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谈批判性思维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培养

郑**

(郑州市第二十九中学,河南郑州 450048)

摘要: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形成其他各种能力的核心,获得探索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精神,是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1];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冀觅到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突破口。

关键词:化学教学批评性思维创新能力

1.批判性思维概述

1977年,在纽约科学院国际学术会议上,白川英树把一个小灯炮连接在一片聚乙炔薄膜上,灯炮马上被点亮了。“塑料也能导电”,此举让四座皆惊。在人们的印象中,塑料是不导电的,不仅如此,塑料还常常作为绝缘基体使用,塑料在电子电气中的广泛应用正是基于这一点。但是,白川英树等三位科学家却在1977年首次发现这种聚合物也能导电。在经过了近四分之一世纪后,当年的三位科学家才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任何一项研究、发明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批判性思维活动的产物。化学也不例外,化学的重大发现多数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之上的。但是,我们的教育环境并没有让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时期养成正确的、良好的批判性思维的习惯。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培养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呢?

一谈到“批判”,人们往往只是习惯性地从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去理解,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实际上,批判性思维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简言之,就是面对认识的对象,做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要有些什么新见解、新举措的一个系列的思考过程。显然,要得出合理的结论必须有正确的思考方法或途径。批判性思维作为系列的思考方法和途径,不仅为创新研究所必需,对如何为人处事也很重要,它不仅是处事的一种方法,更是做人的一个准则。我在近几年的化学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构想,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从事物的相反功能去探索、质疑,不仅加深了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也有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甚至发现了令人惊奇的新天地。

2.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指的是对一系列与恰当提问和论证评估相关联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力,这些技能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获得,那么,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对新时期的中学生实施“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呢?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2.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怀疑的批判精神[2]

长期应试教育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始终以权威的姿态

出现,学生往往对书本和老师的讲法或解法深信不疑。其实,即使是教科书,有时也难免出现失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起疑、质询,甚至向定论质疑、向权威挑战!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对于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或名句,也可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要不畏权威,不迷信书本和权威的结论。这可借用化学史为例,如氧元素的发现史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两位虽都独立地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但由于他们迷信权威 ,被传统“燃素学说”所束缚 ,因而未能揭示燃烧的本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不迷信权威 ,通过大量的燃烧实验 ,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 ,从而揭示了燃烧的本质。新课程强调的理论是: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就必须重新建构师生观。在化学课上我经常鼓励学生要敢想、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敢于超越老师,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发自己的观点。学生的问题看起来是离奇的或荒唐的,但创新的火花往往就在这中间迸发。

2.2展开问题讨论,注重求得拥有多重逻辑的见解

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以及在开放的氛围中展开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追求以往不成有的观念,有时要借助反方角色的扮演来促进智慧勇气.在讨论中,要求公平对待一切观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彼此坚持各自的立场、修正对方误解的机会,进而让学生说明伙伴之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见解,同时从反方的立场来揭示理由,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苯发生硝化反应的实验,在盛有浓HNO

35ml试管中逐滴加入2ml浓H

2

SO

4

,冷却

至60℃水浴中10分钟。其中一个班有不同现象,在混合酸中加入苯时过快,产生了红棕色气体,我便组织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说“这是产生了二氧化氮气体”。“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是高浓度的硝酸分解的产物?”“既然反应过程中硝酸发生了分解,看来苯的硝化是个放热反应。”“不对。如果苯的硝化是个放热反应,为什么实验室制取硝基苯还要水浴加热?”“不水浴加热,能否制取出硝基苯?”

在以上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当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教师一定不要先下结论,先让全班同学讨论,为学生提供彼此坚持立场的机会,老师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学生针对自己的假设来设计相应的实验步骤。最后进行讨论式总结,得出实验室制取硝基苯的关键不是水浴加热,真正的关键是缓慢将苯滴入混合酸液中并充分振荡。不充分振荡即使水浴加热也得不到较多的硝基苯,因为苯和混合酸互不相溶。只要充分振荡,不用水浴加热,当将混合液体倒入水中时,不仅可以制取较多的硝基苯,而且还可以制取出黄色针状固体的多硝基苯。批判性讨论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可辨明是非、正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2.3质疑问难,培养问题意识

缺乏思维批判性的人,问题意识薄弱;常常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敢发表独立见解,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当成真理,不能更深刻的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化学教学中,我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情景不是一般的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