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t整理.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一)炭疽
• 多于夏季散发,5月起上升,7~9月份高峰,10月 起下降,其他季节较少。
•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尸体。病畜一律不准屠宰和 解体,应整体(不放血)高温化制或2米深坑加生 石灰掩埋。牲畜应立即隔离,并预防注射炭疽芽胞 疫苗和免疫血清。
• 若屠宰中发现可疑患畜应立即停宰,将可疑部位取 样送检,确认后,立即火化。屠宰人员的手、衣服、 饲养间和屠宰间按要求消毒。
① 牛乳及乳制品(干酪、酪蛋白、乳糖等) ② 蛋及蛋制品 ③ 花生及其制品 ④ 大豆和其他豆类以及各种豆制品 ⑤ 小麦、大麦、燕麦等谷物及其制品 ⑥ 鱼类及其制品 ⑦ 甲壳类及其制品 ⑧ 坚果类(核桃、芝麻等)及其制品。
第二节 生物性食物中毒
(一)概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其次为霉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 食品后所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全年皆可发生, 由于夏季气温高,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人体肠 道的防御机能下降,易感性增强。
• 一般无人之间互传,但可从人体传给牲畜。
(四)结核病(tuberculosis)
•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牛、羊、猪 和家禽均可感染,牛型和禽型结核可传染给 人。
• 对外界的抵抗力强。干燥状态下存活2~3个 月,在腐败物和水中存活5个月,在土壤中可 存活7个月~1年。但对湿热抵抗力差,60℃、 30min即灭活。
第三节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食入有毒的动、植物性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称为有毒动植物中毒, 多由以下3种情况引起: ①某些动植物含有天然毒素,如河豚鱼; ②某些动植物食品由于加工处理不当,没有除去或破坏有毒成分,如
苦杏仁、未煮熟的豆浆; ③保存不当产生毒素,如发芽马铃薯产生龙葵素。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一般发病快,无发热等感染症状,因中毒食 品的性质不同而有较明显的特征性症状,通过患者进食史的调查和食 物形态学的鉴定较易查明中毒原因。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二)中毒机制 石房蛤毒素为强神经毒,对细胞膜Na+通道
的阻断造成了神经系统传导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 (三)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 潜伏期短 (四)急救与治疗 (五)预防措施
四、毒蕈中毒
根据毒蕈毒素成分和中毒症状可分为以下4型: (1)胃肠炎型:主要症状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等。 (2)神经精神型:主要表现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3)溶血型: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 状,严重可致死。 (4)脏器损害型:该型中毒症状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 疗,病死率很高。
(二)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播病,绵羊、山羊、牛 及猪易感。6型中有3型(羊型致病力最强,猪型次之, 牛型较弱 )是人类布氏杆菌病的主要致病菌。
• 布氏杆菌易在生殖器官—子宫和睾丸中繁殖。 • 家畜感染布氏杆菌后症状轻微,但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
物向外排菌,成为最危险的传播源。 • 人感染布氏杆菌症状较家畜严重,病情复杂。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 广义:与摄食有关的一切疾病。
• 包括
食物中毒 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中某些污染物引起的慢性中毒 饮食不均衡所造成的慢性退行性疾病
(二)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1. 生物性病原物
1)细菌及其毒素: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葡萄球 菌肠毒素和肉毒梭菌等。
2)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禽流感、疯牛病、口蹄疫。 3)真菌及其毒素:黄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杂 色曲霉毒素、岛青霉毒素、单端孢霉毒素类、玉米赤 霉烯酮。 4)寄生虫及虫卵:主要指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5)动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
(二)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2.化学性病原物: 1)重金属: 铅、汞、镉、铅、砷。 2)农药残留:有机磷 拟除虫菊 有机氯。 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二噁英。 4)兽药残留:抗菌素、激素、克仑特罗。
长,增加了食物污染的机会;旅游业的发展使食源性危 害快速传播。 4. 贸易全球化使病原物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快速播散至另 一个地区或国家,给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带来新的 挑战。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1. 充分认识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提高法制观念, 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
2. 落实《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规范》(GMP),生产过程采用 HACCP。
• 感染性是指食品污染致病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 和寄生虫所引起的、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和人畜共 患病。
• 中毒性是指有害化学物质污染食品所致的急、慢性 中毒以及由动植物毒素引起的中毒。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三个基本要素 • 食物:传播媒介。 • 致病因子:生物性的或化学性的。 • 临床特征:急性或慢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16
(三)口蹄疫(aphtae epizooticae)
• 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和高度 接触性传染病。
• 严重危害猪、牛、羊等家畜,可感染30多 种野生动物,偶尔可感染人类,属人畜共 患性疾病。
• 该病的特征为口腔粘膜、鼻、蹄部 和乳 头等部位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口角线状 流涎。
17
(三)口蹄疫(aphtae epizooticae)
(二)中毒机制
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主要作用于人体 神经系统,可使末梢神经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 中毒机制为阻碍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阻 断了神经兴奋的传导。中毒者首先感觉神经麻 痹,然后出现运动神经麻痹。该毒素还可导致 外周血管扩张、动脉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 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三)临床表现与急救治疗 中毒特点为发病急速并剧烈。早期手指、舌、唇刺痛
wk.baidu.com
食物中毒的特征
① 发病与某种食物有关,患者有食用同样食物史,发病范围 局限在食用该类食物的人群,不吃者不发病。
② 发病潜伏期短,病势急剧,常呈暴发性:短时间内突然很 多人发病。
③ 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类似,消化道表现(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是多数食物中毒最常出现的主要症状或前期症状。
④ 病人与健康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⑤ 季节性---夏秋季多发。
(二)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病原体: 流行特点:多见于夏秋季 污染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
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 临床表现 预防措施
(三)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四)李斯特菌食物中毒 (五)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六)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七)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
28
(八)霉菌性食物中毒
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称为霉菌毒素。 1.赤霉病麦中毒 2.霉变甘蔗中毒
(二)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3. 物理性病原物 1)放射性物质 2)金属碎屑
(三)食源性疾病的现状与管理
全球食源性疾病不断增长,其原因如下: 1. 自然选择造成微生物的变异,产生了新的病原体,对人
类造成新的威胁。 2. 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新分析鉴定技术的建立,对原有的病
原体有了新的认识,或发现了新的病原体。 3. 生活方式的转变,使饮食消费社会化;工业化产品的增
(三)预防措施 应防止鱼类腐败变质,冷链运输和贮存;加
强监管;烹调时加醋可减少组胺。
三、麻痹性贝类中毒
(一)有毒成分 • 往往与水域中藻类大最繁殖、集结形成所谓“赤
潮”现象有关。贝类在吸食有毒藻类后,其所含 的有毒物质进入贝体内并积累,人或动物摄食之 后,引起中毒。 • 麻痹性贝类毒素 • 腹泻性贝类毒素 • 神经性贝类毒素
• 对脂溶剂不敏感,对酸、碱较敏感,耐热性差,病 畜肉超过100℃可将病毒全部杀死。
• 主要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人 感染口蹄疫病毒,经2d~18d的潜伏期后突然发病, 表现为发烧,口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 咽部潮红,出现水疱,伴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 数天后痊愈,一般愈后良好。
• 病原体:朊病毒(prion),又称朊蛋白,一般杀菌方 法均不能灭活。
• 食用被疯牛病病毒污染了的牛肉、牛脑髓的人,有可能 发生海绵状脑病。
三、食物中毒与过敏
1.食物中毒是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
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 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不包括: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 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食者本身的胃肠道 疾病、因过敏体质诱发的疾病、有毒食物导致的 慢性毒性损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
2.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是指摄入体内的
食物中的某组成成分,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 免疫应答而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过敏原(food allergen)是指存在于食 品中可以引发人体食品过敏的成分,任何食物 都可能是潜在的过敏原。
引起食物过敏的食品
约有160多种,但常见的致敏食品主要有8类:
一、河豚鱼中毒
(一)有毒成分 有毒成分为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对热稳定,
220℃以上方可被分解;盐腌或日晒不能破坏,但pH>7时可 被破坏。主要存在于河豚的内脏、血液及皮肤中,其中以卵 巢的毒性最强,肝脏次之。每年春季为河豚鱼的生殖产卵期, 此时毒性最强。新鲜洗净的鱼肉一般不含毒素;鱼死后,毒 液渗入肌肉组织中。有些品种的河豚鱼肉也具毒性。
3. 减少食品污染,推广无害的生物制剂农药。食品添加剂的 使用按相关卫生标准规定的品种、最大使用量,并在限定 范围内使用。
4. 防止因食品生产加工从业人员带菌而传播食源性疾病。 5. 向社会和消费者宣传卫生知识,提高卫生意识,减少家庭
传播食源性疾病。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 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包括:炭疽、鼻 疽、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猪出血性败血症、结 核、囊虫病、旋毛虫病、蛔虫病、姜片虫病、猪弓 形体病等。
• 主要患病途径:进食死亡畜肉、接触病畜及其产品。
(一)炭疽
•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杆菌 (bacillus anthracis)所引起的烈 性传染病。
• 临床症状:突发高热。 • 人感染本病可导致败血症。 • 传染途径主要为皮肤接触或空气吸入,
因食用被污染食物引起的胃肠型炭疽 较少见。
39
五、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 含氰苷类食物中毒是指: 因食用苦杏仁、桃仁、枇杷仁和木薯等含氰苷 类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 有毒成分及中毒机制 • 临床表现与急救治疗 • 预防措施
• 病畜表现:消瘦、贫血、咳嗽,呼吸音粗糙、 有啰音。颌下、乳房及体表淋巴结肿大变硬。
• 主要通过咳嗽的飞沫及痰干后形成的灰尘传 播,人还会通过喝含菌牛乳而被感染。
19
(五)禽流感
• 为鸟禽类感染性疾病,极易在鸟禽中传播。甲型 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人、猪、马、海洋哺乳动物。
• 禽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存活能力较强;对热比较 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
• 人患禽流感后的症状和其他流感的症状很相似, 有发烧、咳嗽、咽喉疼、肌肉酸痛、结膜炎等,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问题和肺炎,可有生命危险。
(六)疯牛病
• 疯 牛 病 是 牛 海 绵 状 脑 病 (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 ) 的 俗 称 , 一 种 发 生 在 牛 身 上 的 进行性中枢神经海绵状病变,症状类似羊瘙痒病。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一)有毒成分 • 鱼体中的游离组氨酸(鱼体内组织蛋白酶的分解)
组氨酸脱羧酶(来自于污染鱼类的微生物)
组胺 • 组胺中毒大多由于食用不新鲜或腐败变质的鱼类引起。 • 含组胺较多的鱼类:鲐鱼、鲍鱼、金枪鱼、沙丁鱼。
二、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二)临床表现与急救治疗 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
第十一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内容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第二节 生物性食物中毒 第三节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一. 食源性疾病概述 二. 人畜共患传染病 三. 食物中毒与过敏
食源性疾病概述
(一)定义 (二)分类 (三)现状与管理 (四)预防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 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 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感,然后恶心、发冷、口唇及肢端感觉麻痹,再四肢肌肉 麻痹、瘫痪。还可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症状,最后死于呼吸 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没有特效解毒剂,应尽快排出 毒物,给予对症处理。 (四)预防措施
加强监管,集中加工,禁止零售。新鲜河豚鱼应先去 头、充分放血、去内脏和皮、反复冲洗肌肉,2% 碳酸氢钠 处理24h,制成干制品并经鉴定合格后方准出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