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公共外交的政策和经验为主。第二,公共外交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外交方
式,对策论的研究有助于中国探索自身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第三,由于公
共外交的核心是观念和信息的交流,多数研究公共外交理论的学者主要从传
播学、新闻学、文化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等跨学科角度进行探讨,
形成的研究范式还比较粗糙,而国际关系理论似乎对其缺乏明确的分析框架
表5:文献国别分类表
研究国别 中国 美国 日本 东南亚 欧洲 俄罗斯 非洲 印度 泰国 瑞典 加拿大 韩国
发文数量 102 41 9 6 5 4 4 2 2 2 2 2
研究国别 智利 印尼 沙特 挪威 北约 印尼 英国 法国 新加坡 以色列
上合组织 阿拉伯地区
发文数量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发文数量 4 3 3 2 2 1 1 1 90
-114-
吴泽林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
表2:各类期刊公共外交论文发表情况
发表年度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发文数量 3 1 14 16 19 32
发表年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合计
人大的作用
发文数量 35 26 9 6 22 9 7 4 4 4 42 28 26 13 12 6 6 3 2 2 2 2 8 7 6 5 4 3 1
公共外交 主体
公共外交 内容
公共外交 传播机制
其他
议题 城市的作用 公共外交大使 女性的作用 世博外交 文化外交 体育外交 宗教外交 危机外交
孔子学院(汉语)外交 援助外交 高铁外交 灾难外交 熊猫外交 人文外交 戏曲外交 网络外交 媒体外交 战略传播 广告 演说
文献分析
中国对公共外交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有:周启朋等编译的 《国外外交学》、鲁毅编著的《外交学概论》、韩召颖编著的《输出美国: 美国新闻署与美国公众外交》、《国际政治研究》发表的龚文庠的《宣传的
-113-
公共外交季刊 2012年夏季号(总第 1 0 期 )
Biblioteka Baidu
幻术——美国政治传播中媒介手段的运用》等。在早期的著作和论文中,学 者们对“公共外交”的认识虽然还比较粗糙,但却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对 后来十年的研究起到铺垫作用。“9·11事件”后,受到美国国内公共外交 研究浪潮的冲击,不少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公共外交的问题。各类期刊发表 公共外交文章的数量在增加。据笔者在知网统计,从2001年至2011年底,发 表的涉及公共外交的论文(包括硕士和博士论文)共计653篇,其中,国际 政治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0篇(见表1)。近五年,研究公共外交的学术著 作也相继出版,主要著作有:韩方明主编的《公共外交概论》是第一本教科 书,已引起外国人注意。赵可金著的《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和《软战时 代的中美公共外交》;赵启正著的《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除国内英文版 外,日本、韩国已出版了相应文版。欧亚、王朋进著的《媒体应对:公共外 交的传播理论与实务》;檀有志著的《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赵新利著 的《中日传播与公共外交》;“公共外交”翻译组翻译的《公共外交:“舆 论时代”的外交战略》;2012年5月,赵启正著《跨国对话:公共外交的智 慧》一书英文版权已由英国一家出版社购买。2010年3月,全国政协外事委 员会创办的《公共外交通讯》(第二期开始更名为《公共外交季刊》)把公 共外交的研究又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发展公共外交的建议 开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 面临的问题、压力、挑战 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演进
使命、目标、核心 中国特色
中国公共外交资源 指导理论
中国公共外交体制 中国公共外交战略及规划
公共外交方法与技术 公共外交与政府决策
领导人公共外交 政协的作用
企业开展公共外交 华侨、驻外使馆的作用
智库、学者的作用 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发文数量 49 63 85 153 218 653
表3:国际政治学类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情况
发表年度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发文数量 1 1 5 5 6 7
发表年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合计
发文数量 6 10 7 22 20 90
(表5和表6均包括了90篇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相关著作和《公共外 交季刊》的文章。国际政治类90篇核心期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美国、 日本、加拿大等国。一些著作对以色列、挪威、瑞典、印度和沙特等国的公 共外交进行了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行9期的《公共外交季刊》大大 丰富了国别研究的内容,增加了对新加坡、泰国、俄罗斯、北约、欧洲、韩 国、法国、上合组织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同时在第8期开设“中国与 东南亚公共外交”专题研究,填补了许多地区空白,并且对中国公共外交的 构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115-
公共外交季刊 2012年夏季号(总第 1 0 期 )
略与公共外交中心成立;察哈尔公共外交年会、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座谈 会、软实力与中国公共外交研讨会、公共外交国际论坛等无疑为公共外交的 研究提供了无穷的活力。
按照文章的性质,有关公共外交的文章可以分为3类:(1)理论构 建,在对公共外交的论述过程中,侧重于理论的阐述,结合公共外交的具体 实践来研究其历史发展、概念界定、产生背景;利用既有理论或范式进行分 析;提出新的概念、框架、范式,探讨公共外交与其他理论之间的关系等。 (2)实践操作,在论述公共外交的过程中,侧重于描述或评析一国公共外 交的活动,分析其具体的公共外交政策;比较两国或多国公共外交政策、目 标、途径的不同等等。(3)会议综述,介绍学者对公共外交的基本观点、看 法以及成果与不足。笔者按照文章的性质对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发表的90篇 文章进行归类,如下表:
和方法论。
-116-
吴泽林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
按照研究的国别,对美国公共外交的政策研究占很大一部分。但是,目 前学界的研究正逐步从介绍发达国家的公共外交政策向思考如何构建中国特 色公共外交以及中国如何针对他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方向转化。除了对中国和 美国公共外交的研究外,对日本、加拿大、德国、法国、欧盟、上合组织等 国家和国际组织公共外交的发展、政策、比较研究,学界也有一定的成果。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2008—2011这4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总发表数 量的80%和66%,2010—2011这两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总发表数量的57%和 47%。笔者认为,中国学界对公共外交的研究在近几年的蓬勃发展源于中国 近年来活跃的公共外交实践和政界的高度重视:第一,2009年7月,中国国 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精辟论述了公共外交在中国外交工 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第一次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外交全局的战略高度; 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工作报告中强调积极推动人民政协的公共外 交;2012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工作报告六次提到人民政协的公共外交 意义和责任;2011年,外交部创办“外交小灵通”微博和“外交服务站”广 播节目;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政界正越来越认识到公共外交的作用,公共外交 的地位正得到提升。第二,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 运会、2011年西安世园会等一系列国际盛会给中国实践公共外交提供了重要 的舞台。近年来,中国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教育、技术等交流合作,开 展积极主动的公共外交。学者们纷纷提出“体育外交”“世博外交”“高铁 外交”“熊猫外交”等新名词并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方面 的文章有:李德芳“体育外交:公共外交的草根战略”、甘钧先、毛艳“丝 绸之路的复活: 中国高铁外交解析”、马建英“上海世博会和世博外交”、 李伟建“世博公共外交, 助推中非关系”、梁宇“‘熊猫外交’为中泰友谊 添佳话”等。第三,高校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纷纷成立,相关会议不断召开。 2010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公共外交研究中心;2011年,清华大学中国战
表4: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论文性质分类表
文章性质 理论构建 实践操作 会议综述
其他
发文数量 18 60 2 10
所占比例 20% 67% 2% 11%
注:比例按照四舍五入精确到个位
从文章的性质可以看出,实践操作类文章占了多数,其原因可能是:
第一,公共外交对中国来说还是新生事物,所以学者们主要以介绍和评析国
1965年,美国塔弗兹大学埃德蒙德·古利恩(Edmund Gullion)教授最 早使用“公共外交”概念后,“公共外交”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国际政治理论 和新闻报道中。最近10年,“公共外交”引起了中国政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 注,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公共外交研究热”。本文将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归 纳和梳理,总结成果,提出不足,以启迪今后中国学界对公共外交进行更加 深入的研究。
中国模式(北京共识) 新公共外交
比较各国公共外交 公共外交的评估与控制
公共外交人才建设 周恩来的公共外交思想
新闻发言人制度 翻译
发文数量 3 2 1 13 9 7 6 4 3 2 1 1 1 1 1 14 10 2 2 1 6 4 4 4 2 1 1 1
-118-
吴泽林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
吴泽林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文献综述
吴泽林
近年来,政界和学界对公共外交的重视和研究逐渐升 温,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公共外交对国家形象和双边关系的重 要性。笔者通过对有关公共外交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后, 对学者们探讨最多的三个方面: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 性、中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和中国拓展公共外交的现实路 径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提出目前学界研究的不足,以启迪 今后中国学界对公共外交的进一步研究。
等等。笔者将从学者们探讨最多的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中国公
共外交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措施三个方面对学界的成果进行梳理和
总结。
表6:文献议题分类表
公共外交 概念
公共外交与 其他概念
中国公共外 交发展
公共外交 主体
议题 界定及特点 产生背景 发展趋势 研究范式
与中国(中国人)形象 与软实力 与话语权 与心灵政治 与国家安全 与公共关系
学者们普遍认为,加强和开拓公共外交是中国21世纪外交理念的迫切 要求,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完善国家整体外交布局的必然要求。
首先,中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公共外交发挥更大的作用。何兰指出,中 国的崛起改变了国际力量结构, 导致外部世界的危机感和对冲、防范效应, 公共外交势在必行。从对公共外交的内部需要看,贾庆国认为,崛起中的中 国需要通过开展公共外交在向世界说明自己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不断变化的 利益和愿望的理性认识,从而推动国内改革和不断完善自己。从外部需要 看,张薇薇认为,在西方世界掌握全球话语权的大背景下,中国似乎总是 “后发制人”的在进行舆论上的危机处理,增加西方公众对中国的认知,影 响国际舆论朝对中国友善的方向发展,必须与西方民众进行近距离和有效的 沟通,增信释疑,拓展公共外交的空间。
表1:2001-2011年国际政治学类核心期刊关于公共外交论文发表情况
期刊名称 《现代国际关系》 《外交评论》 《当代世界》 《国际问题研究》 《世界知识》 《国际论坛》 《国际观察》 《美国研究》 《世界经济与政治》
发文数量 12 11 10 9 9 7 5 5 5
期刊名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国际政治研究》 《日本学刊》 《太平洋学报》 《当代亚太》 《欧洲研究》 《国外理论动态》 《西亚非洲》 合计
按照研究的议题,非常广泛,至少涉及50个方面。中国学界对公共外
-117-
公共外交季刊 2012年夏季号(总第 1 0 期 )
交的议题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外交的界定及产生背景、公共外交与中国国
家形象的关系、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意义和必要性、目前中国公共外交开展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对策、新媒体公共外交的运作机制
中国拓展公共外交的意义和必要性
目前,学术界对公共外交的界定还有分歧,但得到多数学者认同的定 义是:“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由中央政府或 者通过授权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行为体通过 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与国外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全球公众的 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 的实现。”其中“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体,媒体是关键,意见领袖群体 是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