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陈光弟 061106109039 06级4班韩礼德和哈桑将衔接手段大致划分为: 照应(Reference) 、替代( Substitution) 、省略(Ellipsis)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一、照应
照应(Reference)是一种语义关系,它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做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即语篇中的一个语言成分与另一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照应可以分为人称对照、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
(1)人称代词照应
人称代词照应在中英文中广泛使用。中文中还使用零回指,但英文中没有,因为英语中的主语一般是不能省的。一般来说,中文中的人称代词照应还可处理为重复和省略。
例如:(1) They sailed well and the old man soaked his hands in the saltwater and tried to keep his head clear.他们行驶得很顺利。老人把( )双手浸在盐水里,并竭力保持( )头脑清醒。
(2)指示代词照应
中英文都使用指示代词获取粘连效果。但是它们在篇章中的指称功能可能不完全一样。英语和汉语在指示指称上的一个最大差异是英语有一个既非this又非that的定冠词he。英语在表达确定的指称时必须有特指限定词,但在汉语中,如果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情景语境或上下文中已经非常明确,可以运用零式特指称语,既指代成分前没有特指限定词修饰。在汉语语篇中,“这”和“那”经常与名词连用,以表示所指对象的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这”与“那”在功能上相当于英语的定冠词the。
例如:The old man looked at the fish constantly to make sure it was true. It was an hour before the first shark hit him.老人不时去瞧那条鱼,以确定这是真的。一个小时以后,第一条鲨鱼袭击了这条大鱼。
二、替代
替代( Substitution)指用替代形式指代上下文出现的词语,可以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替换在清晰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英文使用者乐于用替换,省略或变换来避免无意图( unintentional)的重复。这样不仅能使行文简洁、有力. 而且比较符合英语民族的心理习惯,但中文却用替换或省略。
(1)名词性替换
英语用代词或某些名词来取代名词词组,如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连接代词、不定代词和名词。如, enough, half, the same, the kind, the sort, the former, the latter, etc. 而中文却相反,省略了该名词。
例如:The tuna shone silver in the sun and after he had dropped back into the water another and an2other rose.这条金枪鱼在阳光中闪出银白色的光,等它回到了水里,又有一些金枪鱼一条接着一条跃出水面。
(2)动词性替换
英语中,替代动词或替代动词短语或替代动词句子结构可用来替代替原有的部分。这类词如do, do so, do it, do that, do this, etc. 汉语有时也用这种方法,但常重复其所代替的动词。
如: You have only yourself and you had better work back to the last 1ine now, in the dark or not in the dark, and cut it away and hook up the two re2serve coils. So he did it.你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你还是好歹回到最末的那根钓索边,不管天黑不黑,把它割断了,系上那两卷备用钓索。他就这样做了。
(3)从句性替换
替换词so或not可用来替换作宾语的that从句, if so或if no来替换条件性从句, as 来取代分句的一部分,等等。汉语也使用这种替换的方式,但为了使表达正确、清楚,也常常重复其所代替的词语。
例如:“Fish, ”he said,“ I love you and respect you very much. But I will kill you dead before this day ends. ”Let us hope so, he thought. “鱼啊, ”他说,“我爱你,非常尊敬你。不过今天无论如何要把你杀死。”但愿如此,他想。
三、省略
省略( Ellipsis)指某结构中未山现的词语可以从语篇的小句或句子中回找。省略英语象许多其他印欧语言一样是一种意义表达十分精确,高度形式化,逻辑化的语言,句子中主谓结构完备,形式齐全:而汉语是以语义为中心的语言,它不重视形式,不管句子是否完整只要表达清楚,与意义无关的形式成分皆可省去,因此英语中的省略用的不如汉语中的频繁。英语中有几种省略如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分句省略、句法方面的省略和情景方面的省略,等等,但中文有时省略有时也重复。
例如:(1) He ’s over fifteen hundred pounds the way he is, he thought. Maybe much more.看样子它不止一千五百磅重,他想。也许还要重得多。
(2)“what did you catch?”“One the first day. One the second ( ) and two the third ( ). ”“你们捉到了什么?”“头一天一条。第二天一条. 第三天两条。”
四、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替代或共同出现。除了上文提到的替换和省略,英语还使用同义词替代、近义词复现和句式变化的方法来避免重复。中文也讲究用词造句的多样化来避免单调、枯燥。
例如: The line went out and out and out ⋯钓索朝外溜着,溜着,溜着⋯⋯
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也可以从两个因素解释这种篇章上的差异。
第一个因素是语言上的差异。在汉语文章连贯性主要是通过句子内部结构,借助于修饰手段比如排比和对比实现的。字里行间存在隐性的逻辑关系,语篇需要在上下文中才能够得到完整的正确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形态语言的句子组织是以动词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句子中各种成分都是以限定动词为中心明确彼此的关系。这种句子格局的心理视点是一种焦点透视。它的句界是严格的,可以计算的,内部组织呈几何空间型。
第二个因素是文化和思维模式上的差异。西方语言明显的形态标记,严密的句法规则和执着于知性、理性的精神同西方民族比较发达的形式逻辑思维有密切的联系,而汉语语法的非形态特征,句法的灵活性,又往往同汉民族思维的整体性、辨证性密切相关。“天人合一”的境界使汉民族的思维模式逐渐趋向整体化,这同两方游牧民族思维的个体性形成对比。因此,汉族人思维不像西方人那样讲究分析,而是更多地带有综合的特点,是一种具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