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论文课程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课堂教学论文课程资源开发论文:开发课程资源优化
课堂教学
摘要: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所以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可以通过开发和利用农村现实生活资源、开发化学实验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等方法,不仅刺激学生视觉感观,加深理解,而且使化学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探索。下面我就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开发和利用农村现实生活资源,使化学与生活相联系
化学在满足人类社会对粮食、能源、新材料、环境、健康等要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教师要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启发他们善于用化学的眼光去关注生活,关心农业生产。比如,
在讲ph和土壤的酸碱性时,我就提前让学生收集自家地里的土样,然后在课上指导学生动手测土壤的ph,再根据各土地上要种植的作物及其适应酸碱性情况,师生一起探究土壤的改良。在讲化肥时,我就将采集的当地的棉花等作物叶片及植株标本拿出来,根据叶片大小及颜色等情况,教给学生识别作物缺氮、磷、钾元素的方法。因为家乡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学生是熟悉的、有感情的,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后,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充满化学,化学就在身边,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去关心家乡的建设,并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社会、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开发化学实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补充实验或改进实验,增加直观性,激发学习兴趣
1.在讲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时,可做实验:取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各一杯,分别放入几粒品红观察现象。热水那杯迅速变红,现象极为明显。通过此实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在探究灭火原理时,可设计实验:用多种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这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但也能开动脑筋。有的学生用嘴吹;有的学生用剪子剪;有的学生用水浸;有的用
杯子罩等,然后分别说出用的是什么原理。这样以小见大,学生很感兴趣。
3.改进实验。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所以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误差小且要节省时间。如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可用一个容积约30毫升的具支试管,将其均分成五等份,用红色胶条作好标记。在具支试管的支型一侧套上一小段乳胶管,用弹簧夹将其夹紧。取一小块(比绿豆稍小)白磷,用滤纸吸去水分,放入试管中,用胶塞将其密封,放入一杯热水中,均匀受热,使其燃烧。待白烟消散后,(为加快冷却速度,可将试管放入冷水中)将其浸入水中,在水下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这样既节约了药品,又节省了时间,现象明显,而且因为容器密封还避免了空气污染。
(二)准备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组装实验装置,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讲“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节时,我选择了各种器材,如:锥形瓶、广口瓶、烧瓶、试管、具支试管、单孔塞、双孔塞、分液漏斗、长颈漏斗、注射器、导气管,以及生活用品,如:饮料瓶、吸管等。然后进行分组试验,让学生自选器材进行组装。结果每组都组装出了多套装置,并且对自己的装置进行了评价,说出了优缺点。此节课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装置的选择不是唯一的,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新的化学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生活、社会、科技方面的内容,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增添了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其中许多相关的阅读资料和家庭小实验及选学内容,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东西。如关于记忆合金、纳米碳以及导电塑料的资料,我让学生适当阅读或介绍后,学生们都说太奇妙了,这些知识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奇妙和重要。
四、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刺激学生视觉感观,加深理解
信息化课程资源有助于教师从中直接学到新颖、科学、生动、富有趣味的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对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弥补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水平方面的欠缺。
(一)利用多媒体、影像信息增加直观性,激发兴趣
如讲《离子》一节时,对于原子的结构及电子运动,我用动画微观展示,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再如,讲“碳的稳定性”时,我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名人字画,如董其昌的字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一使学生欣赏了古代文化艺术,二使学生感知字画虽年长日
久依然墨色不退,缘于碳的稳定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加大了信息量,教学效果明显。
(二)利用科技信息,开拓学生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