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传递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工位传递模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特殊的类型。说它特殊,它既不像连续模那样用料带传件,又不象单工位那样手动手产、只能完成一、两种简单工艺。从结构上看,每个工位都是一副独立的单工位模,但从生产过程来看,又像连续模那样,能实现连续自动生产。事实上,它既有连续模和工程模的优点,又带有两种模具的缺点……越看越糊涂是吧?呵呵,今天就让卸料板带大家详细地了解一下多工位传递模。

先放张照片,让大家对多工位传递模有个大概的概念。

什么是多工位传递模

所谓多工位传递模,一般是指在专用的多工位冲床上使用的,由多个有一定工艺联系的工程模按工艺顺序安装,由机械手传件的一类模具。

这个定义是我自己定的,不敢说百分百准确,但反映了多工位传递模最重要的几个特点:

1、在多工位冲床上使用;

2、每个工位都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模,完成特定的工艺,每个工程模(一般称为子模)有一定的联系,最重要的,每个子模都独立可

调节,而且调节一般不受前后子模的限制;

3、由机械手传件。

下面简单说明。

先不说冲床,冲床另辟一章讲。

说说子模,每个子模都是一副完整的工程模,负责完成特定的工艺。比如落料子模专门负责落料,拉深子模专门负责拉深,冲孔子模专门负责冲孔……这些子模,拉出来,每个都是一副完整的工程模,装到冲床上就能当一模工程模用,完成相应的工艺。各个子模间有一定的联系,子模在结构、尺寸上也有一定要求,也就是说,不是什么工程模都能装到多工位冲床上当作多工位模具的子模使用。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下模高度必须一致,且满足机械手夹件对下模高度的要求;子模大小必须差不多,因为冲床为每个子模留出的空间是固定的,超过这个空间就有可能装不上;子模在冲床的安装结构必须符合冲床的要求;闭合高度、工作行程必须符合冲床的要求。

放张我用Solidworks画完又渲染的多工位传递模图片。

再说一下机械手。

机械手一般是安装到冲床上的,由冲床的动力带动,并有固定的行动方式。这个行动方式主要有横向传件+纵向开合和只有横向传件+卸料套开合这么两种方式,对应不同的冲床,两种方式也各有优缺点。机械手头部一般做成与产品外形相近,靠弹簧力或机械手本身的弹力(尼龙材料)夹紧工件,并将工件传至一下工位。不同的行动方式和夹紧方式造成机械手的定位精度不同,有纵向开合动行的尼龙机械手定位精度稍差,只能在正负0.1mm左右,卸料套开合的刚性机械手精度较高,能做到正负0.01mm左右。当然,有些连续模也有模内机械手,

但从整体结构上仍是连续模,与多工位还不相同,此处不讨论。

多工位传递模的优点

多工位传递模具有很多优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能像连续模那样实现复杂产品的自动生产。普通的多工位冲床一般十个或更多的工位,可以生产比较复杂的产品,如图中我最近完成一种产品。只要多工位传递模能干的产品,就能实现自动生产。虽说冲床冲速不可能达到连续模的水平,但每分钟50下最高70次左右的生产速度还是远远超过普通工程模,我曾有种产品,因为产量大,开了两套模具,居然能保证月产量1000万!

2、每个工位可独立调节。相信大家在调整连续模,尤其拉深类连续模时都有这样的感受:想调整拉深高度,必须在拉深凸模下面加减垫片,每次调整都得对整套模具进行一次拆装,也是不小的工作量,对于多次拉深需要各步工位拉深高度相互配合的连续模,这种工作简直是噩梦!但多工位传递模就不一样,只需要摇摇冲床上的小滑块,改变一下模具闭合高度就行了!连续模需要几个小时调整的工作,多工位传递模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想调整冲孔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也是只摇摇滑块而已……原本只有在工程模上才能实现的调节方式,居然在连续生产的模具上得以实现,调模效率提高得不是一倍两倍。如果说这些就让你心动了,呵呵,那就太小看多工位传递模了,实际远不止这些!比如冲孔、翻边的间隙,在连续模上只能靠固定板、凸模的精度来保证,对于多工位传递模的子模来说,就变成了可以使用放大镜在灯光下“对间隙”,这对于孔毛刺、翻边孔径和圆度无疑是更有效的保证方式。

3、模具通用性好。由于每个工位都专门负责其所需要的工艺,在生产结构类似的不同产品时,只需要改更换少许关键件就可以实现通用。比如拉深,只需要换一下拉深凸、凹模、料片定位的定位板之类,就可生产另一种拉深产品。即使重新生产一副新模具,相应工位的模柄、模座、导柱导套、固定板、限位杆之类也完全可以使用以前的图纸,大大减轻了设计的工作量,让设计者把精力集中到凸、凹模那样的关键件上,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通用性好,无论对于减小模具成本还是降低加工周期都非常有好处。我曾在三天内完成了两套

难度较高的模具的全套近五百张图纸,效率可见一斑。

4、省料。省料的意义就不用多说了,多工位传递模之所以省料,就因为它的机械手。由于机械手的存在,传统意义的料带的“载体”就没有作用了。省去了载体,也就省去了拉深前必须将料片与载体分离所需要的切口、撕口工序。这样,实际省去的,除了载体外,还有切口的宽度。对于料片比较大的产品,省的料可能并不明显,但对于料片较小的产品,省去的料就非常可观。比较展开面积为20X20的方形料片,料厚0.4,连续模上载体的宽度就要在0.6到1.0左右,两次切口宽度分别要在0.8左右,载体和撕口要在料片前后左右分别存在,这样连续模上实际使用的料宽就要在25.6到26左右,实际面积就是实际需要料片的1.5倍以上!对于一般的镀锌钢板这点儿料可能没几个钱,可对于特种钢板如Ni42之类,这笔费用就相当惊人,即使便宜的料,如果产量较大,节省的费用也相当可观。

总结一下:单工位模具的调节方便,连续模能自动生产且产量较高,这些优点,多工位传递模都有。除此外,模具通用性好、省料也是多

工位传递模的亮点。

再说说多工位传递模的缺点

通过上面的介绍,不少朋友可能也看出来它的缺点了:

1、必须配合多工位冲床。事实上,独立可调节闭合高度、机械手传件这些特点,是完全由多工位冲床带来的,而不是模具。没有多工位冲床,多工位传递模的很多优点都体现不出来,在普通冲床上采用多工位的思路设计模具也不是不可能,比如将各工位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子模、安装模内机械手都不是什么新课题,咱们论坛里就有高手发过,但那不属于一般的多工位传递模,这种连续模实现多工位我将在以后的章节里详细说明。一方面可供选择的多工位冲床比较少,国产的更少,我见过最多的就是日本旭精机和日本大泽(OSAWA)两种,另一方面,多工位冲床价格昂贵,一台45T的多工位冲床的价格远远超过45T通用冲床的价格,几乎可达120T通用冲床的价格(个人估计)。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多工位冲床的罕见,多工位传递模几乎不为中国的模具技术员了解。

2、只能生产拉深类产品。原因很简单,机械手。不拉深成筒形盒形,机械手很难夹住、夹稳产品,也就没办法准确传递。当然,这一点也是不绝对的,比如正常多工位传递模第一步都是落料,落料一个薄薄的料片,然后用特殊的机械手夹至拉深工位。但这种夹薄料片的方式除了不稳定外,必须在下模结构上做相当大的改动,对于复杂的下模结构,很可能无法有效改动。不过这个缺点也不能算是缺点,连冲床都有专用的拉深压力机,模具为什么不能有专用的拉深模具?而且个人认为拉深工艺是冷冲压工艺中最复杂、技术含量最大的工艺,应用也非常广泛,保守估计能占冲压产品中40%以上的市场,不应该算作缺点。

3、生产速度受限。上文说过,极限生产速度也不过70到80Rpm,跟连续模动辄几百近千次的生产速度比,实在不是一个档次。但注意,多工位传递模生产的都是拉深件,拉深本身就要给金属材料足够的时间进行材料的流动,所以拉深件的生产速度并不是很快,几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