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 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和标准上,与其他类型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要求高职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高职学生不但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更需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适应岗位变化的基本素质、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随着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培养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
一、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对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既要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特点,又要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对职业人员素质、能力的客观要求,同时要借鉴已经毕业的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成功案例。高职学生应具备以下四种最基本的职业能力:
(一)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训练,使多为独生子女,心理素质较弱的高职学生体会到适应社会的紧迫感、危机感,培养他们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应把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作为特殊要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动手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物质的重要保证,是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实践技能。就我国的现实情况看,要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动手能力很强的劳动大军。
(三)竞争能力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要使学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觉性与紧迫感,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竞争实力。其次,使学生学会在竞争中推销自己,包装自己,进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素质。高职教育在教学中要把创新教育作为基本手段和培养方向,使学生在创新中求得生存发展。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存在问题分析
(一)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心理素质不成熟
职业心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做好本职工作必备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精神、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良好心态、勇于承担风险、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状态及特征。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心理素质评价普遍不高,甚至与用人单位所需求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相差甚远,如大学生在社会上跳槽频繁,给人缺乏信誉的感觉;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用人单位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而不是我能对用人单位有什么贡献;缺乏敬业精神;没有感恩心态;有些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很快就开始缺乏工作热情等。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的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心理素质不成熟,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的障碍。
(二)职业意识不强,对职业发展感到茫然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职业准备阶段,他们应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据调查,绝大多数高职学生从未考虑过毕业后要找怎样的行业,对目标公司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不清楚,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感到茫然。这些问题反映出高职学生职业意识不强,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三)社会实践活动的缺乏,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特定职业岗位人才应具有熟练的操作技巧和手段,这也是职业教育培养的重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实行的还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
社会实践活动的缺乏制约了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四)职业道德观念淡漠,职业习惯尚未养成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大学生确立职业信念、调整职业行为,追求职业理想的根本保证,体现为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有职业荣誉感,职业操守良好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用人标准尤其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应聘者须经过严格的面试或试用期,以考核其职业道德层面的表现。习惯是个体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职业化的工作习惯也有一个日积月累的培养过程。有了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不等于有了好的职业习惯,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思考与探索。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一)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原则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课程目标的设定应面向整个职业,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即面向整个工作过程,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为此,课程目标定位在“员”这一层次比较适合,如程序设计员、网络管理员、数控机床工艺员、数控设备维修员,公司文秘人员、营销业务员等。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培养其关键能
力和基本素质,使学生既能做事,又会做人;既能尽快适应上岗要求,又具备使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水平。所以,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标准为依据,职业实践活动为侧重,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设置合理、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特征
设置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可依据以下设计思路: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求能力进行分解,将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为核心技能,设计为核心课程模块;再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岗位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为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多个核心课程模块和就业方向性课程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及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结构由于核心课程的专业稳定性和方向课程的多种选择性而具有灵活多样化的特征。其中核心课程体现专业特征,相对稳定,属于必修课程;就业性课程体现就业方向特征,灵活多变,供学生选修。
(三)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不同专业的能力要求尽管各有不同,但总体上由基础职业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职业能力三大模块构成。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以职业为中心,从“怎样做”入手,按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选择和组合教学内容,构建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高职学校可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与专业教师一起,通过对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构成这些能力的知识、技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