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怎样发道歉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稿多投怎样发道歉信
篇一:一稿多投怎样发道歉信
关于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
哪些情况不属于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呢?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不属于重复投稿或重复发表:(1)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
告,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
公开发表过的全文);(2)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或以上数据的学术论文;(3)有关学
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但此类报道不应通过附加更多的资料或图表而使内容描述过
于详尽)。
以上再次投稿时均应事先向编辑说明,并附上有关材料的复印件,我个人认为:如
果在后续的论文中引用一下这些前期发表的文字则更
为稳妥。
另外一种在国内科学界和编辑界难得一致的是二次发表或再次发表(secondary
publication)。
由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制定、已被千余种生物医学期刊采用的《生
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指出,以同种或另一种文字再次发表,特别是在其他国家的再
次发表,是正当的,(对于不同的读者群)可能是有益的,但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作
者已经征得首次和再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并向再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发表文章的
复印件、抽印本或原稿。
(2)再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双方编辑达成
特殊协议的情况除外)。
(3)再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因此以简化版形式
发表可能更好.(4)再次发表应忠实地反映首次发表的
数据和论点。
(5)再次发表的论文应在
论文首页应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
目前国内仍有少数期刊(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等)在其中英
文版中分别发表某些重要论文,这应该是可被接受的,当然,如果在首页脚注或参考文献中
注引首次发表的信息,就更为“合情合理”了。
实际上,
国内相关部门对二次发表或再次发表的合理性也有过明确
的认同。
2000年3月,
根据周光召主席的批示,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召开了专门会议,
就同一论文(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后又用外文投给国外期刊并被发表是否为“一稿两投”
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会议邀请科技部、国家版权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数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化学会等单位的代表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参会。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
述问题开展讨论后认为:根据我国对著作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一篇论文(成果)的作者在国
内、国外两个学术期刊上用中、外文分别发表其论文(成果),在不违反国内、国外两个期刊
有关编辑出版规定的前提下,不应被认为是“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的界定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在期
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
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
同或相近的论文,国际上也称该种现象
为重复发表(repetitivepublication),多余发表(redundantpublication)或自我剽窃
(self-plagiarism).
典型的相同研究成果的重复发表很少,更常见的是作者就某个较大的课题发表多篇论文.
如果资料没有重复且每篇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各不相同,这种做法是合理的.重复发表常出现
在上述二个极端中间的灰色地带,例如:就同一问题对不同组病人的研究,或针对同一组病
人不同侧重点的报道.
可以由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来判断是重复发表或零碎发表(香肠论文):(1)用一篇论文更
具有信息量,且比多篇文章更为关联和完整;(2)可以在同一篇论文中表达所有必要的信息
而无需增加篇幅;(3)用多篇论文发表可能会降低研究成果的重要性;(4)用多篇论文发表
时,读者可能阅读其中某一篇论文即已足够.一稿多投是科学界严厉指责的行为,因为其:(1)不必要地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
稿人的时间;(2)对相关期刊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3)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
的学术奖赏机制;(4)违反了版权法.
一稿多投行为如果在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中被发现,通常会被简单地退稿,有些期刊编
辑部可能会在退稿的同时函告作者所在单位的相关部门.如果一稿多投行为事实上已经发生
(即文章已经发表),相关的期刊有可能会采取以下制裁或处罚措施:(1)在一定期限内拒绝
一稿多投作者向该刊继续投稿;(2)在刊物上刊登关于
该作者一稿多投的声明,并列入目次
页,以便被检索系统(如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收录,供同行检索;(3)可能
在某特定专业群体的刊物中对一稿多投的行为进行通报;(4)可能通知作者所在单位.通常情况下,以下重复投稿
或发表不属于一稿两(多)投:(1)在专业学术会议上做过口头报告,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果,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
形式公开发表过的全文;(2)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实了50%或以上数据的学术论文;(3)有
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但此类报道不应通过附加更多的资料或图表而使内容描
述过于详尽.以上再次投稿均应事先向编辑说明,并附
上有关材料的复印件,以免可能会被
编辑或审稿人误认为是相同或相似成果的重复发表.二次发表
二次发表或再次发表(secondarypublication)是指使
用同一种语言或另外一种语言再
次发表,尤其是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在另外一个国家再次发表.目前,国际生物医学界明确界定以另一种文字重复发表为可接受的再次发表.由国际医
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已被千余种生物医学期刊采用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
指出,以同种或另一种文字再次发表,特别是在其他国家的再次发表,是正当的,(对于不
同的读者群)可能是有益的,但必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作者已经征得首次和再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并向再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
发表文章的复印件、抽印本或原稿.
(2)再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双方编辑达成特殊协议的情况除
外).
(3)再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因此以简化版形式发表可能更好.
(4)再次发表应忠实地反映首次发表的数据和论点.
(5)再次发表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应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如:本文首次发
表于xx期刊,年,卷、期:页码等(thisarticleisbasedonastudyfirstreportedin
the?).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同一论文采取不同文种发表表示质疑,并认为不同文种的重复发表
是属于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国内科学界和期刊界对此也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或规范.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作者可采取某些变通的做法,如:以某种语言发表原始性论文,以另
外一种语言发表相关的综述或评论等,或在不同文种的专业网站上发布相关消息,以引起国
内外同行的关注.
摘编自《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任胜利编著,科学出版社,20XX年第5次印刷)篇
二:论文一稿多投与二次发表关系及概念论文一稿多投与二次发表关系及概念论文一稿多投,一是指一份论文投给不同杂志社或者征文单位,二是指几次将同一份论文投给同一家杂志社或者征文单位。
一般来说,前者会影响版权问题,后者则可能会因为
疑似恶意投稿而被取消资格,都不是什么好结果。
不过如果一份论文投给不同杂志社或者
征文单位,可能在采用时带有选择性,你可以根据对方给出的不同酬劳而选择最终把版权给
哪个。
典型的相同研究成果的重复发表很少,更常见的
是作者就某个较大的课题发表
多篇论文(零碎发表,香肠论文)。
如果资料没有重复且每篇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各不相同,
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重复发表常出现在上述两个极端中间的灰色地带。
(如:就同一问题对不
同组样本的研究,或针对同一组样本不同侧重点的报道。
)可以由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来
判断是否重复发表或零碎发表:可以由对以下问题的回答来判断是否重复发表或零碎发表:
(1)用一篇论文更具有信息量,且比多篇文章更为关联和完整;(2)可以在同一篇论
文中表达所有必要的信息而无需增加篇幅;(3)用多篇论文发表可能会降低研究成果的重
要性;(4)用多篇论文发表时,读者可能阅读其中某一篇论文即已足够。
一稿多投是科学界严厉指责的行为,其危害如下:一稿多投是科学界严厉指责的行为,
其危害如下:(1)不必要地浪费了期刊版面及编辑和审稿人的时间;(2)对相关期刊的
声誉造成不良影响;(3)搅乱了依据科学成果的发表所建立的学术奖赏机制;(4)违反
了版权法。
一稿多投行为如果在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中被发现,通
常会被简单地退稿,有些期刊
编辑部可能会在退稿的同时函告作者所在单位的相关
部门。
如果一稿多投行为事实上已经发
(即已经重复发表)相关的期刊可能会采取以下制裁或处罚措施:,相关的期刊可能会采
取以下制裁或处罚措施生(即已经重复发表)相关的期刊可能会采取以下制裁或处罚措施:,
(1)在一定期刊内拒绝一稿两投作者向该刊继续投稿;(2)在刊物上刊登关于该作者一稿
多投的声明,并列入目次页,以便被检索系统收录,供同行检索;(3)可能在某特定专业
群体的刊物中对一稿多投的行为进行通报;(4)可能通知作者所在单位。
通常情况
下,以下重复投稿或发表不属于一稿多投:通常情况下,以下重复投稿或发表不属于一稿多
投:(1)在专业学术会议上作过口头报告,或者以摘要或会议板报形式报道过的研究结
果,但不包括以会议文集或类似出版物形式公开发表过的全文;(2)对首次发表的内容充
实了50%以上新数据的学术论文;(3)有关学术会议或科学发现的新闻报道,但此类报道
不应通过附加更多的资料或图表而使内容描述过于详
尽。
以上投稿均应事先向编辑说明,并
附上有关材料的复印件,以免被误认为相同或相似成果的重复发表。
形势所迫,“论文一稿多投”普遍存在。
如果
要想真正避免“论文一稿多投”的现象,
这需要编辑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合作,而不是某一单方面就能解决的。
编辑与作者之间建立密
切的联系,作者积极、主动地遵守学术道德,这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论文一稿多投”的现象。
二次发表或再次发表(secondarypublication)是指使用同一种语言或另外一种语言再次发
表,尤其是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在另外一个国家再次发表。
目前,国际生物医学界明确界定
以另一种文字重复发表为“可接受的再次发表”。
由国
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已被千余
种生物医学期刊采用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指出,以同种或另一种文字再次发
表,特别是在其他国家的再次发表,是正当的,(对于
不同的读者群)可能是有益的,但必须
满足以下所有条件:
(1)作者已经征得首次和再次发表期刊编辑的同意,
并向再次发表期刊的编辑提供首次
发表文章的复印件、抽印本或原稿。
(2)再次发表与首次发表至少有一周以上的时间间隔(双方编辑达成特殊协议的情况除外)。
(3)再次发表的目的是使论文面向不同的读者群,因此以简化版形式发表可能更好。
(4)再次发表应忠实地反映首次发表的数据和论点。
(5)再次发表的论文应在论文首页应用脚注形式说明首次发表的信息,如:本文首次发
表于xx期刊,年、卷、期、页码等(thisarticleisbasedonastudyfirstreportedin the?)。
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对同一论文采取不同文种发表表示质疑,并认为不同文种的重
复发表是属于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国内科学界和期刊界对此也尚未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或
规范。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作者可采取某些变通的做法,如:以某种语言发表原始性论文,
以另外一种语言发表相关的综述或评论等,或在不同文种的专业网站上发布相关消息,以引
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篇三:发了文章之后忐忑怎么办发了文章之后忐忑怎么办?
编辑的工作
从文章发出到收到确认信,这中间的同行评议过程,或许就像黑匣子(blackbox)一般,
神秘又耐人寻味。
如果了解到这个过程中,编辑们在做些什么,或许有助于缓解投稿后忐忑
的心情。
在同行评议过程中,每位负责人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并遵循规范的评审流程(表)。
出版
人负责设定主题、读者群和期刊发展目标,提供办刊资金和财务控制权等。
主编对期刊整体
内容负责,通常对文章有接受或拒稿权,并有权选择副主编、栏目编辑和评审专家等。
副主
编就其专业领域给出专家意见、阅读稿件并为其选择同行评议专家,随后评估评审报告并对
文章给出进一步的建议。
助理编辑对可能被录取的稿件进行科研及技术方面的审核,在刊发
前进行质量终审,负责同行评议的流程控制,并回复作者提问。
评审专家阅读各自专业领域
的文章,书写详实的评议并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
如果您在发去文章的同时,推荐一些了解您工作的、或者您尊敬的同行评议专家,将为
编辑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但是,不要推介您的同事,或者与您工作不相关的知名专家,甚至
有相关利益者;一旦您这样做了,编辑会怀疑您的动机不纯。
稿件收录与否的决定是怎么来的?各个期刊来必完全
一样,但通常是,如果投稿文章得到
2个负面评价,则直接拒稿;若有1个正面意见1个负面意见,则由副主编决定采用谁的意
见,或者向第3名评审专家征询意见;得到2个正面评议的结果是修改稿件(大修或小修)或
直接收录,但直接收录的可能性非常小。
编辑的心思
bier教授说,他在北京这几天,每天都收到一些邮件询问自己的文章是否能发表。
回答
这些邮件,并不是编辑的义务,如果编辑很忙,会忽略这些邮件。
他建议大家发询问邮件时,
附上文章摘要,以便编辑更快地找到您的文章。
另外,他们收到稿件后,最先看的不是摘要,
而是看是否为注册研究。
因为编辑和评审专家有时并不清楚作者当地的研究环境,如果有注
册信息,他们对研究流程及背景的把控要好得多。
bier 教授谈到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很多作者给他发询问邮件,却写着其他编辑的名字;
邮件里的杂志名称也不是他负责的杂志。
他会想即使是一稿多投,也请在咨询邮件中至少改
下编辑辑名字和杂志吧。
要知道.如此一来,编辑会记住您哦,一旦犯下这样的错误,再投稿时,编辑会说:“哎,又是这个人发来的!”结果不言而喻。
在bier教授收到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