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珍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9期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9
研究和 中医证型与西医客观 指标 相关性 的研究 , 取得一 定进展 。 参考 文献 : 郭雁冰等 认为 , 感 受湿 热疫毒 之邪 , 迁延 1 3久 , 致五脏 阴阳气 血亏虚 , 尤 以肝 肾阴虚 、 脾 肾阳虚 为主 。赵 钢 认 为肝脏 之病 , [1] 骆抗先. 乙型肝炎基 础和 临床 , 第 2版 [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1 : 1 8 8 . 初病在肝 , 日久 必向他脏传 变 , 从 而导致 两个或两 个 以上脏 器病 2] 中华 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 . 病 毒性肝炎 中医辨证 ( 分型 ) 标 变 。因此 , 临床 中还有部分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 由于感染肝病时间 [ 准[ C] . 天津 : 1 9 9 1 . 较长 , 素体 亏虚 或久病致虚 , 表现为肝 肾阴虚或瘀 血阻络证 。国 [ 3] 中华医学会肝病 学分会 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 分会. 慢性 乙型肝 内有学者针对这类患者善用 补益脾 肾之法 , 通过调节 免疫 , 配合 炎防治指南 [ 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 0 0 5 . 使用保肝 降酶 、 抗病 毒之 西药 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效果显著 。由此 [ 4] 李筱 颖. 慢 性 乙型 病毒 性肝 炎 中 医药治 疗 进展 [ J ] . 光 明 中医 , 可知 , 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中 医证 型的分布顺 序 , 基本反 映出了慢 2 0 0 5 , 2 0 ( 3 ) : 3 2 . 性 乙型肝 炎由实而虚 的病情发展过程 , 同时反 映出了慢性 乙型肝 [ 5] 郭雁 冰 , 曹东平 , 安京亚. 中医辨治慢性 乙型肝炎探讨 [ J ] . 内蒙古 炎由浅 入深的病情 发展 过程 。 中医 药 , 2 0 0 7 , ( 6 ) : 1 8 . 慢性 乙肝 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 、 肝胆 湿热 、 脾 肾阳虚 、 肝 肾 [ 6] 赵 钢. 王灵 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I 临床 经验和特 色[ J ] . 上海 中医 阴虚 、 瘀 血 阻络 5个基 本证 型 , 临床上 以 ̄ I T - N湿热 型、 瘀 血阻 络 药大学学报 , 2 0 0 6 , 2 0 ( 4 ) : 5 7 . 7] 徐克成. 肝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M] . 南 京: 江苏科 技出版社 , 型、 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居多 , 中医证型可随病情发展变化而转化 。 [ 1 9R 1. 4 本研 究发现肝 胆湿 热证 患者 H B e A g阳性率 明显 高于其它各 中医
显高于其它各 中医证型 ( P< 0 . 0 5 ) , 余 中医证型 间 水平 之间 证 型 , 各证型的 HB V—D N A水 平 呈一 定规 律性 , 随着病 情 的活 无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见表 4 。 动、 病程 的推延 , H B V—D N A 水平逐 渐下 降, 提示 病毒滴 度 与 中 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 一定关 系。 表 4 慢 性 乙型 肝 炎 中 医证 型 与 肝 功 能 、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的关 系( s ) 慢性 乙型肝炎是 目前较难治疗 的疾病 之一 , 病位 在肝 、 脾, 涉 ! 垦 型 塑! : : ! : : ! : : ! ! 病因病机为湿热疫毒之邪首先伤及人体气分 , 病变发展渐入 肝郁脾虚 1 7 4 2 7 . 3 6 : t : 3 3 . 4 6 1 0 1 . 7 5 ± 1 5 8 . 6 7 6 4 . 8 3 + - 9 8 . 1 0 1 3 . 3 5 ± 9 . 2 2 及 肾, 肝 胆湿热 4 7 2 5 . 1 3 ̄ 3 4 . 1 3 1 5 5 . 1 9 ̄ 4 2 3 . 0 5 7 3 . 2 8±1 6 5 . 6 5 1 2 . O 1 ±2 . 2 2 血分 , 以致气滞血瘀 , 瘀血阻络 , 郁而化热 , 耗阴损 阳。依照疾病 的 脾肾阳虚 1 2 2 1 . 1 8 ± 1 1 . ' 7 5 8 3 . 3 3 ± 1 2 4 5 6 5 8 . 5 0  ̄ 6 3 . 5 3 1 4 . 6 2 ± 2 . 1 8 发展 , 初期为肝胆湿热、 湿毒蕴结 ; 中期 为肝郁脾 虚、 湿阻 阳遏 ; 末 瘀血阻络 2 3 2 . 3 5 ± 1 9 . 8 7 7 2 . 5 0 ± 1 3 6 . 4 7 4 6 . 0 0  ̄ 3 9 . 6 0 1 5 7 0 ± O . 8 5 # 期为肝 肾虚损 、 痰瘀 阻络 J 。本研究 中 A S T 、 A Ⅱ 大致如上述趋 势 旦 王 : 臣 塑 ! 虐 翌 : 垫 箜 : ! ! : 翌 ! : ! 翌 : : 箜 : 塑 : 与其它 中医证型 比较 , P< O . 0 5 ; 与其它 中医证型 比较 , P< 0 . 0 5 ; 与 其它 中 按证型的发展变化而递增 。慢性 乙型肝炎 中医证 型不 同, 肝 细胞 医证型 比较 , < 0 . 0 5 损害和病情轻重不一 , A S T 、 A L T的高低 , 在 某种程 度上将影 响着 中医证型的变化 , 因此 , 可考虑将上述指标作为慢性 乙型肝炎 中医 3 讨 论 肝功能损 害不明显 慢性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 的常见 的慢性肝脏 辨证分型诊 断的客观 指标 之一 。本结果提示 , 治疗时应 重在疏 肝健脾 ; 当A S T升高 明 疾患 , 它具有发病率高 、 危 害性大 、 蕴证 , 治疗时应注意清 利湿热 ; 肝功能指标 症C HB患者 约 2千万人 , 每年有 2 3 . 7万人死 于乙型肝炎相 关疾 显时, 以血清 A S T升高明显 , 则说明病情较重 , 病程 长, 辨证多属肝 。 肾阴 病, 其中 1 5 . 6万 人 死 于 肝 癌 J 。 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 、 补益肝肾为主。 慢性 乙型肝炎 的中医证型研究较多 , 特别是 中医证型分布的 虚或瘀血阻络证 ,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9
研究和 中医证型与西医客观 指标 相关性 的研究 , 取得一 定进展 。 参考 文献 : 郭雁冰等 认为 , 感 受湿 热疫毒 之邪 , 迁延 1 3久 , 致五脏 阴阳气 血亏虚 , 尤 以肝 肾阴虚 、 脾 肾阳虚 为主 。赵 钢 认 为肝脏 之病 , [1] 骆抗先. 乙型肝炎基 础和 临床 , 第 2版 [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1 : 1 8 8 . 初病在肝 , 日久 必向他脏传 变 , 从 而导致 两个或两 个 以上脏 器病 2] 中华 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 . 病 毒性肝炎 中医辨证 ( 分型 ) 标 变 。因此 , 临床 中还有部分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 由于感染肝病时间 [ 准[ C] . 天津 : 1 9 9 1 . 较长 , 素体 亏虚 或久病致虚 , 表现为肝 肾阴虚或瘀 血阻络证 。国 [ 3] 中华医学会肝病 学分会 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 分会. 慢性 乙型肝 内有学者针对这类患者善用 补益脾 肾之法 , 通过调节 免疫 , 配合 炎防治指南 [ 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 0 0 5 . 使用保肝 降酶 、 抗病 毒之 西药 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效果显著 。由此 [ 4] 李筱 颖. 慢 性 乙型 病毒 性肝 炎 中 医药治 疗 进展 [ J ] . 光 明 中医 , 可知 , 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中 医证 型的分布顺 序 , 基本反 映出了慢 2 0 0 5 , 2 0 ( 3 ) : 3 2 . 性 乙型肝 炎由实而虚 的病情发展过程 , 同时反 映出了慢性 乙型肝 [ 5] 郭雁 冰 , 曹东平 , 安京亚. 中医辨治慢性 乙型肝炎探讨 [ J ] . 内蒙古 炎由浅 入深的病情 发展 过程 。 中医 药 , 2 0 0 7 , ( 6 ) : 1 8 . 慢性 乙肝 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 、 肝胆 湿热 、 脾 肾阳虚 、 肝 肾 [ 6] 赵 钢. 王灵 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I 临床 经验和特 色[ J ] . 上海 中医 阴虚 、 瘀 血 阻络 5个基 本证 型 , 临床上 以 ̄ I T - N湿热 型、 瘀 血阻 络 药大学学报 , 2 0 0 6 , 2 0 ( 4 ) : 5 7 . 7] 徐克成. 肝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M] . 南 京: 江苏科 技出版社 , 型、 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居多 , 中医证型可随病情发展变化而转化 。 [ 1 9R 1. 4 本研 究发现肝 胆湿 热证 患者 H B e A g阳性率 明显 高于其它各 中医
显高于其它各 中医证型 ( P< 0 . 0 5 ) , 余 中医证型 间 水平 之间 证 型 , 各证型的 HB V—D N A水 平 呈一 定规 律性 , 随着病 情 的活 无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见表 4 。 动、 病程 的推延 , H B V—D N A 水平逐 渐下 降, 提示 病毒滴 度 与 中 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 一定关 系。 表 4 慢 性 乙型 肝 炎 中 医证 型 与 肝 功 能 、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的关 系( s ) 慢性 乙型肝炎是 目前较难治疗 的疾病 之一 , 病位 在肝 、 脾, 涉 ! 垦 型 塑! : : ! : : ! : : ! ! 病因病机为湿热疫毒之邪首先伤及人体气分 , 病变发展渐入 肝郁脾虚 1 7 4 2 7 . 3 6 : t : 3 3 . 4 6 1 0 1 . 7 5 ± 1 5 8 . 6 7 6 4 . 8 3 + - 9 8 . 1 0 1 3 . 3 5 ± 9 . 2 2 及 肾, 肝 胆湿热 4 7 2 5 . 1 3 ̄ 3 4 . 1 3 1 5 5 . 1 9 ̄ 4 2 3 . 0 5 7 3 . 2 8±1 6 5 . 6 5 1 2 . O 1 ±2 . 2 2 血分 , 以致气滞血瘀 , 瘀血阻络 , 郁而化热 , 耗阴损 阳。依照疾病 的 脾肾阳虚 1 2 2 1 . 1 8 ± 1 1 . ' 7 5 8 3 . 3 3 ± 1 2 4 5 6 5 8 . 5 0  ̄ 6 3 . 5 3 1 4 . 6 2 ± 2 . 1 8 发展 , 初期为肝胆湿热、 湿毒蕴结 ; 中期 为肝郁脾 虚、 湿阻 阳遏 ; 末 瘀血阻络 2 3 2 . 3 5 ± 1 9 . 8 7 7 2 . 5 0 ± 1 3 6 . 4 7 4 6 . 0 0  ̄ 3 9 . 6 0 1 5 7 0 ± O . 8 5 # 期为肝 肾虚损 、 痰瘀 阻络 J 。本研究 中 A S T 、 A Ⅱ 大致如上述趋 势 旦 王 : 臣 塑 ! 虐 翌 : 垫 箜 : ! ! : 翌 ! : ! 翌 : : 箜 : 塑 : 与其它 中医证型 比较 , P< O . 0 5 ; 与其它 中医证型 比较 , P< 0 . 0 5 ; 与 其它 中 按证型的发展变化而递增 。慢性 乙型肝炎 中医证 型不 同, 肝 细胞 医证型 比较 , < 0 . 0 5 损害和病情轻重不一 , A S T 、 A L T的高低 , 在 某种程 度上将影 响着 中医证型的变化 , 因此 , 可考虑将上述指标作为慢性 乙型肝炎 中医 3 讨 论 肝功能损 害不明显 慢性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 的常见 的慢性肝脏 辨证分型诊 断的客观 指标 之一 。本结果提示 , 治疗时应 重在疏 肝健脾 ; 当A S T升高 明 疾患 , 它具有发病率高 、 危 害性大 、 蕴证 , 治疗时应注意清 利湿热 ; 肝功能指标 症C HB患者 约 2千万人 , 每年有 2 3 . 7万人死 于乙型肝炎相 关疾 显时, 以血清 A S T升高明显 , 则说明病情较重 , 病程 长, 辨证多属肝 。 肾阴 病, 其中 1 5 . 6万 人 死 于 肝 癌 J 。 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 、 补益肝肾为主。 慢性 乙型肝炎 的中医证型研究较多 , 特别是 中医证型分布的 虚或瘀血阻络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