除的倾向或者常规行为。

《美国传统词典》将“习惯”定义为:通常通过不断重复某些行为来获得重复和无意识的日常行为习惯。

2.思维和个性上的某些趋势。

3.习惯态度和行为。

朱志贤《心理学大词典》“习惯是人们在某些情况下会自动执行某些事情必要性或趋势”,(美国人阿瑟·S·雷伯著对《心理学词典》的解释:1.通常是指一种类型习得的行为。

原始含义是指运动方式和身体反应。

这不仅限于此,人们经常谈论意识认知和情感习惯。

2.通过重复进行自动化而无需费力,可以轻松实现活动模式。

这更接近人格研究中使用的特质的含义。

3.药物成瘾,一个常用术语是药物依赖性。

4.指某些动物物种的行为模式特征,例如(狒狒的习性)。

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中解释“习惯是一种长期养成的比较巩固地、机械地完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或动作的特殊倾向”。

从这些权威的定义总结出,习惯它的一些特点,一是它具有后天性,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靠后天的不断练习、实践拥有的,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二是它具有稳定性和易变性,这可以解释为一旦习惯在某一时间形成,便会固定下来,很难去改变,但是同时习惯也是与时俱进的,人们往往还会由于某种目的去培养自己的一些新的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它具有普遍性和个体性,就是说习惯可以是大家所共同拥有的,比如小学生行为守则所规定的一些行为习惯,它也可以是一种个性化得体现,比如说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并且适合自己的一些的学习习惯。

四是它具有倾向性,通常人们逐渐的养成了一种习惯后,便不会刻
意地去在意这种行为方式,不需要外界的提醒,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地就进行的行为方式,也可以说是心理或是行为的倾向。

1.2学习习惯
查阅许多文献后,可能会发现,很少有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词典列出“学习习惯”的含义,而没有权威的定义:吴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习惯是相对稳定和自动化的它指的是学习行为的趋势,以及学生如何通过重复练习在特定情况下和长期学习实践中逐步发展而无需努力和监督。

罗进灿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说:“进行常规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行为”;范一在其硕士论文《论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独特和个性化的行为。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动态刻板印象,是由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相结合形成的。

”经纬在硕士论文《单亲家庭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中写道:“学习习惯是指—名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多种经验的学生。

重复性练习,整合和整合发展成为个人所需要的学习行为,教师和家长的目标是逐步发展而不是一次容易改变的形式的系统发展和培训。

这是必要的,一旦形成,它是相对固定的,并且在养成学习习惯后,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反映人们的意识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2.1 课前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尤其是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终身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展开实际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小学生有一部分完全没有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对于执行学习计划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也毫不知晓,还有大多数的学生即便制定了学习计划,但实际上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难以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尤其对于预习习惯,既未对其予以足够重视,而且学生很少进行课前预习。

图1 小学生学习计划
2.2 课堂学习习惯
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都普遍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且并不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难以实现自我约束。

故而,在上课期间,很容易就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力,上课开小差。

这就会导致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全程专注听讲的学生并不多,仅占全体人数的一小部分。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学生,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只会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理论知识,认为教师讲的就都是正确的,严重缺乏对问题的质疑能力。

图2小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3 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每天都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复习的学生只有少数,大部分学生都不会每天坚持复习。

有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日常作业的过程中,并不会事前进行对知识点的复习,难以有效将当日所学的知识点完全消化和理解,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常是能过去就过去,不会去想办法解决。

这就导致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没有目的性,只是盲目地完成任务,而缺乏思考,更甚者有一小部分的作业不做的情况发生。

图3 小学生复习情况
3、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的影响
3.1 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影响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中,有一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而且博学多才,以思辨能力见长,庄重而又平稳。

这一类的教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语调高昂,虽然语速会相对较快,然而却层次十分分明,
语言的逻辑性较强,论证有理有据,相对而言会较为重视理论知识,可以做到深入浅出。

这一类的教师,往往喜欢以理服人,可以运用逻辑性较强的思维能力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在回答学生的问题以及教室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过程中显示了逻辑语言,我不能说这种类型的老师可以解释理论知识。

它非常深刻,可以指导学生形成严格的思维惯性。

对于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小学生而言,这种认真而稳定的风格在学习的早期阶段会养成良好的幼儿园预览习惯,以帮助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集中注意力。

勤奋地做笔记,同时可以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按时有效地完成家庭作业。

但是,这种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弊端。

换句话说,这种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义务状态下养成学习习惯,实际上使习惯养成无法实现。

在课堂过程中,如果老师不能充分证明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且教学语言不够生动,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整个教学组织将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入理论知识,而且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他们很容易被动地学习并养成独立的学习习惯。

3.2 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影响
在课堂课程中,具有感染力的教师经常会表现出情绪状态,从而通过情绪来促进知识的传播。

这类教师通常对语言的容忍度高且在不断变化,说话的速度并不快或慢,语言表达的美丽,优美,具有感染力,通常可以作为启发。

这类教师最好以柔和谦虚的态度利用情绪来控制教室,并说服并表达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

此类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专注于课堂教学。

知道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课堂讨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帮助这类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将他们的手工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权。

此外,它鼓励学生养成专注于听力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情感共鸣的形成不仅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某些缺陷。

换句话说,他们往往是“教妈妈”,这使学生在课堂上过多地依赖于他们的学习时间,而忽略了课后复习。

合并链接使学生难以及时查看和整合他们的学习习惯。

此外,这种教学法确保学生缺乏理性和逻辑严谨性。

而且学生缺乏严格的逻辑思维,这使得难以养成系统的“课前听课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3.3 情境渲染型的特点及影响
当前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实现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

基于诸如“小步骤和快速运行”之类的技术,我们使用情境创建方法来允许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游戏。

学习知识,快乐学习并享受乐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学生的基本条件,例如年龄和心理特征,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更有效地组织课程中的所有环节。

将学生的主要职位放在教室中,并成为真正的知识大师。

这类教师擅长处理各种情况以控制教室。

该类别的教师使用该语言的色调,说话速度不快不慢,表情生动逼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类教师善于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情况感染学生,并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从而使小学生始终充满好奇心,可以专注于整个课程中的课堂课程,并在课堂上彼此互动参与并促进行动,制定独立的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同时使教师能够有效,及时地完成任务。

通过有意地创建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创造特定的线索和感染,从而巧妙地影响学生可以塑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的来说,教学要方法得到,而且方法不能固化,要灵活多变。

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好处也有坏处,而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先从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着手。

4、教学风格的几点建议
4.1 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所发挥出的作用极其重要。

他们不但能够与学生展开更加深入地交流和沟通,而且因为语言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能够帮助学生对政治生活和经济市场,以及科技研究和教育文化等进行更加全面的学习与了解。

在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掌握单一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为多元化发展注入新思路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在进行实践教育时,教师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这可以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风格,消除过去单一和有限的教学风格,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应鼓励和鼓励小学生良好发展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提倡新概念的多样化,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突破自我,形成各种教育风格,而单一的教育风格无法加强这种教育风格。

在此基础上,我们致力于通过有机整合各种教学风格来发展风格的各个方面。

只有改变“不背离教派”的作风,改变作风,丰富课程设置,各种矛盾和教育目标的种种问题,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地反省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利用每个家庭,弥补不足,并丰富主导教学方式。

4.2 针对性的教学风格完善
小学生入学前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知识,他们使用一种文化的语言和口语表达方式以及对汉语拼音和语法词汇的了解和理解水平。

要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教程的编写,并运用适当的教学风格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风格。

这就需要教师要对各种类型教学风格的特点和结构,以及功能和使用范围进行准确的了解和掌握。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可能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根据学习风格的差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反映各种风格的教学风格。

不同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风格必须有所不同,主题主要包括不同年龄和学历的学生以及个性各异的学者,还包括指向不同目标的课程的链接。

另外,学生往往会喜欢和学习风格相近的人一起学习,然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只会强化各自的缺陷,而无法形成优势互补。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安排到一起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同时,又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有哪些优势,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认知方式,并促使他们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总体而言,教师应设定目标,进行总体安排,并结合不同教学目标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4.3 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协调
教学过程是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之间互动与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渐成熟的过程。

教学风格倾向于促进和成熟学习风格的形成和改善。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有价值,充满活力,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真正实现教学。

首先,具有理性思维和情感感染力的教师往往具有单一的教育风格并且缺乏灵活性。

此类教师必须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新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并采取实际行动。

此外,教师应继续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改善学习状况,选择教学方式,有效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并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表达情境的教师应适当减少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创造情境的随机性,提供真实的信息,并营造生动有趣的生活环境,供学生理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后,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以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为指导。

尤其是,有理智和有见识的教师应使用更适当的方法,使
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鼓励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加深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聪明而聪明,勇往直前,努力练习,并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

此外,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自我反思,重视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和探索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结论
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将这一目标深刻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实践价值,也对创新教学的发展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仅对专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且还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特别是,在该地区进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突破单一的教育模式,并表现出多种教学风格。

因此,在灵活的指导下,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优势,避免劣势,还可以根据他们的能力教给学生,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过程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是明显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在实际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目的,有必要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徐洪涛.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具体影响及转化[J].新校园(阅读),2015(8):51-51.
[2]辜文全.浅谈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210-210.
[3]赵丽霞.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09,(5):58-29.
[4]戴明惠.小学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J].科普童话,2015(46):70-70.
[5]吕文翠.如何树立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J].学园:教育科研,2011(14):101-102.
[6]贾丽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对学生的影响[J].吉林教育,2013(4):26-26.
[7]勾万玲.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4(35):177-177.
[8]周红亮.谈谈老师如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3(10):174-174.
[9]张琼.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9):71-73.
[10]张丽丽, 徐洪涛. 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具体影响及转化[J]. 新校园(阅读), 2015(8).
[11]王杰. 中学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及对策[J]. 学周刊, 2013(25):63-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