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生产管理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规划一个订单工程的计划完成日期和完成工作量指 标。
(3) 对订单工程对象的运行状态进行跟踪监控。 (4) 分析订单工程完成情况,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 (5) 根据顾客需求变化和订单工程完成情况提出切实可
行的改进措施。
订单控制过程可以用订单运行图简要说明(见图 6.4)。
❖ 面向对象、分布式、协调生产作业控制模式 具有以下特点。
(1) 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观点,从用户订单输入 到订单完成,供应链各部门的工作紧紧围绕订单 来运作。
(2) 业务流程和信息流保持一致,有利于供应链 信息跟踪与维护。
(3) 资源的配置原则更为明确统一,有利于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6.4.2 延迟的概念及形式
❖ 3) 供应链环境下采用的延迟模式 (1) 拉动式延迟 (2) 物流式延迟 (3) 结构式延迟
图6.1 跟踪机制运行环境
表6-1 某订单的3个子订单
表6-1 某订单的3个子订单
(3) 主生产计划对子订单进行规划,改变子订单 在日期与数量上的设定,但保持了子订单与订 单的对应关系。
订单在控制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作 用和任务。
(1) 对整个供应链过程(产供销)进行面向订单的监督和 协调检查。
❖ 1.生产计划的信息组织与决策
供应链管理中生产计划的信息组织与决策表现出以下 特征。
(1) 开放性。企业生产计划信息跨越了单个企业组织 的界限,形成开放性的信息系统。
(2) 动态性。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信息因市场需求的不 断变化而变化。
(3) 集成性。企业生产计划信息是不同信息源的信息 集成,包括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甚至是竞争 对手的信息。
6.4.3 延迟制造
图6.6 制造商推动的供应链
图6.7 顾客拉动的供应链
6.4.3 延迟制造
图6.8 分界点的概念
6.4.3 延迟制造
6.4.3 延迟制造
图6.9 CODP位置的影响
6.1.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控 制的特点
6.2.1 供应链的协调控制机制
要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 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协调供应链的目的 在于使信息能无缝(Seamless)地、顺畅地 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 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现象的发生,使整个 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求而步调一致,也 就是使供应链获得 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变 化。 改为“能够”
6.1.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编制的影响 因素
1.柔性约束
从流程的角度看,供应链柔性包括供应系统柔性、 制造和物流系统柔性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柔性; 从经营管理方面考虑,供应链柔性包括合作关系 柔性、利益分配柔性、合同柔性和人力资源柔性 等。增加供应链柔性会给供应链管理带来许多影 响,如增加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实施的复杂性和难 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