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著名博物馆鉴赏》
课程论文
2010年 6 月 3 日
大英博物馆
——认识人类社会文明的课堂看过大英博物馆的介绍之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大英博物馆是踩着世界其他各国的伤痛与耻辱而崛起的,它今天的繁荣正诉说着那一段无法让世界各国人民忘却的痛。

可以说,大英博物馆是认识人类社会文明的课堂!
大英博物馆,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图书珍品,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几乎展现了所有文明古国的古代文明。

不列颠博物馆建于1753年,是在私人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当时,有一个富裕的英国医生叫汉斯〃斯龙爵士。

他是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私人医生,又是一位古董爱好者和鉴赏家,他一生酷爱收藏文物古玩。

1753年,他在临死的时候,把自己一生所收集的5.3万多件文物赠给了国家。

英国议会于是做出决定:筹资兴建一座国家博物馆,来保存和利用这些文物。

1759年1月5日,不列颠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最初馆址规模很小,是一座两层楼的法国式建筑,原是一座贵族的私人邸宅。

大英博物馆建成后,并没有在斯隆收藏的基础上止步不前,而是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引进自然标本、历史文物和艺术品。

约瑟夫〃邦克斯爵士和威廉〃汉密尔顿爵士是博物馆早期的杰出贡献者,他们为博物馆搜集了许多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物,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斯隆藏品的不足。

19世纪初,博物馆更是大手笔从法国人那里收购掠夺的埃及文物。

1798年,拿破仑率远征军入侵埃及,带去的考古学家在那里发掘了很多珍贵文物,转手卖给了在那里的英国人。

英国人将这些文物交给了大英博物馆。

这批文物中有埃及石雕、木乃伊、护身符和人形棺
材等,而最有价值的要数罗塞塔石碑(因为发现于罗塞塔而得名)。

这块黑色花岗岩石碑高达1.12米,表面铭刻着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文字和希腊文,记载公元前196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颁布的法令。

这些文字被英国有关部门公之于众后,法国学者商博良用了多年时间进行研究,终于破译,为一门新学科——埃及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由于这块石碑的特殊价值,大英博物馆以前仅在1972年将其送到巴黎展览以庆祝象形文字破译150周年。

但为了表示对中国这次展览的重视,大英博物馆也将这个宝物带到了首博,让中国观众一睹其真容。

大英博物馆收集东方文物的热潮是在20世纪初。

当时,波斯、印度和中国等地的文物被西方侵略者和文物贩子运到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藏有丰富的中国文物。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

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对中国敦煌的千佛洞进行再发掘,发现了许多可追溯到11世纪的经书和绘在丝织品上的画。

斯坦因是个文物大盗,他在旅行中“发现”的珍贵文物先是送到大英博物馆检验,然后被英国、法国、美国、印度和伊朗等国家的博物馆瓜分。

除了搜集中国文物外,大英博物馆还收藏有亚欧各地极有价值的文物,如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上的装饰性雕塑、美索不达米亚乌尔王朝的牛头竖琴、亚述帝国的浮雕与国王立像等堪称人类文明瑰宝的顶
级文物。

1823年,由于藏品的激增,原有的建筑已不能满足收藏、保护及展示的需要了,于是不列颠博物馆决定建立新馆。

新馆坐落在伦敦市中心,建筑华美而壮观,正面耸立着典型的希腊爱尔尼亚式立柱,石柱托起巨大的山墙,山墙上装饰着精美的浮雕,气势雄伟。

博物馆主要部分占地约12英亩,主要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大英博物馆自诞生以来并非一帆风顺,也曾经受过磨难与创伤。

1780年,伦敦发生骚乱,由于军队及时进驻,大英博物馆方免遭一劫。

1933年,当纳粹分子在德国掌权后,大英博物馆管理者就预料到战争不可避免,于是抓紧转移藏品以防患于未然。

他们在诺丁汉郡找到一所寄存博物馆藏品的房子,还借用了一条很少使用的地铁隧道,不过后者湿度较高,不利文物保存。

博物馆职员按重要性给文物列出清单,随时准备撤退,沙袋和防毒设施都在博物馆内安置妥贴,博物馆东面的地下室还用钢材和木头进行了加固。

1939年8月23日,战争迫在眉睫,博物馆职员和志愿者被连夜叫起,第二天一大早就开始了装箱与搬迁。

他们冷静从容,动作异常快捷,秩序井然地将文物打好包装并一件件贴上标签,随后分批转移到指定地点,仅头一天就有12吨文物被运走,到英德宣战时,大多数藏品都已安全撤离博物馆。

剩下的一些文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的没经包装便装车,有的由于体积太大不能转移而被迫另想办法,来自夏洛特女王岛的图腾柱干脆被就地隐蔽在了博物馆的柱廊里面。

1940 年10月16日,一枚燃烧弹穿透房顶引燃博物馆阅览室,由于组织严密,火焰仅用17分钟就
被扑灭。

战争期间,博物馆共遭到七枚高爆炸弹袭击,所幸均没有造成大的破坏。

1941年5月10日到11日博物馆受小型燃烧弹袭击时,尽管有正规消防队相助,燃烧弹还是使博物馆受到很大损伤。

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大空袭过后,博物馆的管理者把已转移出去的文物二次转移到威斯特伍德的一座矿井中,那里的通风设备较好,也有足够的空间。

二战结束后,大英博物馆开始全面复建,藏品陆续搬回“老家”。

只是由于空袭中馆舍遭受了比较严重的破坏,许多分馆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才修缮完毕,其中有两个直到80年代才得以重新开放。

不列颠博物馆全部藏品可分为五个展示区。

第一展示区主要展示西亚和埃及文物,是两地古代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走进展示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代亚述王宫的巨幅浮雕,有的反映战争场景,有的是猎狮场景,有的描绘国王的事迹,生动地反映当时西亚人的社会生活。

在古埃及部里,收藏着7万余件古埃及文物。

那些怪诞的人兽石雕,一具具装饰有各种图案的法老棺椁和木乃伊,以及壁画、碑文和镌刻的石器器皿等,其数量和精美程度,除开罗的埃及博物馆外,再没有能与之相比者。

第二展示区是古希腊、罗马文物室。

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摇篮,英国依靠强大的实力,掠夺了大批古希腊的稀世文物,这些物品构成了不列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里藏有古希腊著名雕刻家菲底亚斯、史柯巴斯等人的绝世之作,也有陶制偶像及精制器皿,还有古罗马形态各异的青铜雕像。

一组古代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中的雕
刻,其精美无与伦比。

这是该馆花3.5万英镑买来的。

第三展区展示的主要是英国史前、古代及中古时期的文化遗物,这些遗物体现了英国文化的发展源流。

第四展示区是东方文物展示室,也是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该展区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以及其他中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

仅来自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为无价之宝。

其中,中国陈列室就占了好几个大厅,展品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家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

中国展厅的展品是按历史顺序排列的。

从远古时期的石器,6 000多年前的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大琮、大刀、玉斧,商周时期构图优美、工艺精湛的青铜尊、鼎,到秦汉时代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立佛像,唐代的三彩瓷器和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及各式金玉制品,更重要的还数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这是一件仅存的稀世珍品。

真可谓门类齐全,无所不包,而且都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此外,还展有中国历代铜币、丝绸、绘画、珐琅雕塑、书稿。

就连博物馆后门的两座大石狮子也是从中国运去的。

英国殖民者马克〃奥里尔〃斯坦因从中国夺去的大批敦煌经卷、佛教艺术珍品也都收藏在这里。

另外,这里还有两件印度和南亚地区的佛教作品相当著名,一件是“阿马拉瓦底的浮雕”,一件是“贝玛南的舍利容器”。

第五展示区为珍宝室,这里藏有许多英国人特别喜爱的文物。

最初一批文物是由汉斯〃史隆所捐赠的善本书、钱币、纪念章和陶艺品等,以后博物馆又从各处收集了大批金银、珠宝以及镶嵌工艺品等,
因而称为“各色各样的搜集品”。

珍宝室中收藏的一批古代地图真正称得上是稀世珍宝。

博物馆中藏有一幅“萨尔达的世界地图”,这是一幅中世纪时期的作品。

在这幅地图上,整个世界被描绘成一个规则的圆盘形,以耶路撒冷为世界的中心,地中海位于中下部,而真正的东方则被绘于上方,在这幅地图中,看不到任何精确的地理,但可以看出代表了基督教的世界观。

被英国人称为第一号珍宝的是“罗塞达石碑”,它陈列于博物馆最底层的显著位置上。

这是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长约107厘米,宽约76厘米,厚约30厘米,被发现拿破仑远征埃及时。

“额尔金大理石”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是从希腊帕提农神殿上取下来的大理石雕刻品。

这些雕刻品是希腊著名雕刻大师菲底亚斯唯一传世的作品,相当珍贵。

亚尼的死者之书也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通常是长卷形式,以财富多寡,分为数个,甚至更多的段落。

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是一《亚尼的死者之书》,最有名的段落是《诚信仪式》。

不列颠博物馆的藏书在世界上久负盛名。

该馆藏书数以千万册,有大量英国和世界的经典文献、书籍、手稿、档案等,不少是仅有的珍本。

如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莎士比亚手签的一份抵押契,以及《艾丽思漫游奇境记》的手槁等。

除英文外,还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多种文字书籍。

仅中国书刊就达6万多种。

据说,不列颠博物馆每年要设6千米长的书架,方能容纳从世界各国源源而来的图书。

1973年,原属不列颠博物馆的
图书馆已与其他图书馆合并,改为独立的不列颠图书馆。

不列颠图书馆有一个圆形屋顶的大阅览室,历史上许多学者、名流、政治活动家都曾光顾这里,博览群书,进行研究和写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卡尔〃马克思移居伦敦后,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以至从他的座位到书架之间用双脚踏出一条清晰的履痕,最终完成了不朽的名著《资本论》。

至今,在1874年3月26日借阅登记薄上,仍留有马克思亲笔写下的苍劲有力的签名。

孙中山先生1896年在伦敦停留的9个月中,几乎每天都到不列颠博物馆来研读,这对他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这里无愧是认识人类社会文明的良好课堂。

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

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

然而,这仅仅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别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谋面的。

某些藏品,如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别的专家才可获得机会一饱眼福。

《女史箴图》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是尚能见到的中国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直是历代宫廷收藏的珍品。

现在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其一为宋人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笔意色彩皆非上品。

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馆中的这件摹本。

它本为清宫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头爱物,藏在圆明园中。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中盗出并携往国外。

1903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方文物,称之为“镇馆之宝”毫不为过。

该摹本存放于馆内的斯坦因密室,据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艺术研究室主任谢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该密室看过这幅摹本,当时在登记册上只有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日本人来现场临摹过的记录。

在中国厅中央墙上有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国宝级敦煌画卷及经卷多以万计,除了这幅壁画,其他藏品在中国厅内却难觅踪迹。

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

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大英博物馆对中国的介绍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走进中国展室,看到的第一件展品是一个周朝的青铜酒壶,酒壶主人的宽宏的胸襟和文雅的品位跃然而出。

在放眼望去,一排玻璃柜中,商周时代的铜壶、铜鼎、铜杯,还
有战国时代的编钟,石雕、木雕、玉雕上,还有一面画着佛像的大墙也搬进了大英博物馆。

当你站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前,凝视着那远古的青铜,盛唐的瓷器,敦煌的壁画,与那流线简洁、色调平和、气度雍容的欧式风格建筑交相辉映,你一定会思绪万千、感慨无比……
我们会为我们中国曾经拥有如此珍贵的文物而感到自豪,但也会感到羞耻,因为这都是我们中国的东西,却成了那一段耻辱史的真实写照。

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如何才能保护好几千年中华文明的辉煌遗产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