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1宏观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1)经济指标分析对比

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结果的一系列数据和比例关系。经济指标有三类:一是先行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股票价格指数等。二是同步指标,主要包括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三是滞后指标,主要是银行短期商业贷款利率、工商业未还贷款等。

(2)计量经济模型

所谓计量经济模型,就是表示经济变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许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关或函数关系,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进行运算,就可以探寻经济变量间的平衡关系,分析影响平衡关系的各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主要有经济变量、参数以及随机误差三大要素。

(3)概率预测

概率预测方法运用得比较多也比较成功的是对宏观经济的短期预测。宏观经济短期预测是指对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利率、个人收入、个人消费、企业投资、公司利润及对外贸易差额等指标下一时期水平或变动率的预测,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前三项指标的预测。西方国家从事这一预测的机构很多,它们使用自己制定的预测技术或构选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预测并定期公布预测数值,预测时限通常为一年或一年半。

概率预测实质上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推测未来。广泛搜集经济领域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是开展经济预测的基本条件,善于处理和运用资料又是概率预测取得效果的必要手段。

25.2经济周期分析

1)经济周期分析指标

要把握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需要借助于反映经济周期性变化的一系列指标。具体包括:

(1)先行指标。又称超前指标,指在总体经济活动发生波动之前,先行到达顶峰或底谷的时间序列指标。

(2)重合指标。指与经济活动同时达到顶峰或底谷的时间序列指标。

(3)后续指标。又称滞后指标,指在总体经济活动发生波动之后才到达顶峰或底谷的时间序列指标。

2)经济周期变动分析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于证券市场具有较大的冲击力。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来临的信心,或对于经济危机发生的恐惧,均足以改变其投资意愿。

当经济开始走出低谷时,批发商和零售商逐步扩大商品的购买,增加存货;生产企业因产品的销路扩大,开始恢复和扩大生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生产者对于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这就会引起利率、工资、就业水平和收入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从过分悲观的预期中走出,重新参与证券投资。生产和销售情况的好转也支撑了股息、债息和证券价格的上升。显然,此时购买证券获得较高差价收益的可能性较大。即使证券价格上升缓慢,投资者也可以从公司利润增加中分取较高的红利。

在经济从复苏、高涨到达顶峰以后,就会走向衰退。此时,由于工资和利率都已上升,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利润开始下降;又由于产销情况的变化和利润减少,生产者逐步压缩生产规模,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结果,利率、物价、收入和就业水平都会下降,并且一直降到谷底。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从过分乐观的预期中醒悟,抛售证券、抽回本金,证券价格不断下跌,投资者分取的股息和债息也因发行者利润的减少而下降。显然,此时参与证券投资就有可能遭受损失。

25.3通货膨胀分析

通货膨胀对证券投资特别是股票投资的影响,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必须从该时期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程度,配合当时的经济结构和形势,政府可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等方面入手,其分析的结论才具有可参考性。通常情况下可以有如下基本判断:①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较小;②适度的通货膨胀,而经济处于景气(扩张)阶段,此时的股价也将持续上涨;③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将会造成股市的恐慌;④政府往往不会长期容忍通货膨胀的存在,通常将实施某些宏观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必然会对股市运行造成影响。

从另一方面看,通货膨胀也将对证券投资产生影响。通货膨胀将损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导致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一样不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甚至被认为是导致经济衰退的“杀手”参见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78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通常因货币紧缩带来的经济负增长,会使股票、债券及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银行资产状况严重恶化,这种现象又将大大影响投资者对证券市场走势的信心。

25.4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等。这些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协调使用。从财政政策的运作看,它可以分为松的财政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总的来说,紧的财政政策会使得过热的经济受到控制,证券市场也将走弱,而松的财政政策将刺激经济发展,影响证券市场走强。

在实施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财政收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证券市场将会产生直接影响。从财政收入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国有企业的利润和国家信用。国家财政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是由国家所肩负的职能决定的。在这个比例确定下来之后,财政收入的增长说明国民经济运行健康、稳步发展。如果在经济增长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加则说明相当一部分资金由国家集中起来使用了,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入量,影响证券市场的大势。

从财政支出的角度看,按使用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经常性项目支出和资本性项目支出。经常性项目支出包括:非生产性基建支出、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支出、国家行政支出、价格补贴支出等。资本性项目支出包括:生产性基建支出、

企业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支出、支农支出等经济建设支出。分析国家财收支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了解经济结构变动的趋势,有助于在证券市场中选择投资行业和研判个股走势。整体上财政支出的增加是证券市场中的利好。

2)货币政策分析

由于货币政策的类型不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也不一样。总的来说,货币政策是通过影响证券市场资金面的状况来影响证券市场的价格的。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贷款的规模控制、再贷款手段和再贴现业务、公开市场业务、逐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使利率市场化等。

(1)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金融当局规定商业银行提缴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执行,因而又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应缴存的存款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派生存款能力,以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再贴现率调整

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时使用的利率。而再贴现则是指商业银行将贴现买入的未到期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扣除再贴现利息后支付贴现款项。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或调低再贴现率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量,达到信用扩张或信用收缩的目的。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借入资金成本增大,就会迫使其提高贷款利率,从而起到紧缩企业的借款需求,减少贷款量和货币供应数量的作用;反之,则会刺激贷款的扩大和货币供应规模。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控制和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方式是:由人民银行总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总行设立公开市场操作室,主要工具是国债和外汇。当市场银根紧时,就买进有价证券;当市场银根松时,就卖出有价证券。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买卖双方不承担义务的;另一类是买卖双方承担一定义务的,双方订有回购和回售协议。回购,就是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按协议规定期限,由卖方再把证券买回去。回售,就是中央银行售出有价证券,按协议规定期限,由中央银行再买回来。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以范围广、灵活、主动和温和的优越性为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广泛采用。

(4)利率政策

利率是借贷资金的利息收入与借贷资金量的比率。利率是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对证券市场影响最为直接和迅速的金融因素。一般来讲,利率下降时,证券价格就会上涨;利率上升时,证券价格就会下跌。

(5)汇率变动

汇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复杂的,对于外向型的上市公司来讲,汇率变动对其股价影响较大。因为汇率变动会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公司盈利水平受到影响。而对于以国内市场为中心的上市公司来说,汇率的影响还是通过对内资金供应量的增减来实现的。一般来讲,汇率变动对短期资本的流动影响较大,短期资本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