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第二章 古代埃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经济生活的进步: ◎农业方面,发明了新 的灌溉设施“沙杜夫”。 ◎手工业方面,纺织业、 金属加工业和玻璃制造 业是主要部门;发明脚 踏风箱,提高炉温,金 属锻造技术随之出现。 8、新王国后期的主要 内容,是19王朝法老拉 美西斯二世与赫梯人之 间的战争。
第五节 后期埃及——古代 尼罗河文明的衰落
一、第一中间期 1、第7-10王朝,前2181-2040年。 2、人民起义? 特征是王权衰落,战乱频仍,经济凋敝。 目前详情知之甚少,不宜妄做结论。
二、中王国 1、第11-12王朝,前2040-1786年。 2、第11王朝都于底比斯,第12王朝都于伊 赛塔维。 3、基本特征: ◎生产逐渐恢复,私人经济扩大; ◎政治重心南移,贵族势力膨胀; ◎离心倾向明显,法老权力衰微。
4、多神崇拜的特点: ◎地方神向国家神信仰 的发展,如孟图神和阿 蒙神; ◎奥西里斯神的信仰在 民间广泛流行
三、第二中间期 1、第13-17王朝,前1786-1567年。 2、希克索斯人入侵下埃及,建立第15-16王朝。
第四节 新王国
1、第18-20王朝,前1567-1085年。 2、都于底比斯,进入青铜时代。 3、法老的扩张即走出埃及: ◎阿赫摩斯一世、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 ◎巴勒斯坦、叙利亚,南部的努比亚
4、古王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金字塔 ◎现存约80座,位于吉萨 ◎常见的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哈佛拉 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 ◎源于马斯塔巴 ◎首座是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王的阶梯金字塔 ◎第四王朝均为斜面角锥体
5、金字塔的建造者与 古代埃及的社会形态 6、金字塔与古王国时 期的政治文化
第三节 中王国
六、早王朝 1、第1-2王朝 前3100-2686年 2、都于“白城” 即孟菲斯。 3、法老的称号 4、第一王朝的美尼斯或纳尔迈: ◎兼并战争:征服下埃及和利比亚 ◎象征统治上下埃及的王冠(那尔迈调色板)
5、第二王朝的哈谢海姆 ◎ 统一的完成 ◎ 墓葬(马斯塔巴)的变化: 诸如规模的扩大、陪葬内容的复杂,反映分化 的加剧、权力的增长和政治生活的进步。
4、新王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底比斯的神庙 5、僧侣势力的膨胀,左右政局
6、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 ◎废黜诸神包括阿蒙在内, 独尊阿吞神;没收诸神庙的 财产;迁都底比斯以北的阿 马尔那;改御名为埃赫那吞。 ◎目的:排斥神庙影响和僧 侣势力,强化王权。 ◎实质在于宗教改革形式的 政治斗争 ◎教俗力量对比决定了改革 的失败结局:恢复原有信仰, 首都迁回底比斯,僧侣势力 进一步加强,法老地位衰微。
第二节 古王国
埃及作为整体的和独立的发展时期: 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 一、古王国 1、第3-6王朝,前2780-2181年。 2、都于“白城”即孟菲斯,主神拉神。
3、法老统治的时代: ◎ 法老与国家的同一性:法老是社稷江山的象 征抑或朕即国家,法老的圣谕即法律,国有经 济即国有土地构成其物质基础。 ◎ 在传统社会,忠君与爱国往往被视作统一概 念而不可分割。
第二章 古代埃及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尼罗河文明的起源 古王国 中王国 新王国 后期埃及 古代埃及文化
第一节 尼罗河文明的起源
一、古代埃及历史的重新发现 1、西方世界首先走进埃及的是希腊人 ◎ 古代埃及文明的重现: 1798年拿破仑的入侵 ◎ 埃及学的奠基: 商伯良成功释读象形文字 ◎ 古埃及历史的分期: 马涅托(前3世纪)的《埃及史》 将古埃及的历史分为30(31)王朝
三、建筑 1、孟菲斯附近的金字塔 2、底比斯附近的巨型宗教 建筑:卡尔纳克神庙和卢 克索神庙。
四、科学 1、天文学: ◎天文观测与星位的确定 ◎太阳历之3季12月365天: 罗马朱里亚历、中世纪格 里哥利历和公历的前身 2、数学: ◎十进位 ◎圆周率3.16 ◎面积的计算公式 3、医学: 木乃伊与外科学
二、自然环境 1、位置: 利比亚沙漠(西)、 努比亚沙漠(南)、 阿拉伯沙漠(东)、 地中海 2、交往通道:西奈半岛 3、天然的屏障与交往的障碍之双重作用 4、地理位置的相对闭塞性与历史进程的相对连 续性即非中断性(区别于两河流域)
5、五大地理区域: 尼罗河流域、三角洲 地带、法尤姆地区、 西沙漠和东沙漠。 6、干旱的气候与特 定的水源
五、尼罗河文明的萌芽 ——格尔塞文化即涅伽达文化Ⅱ 1、前3500-3100年 2、与巴达里文化、阿姆拉文化之间的非连续性 外来文化即包含两河流域的文化风格 推测与西亚移民有关 3、象形文字的出现 4、冶炼术的发明 5、文化遗址的分布范围扩大至上埃及与下埃及
6、国家的雏形: ◎ 上埃及的涅伽达与希拉康波里斯 ◎ 王陵与墓葬的差异 ◎ 小国寡民 古埃及人称之斯帕特 古希腊人称之为为诺姆 法老时代地方行政区州的原型
一、铁器时代:公元前7-6世纪 二、第三中间期 1、第21-25王朝:中央集权瓦解与地方独立化 2、外族人的统治:利比亚人(22-24王朝)与 努比亚人(25王朝)的统治 三、后埃及时代 1、第26王朝的复兴 3、波斯人两次征服埃及,分别建立第27和31 王朝
四、异族的长期征服与统治 1、马其顿人的征服: 埃及人的“希腊化”时代 抑或希腊人的“东方化”时代 2、罗马人的统治、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3、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在埃及的发展: ◎阿拉伯人的征服与埃及的阿拉伯化 ◎突厥人诸王朝的统治(阿尤布王朝与马木 路克王朝)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英国的殖民统治 ◎ 1952年革命与埃及的独立
第六节 古代埃及文化
一、宗教: 1、崇拜对象: ◎小国寡民与诸多神灵的并存 ◎主神:太阳神即拉神/阿蒙神 ◎一神崇拜的尝试:太阳神即阿吞神
2、宗教思想 ◎灵魂不灭的宗教观念: 相信来世的存在 ◎宗教理念的物质延伸: 木乃伊、金字塔
二、文字 1、象形文字: ◎包括表意、表音和 部首符号 ◎ 24个表意符号演化 为22个腓尼基字母: 希腊字母与阿拉伯字 母的源头 ◎书写材料:纸草
7、沙漠与河谷: 广袤的瀚海与绿色的丝带 人烟稀少与人口稠密 8、上埃及与下埃及 9、尼罗河:农业与纽带
三、古代居民 1、北非的土著与西亚 的移民之混合群体;前 者属于含姆语系,后者 属于塞姆语系。 2、希腊罗马统治时期, 特别近代殖民主义时期, 印欧语系亦融入埃及。
四、史前文化 1、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 2、史前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上埃及 包括巴达里、阿姆拉和涅伽达 3、铜石并用文化——巴达里文化 前4500-4000年,农业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女性雕像和墓葬规模) 4、铜石并用文化——阿姆拉文化即涅伽达文化Ⅰ 前4000-3500年,农业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雕像和墓葬的变化) 5、分布于河谷之外的高地 巴达里文化与阿姆拉文化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