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魅力
课程改革以来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但大多数的语文课堂还是那么没有生气,不能带来耳目一新的变化。

大多学生却是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他人。

学生被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教师也往往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中,一个又一个地抛出那看似华美的问题。

一节课就在这样看似“热热闹闹”的气氛中结束了,长此以往让很多学生的思想、个性受到抑制,无法快乐学习语文。

要改变语文课堂的这种现状,关键还是教师,那教师该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呢?
1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一堂课的标准。

但在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去套用标准。

应该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在其中。

三维目标不是三维分立,而是三维统一。

当然,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的目标,不是某一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每一节课中有机地渗透。

现在常见的问题是,有些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例如:有些老师要求学生默读时,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又缺少方法的指导。

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的学段,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

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提出适合的要求。

教师要不断追求教育的合理性,常常追问自己“我这样安排教学符合课程标准吗?”“这样安排教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吗?”“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吗?”“我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等问题,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去。

2 提高自身的课堂讲授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各种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

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

每堂课,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但是,究竟开头怎样讲、中间怎样讲、结尾怎样讲,哪些应精讲,哪些应提问,哪些应练习,哪些应自学,所有这些,都应全面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无计划,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轻重不分。

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所以说,教师语言的艺术,要体现出下面三个特点:
2.1 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在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领会知识。

教师的语言,只有能为学生接受,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讲授的语言必须准确精炼,逻辑性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2.2 教师语言要具有节奏感。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节
奏感,它能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单调刺激,减少学生的疲劳,使教学气氛和谐轻松。

例如:教师在讲授概念和重点问题时,声调要有力,速度要缓慢,要深入分析论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讲授次要问题时,速度可稍快,声调可稍低。

教师讲课的语言,切忌太快、太慢、太高和太低。

2.3 教师语言应具有幽默感、
课堂教学中的幽默,就是运用各种巧妙的、出人意料的或引人发笑的语言,动作与表情,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

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凡是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一切,常能迅速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3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

)静(教师讲,学生安静的听)互补。

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

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

“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

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

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意
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

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

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

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

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

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

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4 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

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
式的学习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