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供应链管理的分析与改进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供应链管理的分析与改进浅析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自提出后,就有不同的定义。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在美国有很多种的描述,Jones与Riley(1985),Houlihan(1988),Stevens(1989),La Londe和Masters(1994),Cooper et al.(1997),Monczka、Trent、和Handfield(1998)[1]都提出了不同的概念。
刘丽文[2]在2003年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一个综述,文中提出供应链的概念有如下的阐述。
供应链由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批发经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
原材料零部件依次通过“链”中的每个企业,逐步变成产品,产品再通过一系列流通配送环节,最后交到最终用户手中,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供应链的全部活动。
因此,供应链的目标不是单个企业的最优、而是要把这些企业组成的整条“链”作为一个组织,把“链”上的各个企业都看做合作伙伴,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致力于整个“链”上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性和优化,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2 图书行业的供应链构成
在图书行业中,供应链由出版社、发行中盘、书店、客户等四个主要成员组成。
其中,出版社的上游还有印刷厂。
在图书供应链中,出版社是供应商,也就是生产商,客户是需求方。
发行中盘承担了批发与
输配送的任务,书店则是零售商。
据中国出版网的资料显示,2004年与2005年全国的出版社数量维持在573家。
发行中盘主要是全国各省的新华发行集团。
书店则有国营系统的新华书店、民营的书店,还有出版社的发行网点,全国有超过10万家。
客户则分为学校与个人客户。
其中,学校消费的教材与教辅是图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材与教辅相对是品种少、批量大。
个人客户则是在各个书店里购买的各种图书,相对是品种多、批量小,往往是一本。
图书行业的供应链构成如图1所示。
3 图书供应链中产品的特点
在这个供应链中,图书是主要产品。
图书不同于其它的制造类产品,例如电器。
它有着显著的特点。
3.1 种类多
《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在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较2009年增长8.8%;其中,新版图书18.9万种,增长12.5%;重版、重印图书13.9万种,增长4.5%。
因此,普通新华书店销售的图书品种就有几十万种,2010年书店的动销品种达到了105万。
3.2 数量分散
一般的产品生产时,大部分都是批量生产。
每个书店进的图书品种虽多,数量却少,多的图书会几百本,少的只有几本。
3.3 一般没有质保期
纸张可以长时间存储。
产品一般可以分为功能型与创新型,图书基本属于功能型。
一般适用于ECR供应链,当然不同的图书,生命周期也不一样,例如有些工具书可以常年销售,部分技术、流行型图书只会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销售。
3.4 物流流程复杂
一般的产品从生产商出厂后,往往不需要再重新包装。
但是图书往往需要中盘的一系列物流操作,因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需要送往不同的书店。
送至发行中盘的图书则需要收货、拆包、流转、储存、分拣、拣配、复核打包、发货路向分拣、输配送。
这个流程的处理时间根据发行中盘的物流处理能力不同而不同。
4 图书供应链现状存在的问题
4.1 整个供应链上存在大量的库存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报》的《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一文,统计了2010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年末库存达53.00亿(册张份盒)、码洋737.80亿元,与上年相比数量增长4.70%,金额增长12.09%。
当然这其中包含了期刊、报纸、音像产品和电子出版物,但是后者加起来的销售额为29.38亿元,销售份额只占5.51%。
所以,库存的绝大部分都是图书。
据统计数字,每年约有200亿元的码
洋图书会被重新打浆。
古籍图书因为使用的公共版权,不需要向作者支付版税,因此《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图书就出现了上百种的出版社版本,每年都有大量的古籍图书被打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4.2 书店要求补货的图书不能按时送达
印刷厂接到订单后进行印刷生产,有少部分会直接配送到书店,但是大部分没有办法全部直接送至门店。
因为,印刷厂是大批量的印刷,每个书店需求的只是很少的数量,甚至只是几十本的数量。
这时,印刷厂会将图书打包后送至发行中盘。
发行中盘则需要进行收货、然后进行拆包、拆包后把图书根据不同书店的需求数量进行分拣、再把需要发送至同一书店的不同数量的不同种图书进行拣配,复核打包,再由发货路向分拣系统发送至不同的待发货区,最后由车辆送至书店。
发行中盘一般不会有全部的运输配送力量,往往是自有车辆一部分,其余大部分则是有合同关系的社会车辆。
社会车辆则不能完全听从发行中盘的调度,往往存在时间延误、不按指定路线驾驶等问题。
5 图书供应链的解决方案
5.1 关于库存过量的解决方案
供应链管理的职能之一是匹配供应与需求。
因此,对于图书行业,供应的图书应该等于客户需求的图书加上一定的社会库存。
首先,图书的需求可以分为确定性需求与不确定性需求。
确定性需求主要是学校预订的教材、教辅,还有某些企业客户包销的图书。
个人客户到书店购买普通图书是不确定性需求,这种需求是随机需求,就算是畅销书也是如此。
一个顾客去书店购买图书是一个随机事件,如果要刻画这个随机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建立模型。
而这些数据需要零售书店提供,但是遍布全国各地的书店以及发行网点达到10万家以上。
有些书店和网点有信息系统能记录数据,有些则不能。
即便书店和网点能记录下销售数据,它们也不愿意把这些数据与出版社共享。
因为,在目前,我国图书销售采用的是“经销包退”的模式,书店的持有成本为只包含较小的库存成本,而没有资金成本。
只要缺货成本大于库存成本时,就意味着书店会按照需求的上限来订货,尽量不出现缺货现象。
这时,脱销带来的损失会远大于滞销带来的损失。
如果图书滞销,会通过发行中盘退回给出版社。
而且从供应链的构成图能看出,发行中盘与出版社存在着链状交织。
所以,每个企业将会从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出发,这刚好违背了供应链管理的初衷。
供应链管理是要取得这个链上的利益最大化。
对于这种情况,有两种措施可以改善:(1)零售书店与出版社进行信息共享。
(2)改变“经销包退”的模式,书店需预付一部分资金,这时,书店就需要做好销售预测与进货安排。
5.2 关于提高送货及时率的解决方案
送货不能及时送达主要出现在发行中盘与书店之间。
由于发行中
盘缺乏足够的物流运输配送力量,往往自己只能承担很小的比例。
而进行合作的合同单位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并不能到位,就导致图书在送往书店的时候会超过规定的时间。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对合作的合同单位设立指标考核体系,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更换。
同时,可以与高水平的物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例如宅急送或者中远物流公司等。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图书供应链有着不同于一般产品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图书出版发行,也有大量的图书滞销、退货与重新打成纸浆。
因此,需要对图书的供应链进行分析,并做出改进。
在提高整个链上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John T Mentzer.Defin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01(2):6~7.
[2]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J].管理科学学报,2003,6(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