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职业教育“铁三角”推动校企合作新进程

尹安仿曹晶晶

摘要:近年来,校企合作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本地区职业教育现状的观察和分析,就职教过程中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如何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稳定的“铁三角”,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校企合作中三方责任如何分解进行了探讨,以期推进本地区校企深入合作的尽快实现。

关键词:校企合作铁三角

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目标之间的无缝对接,是职业教育一直在探寻解决的问题,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突破瓶颈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上世纪八十年代高等职业教育兴起之时,校企合作就已经初现端倪。当时的学校通过校办工厂、企业单位办厂校等形式探索校企合作发展之路,起到了良好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受我国教育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一度陷入低谷。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于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成为目前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如何顺应历史潮流,推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是关键之举。但是,由于当前职教发展的滞后性、企业经营的逐利性等因素制约,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本文试图探讨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在职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寻求相互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推动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前进中的校企合作新进程。

一、本地中职教育发展观察

(一)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加大,但生源问题严重困扰职校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本地区作为武汉“1+8”城市圈的重要一员,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才需求量日渐增多,尤其是企业用工需求缺口进一步增大。相关部门对人才需求的调查情况显示,本地常年用工缺口达2

万人。自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随着宏观调控的加强、地方政策的调整,外向型企业逐渐复苏,加之原本存在的用工结构和劳动者本身素质等诸方面因素,更是加剧了用工荒的形成与持续存在。以本地区新引进的广东纳伟仕集团为例,该企业用工缺口一度达6000人,湖北神雾集团用工缺口也逾千。以上“用工荒”的现象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本地职业教育的转机,但事实上,职业教育依然未被社会广泛认可,发展仍是举步维艰。有源才兴,生源成为职校发展的主要困扰。2009年,我省中职招生计划49.5万,本地区招生指标3000人,今年本地初中毕业生达19829人,但进入本地13所职业学校学习的平均人数只有230人,另外还有辍学和外流,即中职生的入学率不足高中生入学率的15%。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近年来本身生源减少,作为中职学校主要生源的农村学生群体较早地受到功利主义思想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辍学现象比较严重外。

一是“唯学历论”对社会的影响还比较大,教育结构分布的实际情况不合理。在各地区技工奇缺,部分技工工资直逼高级白领身价,大学生、研究生到职业院校“回炉”学专业技能的热潮下,一纸高等教育文凭对社会的吸引力依旧不减。部分企业招工走进误区,为提高企业整体形象和知识文化水平,以学历论英雄;党政机关招考公职人员,学历更是最大的门槛。这样的风气,导致家长、学生片面追捧一纸文凭,只求进高中、大学就读,而忽略了对就业形势和自我发展的正确认识。

二是当前职业教育招生市场混乱,对职校公信力造成影响。由于中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在城市的认可度还比较低,很多职业学校将眼光瞄向了农村市场。为抢夺生源,一些学校违法招生,怪招频出,通过“挖墙脚”利诱农村各初级中学教师来骗取生源,但是其教学质量和就业安置却无法履行承诺,在掠夺了大量生源的同时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公信力。

三是本地职业学校在各种情况制约下发展相对滞后,职教目标难以真正实现。学校基础设施、实习实训设备无法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教学质量无法与企业需求接轨,职后阶段企业、学生心理都产生落差。职业教育还无法满足学生

对自身塑造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企业期待本土人才精英化,但参与职教动力不足

校企合作是职校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之举,而人力资源是企业赖以竞争最重要的筹码。据调查显示,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已经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而民企对人才的需求,集中在四个层面:高素质的高层管理型人才、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人才、一般技术工人、一般熟练工人。当企业发展到成熟时期,开发及技术创新人才、高层管理型人才都将成为诸多民企更上一层楼的瓶颈。从本地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城市虽在高速发展,但对高级人才吸引力依旧不足,尽管依傍“九省通衢”武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基地,可是人才引进却较为困难。以我市中星电子等实力型民营企业为例,其中高级人才均为企业老总高薪引进,但是,更多的企业则没有这样的实力。据统计,近五年来,本地共引进高技能人才名,且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人才需求难以解决。

可以说,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本土精英人才对于解决企业人才需求、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仍旧只是蠢蠢欲动却坚持观望。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校企合作还在探索期,学校缺乏足够支持,发展有限,能力有限,导致学校合作规划的局限性和教育成效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企业对学校的期盼值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企业的逐利本能和大部分中小企业实力以及眼界尚未达到一定水平,在没有强制规定和利益的驱动下,它们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所以说,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利益杠杆如何实现平衡是促进合作的关键。

(三)学校抢抓机遇求发展,却势单力薄举步维艰

目前,本地区共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13所,发展参差不齐,却都面临发展瓶颈。其中具有一定办学规模的职业学校有2所,是本地区职业教育的“领头羊”,但是面对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即便是“领头羊”也无法实现教育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接轨,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余几所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受经济条件制约和办学规模限制,多以营利性的短训为主,不成气候,更是无法配合企业人才长期培养机制的实现。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潮流中,本地区职业教育也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