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
中医辨治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 的主要病 机 ,提 出通过 奇 经调 理 脑神 来 治疗 抑
休 或各种 变故导致 的抑 郁症 是十分 相符 的 。
郁症 。临床 上将 奇经辨 证 与脏 腑 辨证 相 结合 ,调督 脉
浙 江 中医 杂志 2 1 0 1年 1 第 4 月 6卷第 1 期
以振奋 阳气 ,调整 脑神紊 乱 ;调 阴维 脉 、冲 脉 以解 郁
此 因病 而 郁 也 ;至 若 情 志 之 郁 , 则 总 由 乎 心 , 此 因 郁
整 体影 响 巨 大 ,是 调 控 神 志 活 动 的关 键 脏 腑 。李 奕 棋 认为 “ 思” 是抑 郁 症 的 主要 病 因 . “ 因思致 病 ” ,
“ 因病致思 ” ,两 者交互 作 用 ,形 成恶 性 循 环 ,是抑 郁
中用 , 从 而 对 “ 神 ” 枢 藏
多生 于郁 。 ”认 为情 绪 不 畅 ,气 机 郁 滞 ,气 血 失 和 是
导致各 种情 志 内伤 疾病 的重要 原 因 。 《 病 源候 论 ・ 诸
气病诸 候 ・结气 候 》中有 “ 气 病 者 ,忧 思 所 生也 。 结 心有所 存 ,神 有所止 ,气 留而 不行 ,故 结 于 内” 的论
病从 内生 ,名 日脱 营 。尝 富后 贫 ,名 日失 精 ,五 气 留
连 ,病 有 所 并 。 指 出 人 们 因 为 社 会 地 位 的 变 迁 而 产 ”
生精 神情绪方 面 的变化 ,产 生失 落 感 、无用 感 ,而导 致 病 由内而生 的一种 状况 。这 与 现代 社 会人 们 因为 退
眠 ,头 晕耳 鸣 ,食 少 纳呆 ,舌 淡 红 、苔薄 白 ,脉沉 细 弱 等症 。选归 脾汤加 减治 疗 本 证 。然久 病 多 虚 、久 病 多瘀 ,常致虚 实夹杂 。倘 虚 中夹瘀 ,则应 于补 养之 剂 中加 以 活 血 养 血 之 品 ,如 当 归 、 鸡 血 藤 ,使 补 不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过低、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药物的治疗不断取得进展。
西医药物治疗抑郁症主要采用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其他抗抑郁药物(如米安舒通)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平衡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近年来,一些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如氟西汀和舒必利等,这些药物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
西医药物治疗抑郁症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如头晕、口干、失眠等。
长期使用抗抑郁药物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依赖,并且停药后容易复发。
西医药物治疗抑郁症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医药物治疗抑郁症注重整体调理,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为核心。
在中医理论中,抑郁症多与气滞、痰瘀、肾虚等相关,因此中药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扶正固本等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当归、川芎、黄精、五味子等。
中医还注重患者的饮食调养,如增加鱼类、禽肉、豆类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减少糖类和油脂的摄入,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减轻症状。
近年来,中西医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研究逐渐深入。
研究表明,中医药物与抗抑郁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药物的副作用,降低抑郁复发率。
舒必利与舒尔佐丁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减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中医药物注重整体调理,西医药物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综合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抑郁症治疗方案。
《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一、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神疲倦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中,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是中医常见证型之一。
目前,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同时设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具体方法包括:1.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进行诊断。
2. 治疗方法: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治疗组采用中药煎剂口服,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加减;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3. 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结果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过治疗,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包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神疲倦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
2. 生活质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3. 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度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
四、讨论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肝郁脾虚是抑郁症的重要病因之一,而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能够调和肝脾,舒肝解郁,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这与previous research(先前研究)的结果相一致,表明中药治疗抑郁症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五、结论综上所述,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小柴胡汤干预抑郁症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柴胡汤干预抑郁症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一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但是因为其存在副作用、治疗周期长等问题,很多患者不愿意采用药物治疗。
而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并且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
小柴胡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它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改善情绪等方面的作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柴胡汤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方案1.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包括:(1)探讨小柴胡汤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影响。
(2)研究小柴胡汤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包括血清中皮质醇水平、血清中血浆素B水平、脑组织色胺水平等。
(3)研究小柴胡汤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包括5-HT1A受体、BDNF等。
2. 研究方法(1)建立抑郁症模型大鼠选择正常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实施慢性不可预测性应激(CUMS)法,每天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式进行刺激,持续4周。
(2)给药干预将抑郁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两组分别给予小柴胡汤高剂量组和小柴胡汤低剂量组。
(3)行为学测试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开放场地实验等测试方法评估小柴胡汤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效果。
(4)生理指标分析采集大鼠血液及脑组织样本进行生理指标检测,包括血清中皮质醇水平、血清中血浆素B水平、脑组织色胺水平等。
(5)基因表达分析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包括5-HT1A受体、BDNF等。
3. 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包括:(1)小柴胡汤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能够提高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2)小柴胡汤能够显著降低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血清中皮质醇水平、血清中血浆素B水平、脑组织色胺水平等生理指标。
(3)小柴胡汤能够显著提高抑郁症模型大鼠脑组织中5-HT1A受体、BDNF等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中医方剂治疗抑郁症浅析(一)

中医方剂治疗抑郁症浅析(一)摘要:中医方剂治疗抑郁症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临床治疗该病处方用药灵活多样,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然而中医治疗抑郁症的方剂散在于众多的中医药古籍中,没有自成体系,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和分析研究。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古代主要医学著作和著名医家治疗抑郁症的方剂,初步浅析中医方剂治疗抑郁症的选方特点,力图探索和揭示中医治疗抑郁症方剂的科学内涵,以期丰富中医方剂学的相关学术内容,提高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综合治疗效果。
为有效指导临床治疗抑郁症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抑郁症;经方;治疗代写论文抑郁症在中医学中并没有相应的病名,但依据临床症状、发病转归等,本病归属在中医的“郁证”范畴中。
祖国医学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病变的相互关系和症状特点,发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色,临床选方用药灵活多样,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浅析如下。
1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抑郁症在祖国医学中,属“情志疾病”中的“郁证”。
“郁”的提出源自《内经》。
郁证的概念,始由元代医家根据其情志不舒、气机郁结、不得发越等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归纳而定名的,直至明代医家虞博在其所著的《医学正传》中方进一步确认“郁证”的病名及论治。
《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说:“诸郁脏气病也,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故人身诸病,因病而郁也。
至若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养脏腑气机不和所致情感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
中医认为抑郁证的发生,多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1]。
病理上总不离气、血、痰、火、食、湿六郁。
情感因素与脏腑功能、气血津液输化相互影响,郁证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张伯臾2]认为肝气郁结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最根本原因。
韩毳等3]认为,人的肝脏犹如春升之气,具有条顺、畅达、疏通的特性。
所以《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
中医调理疏肝解郁改善抑郁症状

中医调理疏肝解郁改善抑郁症状正文:中医调理疏肝解郁改善抑郁症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中医作为传统的医学体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可以用来调理疏肝解郁,改善抑郁症状。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通过调理疏肝来缓解抑郁症状。
一、中医认识抑郁症中医观点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
肝气郁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肝脏功能失调,导致情绪紧张、情绪低落等症状的产生。
因此,调理疏肝是缓解抑郁症状的关键。
二、中医调理方法1. 药物调理中医通常会使用一些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
例如,柴胡、香附、枳实等药材都有调理肝气的功效。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调整肝脏的功能,改善心情,缓解抑郁症状。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地开方,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适当调整饮食也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中医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疏肝解郁的食品,如柠檬、香蕉、菊花茶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肝气郁结的状况。
3. 中医按摩中医推拿和穴位按摩也是一种常见的调理方法。
通过按摩人体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舒缓情绪。
例如,太冲穴位是调理肝气的重要穴位,按摩太冲穴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改善抑郁症状。
4. 中医心理疏导中医认为情绪与身体密切相关,因此,在调理抑郁症时,中医还会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给予对应的心理支持和调理建议。
这样可以更综合地治疗抑郁症,提高疗效。
三、案例分析小李是一位抑郁症患者,长期面对着工作压力和生活困扰。
他寻求中医帮助后,中医医生根据他的症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中药的帮助下,他逐渐恢复了精神状态,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
此外,他还接受了中医推拿按摩和心理疏导,在这些综合治疗的帮助下,他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结论:中医调理疏肝解郁可以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
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因素有关 [13] ꎮ
1. 1 5 ̄羟色胺及其受体学说
5 ̄羟色胺又名血清素ꎬ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
物大脑 皮 层 质 及 神 经 突 触 内 的 抑 制 性 神 经 递 质ꎮ
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ꎬBDNF)
乙酰胆碱是一种存在于神经细胞中的神经递质ꎮ
下人体内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处于动态平衡ꎬ一旦乙
酰胆碱能神经元亢进和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功能低下ꎬ
这种平衡被打破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ꎮ
第 2 期 尹树铸ꎬ等. 栀子豉汤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143 —
1. 5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素轴亢进学说
豆豉异黄酮浓缩物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对胰
治疗抑郁症的应用前景ꎬ并对其临床开发及合理应用提供了建议ꎮ
关 键 词: 栀子豉汤ꎻ抑郁症ꎻ药理学研究ꎻ临床案例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914. 5 文献标志码: A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综合症ꎬ其特点是情绪低
落、思维迟钝和兴趣减退ꎬ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高形态
和复发率 [1] ꎮ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莫名的消沉、忧愁、
ry ̄adrenalꎬHPA) 轴主要调节食欲、睡眠及对应激的适
经后妇女不仅具有预防骨质疏松作用ꎬ还可改善更年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素( the hypothalamic ̄pituita ̄
应ꎮ 研究发现 HPA 轴参与抑郁症的发生ꎬ大脑边缘
系统与下丘脑之间神经信息传递障碍与抑郁症的关
系最为密切ꎬ海马与 HPA 轴功能有关 [18] ꎮ
因素之一 [12] ꎮ 但其发病病因、 发病 机 制 尚 不 清 楚ꎮ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可能导致自杀。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各有优势,结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对抑郁症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一、西医药物治疗抑郁症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抑郁症,其中最常用的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抗抑郁药。
SSRIs通过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来缓解抑郁症状,它的特点是不会引起抗胆碱药的副作用,比较适合长期使用。
而三环抗抑郁药则主要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再摄取,来达到缓解抑郁症状的效果。
但它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且易产生耐受性,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谨慎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一些辅助疗法如心理治疗和电抽搐治疗也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患者。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辅导、认知重新建立、责任心理治疗等方式来减轻抑郁症状,可以有效降低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量。
而电抽搐治疗则是通过电刺激来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对于一些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也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
中医治疗抑郁症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脾胃、疏肝气、益肾水”。
中医药物治疗抑郁症主要使用一些具有镇静安神、调节气血的中药。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当归、白芍、丹参等,这些中药能够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缓解情绪,对缓解抑郁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治疗抑郁症还包括针灸疗法,一些穴位如太冲、神门、足三里等可以舒经活络、调节情绪。
针灸疗法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中医的整体调理和药物的疗效结合起来,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物与抗抑郁药物的结合治疗可以在疗效上有更好的表现。
抗抑郁药物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而中医药物则可以平衡气血、调整体质,在长期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还包括一些其他方式,如心理治疗、运动疗法、食疗、精神疗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9
研究和 中医证型与西医客观 指标 相关性 的研究 , 取得一 定进展 。 参考 文献 : 郭雁冰等 认为 , 感 受湿 热疫毒 之邪 , 迁延 1 3久 , 致五脏 阴阳气 血亏虚 , 尤 以肝 肾阴虚 、 脾 肾阳虚 为主 。赵 钢 认 为肝脏 之病 , [1] 骆抗先. 乙型肝炎基 础和 临床 , 第 2版 [ M]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1 : 1 8 8 . 初病在肝 , 日久 必向他脏传 变 , 从 而导致 两个或两 个 以上脏 器病 2] 中华 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 . 病 毒性肝炎 中医辨证 ( 分型 ) 标 变 。因此 , 临床 中还有部分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 由于感染肝病时间 [ 准[ C] . 天津 : 1 9 9 1 . 较长 , 素体 亏虚 或久病致虚 , 表现为肝 肾阴虚或瘀 血阻络证 。国 [ 3] 中华医学会肝病 学分会 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 分会. 慢性 乙型肝 内有学者针对这类患者善用 补益脾 肾之法 , 通过调节 免疫 , 配合 炎防治指南 [ 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 0 0 5 . 使用保肝 降酶 、 抗病 毒之 西药 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效果显著 。由此 [ 4] 李筱 颖. 慢 性 乙型 病毒 性肝 炎 中 医药治 疗 进展 [ J ] . 光 明 中医 , 可知 , 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中 医证 型的分布顺 序 , 基本反 映出了慢 2 0 0 5 , 2 0 ( 3 ) : 3 2 . 性 乙型肝 炎由实而虚 的病情发展过程 , 同时反 映出了慢性 乙型肝 [ 5] 郭雁 冰 , 曹东平 , 安京亚. 中医辨治慢性 乙型肝炎探讨 [ J ] . 内蒙古 炎由浅 入深的病情 发展 过程 。 中医 药 , 2 0 0 7 , ( 6 ) : 1 8 . 慢性 乙肝 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 、 肝胆 湿热 、 脾 肾阳虚 、 肝 肾 [ 6] 赵 钢. 王灵 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I 临床 经验和特 色[ J ] . 上海 中医 阴虚 、 瘀 血 阻络 5个基 本证 型 , 临床上 以 ̄ I T - N湿热 型、 瘀 血阻 络 药大学学报 , 2 0 0 6 , 2 0 ( 4 ) : 5 7 . 7] 徐克成. 肝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M] . 南 京: 江苏科 技出版社 , 型、 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居多 , 中医证型可随病情发展变化而转化 。 [ 1 9R 1. 4 本研 究发现肝 胆湿 热证 患者 H B e A g阳性率 明显 高于其它各 中医
显高于其它各 中医证型 ( P< 0 . 0 5 ) , 余 中医证型 间 水平 之间 证 型 , 各证型的 HB V—D N A水 平 呈一 定规 律性 , 随着病 情 的活 无统计学差异 ( P> 0 . 0 5 ) 。见表 4 。 动、 病程 的推延 , H B V—D N A 水平逐 渐下 降, 提示 病毒滴 度 与 中 医病因病机的转化有 一定关 系。 表 4 慢 性 乙型 肝 炎 中 医证 型 与 肝 功 能 、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的关 系( s ) 慢性 乙型肝炎是 目前较难治疗 的疾病 之一 , 病位 在肝 、 脾, 涉 ! 垦 型 塑! : : ! : : ! : : ! ! 病因病机为湿热疫毒之邪首先伤及人体气分 , 病变发展渐入 肝郁脾虚 1 7 4 2 7 . 3 6 : t : 3 3 . 4 6 1 0 1 . 7 5 ± 1 5 8 . 6 7 6 4 . 8 3 + - 9 8 . 1 0 1 3 . 3 5 ± 9 . 2 2 及 肾, 肝 胆湿热 4 7 2 5 . 1 3 ̄ 3 4 . 1 3 1 5 5 . 1 9 ̄ 4 2 3 . 0 5 7 3 . 2 8±1 6 5 . 6 5 1 2 . O 1 ±2 . 2 2 血分 , 以致气滞血瘀 , 瘀血阻络 , 郁而化热 , 耗阴损 阳。依照疾病 的 脾肾阳虚 1 2 2 1 . 1 8 ± 1 1 . ' 7 5 8 3 . 3 3 ± 1 2 4 5 6 5 8 . 5 0  ̄ 6 3 . 5 3 1 4 . 6 2 ± 2 . 1 8 发展 , 初期为肝胆湿热、 湿毒蕴结 ; 中期 为肝郁脾 虚、 湿阻 阳遏 ; 末 瘀血阻络 2 3 2 . 3 5 ± 1 9 . 8 7 7 2 . 5 0 ± 1 3 6 . 4 7 4 6 . 0 0  ̄ 3 9 . 6 0 1 5 7 0 ± O . 8 5 # 期为肝 肾虚损 、 痰瘀 阻络 J 。本研究 中 A S T 、 A Ⅱ 大致如上述趋 势 旦 王 : 臣 塑 ! 虐 翌 : 垫 箜 : ! ! : 翌 ! : ! 翌 : : 箜 : 塑 : 与其它 中医证型 比较 , P< O . 0 5 ; 与其它 中医证型 比较 , P< 0 . 0 5 ; 与 其它 中 按证型的发展变化而递增 。慢性 乙型肝炎 中医证 型不 同, 肝 细胞 医证型 比较 , < 0 . 0 5 损害和病情轻重不一 , A S T 、 A L T的高低 , 在 某种程 度上将影 响着 中医证型的变化 , 因此 , 可考虑将上述指标作为慢性 乙型肝炎 中医 3 讨 论 肝功能损 害不明显 慢性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 的常见 的慢性肝脏 辨证分型诊 断的客观 指标 之一 。本结果提示 , 治疗时应 重在疏 肝健脾 ; 当A S T升高 明 疾患 , 它具有发病率高 、 危 害性大 、 蕴证 , 治疗时应注意清 利湿热 ; 肝功能指标 症C HB患者 约 2千万人 , 每年有 2 3 . 7万人死 于乙型肝炎相 关疾 显时, 以血清 A S T升高明显 , 则说明病情较重 , 病程 长, 辨证多属肝 。 肾阴 病, 其中 1 5 . 6万 人 死 于 肝 癌 J 。 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 、 补益肝肾为主。 慢性 乙型肝炎 的中医证型研究较多 , 特别是 中医证型分布的 虚或瘀血阻络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