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教育60年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公布了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这一纲领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教育地位的基本定位。

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教育体制。

到“文革”前,基本形成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计划管理体制:教育行政管理“条块结合”、重心较高,保证了党和政府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办学以政府和公有制单位为主,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摧枯拉朽,迅速完成了对旧中国教育制度的“坚决改造”,向工农敞开教育之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立了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学龄人口、劳动人民、工农干部服务的途径,在实施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开展大规模扫盲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教育。

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国家设立并且逐步扩大各种学校和其他文化教育机关,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

”这是以法律形式第一次确认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地位。

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年9月,党的八大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相应地,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也转变为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开始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步伐。

此后10年,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向祖国建设各行各业输送了数以千万计文化素质较好的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

但是,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育领域成为“重灾区”,学校教学秩序混乱,教师成为备受打击的对象,青少年失去正常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机会,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

当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每况愈下时,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必然走下坡路,年轻的共和国与世界发展之间本来正在缩小的差距,又在这10年间被拉大了。

7年那场高考,不197仅让一代人的命运发生根本性改变,也使中国高等教育取得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国核心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一个个数字与事实向世界显示着中国教育的实力和潜力:中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超过8.5年和11年,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达到8200万人,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
到2000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在9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位居前列,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

进入新世纪,我国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进入到巩固提高和全面普及新阶段。

2008年,我国共有小学30.09万所,在校生10331.51万人;初中学校5.79万所, 在校生5584.97万人。

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决定逐步在全国城乡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2003年,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作出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重大决策。

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首先在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2007春季开始在全国农村全面实施。

2008年9月1日,又免除了全国城市280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至此,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多名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提高全民族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07.7万人,是1998年的6倍;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是1998年的4.5倍,是1949年的172倍多。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9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3%。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美元的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用10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

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坚持规模增长与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就业状况等相挂钩,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实行倾斜政策。

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加强对紧缺型人才的培养。

继续加强重点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确立。

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达到2.6亿,其中有近1.6亿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19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中,有85%以上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其中一半以上进入中等职业学校;830多万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73%以上升入高等学校,其中一半以上进入高等职业学校;还有100多万硕士研究生和24万博士研究生正在进行学习和研究。

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2008年,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

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20余万人,其中已有30余万人学成回国。

我国累计接收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华学生120多万人次在高校等机构学习。

同时,在海外建立的27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也成为汉语和中华文化推广的重要基地。

回首60年风雨历程,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好比铺路石,为祖国实现历史跨越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将成为加速器,为祖国走向世界前沿提供了不竭的人才资源。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七大报告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描绘了一幅更加光辉的图景,也为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班级:08美术学
学号:081105134
姓名:梁泳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