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
方向、领域及在研课题
(2003年)
研究方向
(1)微生物资源的收集、评估和生物学基础研究
(2)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研究
研究领域以及在研课题
(1)极端及厌氧微生物资源
●中国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的研究:通过对菌种和基因资源的收集、鉴定和遗
传多样性评估,系统地认识我国的特殊微生物资源,建立有助于我国微生物研究和利用的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储备。
●极端微生物遗传机制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研究:以极端嗜热古菌为材料,开
展极端环境古菌遗传机制的研究,为开发极端环境古菌资源奠定基础。
●微生物极端酶的开发:利用本室的极端微生物资源,筛选具有生物技术开发
前景的极端酶。
(2)微生物来源生物活性物质
●微生物次生代谢分子调控的研究:通过对微生物次生代谢途径及调控的分子
机制的研究,为提高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发掘新的生物活性物质提供方法。
●药物筛选模型的建立:通过对某些疾病过程的糖生物学、细胞学和免疫学的
研究,建立可用于微生物药物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筛选模型。
●微生物药物筛选:利用现有和引进的药物筛选模型,从微生物中筛选抗真菌、
病毒和肿瘤等的生物活性物质。
●乳链菌肽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对乳链菌肽产生菌的筛选和菌种改良、发酵提
取工艺的优化,实现乳链菌肽的工业化生产。
(3)生物化工
●微生物发酵生产长链二元酸:通过菌种筛选和改良、发酵条件优化,实现不
同碳链长度长链二元酸的微生物发酵生产。
●手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与转化:通过筛选用于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中间
体的新酶,建立新的手性生物合成及转化的技术基础。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申请和管理条例
(2003年)
1.开放课题申请
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职称以上的科研人员均可申请本室开放课题。
课题申请经学术委员会批准后,正式列为本室客座课题。
具备申请资格的申请人也可以自带经费和符合本室研究方向的课题来本室工作,享受本室有关待遇。
2.课题期限
研究课题的期限一般为一至三年,申请人应制定年度研究计划。
3.来室工作要求
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关管理规定,本实验室客座课题承担人,每年必须安排不少于三个人月的时间在我室进行课题研究。
客座课题基金不拨给申请人所在单位,限在本室内使用,支付该课题的有关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小型专用仪器费以及京外客座人员来京的往返一次火车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补助费等。
4.年度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
本实验室客座课题承担人必须于每年五月三十一日前向本室提交上一年度工作的总结报告,课题结束后应及时写好书面结题报告上报本室。
对于无故不提交年度进展报告的课题,本室将停止提供经费。
遇有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期完成时,应及时申报,本室将酌情减少或冻结经费资助。
5. 仪器设备
本实验室客座课题承担人在充分履行本室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无偿使用本室公用仪器。
利用客座课题经费购置的小型仪器设备,归属本室。
6.实验档案
由本室提供经费的客座课题,其研究记录及有关资料、菌种等均归本室所有。
若有必要,所外来室人员可以将记录资料的复印副本以及本课题组采集、分离的菌株复份培养带回原单位保存。
自带课题、经费、菌种来本实验室工作的课题,其研究资料、菌种等归研究者原单位所有,但应将副本资料、复份菌株等保存在本室。
7.成果归属
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时,由本室提供经费的课题组,本室署名在前,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名在后;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室工作的课题,作者原工作单位署在前,本室署名在后。
对于获奖、申请专利或进行技术转让的研究成果,处理原则同上。
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课题申请书
、
课题名称:
申请人: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传真:
申请日期:
一. 课题摘要:
二
.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意义,
以及与国内外同类工作相比较的水平和特色。
三. 拟采取的研究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
四. 研究安排几预期成果。
五. 实现本课题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
六. 申请人及主要成员的主要学历、工作简历、年龄、分工,预期一年中参加此
工作的月数,已建立承担其他科研任务的情况。
七
. 课题经费预算。
(详细列出内容并分别注明金额)
八. 申请人所在单位意见。
九. 学术委员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