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峪矿二期开采技术问题探讨_郑晋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国内同类矿山的资料 , 电耙出矿作业成本 为 8 .24 元/ t , 铲运机出矿作业成本为 5 .19 元/ t , 电 耙出矿成本比铲运机出矿高 3 .05 元/t , 应该说采用 铲运机出矿对降低采矿成本是有效的 。在铜矿峪深 部开采时 , 采用电动铲运机与柴油铲运机相结合的 出矿方式是比较好的 。 柴油铲运机比较灵活 , 可以 拖拉电动铲运机及处理大块 。采用电动铲运机对井 下污染小 , 需要通风量小 , 从而很好发挥其效能 。
表 6 生产成本及费用比较
方案 采矿直接费用 采矿制造费用 采矿制造成本 选矿直接费用 选矿制造费用 选矿制造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总成本费用
Ⅰ
11 .45
20 .69
32 .15
18 .21
2 .53
20 .74
5 .44
1 .24
0 .11
59.68
Ⅱ
10 .93
19 .15
30 .08
各开拓方案的投资及经营费用比较分别见表 1 和表 2 。
表 1 各开拓方案的可比投资
方案 Ⅰ Ⅱ Ⅲ
井巷工程费 11800 11572 14126
设备安装费 4624 6432 6469
建构物投资 0 522 522
万元 合计 16424 18526 21117
表 2 各开拓方案的可比经营费用 万元/ a
表 4 选矿主要技术条件比较
方案
Ⅰ Ⅱ Ⅲ
新增主要 设备(台)
0 38 50
精矿年 产量(t)
77421 96609 116255
年产金属量
Cu(t) Au(kg)
19355
136
24152
170
29063
204
S(t) 22142 27630 33249
选矿车间 人数(人)
614 614 627
选矿全员劳动 效率(t/ 人·d)
19 .7 24 .7 29 .0
第 3 卷第 3 期 郑晋峰 , 等 : 铜矿峪矿二期开采技术问题探讨
11
(3)建设投资比较见表 5 。方案 Ⅰ 的建设投资 为 40134 万元 , 单位投资为 100 元/ t .a 。 尽管不用增 加任何选厂工程投资 , 但其单位投资是较高的 。
(1)采矿技术条件 。3 种方案采矿技术条件的 比较见表 3 。
由表 1 、表 2 可以看出 , 方案 Ⅲ投资最高 , 但其 经营费用最低 , 且方案 Ⅲ的设备大件从斜坡道往下 运送对生产影 响小 。 而方案 Ⅰ 和方案 Ⅱ设备 均从 690 m平硐往下运送 , 对生产影响很大 , 初步测算方 案Ⅰ要影响 6 个月, 方案 Ⅱ要影响 3 个月。根据
(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设计研究院 , 山西 垣曲县 043700)
摘 要 :铜矿峪矿是目前国内地下开采的最大铜矿山 , 其下部的二期开采迫在眉睫 。 对该 矿二期开采的生产规模 、开拓方案及采矿方法的合理确定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 可为该矿的 二期开采设计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生产规模 ;开拓方案 ;采矿方法 ;方案比较
方案 Ⅱ :胶带斜井和竖井联合开拓 , 即从地表掘 进胶带斜井 , 矿石通过胶带提升到地表 , 再经地表皮
10
采 矿 技 术 2003 年 9 月
带运到选厂 。副井和废石井与方案 Ⅰ相同 。 方案 Ⅲ :胶带斜井 、辅助斜坡道和混合井联合开
拓 , 平行胶带斜井从地表掘进一斜坡道 , 用于无轨设 备 、人员 、材料和设备大件运输 。混合井是箕斗和罐 笼互为配重 。既提升废石 , 也提升人员和材料等 。
经测算 , 方案 Ⅰ 、方案 Ⅱ 、方案 Ⅲ的工程量分别 为 326140 , 317418 , 348609 m3 。各方案的可比投资 包括井巷工程费用 、提升运输系统的投资及经营费 用 。可比经营费用包括 :矿石从坑内破碎站提升运 输到选厂的费用 ;废石 提升到 690m 水平的提 升费 用 ;人员 、材料 、设备进出坑的费用 。
方案 Ⅱ的建设投 资为 50505 万元 , 单位 投资为 101 元/t .a 。 本方案需要在原有选厂的基础上扩产 100 万 t/ a 。改造的主要任 务是对原有的中细 碎设 备进行更换 , 以提高设备效率 、降低能耗 。该方案的 单位投资最高 。
方案 Ⅲ的建设投 资为 54006 万元 , 单位 投资为 90 元/ t .a 。 虽然比方案 Ⅰ 增加投资额 13872 万元 , 但增加生产规模 200 万 t/ a 。 增加部分的单位投资 仅 69 元/ t .a , 其投资效果是显著的 。 但增加生产规 模 200 万 t/ a 。
方案
竖井提 升费用
斜井胶带 运营费
电机车 运输费
坑内卡车 地表胶带 运输费 运输费
合计
Ⅰ 851 .1
372.1
Ⅱ 181 .4 770 .8
Ⅲ 100 .5 770 .8
15.0 15.0 71.0
120 .2 120 .2
1238 .4 1087 .4 1062 .4
(2)方案 Ⅱ和方案 Ⅲ相比 , 井巷掘进工程量减 少了 3 .1 万 m3 , 节省投资 2591 万元 。 但有方案 Ⅰ相 同的不利因素 , 即建设期影响现有生产 , 投产后大型 设备行动不便 。考虑建设期停产损失后 , 方案 Ⅲ仅 比方案 Ⅱ多投资 545 万元其相对差别不大 , 而且方 案 Ⅲ采用胶带斜井和辅助斜坡道开拓 , 十分适合采 用大型无轨设备 , 生产安全可靠 , 为矿山正常生产提 供了保障 。
2 采用先进的采矿方法
对地下矿山而言 , 矿块崩落法是生产成本较低 的采矿方法 。从铜矿峪矿上部中段使用的采矿方法
来看 , 应用有底柱采矿法的成本为 54 .13 元/ t , 应用 矿块崩落 法的成本为 28 .17 元/ t 。 由此可 见 , 矿块 崩落法具有成本低 、效益好的特点 。 而且 , 铜矿峪矿 床的赋存条件及岩石力学特性 , 也适合于矿块崩落 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为达产达标奠定良好在基础 。
综合上述 , 采用方案 Ⅲ更合理些 。
4 合理生产规模的确定
铜矿峪二期开采生产规模合理与否 , 不仅影响 建设工程的投资 , 而且关系到矿山的经济效益及长 远发展 。
矿山规模的确定取决于技术经济指标的最佳组 合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 , 对铜矿峪二期开拓方式采 用胶带斜井 、竖井 、辅助斜坡道联合开拓 , 自然崩落 法采矿 , 铲运机出矿 , 生产规模则初选了 400(方案 Ⅰ)、500(方案 Ⅱ)、600 万 t/a(方案 Ⅲ)3 个方案 , 并 对这 3 种方案进行采选技术条件 、建设投资 、生产费 用等的比较 。
从表 3 看出 , 方案 Ⅲ比方案 Ⅰ 增加采掘设备 10 台 , 增加工程量 24500 m3 , 采矿全员劳动效率增加 3 . 8 t/ 人 .d 。
(2)选矿技术条件 。3 种方案选矿技术条件的 比较 见 表 4 。 从 表 4 看 出 , 矿 石 处理 规 模 由 400 万 t/a提高到 600 万 t/ a 后 , 需新增选矿设备 50 台 , 年产精矿含铜量增加 9708 t , 含金量增加 68 kg , 含硫 量增加 11152 t , 全员劳动效率增加 9 .3 t/ 人·d 。
但是矿山生产是随时间空间变化的 。 810 m 中 段于 2002 年开采结束 , 690 m 中段于 2000 年投产 , 预计 2010 年开采结束 。因此 , 铜矿峪矿二期开采的 问题就迫在眉睫 , 稍有疏忽 , 就会影响矿山生产的中 长远衔接 。
1 开采技术条件
铜矿峪矿床系一大型斑岩型铜矿床 。矿体大多 分布于变石英晶屑凝灰岩和变石英斑岩中 , 围岩为 绢云母石英片岩 、绢云 母石英岩 、绿泥石石英 片岩 等 。 围岩和矿体均属稳固或中等稳固 。 该矿床有主 要矿体七条 , 其中以 4#矿体和 5#矿体最大 , 其矿石 储量占矿区已探明储量的 90 %以上 。两矿 体的形 状均为透镜状 , 呈与围岩基本状平行产出 。 矿体倾 向西北 , 倾角 40°~ 58°。 4#矿体位于 5#矿体上盘 , 两矿体在空间上平行展布 , 间距为 110 ~ 130 m 。 矿 体走向长度 900 m 左右 , 最大水平厚度 240 m , 矿体 储量 2 .5 亿 t , 铜的平均品位 0 .6 %, 伴生有钴 、金 、银 等金属元素 , 但品位很低 。
出矿设备是采矿的关键设备 , 根据矿体及生产 条件 , 可采用的出矿的设备有电耙与铲运机 。
电耙出矿比铲运机出矿效率低 , 而且需要准备 的生产面积大(比铲运机多 35000 m2), 且前期生产 准备工程量大 , 准备的采场多 , 投入相应增大 。 电耙 受块度影响大 , 而铲运机出矿 允许的块度大 、卡斗 少 , 放矿控制较容易 , 出矿能力大 , 设备台数少 , 机动 灵活 , 有利于生产组织 。
表 3 不同方案采矿 技术条件比较
方案
主要采掘
基建掘进量(m3)
设备(台) 开拓工程 530 中段 总计
采矿车间 人数(人)
采矿全员 劳动效率 (t/ 人·d)
Ⅰ
37
236100 88000 324100 1053
11 .5
Ⅱ
41
源自文库
236100 112500 348600 1127
13 .4
Ⅲ
47
236100 112500 348600 1186
17 .36
3 .68
21 .04
4 .57
1 .19
0 .11
57.00
Ⅲ
10 .41
18 .29
28 .71
16 .80
3 .48
20 .28
3 .97
1 .08
铜矿峪矿 于 1958 年开始建 设 , 因 各种因素 影 响 , 曾两次停缓建达 10 年之久 , 1974 年矿山简易投 产 , 生产能力一直排徊在 60 ~ 80 万 t/ a 。
为改变矿山被动局面 , 1985 年由美国引进自然 崩落采矿技术 , 一期设计规模为 400 万 t/ a , 设计开 采范围为 690 m 标高以上的矿体 。 经过 3 年基建 , 于 1989 年投产 , 目前产量稳定在 400 万 t/ a , 实现了 规模效益 。
3 选择适宜的开拓方案
根据 690 m 水平以下 4#和 5#矿体的赋存条件 以及矿山生产现状 , 按 600 万 t/ a 的生产规模及铲运 机出矿的自然崩落法 , 选择了 3 个开拓方案进行比 较。
方案 Ⅰ :竖井开拓 , 即从 690 m 水平下掘 3 条新 盲竖井 , 分别作为主井 , 副井和废石提升井 。
表 5 建设投 资比较
万元
方案 采矿工程 Ⅰ 33117 Ⅱ 35066 Ⅲ 36041
选矿工程 0
7119 9034
其它费用 工程预备费 总估算值
2480
4537
40134
2736
5595
50515
2865
6066
54006
(4)生产成本及费用比较 。矿山生产能力的大 小 , 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高低 。 进入深部开采 , 成本 相应增高 , 若能力还稳定在原来水平 , 那么矿山效益 将下降 。各方案的生产成本及费用比较见表 6 。 由 表 6 可以看出 , 方案 Ⅱ和方案 Ⅲ的生产成本分别是 57 .0 元/ t 和 54 .15 元/ t , 与方案 Ⅰ 相比 , 每年分别降 低生产成本 1608 万元和 3318 万元 。这充分说明扩 大生产规模是必要的 , 是有利可图的 。
DO I :10.13828/j .cnki .ckjs .2003.03.004
第3卷 第3 Vol.3 No
期 .3
采 矿 技 术 Mining Technology
2S0e0p3.年 2900月3
铜矿峪矿二期开采技术问题探讨
郑晋峰 , 张 杰
15 .3
2000 年生产 410 万 t , 利润总额 4720 万元 , 工资 3465 万元计算 , 方案 Ⅰ和方案 Ⅱ影响生产的损失分别为 4093 万元和 2046 万元 。3 个开拓方案的综合 分析 比较如下 :
(1)方案 Ⅰ 的最大缺陷是坑内大件进出十分不 便 , 在建设期间影响生产 6 个月 , 停产损失基本上抵 消了节省的投资 ;加之运营费用比方案 Ⅲ高 175 .9 万元/ a 。 因此 , 从投资效果来讲 , 方案 Ⅰ 没有其它两 个方案有利 。
表 6 生产成本及费用比较
方案 采矿直接费用 采矿制造费用 采矿制造成本 选矿直接费用 选矿制造费用 选矿制造成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总成本费用
Ⅰ
11 .45
20 .69
32 .15
18 .21
2 .53
20 .74
5 .44
1 .24
0 .11
59.68
Ⅱ
10 .93
19 .15
30 .08
各开拓方案的投资及经营费用比较分别见表 1 和表 2 。
表 1 各开拓方案的可比投资
方案 Ⅰ Ⅱ Ⅲ
井巷工程费 11800 11572 14126
设备安装费 4624 6432 6469
建构物投资 0 522 522
万元 合计 16424 18526 21117
表 2 各开拓方案的可比经营费用 万元/ a
表 4 选矿主要技术条件比较
方案
Ⅰ Ⅱ Ⅲ
新增主要 设备(台)
0 38 50
精矿年 产量(t)
77421 96609 116255
年产金属量
Cu(t) Au(kg)
19355
136
24152
170
29063
204
S(t) 22142 27630 33249
选矿车间 人数(人)
614 614 627
选矿全员劳动 效率(t/ 人·d)
19 .7 24 .7 29 .0
第 3 卷第 3 期 郑晋峰 , 等 : 铜矿峪矿二期开采技术问题探讨
11
(3)建设投资比较见表 5 。方案 Ⅰ 的建设投资 为 40134 万元 , 单位投资为 100 元/ t .a 。 尽管不用增 加任何选厂工程投资 , 但其单位投资是较高的 。
(1)采矿技术条件 。3 种方案采矿技术条件的 比较见表 3 。
由表 1 、表 2 可以看出 , 方案 Ⅲ投资最高 , 但其 经营费用最低 , 且方案 Ⅲ的设备大件从斜坡道往下 运送对生产影 响小 。 而方案 Ⅰ 和方案 Ⅱ设备 均从 690 m平硐往下运送 , 对生产影响很大 , 初步测算方 案Ⅰ要影响 6 个月, 方案 Ⅱ要影响 3 个月。根据
(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设计研究院 , 山西 垣曲县 043700)
摘 要 :铜矿峪矿是目前国内地下开采的最大铜矿山 , 其下部的二期开采迫在眉睫 。 对该 矿二期开采的生产规模 、开拓方案及采矿方法的合理确定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 可为该矿的 二期开采设计提供参考 。 关键词 :生产规模 ;开拓方案 ;采矿方法 ;方案比较
方案 Ⅱ :胶带斜井和竖井联合开拓 , 即从地表掘 进胶带斜井 , 矿石通过胶带提升到地表 , 再经地表皮
10
采 矿 技 术 2003 年 9 月
带运到选厂 。副井和废石井与方案 Ⅰ相同 。 方案 Ⅲ :胶带斜井 、辅助斜坡道和混合井联合开
拓 , 平行胶带斜井从地表掘进一斜坡道 , 用于无轨设 备 、人员 、材料和设备大件运输 。混合井是箕斗和罐 笼互为配重 。既提升废石 , 也提升人员和材料等 。
经测算 , 方案 Ⅰ 、方案 Ⅱ 、方案 Ⅲ的工程量分别 为 326140 , 317418 , 348609 m3 。各方案的可比投资 包括井巷工程费用 、提升运输系统的投资及经营费 用 。可比经营费用包括 :矿石从坑内破碎站提升运 输到选厂的费用 ;废石 提升到 690m 水平的提 升费 用 ;人员 、材料 、设备进出坑的费用 。
方案 Ⅱ的建设投 资为 50505 万元 , 单位 投资为 101 元/t .a 。 本方案需要在原有选厂的基础上扩产 100 万 t/ a 。改造的主要任 务是对原有的中细 碎设 备进行更换 , 以提高设备效率 、降低能耗 。该方案的 单位投资最高 。
方案 Ⅲ的建设投 资为 54006 万元 , 单位 投资为 90 元/ t .a 。 虽然比方案 Ⅰ 增加投资额 13872 万元 , 但增加生产规模 200 万 t/ a 。 增加部分的单位投资 仅 69 元/ t .a , 其投资效果是显著的 。 但增加生产规 模 200 万 t/ a 。
方案
竖井提 升费用
斜井胶带 运营费
电机车 运输费
坑内卡车 地表胶带 运输费 运输费
合计
Ⅰ 851 .1
372.1
Ⅱ 181 .4 770 .8
Ⅲ 100 .5 770 .8
15.0 15.0 71.0
120 .2 120 .2
1238 .4 1087 .4 1062 .4
(2)方案 Ⅱ和方案 Ⅲ相比 , 井巷掘进工程量减 少了 3 .1 万 m3 , 节省投资 2591 万元 。 但有方案 Ⅰ相 同的不利因素 , 即建设期影响现有生产 , 投产后大型 设备行动不便 。考虑建设期停产损失后 , 方案 Ⅲ仅 比方案 Ⅱ多投资 545 万元其相对差别不大 , 而且方 案 Ⅲ采用胶带斜井和辅助斜坡道开拓 , 十分适合采 用大型无轨设备 , 生产安全可靠 , 为矿山正常生产提 供了保障 。
2 采用先进的采矿方法
对地下矿山而言 , 矿块崩落法是生产成本较低 的采矿方法 。从铜矿峪矿上部中段使用的采矿方法
来看 , 应用有底柱采矿法的成本为 54 .13 元/ t , 应用 矿块崩落 法的成本为 28 .17 元/ t 。 由此可 见 , 矿块 崩落法具有成本低 、效益好的特点 。 而且 , 铜矿峪矿 床的赋存条件及岩石力学特性 , 也适合于矿块崩落 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为达产达标奠定良好在基础 。
综合上述 , 采用方案 Ⅲ更合理些 。
4 合理生产规模的确定
铜矿峪二期开采生产规模合理与否 , 不仅影响 建设工程的投资 , 而且关系到矿山的经济效益及长 远发展 。
矿山规模的确定取决于技术经济指标的最佳组 合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 , 对铜矿峪二期开拓方式采 用胶带斜井 、竖井 、辅助斜坡道联合开拓 , 自然崩落 法采矿 , 铲运机出矿 , 生产规模则初选了 400(方案 Ⅰ)、500(方案 Ⅱ)、600 万 t/a(方案 Ⅲ)3 个方案 , 并 对这 3 种方案进行采选技术条件 、建设投资 、生产费 用等的比较 。
从表 3 看出 , 方案 Ⅲ比方案 Ⅰ 增加采掘设备 10 台 , 增加工程量 24500 m3 , 采矿全员劳动效率增加 3 . 8 t/ 人 .d 。
(2)选矿技术条件 。3 种方案选矿技术条件的 比较 见 表 4 。 从 表 4 看 出 , 矿 石 处理 规 模 由 400 万 t/a提高到 600 万 t/ a 后 , 需新增选矿设备 50 台 , 年产精矿含铜量增加 9708 t , 含金量增加 68 kg , 含硫 量增加 11152 t , 全员劳动效率增加 9 .3 t/ 人·d 。
但是矿山生产是随时间空间变化的 。 810 m 中 段于 2002 年开采结束 , 690 m 中段于 2000 年投产 , 预计 2010 年开采结束 。因此 , 铜矿峪矿二期开采的 问题就迫在眉睫 , 稍有疏忽 , 就会影响矿山生产的中 长远衔接 。
1 开采技术条件
铜矿峪矿床系一大型斑岩型铜矿床 。矿体大多 分布于变石英晶屑凝灰岩和变石英斑岩中 , 围岩为 绢云母石英片岩 、绢云 母石英岩 、绿泥石石英 片岩 等 。 围岩和矿体均属稳固或中等稳固 。 该矿床有主 要矿体七条 , 其中以 4#矿体和 5#矿体最大 , 其矿石 储量占矿区已探明储量的 90 %以上 。两矿 体的形 状均为透镜状 , 呈与围岩基本状平行产出 。 矿体倾 向西北 , 倾角 40°~ 58°。 4#矿体位于 5#矿体上盘 , 两矿体在空间上平行展布 , 间距为 110 ~ 130 m 。 矿 体走向长度 900 m 左右 , 最大水平厚度 240 m , 矿体 储量 2 .5 亿 t , 铜的平均品位 0 .6 %, 伴生有钴 、金 、银 等金属元素 , 但品位很低 。
出矿设备是采矿的关键设备 , 根据矿体及生产 条件 , 可采用的出矿的设备有电耙与铲运机 。
电耙出矿比铲运机出矿效率低 , 而且需要准备 的生产面积大(比铲运机多 35000 m2), 且前期生产 准备工程量大 , 准备的采场多 , 投入相应增大 。 电耙 受块度影响大 , 而铲运机出矿 允许的块度大 、卡斗 少 , 放矿控制较容易 , 出矿能力大 , 设备台数少 , 机动 灵活 , 有利于生产组织 。
表 3 不同方案采矿 技术条件比较
方案
主要采掘
基建掘进量(m3)
设备(台) 开拓工程 530 中段 总计
采矿车间 人数(人)
采矿全员 劳动效率 (t/ 人·d)
Ⅰ
37
236100 88000 324100 1053
11 .5
Ⅱ
41
源自文库
236100 112500 348600 1127
13 .4
Ⅲ
47
236100 112500 348600 1186
17 .36
3 .68
21 .04
4 .57
1 .19
0 .11
57.00
Ⅲ
10 .41
18 .29
28 .71
16 .80
3 .48
20 .28
3 .97
1 .08
铜矿峪矿 于 1958 年开始建 设 , 因 各种因素 影 响 , 曾两次停缓建达 10 年之久 , 1974 年矿山简易投 产 , 生产能力一直排徊在 60 ~ 80 万 t/ a 。
为改变矿山被动局面 , 1985 年由美国引进自然 崩落采矿技术 , 一期设计规模为 400 万 t/ a , 设计开 采范围为 690 m 标高以上的矿体 。 经过 3 年基建 , 于 1989 年投产 , 目前产量稳定在 400 万 t/ a , 实现了 规模效益 。
3 选择适宜的开拓方案
根据 690 m 水平以下 4#和 5#矿体的赋存条件 以及矿山生产现状 , 按 600 万 t/ a 的生产规模及铲运 机出矿的自然崩落法 , 选择了 3 个开拓方案进行比 较。
方案 Ⅰ :竖井开拓 , 即从 690 m 水平下掘 3 条新 盲竖井 , 分别作为主井 , 副井和废石提升井 。
表 5 建设投 资比较
万元
方案 采矿工程 Ⅰ 33117 Ⅱ 35066 Ⅲ 36041
选矿工程 0
7119 9034
其它费用 工程预备费 总估算值
2480
4537
40134
2736
5595
50515
2865
6066
54006
(4)生产成本及费用比较 。矿山生产能力的大 小 , 直接影响产品成本的高低 。 进入深部开采 , 成本 相应增高 , 若能力还稳定在原来水平 , 那么矿山效益 将下降 。各方案的生产成本及费用比较见表 6 。 由 表 6 可以看出 , 方案 Ⅱ和方案 Ⅲ的生产成本分别是 57 .0 元/ t 和 54 .15 元/ t , 与方案 Ⅰ 相比 , 每年分别降 低生产成本 1608 万元和 3318 万元 。这充分说明扩 大生产规模是必要的 , 是有利可图的 。
DO I :10.13828/j .cnki .ckjs .2003.03.004
第3卷 第3 Vol.3 No
期 .3
采 矿 技 术 Mining Technology
2S0e0p3.年 2900月3
铜矿峪矿二期开采技术问题探讨
郑晋峰 , 张 杰
15 .3
2000 年生产 410 万 t , 利润总额 4720 万元 , 工资 3465 万元计算 , 方案 Ⅰ和方案 Ⅱ影响生产的损失分别为 4093 万元和 2046 万元 。3 个开拓方案的综合 分析 比较如下 :
(1)方案 Ⅰ 的最大缺陷是坑内大件进出十分不 便 , 在建设期间影响生产 6 个月 , 停产损失基本上抵 消了节省的投资 ;加之运营费用比方案 Ⅲ高 175 .9 万元/ a 。 因此 , 从投资效果来讲 , 方案 Ⅰ 没有其它两 个方案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