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退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退化综述

草地退化综述

摘要草地是一种重要的再生资源。研究草地的退化原因并进行分析是草地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的问题。本文对我国的草地资源的退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总结性分析,草地退化是在过牧、开垦等人为活动及不利自然因素影响下草地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一种过程, 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草地退化的危害以及在当前状况下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草地退化放牧治理

草地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 它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而且是人类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地在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地发展变化, 从生产角度看这种变化有的是有利的, 有的是不利的。草地的这种不利于生产和生态的变化就是草地退化。草地退化实质上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弱化、功能下降过程[11]。草地退化是一项世界性的问题, 但是我国草地退化尤为严重, 退化面积之大, 退化速度之快是惊人的。草地资源调查资料表明,我国20世纪70年代草地退化面积占10%,80年代初占20%,90年代中期占30%,目前以上升到50% 以上, 而且仍在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发展。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固然有气候变暖, 洪涝灾害和干旱大面积频繁发生等自然因素,但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

1.内蒙古草地现状

内蒙古草地位于祖国北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7880万hm2,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67%,居全国草地之首。内蒙古草地类型按地带、气候、植被类型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等八大类。内蒙古自治区20世纪50-60 年代,饲养一只羊单位需要草地面积0.67hm2,现在需要草地面积1.33hm2。目前,全区草地退化面

积3543万hm2,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3.6%,且每年以65万hm2的退化速度发展。其中沙化面积约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0%,每年以30万hm2的速度递增。在50年代内蒙古草地平均产草量为1912kg/hm2,到80年代降为1050kg/hm2。而从90年代末全区出现严重超载现象,其中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等西部草地超载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年降雨量相对较少,产草量较低且品质较差,家畜严重超载加速了草地退化的速度。近年来,由于家畜超载、过度放牧等人为不合理活动及气候因素,致使内蒙古最好的草原锡林郭勒、呼伦贝尔两大草原也严重退化[9]。

2.草地退化原因

草地退化实质上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弱化、功能下降过程。草地退化过程包括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两个方面。土壤是植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伴随着草地土壤的退化, 草地植被也发生退化, 植被的退化又作用于土壤, 形成强烈的副反馈机制, 加速草地退化的进程。由于气候干燥,草原年均降雨量减少,草原植被由于没有充足水源,不能够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所以生物量减少[26]。草地退化过程中, 土壤裸露面积增加, 土壤逐渐变的干旱、贫瘠、紧实, 具体表现在土壤颗粒粗化、容重增加、孔隙度变小、通透性和保水性差,土壤风蚀、水蚀和沙化程度加重,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养分下降[7,19]。随着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也逐渐退化, 草地的产草量和植被盖度明显下降、草地物种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草群种类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消失,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和病、虫、鼠等有害生物相继侵入,草层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受阻,可食牧草的产量降低,有毒有害植物增多[2,30]。草地退化造成单位面积牧草产量大幅度下降,目前我国各类草地单位面积产草量较二十世纪60年代下降30%-50%,严重地区下降60%-80%。

2.1 过度放牧、载畜量增加

过度放牧、载畜量增加过度放牧会对草地带来很大的危害,致使草地退化和生境不断恶化[4,16]。连续持久的过度放牧,使草地质量和产量大幅度下降,由于草地上的植被没有重新生长修复的机会,其覆盖率较低,增强了地表径流和土壤的浸蚀[3]。内蒙古全区所属88个旗县中,超载占旗县总数的76%。如锡林郭勒盟

草地实际载畜量达到理论载畜量的2.7倍,家畜超载非常严重。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观念意识落后

建国以来,我国对草地资源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保护重视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导致对《草原法》等相关法规理解片面化,管护水平低,管理方法不科学,力度不够。尤其内蒙古草原牧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其经济发展相对缓于农林区,而且用于草原建设的资金严重不足,使严重退化的草地很难恢复成原生状态。另外,牧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草原保护的观念意识不强。

2.3 滥垦、滥挖、滥采

1949年以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在草原区兴起多次开垦浪潮,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草地植被生长好的土地被当作宜农荒地,不断开垦。至60年代,全国新垦草地达667*l04hm2。1998年前后10年间,内蒙古东部3个旗县开垦草地达97.08*l04hm2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由于盲目开垦、撂荒导致草地沙化占草地沙化总面积的25.4 %[5]。尽管“草原法”明确禁止草地的盲目开垦,但仍然没有彻底被杜绝,因为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从中收取大量草地征用费;一些部门和公司以买卖、出租、开垦草地等欺诈的形式获取利润;一些地方认为这是一种吸引投资和联合开发的重要途径。同时,大量的长期对野生药材如甘草、麻黄、知母、黄蔑等的滥挖、滥樵采活动, 严重破坏草地植被、土壤、地表结构,从而引起草地退化。资料显示,我国由于过度樵采引起草地沙化占草地沙化总面积的31.8%。鄂尔多斯高原由于滥挖甘草破坏草地每年达2.67*l04hm2,内蒙古搂发菜破坏草地13*l06hm2,占草地面积的19.5%[6,13]。

2.4 人口增长

人口的急剧膨胀,引发大量资源的消耗,甚至出现资源的大肆掠夺式利用,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大幅度减少,质量随之变劣,资源匾乏。占世界7%的土地养育了世界21%的人口,对于中国本身既是奇迹, 又是沉重的压力。研究报道,在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仅依靠自然界本身的物质生产,人口承载力为5—7人/hm2,而我国长城沿线已达72人/hm2。自1950年草原牧区人口增加了1倍多,草地家畜增加了3倍,草原面积却不断减少,至20世纪90年代每头牲畜占有草地面积较50年代减少了6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