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环境背景值与容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需元素 土壤元素
植物必需元素:碳、氢、氧、氮、 磷、钾、硫、镁、钙、铁、锰、硼、 锌、铜、钼、氯 动物必需元素:钴、硒
镉、汞
非必需元素
必需元素必须维持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才能使生命活动正 常运行。非必需元素在土壤环境中浓度稍稍升高就可导致 严重后果。
土壤主要元素与生物健康的关系
元素 Hg Cd As 过低 未发现 未发现 仔动物可致生长缓慢、细 胞损伤及脾肥大 过高 水俣病 痛痛病、致癌、致心血管病、高血压 皮肤癌、肺癌、血管末梢病
Cu、Zn、Mn、Ni、Pb、Cd在各环境要素之间含量相关矩阵
岩石 岩石 土壤 植物 1 土壤 0.9995 1 植物 0.9956 0.9937 1 底泥 0.9987 0.9970 0.9985 1 水体 0.5009 -0.2904 -0.2629 -0.2963
百度文库
土壤中各元素与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 是通过食物链(网)组建起来的。
2)空间上的相对性
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从岩石成分到地理环境和生物群 落都有很大的差异。它们生长的生物也都各自适应所在的 环境,所以,他们的背景值因地理位置而有所差异。
3、土壤背景值的研究:
始于20世纪70年代
美国:1975年提出大陆岩石 、沉积物、土壤、植物及 蔬菜的元素背景值;
加拿大:1975和1976年分别列出了曼尼巴省和安大略省 土壤中若干元素的背景值; 日本:1978年报告了水稻土的元素背景值。 我国:70年代后期也开始了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工作。包 括北京、南京、广州、重庆以及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松辽 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黄土、西南红黄壤等的土壤背景值。
二、土壤背景值与地方病和污染病的关系
1、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与地壳中的18种元素(Fe、 Zn、I、Co、V、Mn、Cr、Mo、Sn、Cu、Al、As、 Sb、Pb、Cd、Ni、Hg)呈显著正相关。 2、在一定的环境单元内,岩石、土壤与植物和水 下底泥之间,Cu、Zn、Ni、Mn、Pb、Cd元素含 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土壤与生物有着密切关系
Pb Ni
Cr
使鼠类患贫血症
中枢神经损伤、行走蹒跚
动物生长缓慢、皮毛变粗, 呼吸道癌 人类消化不良、肾疾病
致低血糖、糖尿病、心血 管病 皮肤肺损害、可能导致肺癌
Mn
动物骨骼畸形、步履蹒跚、 假震颤性麻痹、假精神分裂 生殖功能障碍
土壤元素背景值异常(过高或过低)——
地方病(甲状腺肿、氟病、大骨节病、克 山病等)
大骨节病
病因尚未查明
症状:属于变形性骨关节病,主要侵害生长发育期的儿 童,其基本病变是软骨的变性、坏死。轻者关节增粗、疼 痛,重者身材矮小、关节畸形、终身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 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台湾、内蒙古、西藏等省自治 区。
大骨节病

生物地球化学说 最初由原苏联学者提出,认为本病由1种或几种元素过多、不足或不 平衡所引起。 我国科学家发现大骨节病与环境低硒有密切关系:①我国本病病区 分布与低硒土壤地带大体上一致,大部分病区土壤总硒总量在 0.15mg/kg以下,粮食硒含量多低于0.020mg/kg;②病区人群血、尿、 头发硒含量低于非病区人群,病人体内可查出与低硒相联系的一系列代 谢变化;③病区人群头发硒水平上升时,病情下降;④补硒后能降低大 骨节病的新发率,促进干骺端病变的修复。 不支持低硒是本病的病因:①有些地区低硒,并不发生大骨节病, 如陕西的榆林、洛南以及四川、云南一些克山病病区;有些地方硒并不 很低,却有本病发生,如山东的益都,山西的左权、霍县,陕西的安康, 青海的斑玛等;②补硒后不能完全控制本病的的新发;③细胞培养表明, 软骨细胞生长对硒并无特殊需要;④低硒的动物实验不能造成类似本病 的软骨坏死。
大骨节病

真菌毒素说 认为病区谷物被某种镰刀菌污染并形成耐热的毒性物质,居民 因食用含此种霉素的食物而得病。6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杨建伯 等继续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病区玉米中检出最多的真菌是尖孢 镰刀菌;并在病区玉米粉和面粉中检出多量镰刀代谢产物苏糖醇 和木糖醇,其含量与大骨节病病情之间存在“剂量效应”联系。 用病区谷物分离的镰刀菌接种于非病区玉米制成菌粮,按10%比 例加入正常饮料喂养雏鸡,可引起雏鸡膝关节骺板软骨带状坏死。 真菌霉素说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在流行病学上如何解 释病区近距离灶状分布问题,用温度、湿度、粮食收割贮存条件 等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②各病区分离出的菌种不尽相同, 病区与非病区间的差别不够规律;③细胞培养证明,镰刀菌毒素 (如禾谷粉红色镰刀菌的TDP-1、梨孢镰刀T-2等)对软骨细胞 并无选择性毒性作用。
土壤污染—非必需元素含量升高——
污染病(水俣病、痛痛病、黑脚病等)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病因——土壤环境中碘元素含量过低或过高。 表现为甲状腺组织增生与肥大。
1)土壤中的碘常以阴离子态存在,因此迁移能力 强,容易淋溶损失。在高温多雨,淋溶性地区容 易缺碘。 2)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容易被吸附固定, 难以参与生物循环,因此有的地方土壤中并不缺 碘,粮食中碘含量却较少。 3)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和西南等地的山区及丘 陵地区,这种疾病较为严重;另外渤海湾南部, 山东日照市、广西北海市等沿海或平原区也有病 例。 我国由湿润到干旱地区、从内陆到沿海、从山岳 到平原、从河流上游到下游,碘由淋溶转为积累。 此病发病强度由山地丘陵到平原渐减,干旱和半 干旱地区和沿海地区往往发生高碘性甲状腺肿大。
地方性氟病
包括龋齿(缺氟)与氟中毒(氟斑牙、氟骨症)两种。
氟的水迁移能力强,因此在高温多雨与淋溶性地区易产 生缺氟病,如:山地、丘陵的坡地、酸性淋溶的林地等。
在相对干燥的地带,如干旱与半干旱的富钙地区或半湿润 的富铁地区,则会发生氟的积累。
克山病
病因——缺钼和硒
克山病是一种地方性心肌病,最早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 发现。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15个省、自治区,309 个县都有克山病流行,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病带”。 “病带”土壤硒、钼含量低,硒含量小于0.17mg/kg。 克山病发病与环境中硒、钼缺乏一致。
一、土壤背景值的概念
1、定义: 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 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但是:地球上的土壤几乎全部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 接的影响。 当然:土壤背景值只能代表土壤某一发展演变阶段的 相对意义上的数值。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相对性。
2、特点:
1)时间上的相对性
土壤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组成一直不断发生变化。而 由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目前的土壤的组成才适合当前生 物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