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小实蝇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桔小实蝇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防治
【摘要】: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是危害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之一,本文综述了桔小实蝇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特点、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桔小实蝇;生物学特性;防治措施
桔小实蝇别名柑桔小实蝇,隶属双翅目、实蝇科。是为害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蔬菜的重要害虫.该虫分布较广,原产东南亚,我国于1911年在台湾首次发现,1937年谢蕴贞报导大陆有该虫记录.被列为国家检疫对象,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湖南、台湾等省,目前,该虫已扩散到北美洲、大洋州和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该虫在我国华南地区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为害柑桔、甜橙、酸橙、柚、柠檬、杏、枇杷、柿、黑枣、葡萄、无花果、西瓜、辣椒、番茄、茄子等250余种栽培果蔬作物,已影响到水果、蔬菜产区的生产,成为制约该地区果蔬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7—8mm,全体深黑色和黄色相间。胸部共有鬃1I 对,多为黄褐色,包括肩板鬃2对,背侧鬃2对,前翅鬃1对,后翅鬃2对,中侧板鬃1对,翅侧片鬃1对,小盾前鬃1对,小盾端鬃1对。胸部背面大部分黑色,但黄色的“u”字形斑纹十分明显。腹部黄色。第l、2节背面各有1条黑色横带,从第3节开始中央有1条黑色的纵带直抵腹端,构成明显的“T”字形斑纹。雌虫产卵管发达。由3节组成。【1】
(2)卵。梭形,长约Imm,宽约0.Imm,乳白色,尾端较钝圆。【2】
(3)幼虫。蛆形,1龄幼虫体长1.2~1.3mm.2龄2.5-6.8mm。3龄7~1lmm。1龄幼虫体半透明,2龄、3龄为乳白色,3龄以后的老熟幼虫为橙黄色。体圆锥形,前端小而尖:口钩黑色,前气门具有9"10个指状突,肛门隆起明显突出,全部伸到侧区的下缘,形成长椭圆形的后端。【2】
(4)蛹。为围蛹,椭圆形,长约5mm,淡黄色。初化蛹呈乳白色,逐渐变为淡黄色。羽化时呈棕黄色。【3】
2.生物学特性
2.1成虫
桔小实蝇成虫全天均可羽化,但以上午08:00~10:00羽化最盛【4】.成虫羽化后,雌虫以产卵管刺伤寄主果实(或自然受伤果实)吸取分泌出的蜜露和一些植物分泌的花蜜。在田间,成虫多喜欢上午取食.而在室内,成虫则可整天取食.只要有光照,夜间也不停止取食,桔小实蝇羽化7~12 d便开始交尾【5】,每次交尾持续2~12 h.桔小实蝇雄虫在求偶过程中通过振动翅膀传递信息,包括声音信息和嗅觉信息,嗅觉信息的化合物质为雄虫直肠腺体分泌的苯丙烷衍生物【6】。雌虫则在日落黄昏前后四处飞舞并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虫,雌虫可多次交尾,仅交尾1次的雌虫可持续产卵达27 d之久,其产卵量及平均日产卵量均不及多次交尾者多,而且所产卵的孵化率有随产卵日数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交配过的雌虫更偏好于与同一雄虫交尾【5】22℃及RH 80%的条件下,桔小实蝇的产卵前期为52~53 d,而在25~26℃下,其产卵前期缩短为9~12 d.桔小实蝇雌虫一般在白天产卵,
但不喜欢在已有幼虫为害的果上产卵【7】.在同一水果上遇到同种雌虫时,会用推撞等身体攻击办法保护已产卵的位置。成虫产卵1~40粒或更多,雌虫平均产卵400-1 800粒【8】,日产卵量的分布受雌虫个体大小的影响。桔小实蝇成虫的寿命与食料和环境有关.成虫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能存活3 d,如仅提供水,则可存活5 d,成虫的扩散能力较强,雄虫能飞6.5—8km,并能横跨两岛之间(相距14.5 km)的海面。【9】
2.2卵
桔小实蝇产卵于果皮和果肉内,第1 d所产卵的孵化率最低为77.6%,第7 d为90.33%,第14 d为80.33%,第21 d为79.33%.卵孵化率在第10 d前后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卵的孵化率还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10】埋于寄主组织中的卵孵化率高、发育快,裸露或非湿润状态下的卵发育迟缓,孵化率低旧。【11】
2.3幼虫
桔小实蝇幼虫分3个龄期.在果实中取食时,由于果内水分多,幼虫腹末露于液面,便于通过气门吸取空气,受惊时潜入果液中,稍后回复原状.幼虫一般不会从一个寄主果实转移到另一个寄主果实,除非果实之间紧贴.1~2龄幼虫不会弹跳,第3龄老熟幼虫会从果中弹跳到土表,找适当地点化蛹,跳跃距离可达15~25 cm,高度可达10~15 cm,并可连续跳跃多次。【5】
2.4蛹
老熟幼虫弹跳或爬行到潮湿疏松的土表下2~3 cm,经1~2 d预蛹后
化蛹.土壤的含水量影响化蛹的深度和蛹的存活率.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幼虫入土快,预蛹期短.在干沙土中,97.2%的幼虫化蛹深度为0~5.5mm;在湿沙土中,95.5%的幼虫化蛹深度为0—27.5mm【12】.干沙土中的蛹死亡率比湿沙土中的高50%.将老熟幼虫分别放在30、20、10、5和0cm深度的土壤里试验,成虫的羽化率分别为0、20%、65%、45%和30%,说明将被害果埋在30 cm以上深度的土壤中较为合适.【13】
3、发生危害规律
成虫每年发生3-5代,无严格的越冬过程,世代各种虫态并存,但在有明显的冬季地区以蛹越冬。在果实转色后,虫口数量急剧上升,果实受害严重。以成虫产卵于柑桔果实中,每雌产卵量200-400粒,孵化出的幼虫蛀食果瓤,常引起果实未熟先黄,内部腐烂,造成大量落果,影响树势和产量。寄主植物除柑桔外,还有桃、李、杧果、枇杷、无花果、荔枝、龙眼、木瓜、香蕉等多种果树。【14】
4主要防控技术
4.1检疫措施
从为害区调运柑类水果时,严格检查,减少或杜绝为害。
4.2人工防治
(1)人工摘除树上虫青果。柑桔小实蝇属全变态型,切断任一转化链都可降低下一代的繁殖系数。受害果园在落果期要及时清除落果,落果初期5~7d清除1次,盛期至末期每月清除1次:同时还要经常摘除树上虫青果。有虫果可用水浸(8d)、深埋(45cm以上)、焚烧(1h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