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乡土地理课程教学原则
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随着课改实验区的扩大和课程的深入,作为参加地理课改的广大教师深切地感受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宜宾市教研室组织编写的乡土教材《宜宾地理》,是一本独具特色的乡土地理教材。我有幸成为该教材课程开发和教学的实验研究者之一,并承担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教学原则的研究。经过理论学习和乡土地理教材《宜宾地理》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乡土教材教学中,除应贯彻教学通用原则和地理学科的特殊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乡情教育和国情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缺乏,地区差异大——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若干年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地区的发展都必须立足于国情、省情和乡情,而乡情教育是最生动具体的国情教育。
为什么现在有些青年学生对家乡缺乏热情而总是眼睛向外?原因之一,就是对家乡缺乏真正的了解,不懂得家乡在祖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地位和作用。而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最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家乡情况的,莫过于乡土地理了。乡土教育不仅能联系乡土实际,加强知识的实践性,丰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还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担当重要的作用:①增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增加自豪感,激发热爱乡土的情怀。②增进学生对乡土环境的了解,培养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品质和情操。③培养学生野外观察、研究实践的能力。④增进学生对乡土问题的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⑤构建社区文化,加强人际的交流和和谐。在《宜宾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的内容中就充分体现了乡情教育
和国情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如学生在学习第五章《腾飞的工业》这一章内容中,我安排了学生对本镇乡镇企业过去和现在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和学生一起探讨过以下一些问题:1.永兴镇过去曾办过哪些乡镇企业?(骨粉厂、塑料厂、糖厂、酒厂等)2.导致这些乡镇企业倒闭的原因是什么?3.永兴镇发展乡镇企业的资源优势有哪些?今后该怎么办?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既了解了家乡工业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又能展望家乡工业的前景。从而明确了家乡工业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原则
乡土地理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走出课堂,教师领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观测、观察、参观、调查等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学生动脑、动手、进行地理实践。在进行地理调查时,除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外,还要到各生产部门访问,并收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例如:学生在学习《宜宾地理》教材第三章《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内容时,课后就安排了这样一道活动题:“你所在学校附近有河流吗?去看看河水水质怎么样?有没有被污染?是被什么污染的?”在我给学生上本章内容时,正巧我们街村和学校停自来水已超过两周时间了,而我们街村和学校的饮用水主要来自于附近的毛桥河水和桥巴河水。于是我就安排了学生对这次停水原因进行了实地调查。学生走访了镇自来水管理站,走访了河流两岸的居民,得出了以下结论:1.河流两岸的居民卫生习惯差,生活垃圾随意倒入河中。2.大量的化肥流入河内,致使河水矿物质含量超标。3. 部分农民利用药物在河内捕龙虾,使河水再度污染。4.正值插秧季节,农业用水量大,部分河段干涸。如果学生不去进行实地观察调查,教师不
进行指导,学生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吗?事实证明: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考察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内课外教学形式相结合的原则
在课内,讲乡土发展的优势,可使学生产生生活在家乡的自豪感;讲乡土发展的历程,可使学生坚信家乡有美好的未来;讲乡土建设的不利条件,可使学生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从而产生责任心。在课外,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能够使学生动情,在实实在在的地理事物面前,爱乡土、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就会萌发、滋长。一个学生在活动小结中这样写道:“以前,我虽生在宜宾,长在宜宾,却不真正了解宜宾。这学期的野外考察,使我了解了宜宾沧海桑田的变化和美好的自然风光。从《走改革之路,建美好宜宾》一章中,我看到了宜宾光明的前景,因此我对宜宾更加热爱了。如果我考不起大学,我一定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乡土地理教学必须课内课外相结合。学生在课外直接感知地理对象并进行实践,使学生获得最生动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宜宾地理》教材第八章《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时,我安排了学生对永兴镇张场村陡坡上的拦土坝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永兴镇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安排了学生对学校、街村生活产生的垃圾和污水排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了永兴镇在对生活产生的垃圾和污水排放中存在的问题;安排了学生对自己附近河流的水质情况存在的
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上交学校和当地政府。而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对家乡地理环境进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实际的乡土地理知识,并能增长实践能力,加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因地制宜的原则
乡土地理教学和乡土地理研究是在乡土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乡土地理研究主要是要研究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导
因素,这就必然使乡土地理研究和教学带有地方性特色,所以乡土地理教学要因地制宜。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宜宾地理》第四章《富饶的农业》时,安排了学生对永兴镇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和学生一起讨论了以下一些话题:1.永兴镇为什么被称为“川南藕乡”?2.永兴镇分别在哪一年由政府牵头成立了“藕协会”和“养鱼协会”?3.为什么要成立“藕协会”和“养鱼协会”?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当地政府是如何因地制宜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可见,因地制宜的原则是乡土地理环境的地方性特点所决定的。
五、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很多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以及跨越时空的广深的地理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遥远变咫尺,大大增强了表现力,也易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宜宾地理》第七章《蜀南旅游胜地》时,安排了有条件的学生登录“宜宾旅游网站”,让他们了解家乡丰富的旅游资源,直接感受景区多姿多彩的图片,同时,又自制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