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黑水民族源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黑水民族源流

郭智德

黑水是民族聚居区,弄清境历史上的民族种源,民族融合,民族关系,民族团结和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容极为必要。从而为探索民族源流,客观地记述历史,积累民族研究资料,揭示民族问题的规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为巩固人民专政的国家政权,为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

本文所要探索的,主要是当地土著人口的族源问题。

一、当前黑水的民族人口状况

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黑水全县总人口为58119人。其小:

藏族:45922人,占79.01%。

羌族:237人,占0.40%。

回族:57人,占0.10%。

汉族:11895人,占20.47%。

满族:4人,占0.01%。

壮族:4人,占0.01%。

这里的藏族是本县的土著人口,其它民族成份基本上属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少数属民国时期移人(或经商,或佣工,或是长征途中的流落红军),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为着解放、开发和建设黑水而来的(主要是干部、军人、教师、工人和科技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

从左至右(大黑水人、德石窝村的嘉绒藏族、卡龙地区的草地藏族、

小黑水人)

二、关于黑水民族族属问题的争议

在当前黑水的藏族人口中,有人说他们是“藏族”,也有人说他们是“羌族”,并各有根据和理由,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他们则自称是“黑水人”,或自称是“民族”。而不能具体肯定所属族别。小黑水又还有不同,曾经他们是“倮倮”,或“播倮子”,建国初期曾在此建立松县倮倮族区,1957年划归黑水县改为小黑水区。“倮倮”和“播倮子”都是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因旧时将“倮”字写作“猓”,是一种类似猴的兽类。我们经过社会历史调查和查阅有关史料考证,认为黑水的民族族属问题,归属藏族对,归属羌族也对。近年来冉光荣等所著《羌族史》一书称黑水民族为“讲羌语的藏族”则更为妥贴恰当,至于小黑水的民族,称“倮倮”或“播倮子”也是有一定来由的。

三、古代黑水是羌人居住的地方

据史籍记载,岷江上游一带地区,自占以来为羌人活动和居住的地区。黑水古地名有“柯基龙坝”之称。“柯基”应为“戈基”,音讹传。“龙坝”,嘉绒方言,意即地区、地域。“戈基龙坝”,原意为戈基人居住的地区。戈基人属什么种族?后来又到什么地方去了?现在无所考证,有人推测可能也是古羌人的一支,后与其他民族融合了。古代羌人祖先,最早活动在晋南、的太行山区域。后来,随着人口的繁衍增殖,生产力的发展,活动围逐渐向着甘、青、黄(黄河上游)、湟(湟水)、洮(洮水)、岷(岷江上游)一带扩大。从氏族社会过来的羌人,远离原始群体,以活动地域不同,分别各自为种,形成了羌人的若干分支。进入中原的羌人,逐渐与华夏民族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走向西北、西南的羌人,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受其他民族的影响,后来分别发展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各民族,唯独来到岷江上游的一部分羌人却一直保持至今,这就是汶、理、茂、黑及松等地今天的羌民。这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一种民族现象。

据民间传说,这一带的羌人在很早以前,是由遥远的西北大草原迁徙而来。《羌戈大战》中记述了古代西北羌人因灾荒和战乱,迫使他们向西南迁移。以阿巴白狗(即白狗羌)为长兄的兄弟九人,率领羌众,来到岷江上游,受到当地“戈基人的阻挡。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战,羌人累战不能取胜。一天晚上,羌人首领在梦中受神人指点,以白石作武器,战胜了戈基人。羌人从此在此定居,

后奉白石为神。据说定居黑水的羌人为阿巴白狗的五儿子木勒,住慈坝,是为黑水羌人之祖先,白狗羌种。其传说与有关文献记录能够吻合。

岷江上游的羌人定居,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二世纪前后,建立了冉耽国,或是冉与驰两大部落组织。《史记·西南夷列传》:“自笮以东北,君长以什数,·驰最大。其俗或土著,或移徙。在蜀之西”。冉驰疆界:“东接汉小,南接梓潼,西接陇西,北接”的阴平地区。包括今阿坝州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说明冉#之地是羌人和其他民族的杂居区。羌和氐在这里是主体民族。自西汉武帝开始,这一带历有建置,称黑水民族为“夷”、“番”、“生番”、“羌”均指这里为羌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开冉驰置汶山郡,郡属蚕陵县已辖黑水。蜀汉时,汶山郡除原有的县外,新置的平康县(县治在今黑水县知木林区小黑水河西岸,距芦花六十里的地方)。史称为维平,“羌反”后置。《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延熙十年(247年),汶山平康夷反,维往讨,破平之”即此。说明这里居住的夷人即羌人。至北周,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讨蚕陵羌,置翼州,领清江郡,所辖龙求县,即在今黑水县的龙坝、慈坝一带。广年郡所辖广年县,即在今黑水县西尔至色尔古一带。是年又置覃州,领荣乡郡,所辖程轨县,即在今黑水县泽盖乡的上打古。说明整个黑水河流域一带均居住的是羌人。至唐朝,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羌酋董和那蓬固守松州有功,于是拆松州之通轨县置当州,以和那蓬为刺史,后其子屈宁袭焉”。此州辖通轨、利和、谷和、平康四县,均在今黑水县境。“显庆元年(656年),生羌首领董系北射附,以左封置悉州,以系北射为刺史”。下辖左封、轨诚二县,其大部分地方也在今黑水县境(引文见《舆地广记》卷30)。亦说明黑水地区居住的是羌人。《新唐书·党项传》以及《旧唐书·东女国传》分别称唐时黑水两个较大的羌人部落为“白狗羌”和“南水羌”,“南水”即指黑水河。南水羌在下黑水及赤不一带。唐时,大部分羌人已附唐。这时,西部吐蕃强盛起来了,不断向唐王朝侵扰,以扩大疆域。黑水一带羌人居住的地方,成为唐朝与吐蕃争战的要冲,羌人也成为他们争夺的对象。“安史之乱”以后,黑水没于吐蕃,受西部藏族的制约。受藏族影响颇深。唐末五代,黑水一直为吐蕃所据;宋元在黑水虽有过霸州建置,但围亦小,有名无实;直至明初,黑水羌人还处于分散割据的部落酋长制,平时各不相统属,战时联合出兵,以御外患。明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对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