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 –
一、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
人居环境,即人类从事生产、生活、休闲娱乐和社交等活动的空间,由人和空间内的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构成。

人居环境是体现人与自然相容状态的最佳指标。

从科学的角度讲:包括乡村、城镇、城市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场所,都属于研究的范畴。

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多种因素都会对人居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服务。

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为宗旨。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改造自然、创造环境的优势,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城市生活馆中展出的宜居城市典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再次思考,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打造生态文明宜居城市,成为我国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宜居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2012年,中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旨在唤起人们对环保消费的认识,养成选择绿色节能新产品的好习惯。

多为环保做善事,少为浪费找借口。

可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们要住得舒适,享受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要远离沙尘暴、远离雾霾、远离酸雨,就得积极行动,在搞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三、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的典型案例
作为北部湾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东盟经济区的核心城
市,广西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一)先进的发展理念
2012年,广西在全区14个市、110个县同时启动“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共有近5万干部群众参加,向农户赠送苗木50多万株,现场植树15万多株。

广西林业厅厅长陈秋华介绍,广西于2010年全面加强珍贵树种发展工作,当年全区种植珍贵树种4.7万亩,2011年增加到6.8万亩,房前屋后零星种植达500多万株。

2012年,自治区林业厅联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开展“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种植珍贵树种。

根据部署,广西2102年免费赠送珍贵树种2,000万株给农民在村屯“路旁、沟旁、渠旁和宅旁”种植,并从2012年起连续安排5年,累计赠送1亿株。

此项活动不仅改善了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广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南宁市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搞生态文明建设时要紧密结合党中央的发展理念,要充分体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畅通工程和绿城、水城建设实际,加快推进美丽南宁建设。

(二)科学的发展规划
南宁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首先要有一套科学可行的规划。

一要明确目标,科学发展。

到2020年,园林绿化水平要进入全国前10名,森林覆盖率要争取超过50%,各项绿化指标要争取进入或保持全国前列。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空气优良率要
试论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冯海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广西 凭祥 532600)
摘 要: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融,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环境恶化的趋势也日益显现,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同步,如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人居环境;生态文明;典型案例;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4-0023-03
Modern Construction 现代建设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实施“碧水工程”、“蓝天工程”、“绿地工程”、“清洁工程”四大工程,使水质、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指标达到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

二要突出重点,把握方向。

就是要抓好“绿、水、新、旧、通”五个方面的工作,推进美丽南宁建设。

(三)独树一帜的发展战略
1、全力打造“中国绿城”
南宁的城市建设一直秉持“绿色”理念,根据本地自然条件开展“持续大种树、广泛种大树”植树绿化活动。

从21世纪初开始创“中国绿城”城市品牌,十多年来,南宁坚持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突出做好“树的文章”,在城区主要街道沿线和主要河流两岸,广泛种植乔木、灌木和草皮。

以速生乡土树种为主,以亚热带景观树为点缀,全面推进城市绿化美化进程。

坚持以立体生态、自然群落绿化为主体,突出“绿树成荫”、“花开四季”、“棕榈婆娑”的亚热带特色,通过开展建设“百里环城森林生态圈”,实施“绿满南宁”、“绿满邕江”工程,全市绿化量逐步提高。

2005年以来在6个城区建成了70多处城市绿地广场和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名树博览园等生态主题公园,共植树2,300万株树;在各县建成了一批生态自然保护区。

目前,全市有古树名木5,028株,森林覆盖率达到47.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95平方米。

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四季花开、花开成片”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被各地游客称赞为“一座可以呼吸到绿色的城市”。

2、全力打造“中国水城”
在打响“中国绿城”品牌之后,根据南宁河网密布,降雨丰沛的特点,南宁市在2009年7月提出打造“中国水城”,突出做好“水的文章”,计划用10年时间分3期建设独具特色的“中国水城”。

在规划上,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治水”的理念,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防洪、生态、景观、旅游等功能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相邻水系的互联互通,形成环城水系,展现出“邕江为带,河湖成网,绿依水、水绕城的水上绿城风貌。

在开发建设上,重点打造“百里秀美邕江”,全力以赴实施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工作,做好邕江两岸景观建设和综合开发利用。

打造生态水城,形成水系与绿地相依的立体绿色空间;打造文化水城,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展示平台;打造活力水城,形成生机与活力激扬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打造魅力水城,形成形象与内涵交融的城市特色标志空间。

3、努力打造节能环保新城
从2007年开始,南宁市就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把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作为第一审批环节,在产业调整和项目引进时都优先考虑环保方面的需要。

坚持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十一五”期间共关停119家产能小于1万吨的小造纸企业。

突出抓好工程减排,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现了全市制糖、制浆、造纸、淀粉、酒精、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环保治理设施的升级换代,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

2008年提前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2010年圆满完成“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任务。

同年南宁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空气中各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市区全年环境空气优的天数为148天、良的天数为201天,全年空气优良率达95.6%,优良率在全国 31个省会城市、直辖市中排名第六。

(四)群众参与,共建生态文明宜居新南宁
今年5月,南宁市邕江开发与保护工作办公室开展了“情系邕江美,我为邕江治理献一策”活动,收到了热心市民606条“爱心”建议。

比如,垃圾要分类,不能混装;泔水要从油水分离器里“走一走”;洗衣机里的水要走专门的污水管而不是直接排入雨水管等。

为保护邕江献计献策成为了南宁市民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体现。

在开展低碳生活进社区的活动中,南宁市鼓励民间环保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等定期走进社区,宣传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参与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经常深入社区调研,对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单位及时给予表彰。

组织社区五老人员积极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宣讲和实践活动。

民间环保组织还帮助社区建立了社区环保宣传队、巡逻队,组织他们参加市里的大型生态环保城创建活动,多为南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贡献。

四、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对策
从南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会惠及广大群众。

要想拥有健康、舒适、自然的生活环境,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行动。

(一)以先进的理念倡导人居、生态文明建设
思想决定行动,理念指导实践,要实现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就要树立“城市建设,生态先行”的发展理念,要以党的十八大中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城市,’为发展目标,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的保护,在制订经济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时也要考虑到‘人’的需求。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观念,不断促进人居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


(二)用科学的方法规划人居、生态文明建设
在城市建设、发展之初,根据经济发展战略,我们要同时制订相应的城市建设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要成立专家组,征求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工作者及广大人民
– 24 –
冯海:试论人居环境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群众的意见,多走访、多调查、多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多方意见,制订出一套科学可行的城市建设规划。

(三)营造自然氛围,改造传统产业,助推生态文明大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首先,我们应抓准时机,积极行动:在增加城区绿化面积,改善水循环,改善空气质量,倡导低碳节能新生活,绿色环保新消费上多下工夫,为城市发展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其次,要根据十八大经济发展纲要的指示,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降低资源消耗型、高污染型的第一、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污染小、能耗低的第三产业。

引导企业积极转型,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为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四)群策群力,共同维护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广大人民群众要本着“城市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精神,积极投身于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首先,市民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对绿色消费,低碳环保,节能新生活等一系列环保理念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节约水电、循环利用,杜绝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垃圾分类处理,多坐公交少开车等,用实际行动支持环保。

再次,要积极参加社区、民间环保组织、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生态环保公益活动,多为环保做代言。

结语
总之,人居环境同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良好的人居环境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产物,也是生态文明的缔造者。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到我们今天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着我们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作为,多为环保做宣传,多为生态文明做贡献,给自己留一片蓝天,留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 王如松.生态城市的灵魂有四大文明[EB/OL].2010-08-
26.
[2] 曲格平.中国的环境与发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1992.
[3] 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4] 闻剑锋,石屹嵘.基于云计算的全球眼业务平台研究[J].
电信科学.
[5] 宋宗水.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
版社,2009.
[6] 田文富.环境伦理与和谐生态[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
社,2010.
[7] 王泽应.自然与道德—道家伦理道德精粹[M].长沙:湖南
大学出版社,1999.
[8] 温家宝.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
刊,2010,25(1):1-7.
成都锦江区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揭晓了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人居环境范例奖。

来自全国的38个项目被授予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其中,锦江区凭借“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及社区建设项目”名列其中,成为四川省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锦江区此次获奖,主要得益于锦江区自2009年开始的“城乡物业全覆盖”探索,以及率先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并成功通过验收,创造了物业服务的全国性样本。

据悉,这些探索已经让40万人直接受益,60多万人间接受惠。

锦江区地处成都市的中心城区核心区域。

2009年前,锦江区全区有老旧社区院落、非专业物管小区850个,面积约572万平方米,涉及城乡居民8.5万户,其中有不少住户属于中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众。

2009年起,锦江区提出用3年时间达到全区城乡物业服务“全覆盖”,而这是和当时正在大刀阔斧进行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社区治理机制改革、培育社会组织发展三项改革结合起来。

该区创新性地在全区16个街道办事处成立街道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物业纠纷调处中心,并增设了物业管理科。

针对老旧院落没有专业物管的现状,锦江区依托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设立了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并在中心城区率先为社区物业管理中心发放了《物业服务其他管理人证书》,弥补了小区物业管理中仅有专业公司才能实施管理的单一局面。

近年来,锦江区已累计完成全区850个老旧小区、非专业物管小区的院落整治,面积约572万平方米,涉及城乡居民8.5万户,实现了城乡物业管理“八有”目标,即有物管用房、有公共保洁、有秩序维护、有停车管理、有设施维保、有绿化养护、有道路保养和维修服务等。

目前,物业服务已经覆盖全部新建小区和老旧社区院落,管理项目已经达到1,159个,管理面积达到1,971.19万平方米。

截至2012年底,在该区注册的物业服务机构共151家,其中一级资质9家,二级资质16家,三级(含暂定三级)物业服务机构126家;一级资质占全市的15%,二级资质占全市的13%,物业服务从业人员达2.8万人。

物业管理已覆盖了从住宅物业到办公楼、工业厂房、学校、医院等多种物业类型,服务项目1,159个,服务面积1,971.19万平方米,其中获得国家示范小区(大厦)6个,四川省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大厦)29个,成都市优秀住宅小区(大厦)76个,获评“成都市物业服务其他管理人示范基地”和“成都市社区(院落)物业管理示范基地”的各1个。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益清
– 2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