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传统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摘要】传统中国人具有浓厚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深深地扎在中国人的心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整个心灵世界,本文以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为角度阐述传统中国人的乡土情结的种类,然后分析产生这种情结的原因及这种情结对传统中国人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中国人乡土情结

引言

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乡土情结,弥漫在各个阶层,贯穿在每个朝代,同时也反映在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中。乡土情结,即对家乡和故土所抱有的一种浓浓的深情,最大表现就是思归。先秦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就有很多思念家乡的作品,如《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这首“千古羁旅行役之祖”的歌,唱的就是登上了高冈,思念家乡的心声。唐代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几千年来广为传诵的作品,其中浓浓的乡土情结让人能够感受到诗人的那份思乡之情。这种情结绵延不绝,一直延伸到当代,在当代作品中,余光中的《乡愁》更是首深深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的短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以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般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短短十六行诗,写出了人生四个阶段对故土的思念和愁绪。乡愁成了挥之不去萦绕一生的情感,深深地埋藏在诗人的心中,也萦绕在每一个中华游子的心田。

一、乡土情结的种类

作为传统中国人潜意识里的一种心理状态,乡土情结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演变为归隐情结的乡土情结。拥有这类情结的人不满或厌恶世俗的黑暗,萌生出回家归隐的想法。这种情况促使人渐渐淡漠世俗中肮脏的生活而转向去家乡去寻求一片净土,寻求自己灵魂的所在。这种情结已经被抽象化,家乡在人的内心当中已不是那山、那水、那人,而是被升华为灵魂的所在、生命的寄托。这种情结比较集中地体现在魏晋南北时期的陶渊明身上。他的《归田园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平淡醇美,细细品味,种种事物无不透露着诗人的欢喜之情和向往家乡的归隐情结,似乎诗人正掰着手指,如数家珍。黄文焕《陶诗析义》卷二云:“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琐屑详数,语俗而意雅。恰见去忙就闲,一一欣快;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诗人的趣味,不在尘世的喧嚣,而在乡居的纯静,也就全在意想中了。中国是一个缺少宗教信仰的国家,但并不是说中国缺少宗教意识和宗教情结,无论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在宗教的信仰当中找寻一份寄托,与此异曲同工的是,中国人的这种乡土情结也是在寻求一份寄托,可以说这种情结是一种宗教情结,它给人以安慰和满足。

二,思念家乡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是蕴藏在中国人血脉里的情结,拥有这种情结的人在内心对家乡怀有浓浓的思念之情。这种乡土情结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举头望月,吟唱“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是思乡;一生回味家乡的土特产的滋味,是思乡;在异国他乡仍然将庭院布局保持着故园的面貌,是思乡;带一撮故乡的泥土到异国谋生,是思乡;至死也渴望将遗骨安葬在家乡,也是思乡。这种思乡之情,形成了中国人所独有的一份情结。无论是对于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还是对于风烛残年的老人;无论是对于病入膏肓的病人,还是对于身体健康的普通人,这份浓浓的情结都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中。对于老人,家乡是他的最终的回归之所,“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公元774年,八十六岁高龄的贺知章从长安返回家乡会稽,写下了《回乡偶书》两首,其一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

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二云:“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在诗中诗人描写了经过的磨练和尘世的是是非非,终于回到了有浓浓乡音、乡情、亲切的故乡。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到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哀婉与惆怅外,还有一份浓浓的情愫也从诗的字里行间里表现出来,即对故乡的热爱,尤其是“惟有六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表现得非常明显。贺知章大半生在朝廷作官,经历了多少人事间的消磨,最后找到了最终的回归地——家乡。年轻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往往把家乡作为自己停泊的港湾,所以当自己漂泊在外时,心中总是时刻牵挂着家乡的人和物,正如家乡的人也牵挂在外的人一样。对家乡思念的乡土情结往往会表现出对身边的事物的感怀。陶渊明一度出仕,离家乡不过百里之遥,却已有浓厚的思乡之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孟浩然游览至锦绣江南,慨叹:“我在襄水曲,遥隔楚云端。”○2对家乡思念的乡土情结也会展现出对家乡事物给予过度的赞扬和美誉。”杜甫认为故乡的月色比他乡的更加明亮:“月是故乡明。”○3这种情结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中国人的心中。

三,衣锦还乡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是与人的欲望和人的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的欲望和价值扩大化的一种体现。在中国社会中这种隐藏在成功者的身上。《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败,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凡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君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以沛为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作为同时代的英雄人物,在自己志得意满的进修,都有了回家炫耀一下、展示一下的心理。因为在中国人眼里,成功的事业只有得到乡人的认可才是最大的满足。项羽、刘邦作为叱诧风云的两位人物,也同样摆脱不了这种情结对他们的影响,这种情结已深深地扎在人们的心中,而当无法做到衣锦还乡,就会“近乡情更怯”而无法去面对四方的乡亲。《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风云一时的西楚霸王兵败垓下,突围之乌江,有人劝他渡江回归江东,重振旗鼓,项羽拒绝了,他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