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治疗新生儿黄疸52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研究・ ・
酪酸梭菌治疗新生儿黄疸52例临床观察
李晓滨
(耒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耒阳 421800)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黄疸采用酪酸梭菌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新生儿黄疸
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此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采用微量血胆红素检测仪,对两组患儿每日胆红素变化进行监测,两组胆红素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降至102.5mol/L 以下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儿黄疸采用酪酸梭菌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毒副作用低,明显改善了患儿生存质量。

关键词:酪酸梭菌;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 722.17
文献标识码:B
新生儿黄疸以新生儿出生早期即1周内较为多见,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在新生儿期异常代谢导致的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近年来,其发生率随着母乳喂养率的上升呈增高趋势,可导致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对患儿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故选择一种有效方法治疗,对确保预后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在此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00例,男43例,女57例,日龄1-28周,平均(6±0.5)d。

胎龄(38.4±4.5)周,出生体重(2950±270)g。

病理因素:母乳性黄疸28例,其中8例为早发性,20例为晚发性;ABO 溶血7例,围生期因素46例,感染因素19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在性别、日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传统蓝光治疗,蓝光波长为425-475nm,音断在每天行8-22h 照射,一个疗程为3d。

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即应用10%葡萄糖液加茵栀黄注射液按1-2mL/kg 静脉点滴,1次/d,给予苯巴比妥5mg/(kg .d)酶诱导剂分3次口服。

同时纠酸,对肝细胞进行保护,黄疸重时针对病因处理并给予白蛋白治疗,给予0.3-0.5mg/(kg .d)地塞米松对考虑溶血者应用,同时可依据黄疸程度,采用蓝光行8-12h/d 照射。

观察组5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0.5mg 口服,3次/d。

1.3 效果评定
治愈:黄疸症状在治疗5d 后完全消退,检测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水平;好转:黄疸症状治疗后5d 明显消退,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有下降表现,但未达到正常,在治疗7d 后呈正常水平的下降;无效:黄疸症状在行7d 的治疗后,无消退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 -±s )表示,计量资料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治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观察组(n=52) 34 17 1 98.1%*对照组(n=48)
24
22
2
95.8%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相关指标比较 采用微量血胆红素检测仪,对两组患儿每日胆红素变化进行监测,两组胆红素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降至102.5μmol/L 以下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 x -±s)
组别 治疗前胆红 胆红素日均 降至102.5μmol/L 素水平(mol/L) 下降值(mol/L) 以下天数(d)观察组(n=52) 295.61±79.82* 56.41±30.38* 4.32±2.43*对照组(n=48) 294.32±75.97 40.37±29.46 6.87±2.66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新生儿常见症状中,新生儿黄疸具有较高发生率,生理特点相对特殊,与新生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活跃有着紧密相关性,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是胆红素高的主要原因[2]。

可通过血脑屏障向脑组织内进入,对脑细胞产生作用,导致中毒性脑病和脑损伤的发生,病情严重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遗留[3]。

故采取恰当的措施对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具有其特有的个性,由于胎儿在母体宫内时环境为低氧状态,有较多的红细胞产生。

新生儿出生后呼吸建立,升高了血氧浓度水平,使大量红细胞受到破坏,而肝内具有较低的Y 蛋白含量,胆红素经肝细胞摄取的能力较低,极大程度上对肝细胞摄取胆红素产生了影响。

而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新生儿肝细胞内含量较低,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无法向结合胆红素转化,加之胎儿的胆红素在新生儿初生时肠肝循环的特点仍保持,即经肠道系统,结合胆红素排泄至肠内,基本不被小肠吸收,被肠道内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到达结肠内侧和回肠末端被解除葡萄糖醛酸基,经细菌作用向无色的尿胆原还原,其中绝大部分随粪便向体外排出[4]。

多数新生儿黄疸以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为主要表现,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有着密切相关性,胆红素肠肝循环在一定程度的增加,为疾病发生的诱因,胆红素在新生儿胎粪中的含量为80-100mg,为5-10倍新生儿胆红素的产生量,只少量经肠黏膜重吸收入肠肝循环,因肠道在新生儿期无细菌,出生后进奶少或开奶降低了肠道菌群量,加快了新生儿
收稿日期:2012-08-16
(下转第179页)
肠肝循环,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造成黄疸症状加重。

尽早建立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和使肠道早期生长细菌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给予活菌制剂口服,使其在肠道内定植、生长繁殖,减少胆红素重吸收量,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之一[5]。

本次研究采用的酪酸梭菌为肠道内正常非定植暂住菌群,对正常菌群起到补充和调整作用,正常菌群在肠道内建立并保持,可加速结合胆红素向尿胆原的还原,排出,此菌可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肠内有益菌共同存在,并对其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可对肠内病原菌的增殖起到抑制效果,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未被破坏,可同时和各种抗生素应用,并在进入肠后,生成维生素K 2和B 类,对光疗所致的核黄素破坏起到及时补偿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两组胆红素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降至102.5μmol/L 以下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新生儿黄疸采用酪酸梭菌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毒副作用低,明显改善了患儿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赵玲玲.新生儿胆红素经皮动态测试与早期干预[J].中国妇幼
保健,2008,35(2):113-116.
[2] Tayman C,Tatlt MM,Aydemir S,et al.Overhead is superior to
undemcath light-emitting diode phot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A comparative study[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10,46(5):254-237.
[3] 黄从付,柳国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技术及病因研究
[J].暨南大学学报,2004,25(4):478-480.
[4] Mreihil K,McDonagh AF,Nakstad B,et al.Early isomerization
of bilirubin in phototherapy of neonatal jaundice[J].Pediatr Res,2010,67(6):656-659.
[5] 龙华.4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
报,2008,30(3):274.
(杜原刚 编辑 )
(上接第175页)
和利用,同样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使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早收回,事实证明,有些单位在没有充分估量本单位医技力量的情况下购置的医疗仪器设备成为闲置品。

第四、融资购买医疗仪器设备必须高度集中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出现了多种形式融资购买医疗仪器设备,有的以科室为单位,有的以个人互相联合,有的以临床科室与非临床科室联合的,造成管理混乱。

在利益的分配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收费管理上不能集中,造成财务核算混乱,产生了矛盾没有人解决,大家互相扯皮,最后结果是损害了国家利益,个人占了便宜,失去了融资购买医疗仪器设备提高医疗诊治能力的意义,他们打着搞活经济的旗号,实为个人创收,这是不可取的。

第五、我认为融资购置医疗仪器设备必须高度集中管理,以单位的法人为一方,投资者为另一方,按经济合同法办事,兼顾国家、单位、个人利益,避免发生经济纠纷,合同一经形成就受法律保护,让融资充分显示它的生命力。

我院从2008年第一次融资租赁(与仪器设备销售商公司)。

一批高技术的医疗设备开始,先后又融资租赁了三批。

融资经营及时解决了医院资金不足,缓解了医院财力不足和资金周转困难,使医院发展嬴得了时间,嬴得了医疗市场,嬴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融资经营为医院经营带来了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迫使医院加强经济核算管理,医院扩大了发展规模和经济实力,提高了医院营运效率和竞争能力,融资仪器设备到位快,使仪器设备早使用,早见效,早日治疗病人,先进设备的及时引进使医院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医院与员工达到双赢的理想效果,增强了员工对医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真正体现了发展医院,服务社会,改善员工待遇的办院目的。

2.3加强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科学利用有限资源。

固定资产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

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成为医院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
3.1摸清家底,建帐立册,定期清查,盘活存量。

要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建立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

清查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还要对资产的盈亏情况,使用情况,使用效率等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固定资产需要更新改造时,哪些可以继续使用,哪些需要淘汰做到心中有数。

盘活现有固定资产,提高资产的
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和闲置。

2.3.2加强成本核算,正确计算和提取修购基金。

关于成本核算,我们就要讨论固定资产的损耗和折旧。

固定资产的损耗有: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

有形损耗主要是固定资产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机械磨损、热磨损、冲击磨损、弹性疲劳、金属蠕变等,这种损耗有时会带来的物资损耗,所以各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损耗不能掉以轻心,要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加强防护和保养,通过修理予以修复,使损耗降到最低限度,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无形损耗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效能更新更高的新型医疗设备的发明、生产和使用,使原来效能较低的设备发生贬值而被淘汰以致提早报废。

因此医院在引进和购置大型和贵重仪器设备时,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既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决不能盲目行事,以防止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折旧对我们进行成本核算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正确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

单位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尽量使固定资产折旧与固定资产损耗尽可能以致。

建立相应的折旧基金和修购基金,以保证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偿。

2.3.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要成立审计部门,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为医院资产管理起到“管家”的作用,防止舞弊,及时堵塞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

审计部门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

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解决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

总之,对于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管理者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2.3.4政府应当放宽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制度。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应当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逐步达到按成本收费,根据政府的补偿政策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医院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杜原刚 编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