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国内外教育形势的报告
作者:日期:2
关于当前国内外教育形势的报告
郑映通
(2005 年3 月16 日)
同志们: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为了更好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今天我谈谈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宝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并代表区教育局对全区教育系统党员提几点要求。
一、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把握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改革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两大主题。
进入21 世纪,面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带来深刻的社会变化,我国和世界各国都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核心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总体呈现六个发展趋势。
一是价值取向人本化。
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随着政治文明进程的加快,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主体理念。
它要求把人的发展作为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点,实现多种发展的融合。
在这一的理念主导下,东方“社会本位”和西方“个体本位”日趋综合。
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及西欧学校道德教育的侧重点,已由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向群体道德意识转化;教育目标从群体意识、协作精神,演化到民族宽容、国际理解等方面。
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则从强调“社会本位”转向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我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 ,并把它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要求修订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试验工作,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是发展方向均衡化。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均衡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主要体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是促进区域教育共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大力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全球教育改革正朝均衡化方向发展。
美国等西方国家把“平等” 作为教育发展新战略的中心使命之一。
小布什总统在《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法案中,要求确保全国所有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强调缩小富人和穷人、少数族裔与白人学生的学业差距。
我国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体格局是:一方面,把农村义务教育
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重点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现代化。
此外,还落实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2004 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各类专项资金达到100 亿元,比2003 年增长72% 。
各地对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即免学费、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三是战略调整优质化。
由20 世纪后期的普及化转向21 世纪的优质化,是我国和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战略上作出的重大调整,目的是正确处理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公平与效益、优质与均衡、过程与结果等关系,走加快发展、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公平发展相统一的优质化之路。
西方国家在构建21 世纪教育发展的战略框架时,紧紧围绕着“平等” 与“卓越” 设计。
美国在《2001 -2005 年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教育部的使命是确保全国所有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并促成其在教育方面的卓越” 。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强调州和地方要致力于绩效责任的落实,奖励成绩优秀的学校,惩罚绩效太低又改善不力的学校。
为实现教育的优质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掀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美国从改革课程内容着手,强化课程的统一和基本知识的难度以及科技知识内容。
英国提出建立统一的国家课程。
法国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小学恢复合科教学,高中推迟分科时间。
日本则把重视个性、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适应时代的变化作为教育改革的基点。
韩国在教育改革中也高度注重学生国际意识的
培养。
我国同样把“优质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教育部2005 年工作计划,将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继续扩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成果,稳步推进高中课改实验。
另一方面,努力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目前,全国范围内有2576 个县(市、区)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约占全国总县数的90 %,计划到2007 年,全国将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
四是体系构建终身化。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趋势。
我国和世界各国主要采取这样几个基本策略:一是强化国家终身教育理念,二是制定终身教育法规,三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四是建立终身教育用人机制。
延长学制,加强职业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改革中一个突出的亮点。
瑞典将普通中学与职业学校合并,成立综合中学,把3 年制高中延长为4 年制。
法国延长中学的学习时间,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我国决定在2005 年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比2004 年再增长100 万,达到650 万人规模,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协调发展。
延长学制加强职业教育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再是人的数量而是人的质量,未来人才不仅要求具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技能,延长学制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学会
一定的技能,为进入劳动力市场作准备;二是中学毕业未能升入大学,又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往往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五是教育投入多元化。
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各国都大力增加教育投资,形成教育投资以政府为主、多元投入的趋势。
美国用于教育改革的资助增幅特别显著。
1980 年为393 亿美元,1990 年628 亿美元,2002 年1479 亿美元。
我国2002 年为5480.03 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3.41% ,提出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4% ,并要求各地政府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政策,同时加强资金管理和安全,进一步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六是服务范围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是现代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美国很早就通过制定法案,规定将美国出售军火物质所获外汇用于国际教育交流,以使美国人认识世界,使世界各国了解美国。
日本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
我国在1995 年公布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从法律上确立了教育国际化的地位。
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这说明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共识。
当前,世界教育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突出培养目标的国际化,即要培养面向世界、面向国际的公民;二是重视外语教学,美国每年拨款800 万美元改进外国语教学,建立语言实验室和语言区域中心,设置语言奖学金;我国要求从2001
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从三年级起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三是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两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要促进各级教育中的和平文化与跨文化理解,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品性和风貌;四是扩大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如开展跨国教育援助和合作项目,扩大各国教育人员、学生的交流。
二、宝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
在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一名宝安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作以下思考:
宝安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区域,也是深圳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西部中心。
2004 年全区生产总值786.2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96.8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6 亿元,外贸出口309.9 亿美元,国地两税收入106.8 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54.7 亿元。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发达地区,宝安如何应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继续深入开展教育改革试验?
宝安从东晋始设宝安县建制,迄今已有1600 多年历史,先后孕育了“东方明珠”香港和改革开放的“一夜名城”深圳。
作为广东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如何在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中,加快推进教育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步伐,更好地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宝安是深圳市六大辖区之一,全区面积733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7 万人。
1993 年撤县建区,下辖8 镇2 街道。
去年
7 月,经过城市化改制,8 个镇已经全部改为街道办事处。
在城市化改制之后,宝安如何在建设效益深圳、和谐深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宝安教育又如何在建设平安宝安、效益宝安、和谐宝安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我们思考以上三个问题,弄清宝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对于更好地发挥宝安教育在宝安、在深圳、在广东乃至在全国经济社会中的示范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总体上看,目前宝安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人为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我区始终把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市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区委、区政府一再强调:“教育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工作”,要求“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对教育工作优先研究,对教育资金优先安排,对教育人才优先引进,对教育困难优先解决,对教师待遇优先落实。
”由于政府对
教育的高度重视,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1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现从“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近年来,我区围绕全面实施《公民道道建设实施纲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和培养文明行为为教育主线,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 科学育人观,以“贴近学生,贴近校园,贴近实际”的工作方式,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同时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效结合,初步构建起“以人为本,全员育人,社会育人,全程育人”的大德育体系。
2.加强现代文明意识教育,实现从“洗脚上田”向“洗脑进城”的转变。
城市化不只是让居民换“牌子”转“户口”,而需要换“观念”富“脑袋”,全面提高居民素质。
因此,我区在全体居民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大力开展“做现代文明宝安人”等活动,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形成争当文明市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3.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实现从“富口袋”向“富脑袋”的转变。
一个城市的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这种认识,我区一方面着力解决外来劳务工子女入学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实施青年学业、就业、创业工程,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青年树立自强、敬业、开拓的进取意识。
目前,全区有中小学、幼儿园共375 所,中小学生、幼儿园幼儿人数共28.5 万人。
基础教育规模占深圳教育总量的三分之一,已经基本普及12 年教育,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初步建立起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多元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并逐步形成民办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区域教育特色。
(二)弱势群体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倍受关注弱势群体是我国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伴随着贫富悬殊、两极分化而出现的一个社会群体。
在宝安,弱势群体主要是指外
来劳务工,这部分人目前超过300 万,是宝安户籍人口的10 倍。
关注弱势群体,解决外来劳务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是带动我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因此,我区大力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具体做法有两方面:
1 .在办好公办学校的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满足外来劳务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我区现有公办中小学94 所,其中50% 以上的生源是非户籍人口子女。
民办中小学106 所,学生人数为12.4 万人,占全区中小学总量的52% 。
民办幼儿园151 所,幼儿3.
2 万人,占全区幼儿园总量的86% 。
在106 所民办学校中,有85 所是低收费学校(即走读生每学期收费在2000 元以下的学校),民办学校有80% 以上的学生属于非户籍人口子女。
民办学校实际上已经承担了我区解决外来劳务工子女入学的主要任务。
我区民办学校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已经开始走向质量提升之路。
现在上等级和合格的民办学校有32 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 所,市一级学校6 所,区一级学校7 所,合格学校18 所。
但是,我们还有34 所简易民办学校有待规范管理。
因此,继续加大政府对民办学校扶持的力度,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是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做好的重点工作,我们今年将大力实施民办教育规范化和优质化工程。
2.狠抓等级学校评估,积极创建教育强镇,带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保证外来劳务工子女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
我区原有等级学校比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城区,大多数外来劳务工子女无
法享受到优质教育。
近几年,我区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使等级学校建设快速发展。
现有省、市、区一级学校147 所,其中省一级学校46 所,市一级学校46 所,公办中学、成校、幼儿园上等级率100% 。
在促进等级学校建设的同时,1998 年我区试行教育强镇评估制度,在广东省率先开展教育强镇评估。
2000 年,西乡镇创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镇。
到2003 年6 月,全区8 镇和2 街道都创建成教育强镇,成为我省第一个“镇镇为强镇” 的教育强区。
当然,在创建教育强区之后,特别是在城市化改制之后,我们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上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包括人口增长过快造成公办学校学位紧张的问题,53 所原村办小学的改造问题,大部分民办学校上等级问题。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更多的外来劳务工子女享有同等教育的机会。
因此,加快公办学校建设,实施“小学教育优质化工程”和“民办学校标准化优质化工程”,是我区今年教育工作的又一个重点。
(三)城市化推动教育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区一直实行“三级办学、三级管理” 的教育管理体制。
2004 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三年城市规划化过渡时期,实行“一级规划,全面统筹;二级管理,以区为主;多元投入,以政府为主” 的教育管理体制,结束了“三级办学”的历史。
目前,53 所原村办小学已经全部移交政府,街道设立教育管理办公室和教育科研中心,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教育管理新体制已经确立。
近五年来,由于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高度重视,我区教育经费总投入每年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1999 年为8.18 亿元,2001 年为12.13 亿元,2002 年为15.27 亿元,2004 年为21.64 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69 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目前我区教育经费总投入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34% 。
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我区教育经费投入不仅稳步递增,而且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04 年,我区教育经费总投入达21.64 亿元,比2003 年多4.32 亿元,增长了24.8% 。
其中,占最大份额的有两项教育经费:一是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8.89 亿元;另一是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办学经费8.14 亿元。
我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发展,主要就是靠这两项经费分别支撑着。
除这两项之外,还包括教育费附加、学杂费收入、勤工俭学收入、社会捐资办学等教育投入4.61 亿元。
我区教育经费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
2004 年我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有1.8% 。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纲要》以及《深圳市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我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达到4% 。
因此,尽快加大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我区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我们需要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四)课程改革在引领着教育优质发展课程改革是教育优质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区为实现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质发展,以重心下移、重点转移为战略方针,实施教育优质化工程,把工作重心从大规模硬件建设转移到内涵式发展上来,转移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2003 年,我区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第三批课改实验区,在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开始整体进行课改实验,2004 年进一步在普通高中起始年级铺开课改
实验。
目前,我区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工作进展顺利,并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区、街道、学校都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
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先后派出9 批次300 多名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分赴北京、上海和国外进行课改培训,邀请20 多位教育专家开设专题讲座。
三是组织竞赛,促进发展。
区教科培中心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上好每一堂课”和“新课程·新理念”优质课教学大赛,带动全区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
四是专业引领,创建特色。
《学会生存》等校本课程成功开发,形成鲜明的课程改革特色。
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01 年以来,我区中、高考成绩逐年攀升,连续涌现市高、中考状元和省单科状元。
2004 年,高考录取重点328 人(含北大、清华8 人),本科1037 人,省专2076 人。
还出现女足、管乐、民乐、京剧、舞蹈、毽球、跆拳道、国际象棋等一批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一大批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课程改革在我区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
决,包括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教学质量、教师业务能力与水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经费投入、均衡发展等。
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更需要勇敢地面对,坚定不移地推进。
因此,深化课程改
革,仍是我区今年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工作。
(五)学校、家庭、社区在共同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我区在办好学校教育的同时,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有力促进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1 .全力推进家庭教育战略工程。
1997 年起,我区实施家庭教育战略工程,经过八年努力,使10 万个家庭、200 万家长接受各种系统培训和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实现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由重管理向科研与管理并重、由共性指导到个性与共性并行指导的“三大转变” ,初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构筑大教育体系的良好局面。
2 .积极探索社区教育模式。
2001 年,我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28 个社区教育实验区之一。
四年来,建立“两级管理,三级推进” 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通过整合资源和调整布局,形成“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其他部门配合,社会各界支持,社区自主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实施“普及12 年教育工程” 、“造就百万技能人才工程” ,构建起“宝安社区教育模式” 。
目前,全区共有各种学习型组织2000 多个,成人教育年培训量达62 万人次,社区居民年培训总量占全区常住人口80% 。
我区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已引起省内外的广泛关注。
去年12 月,中南八省五市教育部门关工委协作会议刚在宝安结束,今年4 月初,我们又将迎来广东省家庭教育工作现场会。
去年底,我们还申报了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因此,今后要继续把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做好,
并且力争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典型经验。
(六)教育国际化在对外合作与交流在中拓展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也日益频繁。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宝安以“跳出教育看教育”为理念,开拓教师培训“三地一站” 的新模式,为开展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004 年,我们在“三地一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
一是成功地举办“中英校长论坛”和教育现代化校长论坛;二是组织宝安与香港之间的中学校长互访;三是组织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区内外教育合作与交流,包括组织中小学校长到上海的6 所名校挂职学习、原村级小学校长到罗湖、福田、南山的12 所省一级小学挂职学习、北京顺义、河南开封等地中小学校长到我区挂职学习、“宝安名师支教团” 先后到四川巫山、贵州纳雍等贫困山区和区内各薄弱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更难能可贵的是一批批学生赴海外和港澳地区学习参观,并参与各种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受益匪浅。
开展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对于我们建立国际意识、开拓国际视野,促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快教育国
际化步伐有着重大的影响。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快教育国际化。
三、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四点要求
刚才,我谈了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主要有六个趋势,宝安教育改革与发展六个方面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全区教育系统的共产党员应当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旗帜鲜明地亮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
要自觉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到理想信念更坚定、责任感使命感更强、能力和素质更高、形象更好。
对此,我再提出四点要求:1.保持思想先进性,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一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平安、效益、和谐” ,具体反映到教育系统就是“安全、优质、满足”。
加强安全教育,让群众安心;发展优质教育,让群众舒心;满足学位需求,让群众放心。
要做到这些,就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保持政治先进性,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履行教书育人职责。
政治上的先进性,是指政治上的清醒、成熟、坚定,即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严格的政治纪律,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关键时刻不迷失方向。
作为教育系统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弄清当前国内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形势,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