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对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对自己的某节课(或某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或教案)做一具体分析。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设计

课题: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课时安排:第2课时

目的要求:

指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及其营养储备的主要内容,并能合理证明。

初步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能根据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断。

教学重点:

1. 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条件及外部条件。

教学难点:

1. 如何设计试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大豆、玉米种子的结构,归纳异同点。

2. 种子萌发过程个结构的变化规律。

3. 种子萌发的条件。

4. 如何测定种子具备萌发所需的内在条件。

二、种子的营养储备

引导学生阅读P105,找出种子的营养物质都有哪些,如何初步证明。

师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共同学习各个实验,通过各种现象验证各种营养物质。

三、种子萌发所需的外部条件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各种外部条件?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分析P106活动,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结论。通过P106讨论题归纳种子萌发的各项外部条件。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种子结构进行简单复习,有利于学生巩固记忆。重点对营养物质、外部条件等进行实验探究与分析,有利于学生理解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条件,从而掌握本部分知识。

部分理解能力较好的班在20-30min可完成教学任务,便可执行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奶油花生作奖励,提高学生的兴趣,更可以通过实物考察他们对种子结构的理解,达到及时反馈的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部分不太清楚的学生通过辨认解剖花生能更好理解种子的结构。

但活动时纪律有点乱,第二个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管理,纪律好些。以后需注意纪律管理工作。

教案分析: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学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要构建新的生物学教学理念,首先要强调师生互动的关系,创设基于生物学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开放性的课堂。生物学是一门注重实验教学和探究能力的学科,所以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应积极改变教学方式,使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本节课结合学科特点,采用实践活动,积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其中成

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欣赏者。

学生是什么?

首先,学生是人。意味着我们必须真正将学生视作具有独立人格、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和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给学生自由想象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问题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努力寻找答案。

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内心的奥秘,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蕴藏着的丰富、独特的发展“资源”。将教育由以往单纯的“塑造”、“改变”和“授予”转变为对学生潜能、灵性的“激活”与“唤醒”。在这次小活动中,很多学生都能够回答出花生壳的结构名称,这也带给我小小的意外惊喜。本以为简单的说明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其实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只有更细致,没有最完美。

最后,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努力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就像这次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记住课本图中的种子各部分结构名称,但是看到真正的花生种子时,还是稍显迷惑,不懂辨别。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适当进行教育,让其明确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理解各部分的结构特点进行记忆。另外,学生难免由于兴奋等原因会造成课堂秩序的紊乱,这时候,教师也要适当处理,切忌盲目怒吼或者视而不见,努力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偏差,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活动;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就像本节课一样,学生在教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作为教师的我也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思考、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评价内容单一;二、评价标准单一;

三、评价方法单一;四、评价重心单一。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也是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极大阻碍。因此,新课程提出教育评价的关于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如下:一、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二、重视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立足于新型的评价标准,本节课除了常规的习题巩固,还采用实时实物考察,即使给予评价和奖励,基本能做到对课堂内容的多元评价,学生的知识学习、理论运用等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检测,基本符合新课标下的评价改革方向。

2、案例分析:

李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对学生要求很严厉,上课时学生不能有任何违纪行为,如说话、小动作等。她留给学生的作业量也比其他老师的多,除去课本上的习题外,还要给学生布置许多练习册、检测练习、模拟试题册的习题。每天,李老师不是在教室上课,就是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上课时为了给学生增加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经常在下课铃响后还在给学生继续讲课。为了让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全年级排名靠前,李老师还经常利用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给学生上课、陪学生做练习。期末考试结束,该年级李老师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比其他老师任教班级平均高出2分。在该校的校长看来,李老师是一位有责任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好教师。为此,在全校大会上表扬了李老师,希望大家都向李老师学习。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