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合作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
的负面影响分析
姓名:111
学号:W3
专业:国贸 10-1
目录
第1章文献综述 (1)
1.1 国外研究状况及总结 (1)
1.2 国内研究状况及总结 (1)
第2章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 (3)
第3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负面影响的分析 (4)
3.1 对我国政府财政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4)
3.2 对我国本土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4)
3.3 对我国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5)
3.4 对我国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6)
第4章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7)
4.1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7)
4.2 对策及建议 (7)
参考文献 (9)
第1章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和要素国际流动的日益加速,如何吸引更多的FDI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积累更多的资本,一直是每个国家努力的方向,但同时,FDI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多,更多的经济学界的学者开始对FDI的负面影响进行研究。
1.1 国外研究状况及总结
国外学者对于FDI的理论研究较早,但是对其负面效应的研究也是从近几年才开始。
Markuen(1997)研究表明FDI对东道国企业具有负的竞争效应。虽然当地企业受益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而暂时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因为FDI扩大市场份额或将需求转移使当地企业无法实现维持低成本所需要的生产规模,结果导致实际成本提高,有时甚至高于FDI进入以前的成本。
Zhou、Li,Tse(2002)在研究FDI与东道国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后发现,FDI对同一地区而非同一行业的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同一行业的其他企业则有负面作用,原因是FDI通过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外溢效应促进了前者发展,而通过在人力资源和市场份额上的挤出效应削弱了后者的竞争力。
两位外国学者额的分析都从一方面谈到了FDI对东道国的负面影响,即削弱东道国企业及产品竞争力。这一观点毋庸置疑。但,对我国而言还有诸多因素,因此他们的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完全适用于FDI对我国负面影响的分析只必须在他们的观点基础上进行更全面的分析。
1.2 国内研究状况及总结
李艳(2005)、刘洋(2006)等在外国学者研究基础之上从挤出效应的角度对引资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研究后指出,跨国公司本身具有较强研发生产能力和竞争优势,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通过占有生产要素和国内市场挤出当地企业,减少了其获得投资的机会,并增加了其学习和成长的难度,从而影响当地企业的竞争力。
郭克莎,(2000)与内资同构化程度高,加剧了地区和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根据前述理论研究,外资进入东道国相对较新或空白产业会产生明显的正向作用,反而言之,外资与东道国产业同构化程度越高,则越不利于东道国经济发展。进入中国的FDI中大约有60%分布在产品过剩、生产能力闲置突出的轻工业,投向重工业的外资只占40%。而且,内外资投资方向大体相同,在产业构成上具有很大的相似
性,其相关系数高达0.94(刘金钵、任荣明,2003)。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形成互补,甚至出现争夺同一投资领域的现象,这就加剧了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
李婉莹(2006)从经济利益来看,利用内部价格实现利润转移的做法已经是跨国公司获取高收益而使东道国利益受损的普遍做法,但是在中国,除此以外,最主要的经济损失来源于税收损失。引发税收损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借助其特有的企业组织形势,利用中国税收法律以及优惠政策规定上的漏洞或空间进行避税,形成税收黑洞,导致税收损失。
更多的学者对中国引资负面效应进行了研究,魏后凯、刘长全(2006)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对国内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超国民待遇的不平等竞争问题;影响国际收支,加剧通货膨胀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导致国民财富流失与财政收入减少;加剧了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造成行业垄断,制约民族产业的发展。
根据这些观点可以发现,我国学者在外国学者对FDI 负面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姑偶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了FDI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的深入分析,这对于我国今后对待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提高外商投资利用情况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将在在中外学者的分析基础之上,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第2章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自身的经济发展,我们一直致力于吸引国外的资本来推动我国的建设事业。近年来我国吸引的外商投资数量及使用情况也在不断地变化。
我国2010年—2013年我国吸收外资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数据统计-全国利用外资情况统计数据整理得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幅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幅有减缓的趋势,但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绝对规模是比较巨大的。
此外,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看,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势头不减,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制造业吸收外商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但明显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速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第一产业吸收外商投资没有起色,继续维持在低位,仅以微幅增长。2011年1~11月份,农、林、牧、渔业吸引外资1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制造业吸引外资473.15亿美元,同比增长7.56%;服务业吸引外资48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8.54%。
第3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负面影响的分析
可以说,没有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出现快速的增长,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但是,在我国经济转轨进入中后期、经济增长方式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一个更加清醒和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不能忽视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1 对我国政府财政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外资企业不仅可以利用我国对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合法减税,还可以利用外资企业的便利条件“合理”避税,从而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长久以来,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企业中,一直存在许多企业“长亏不倒”和“越亏损越投资”的现象,与正常的商业逻辑不相符合。也有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外资额节节高攀的同时,中国大陆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平均亏损面却超过一半。通过制造人为亏损达到避税目的不言而喻。
例如,因“免二减三”优惠期的起算期是企业开始获利的年度,一些大型的跨国公司往往利用各国形式的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和税种、税率的不同进行跨国避税,通过价格转移的方式在购销、资金往来、劳务技术等各方面尽可能的把利润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关联企业,利用高进低出,加大成本,减少利润,达到少交或免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千方百计的推迟获利年度,使得这些外商投资企业总出现“零利润”或亏损的假象。
另外还有一些外国投资者在其企业享受“免二减三”税收优惠期刚刚届满,遍又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将主要业务转移至该新公司。从而新公司又可以享受新一轮的优惠待遇。同时,还有许多外资企业通过避税地的公司与其他地方的公司进行商业、财务运作,把利润转移到避税地,靠避税地的免税收或低税收减少税负。
据国家税务总局分析估算,外资企业每年至少有1000亿元的税款流失,对我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3.2 对我国本土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它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就业和收入、生产能力的形成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对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总值达到4442.1亿美元,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