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
授课人:包红梅 Email: bhm0313@163.com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体系
• 绪论 •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第二篇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 第三篇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 第四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 义中的地位
一、《自然辩证法》的来源
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了 ? 李约瑟难题 原因分析: 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历史、社 会、自然观、制度等。
古希腊数学、天文学和力学很发达
泰勒斯(前624—前547) 万物起源于水,并复归于水。 意义:他用自然事物来解释自然界, 驱逐了超自然的鬼神观念,开创了唯物 主义的先河。
• 毕达格拉斯(前580-前500):万物皆 数,数是万物的本原。开创了西方自然 科学定量研究的传统。
• 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提出原 子论,原子是最小不可分割的,永不停 息的物质
五行相生 木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 金
相生


五行相胜 木
金胜木 木胜土 土胜水 水胜火 火胜金
金 火
相胜


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弥漫性物质(气论)、强 调关系(阴阳、五行) 朴素辩证法
自然、人生和社会相联系 (天人合一)
(二)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成就
•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医、 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 建筑三大技术。
146.5米,因年久风
化,现高136.5米; 塔身由230万块石头 砌成,每块石头平 均重2.5吨。据说,
10万人用了20年的
时间才得以建成。
玛雅文化
• 玛雅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过 程大约从公元前1800年一直延续到公 元1524年.古代玛雅人在彩陶、壁画、 雕刻、建筑、文字以及天文、历法、 医学和数学等方面达到很高水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继承、发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 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 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 而不殆。
四、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与社会
•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形成于20世纪60年 代,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 科学经济学、科学政治学、科学法学、科 学人类学等相互渗透的产物。 • 20世纪90年代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演变 为科学与技术(S&TS),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 技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科学社会学、科学学、技术文化学
第一篇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科学与自然观的历史足迹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讲:科学发展的历程
一、自然科学的起源 连接动物与智慧生命的中间环节是一条 劳动创造人类的漫长道路 , 在劳动中产生并 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 自然科学的最早形式.
公元前一万年,拉开了人类文明史的序幕
• 19世纪40年代自然辩证法的萌芽时 期 • 1873.5-1876.5,近百篇札记、片断 和两篇重要论文。 • 1876.5-1878.7,《反杜林论》。 • 1878.7-1883.3,札记,片断,大部分 论文。
一、《自然辩证法》的来源 • 1883.3,马克思逝世后,整理、 出版《资本论》遗稿,1895年恩 格斯逝世。 • 1925年苏联首先出版,1929年 中文与日文版,1939年英文版。
一个至今未得到确 切解释的千古之谜 是,曾经有过如此 辉煌的过去的玛雅 文化,在公元10 世纪初期突然神秘 地衰落了
二、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起源
古希腊是奴隶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峰所 在。学者的自然知识通常与哲学观点交 织在一起,他们既是哲学家,又是自然 科学家。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 是古希腊的繁荣时期。
• 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年10月6日— 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 学者。 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 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 利奇, 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 。
中世纪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
• 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15世 纪---近代 • 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衰亡中国进入春秋战 国的繁荣时期,公元5世纪欧洲进入中世 纪,世界文化中心转移到中国,维持约 1000年,直至欧洲发生自然科学革命。
明代中央集权、思想专制、资本主义 萌芽的破坏
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 明朝万历年间传教士大批来华,顺治康 熙两朝盛行,1773年结束。 • 1582年的意大利人利玛窦、1622年的德 国人汤若望、1659年的比利时人南怀仁、 1613年的意大利人艾儒略等。 • 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学、 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
• 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成就
• 农学 • 中医药学:《皇帝内经》、华佗、张
仲景、扁鹊、李时珍 • 天文学:天文历法、观测、仪器 • 数学:《九章算术》 • 力学
• 陶瓷、丝织、建筑、冶金、造船技术
明末四大科技名著与 传统科学技术体系的终结
• 宋应星: 18 卷的《天工开物》,是世 界上第一部有关手工业和农业生产技 术的百科全书。 • 徐光启:60卷《农政全书》 • 李时珍:52卷《本草纲目》 •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23
• 恩培多克勒(前490-前430):心脏是人体 的中心,血液从心脏流出又流进。
• 希波克拉底:用观察实验方法研究疾病; 提出“希波克拉底宣言”。被称为“医学 之父”
特点
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 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 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 联系和过程相互交织起来的画面。
(一)中国古代自然观
《易经》大约形成于 殷周之际,传说伏羲氏 始作八卦,周文王推演 为六十四卦。 《易传》旧说孔子所 作。
周易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生生之谓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 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中辩证法思想
通于天者,道也。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气论思想
• 气的概念: – 源于先秦,其核心思想是“万物皆生于 气”。 – 《淮南子· 原道训》:“气者,生之元 也。” • 元气论哲学 – 东汉王充等将元气看作天地万物的本原。 – 北宋张载发展起来气的理论;后来王廷相、 王夫之、戴震都继承、发挥了张载的学说。
牛津大学僧侣,懂多国语言,从事炼金活 动、光学实验,推崇实验,反对经院哲学 把亚里士多德神圣化,因此遭禁闭,在教 会牢狱中 14 年,但是他的思想在 13 、 14 影 响不是很大。
四.中国古代自然科学
• 春秋战国(前770—221)学术繁荣、百家 争鸣。中国保持领先地位达一千多年,中国 早于欧洲七、八百年进入封建社会。 • 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最重要:儒、墨、道三家。 • 两汉到明清,秦汉形成体系,宋元达到顶峰。 总体儒道交融,墨学中绝。
阴爻 坤(地)
阳爻 乾(天)
巽(风) 震(雷) 坎(水) 离(火) 艮(山) 兑(泽)
《周易》中辩证法思想
否卦 泰卦
否和泰原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 卦名。天地交通谓之泰,天地不相交通谓 之否。后将泰进一步引申为安吉顺利,将 否引申为危难失利。
道自然观
老子(约前580—前500)开创。
道自然观
• 元气论对古代科学的影响 – 中医吸收元气论,用以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现象。
• 构成人体的物质;
• 构成人体脏腑经络体系的这些物质所表现出来的 生理功能。例如脾胃之气,指消化功能;卫气, 指防御功能等。
阴阳五行学说
• 《尚书·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西汉董仲舒(约前178—前104)体系化。 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五行 相胜。 • 近代(日常):金、木、水、火、土。
• 徐光启“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 翻译”这个思想原则指导下,明朝政府开始了对 西方的数学工程等书籍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大规 模翻译。
• 《崇祯历书》并非如某些人顾名思义想象的那样, 仅仅是一部历书。更确切的说,这是一部在崇祯 皇帝为首的明朝政府支持下修纂的一部引进西方 数学天文知识的大型丛书。
• 技术革命:磨制石器、弓箭、农业技 术、畜牧业技术、制陶烧窑技术、建 筑技术、制衣与纺织技术、医疗技术 等。
公元前一万年,拉开了人类文明史的序幕
• 史前文明之迷: • 人类的起源 • 史前是否存在高级文明 •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美洲玛雅文化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 王为自己修建的陵 墓。建于公元前 2690年左右,原高
二、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包括: 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自然 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 会
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也是以科学技术为研 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哲学学科。以 当代著名哲学家与科学家马里奥. 本格的《科学技术哲学》为代表, 内容包括:形式科学、物理科学、 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
三、中世纪的自然科学与自然观 (5-15世纪)
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居于主宰地位, 国王 与教皇合流,政教合一。《圣经》 被看作全部知识的来源。除了数学、医学 略有发展外,几乎无可以称道的科学成就。
教皇宣扬:“不学无术是真正虔诚的母 亲”
三、中世纪的自然科学与自然观 (5-15世纪)
罗吉尔.培根(1214-1294)源自文库英国学者,
• 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322):
古希腊自然哲学集大成者。提出以地球为 中心的同心球模型。以太组成了各种天体。 著作涉及哲学、逻辑学、天文学、气象学、 生物学、修辞学和文学。
欧几里德(约前330-前275):《几何原 本》,把有关直线和圆的知识系统化,形 成了严密的演绎论证体系。 阿基米德(前287-前212): 提出杠杆原理、求物体重心的方法,浮力 定律,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