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玉珊

(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当今世界,发展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社会发展的内涵、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并予以总结,以便为区域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X32;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45-04 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这一概念源自生物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被引入到其他科学领域中,但明确提出社会发展问题也不过才60年左右。二战后,大部分殖民地国家因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瓦解而相继独立,这些国家面临着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的困境,至此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才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方面的研究才正式拉开帷幕。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社会发展的内涵、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并予以总结,以便为区域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一、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几个阶段

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发展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深入和进化,有关社会发展的研究[1],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经济增长观阶段

经济增长观是发展经济学早期的发展观,又称为“GDP中心论”或者“GDP发展论”,盛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2],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费里德里希·李斯特等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为这种发展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经济增长涵盖了一切发展问题;国家应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为第一目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本国GDP和人均GDP的增长,增加本国物质财富的积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加快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发展规划是实现工业化和实行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3]。

实践证明,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理论,作为经济演变史中工业化初期的必然产物,对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积累,为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确实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使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经济体制等方面得到改善,相反,在20世纪后期,由于在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的驱动下,人们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失业率上升、贫富悬殊、技术落后、政治动荡、环境恶化等等,这些问题说明了经济增长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传统的经济增长观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二)综合发展观阶段

鉴于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否定传统的“增长第一战略”,认为发展不等同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应是社会经济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综合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提出以人为中心或以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具体来看,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及观点有:法国经济学家佩鲁于1983年出版了《新发展观》,他认为视经济增长为一切要义的主张过于片面狭隘,相反,他提出了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一切发展手段合不合理取决于对人的发展是否有利。再如联合国大会提出的“人类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发展战略,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基本需求战略”等[4]。在此基础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炼和推广了综合发展观。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由人口、环境、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等在内的综合发展过程[4]。

与经济增长观相比较,综合发展观更全面、更成熟,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综合的、协调的发展过程,实现了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以社会全面发展为宗

旨这一发展观念上的转变。但综合发展观没有进一步解释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发展的联系,它关注的是当前的社会状况以及这种状况所带来的对当代人的影响,没有考虑到后代的发展空间问题,对于关系人类延续发展的生态恶化、资源枯竭等重大课题并没有指出方向及处理途径。

(三)可持续发展观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断增长,生产力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人口膨胀、资源消耗不合理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却日益凸显,不仅给人们带来生命和生活上的危害,还直接对经济增长形成严重威胁。这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深思,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的基础上,抛开环境改善而谋得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是他人的、全局的、后代的不发展甚至是灾难。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正式提出的。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向世人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认为社会发展应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要注重人类的长远利益,不仅要考虑到当代人需要的满足,还应顾及到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这样人类才能得以延绵。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这一说法获得来自不同背景的社会各界广泛一致的赞同,可持续发展正式确立为各个国家一致追求的目标,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由理论和概念走向行动实践。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属于辩证统一关系,经济发展可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却又受制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它还研究了人类的代际关系,考虑到后代的发展空间问题,强调以保护和维持地球生态系统为原则规范一切发展活动。因此,可持续发展观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指出了方向和路径,但它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对于自然关系的至上性,而社会发展的范畴不能局限于此,还应涵盖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公平等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观仍有亟需完善之处。

(四)科学发展观阶段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国情所提出来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人们的温饱问题亟待解决,发展经济成为重中之重。因而我们片面地强调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忽略了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导致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扩大、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尖锐,这些导致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在此背景下,200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明确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围绕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明确了统筹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统筹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统筹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方面的任务目标[4]。科学发展观立足我国现实,纠正了传统的经济增长观的错误,吸取了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各种发展观中的合理因素,并进一步加以改造、完善、拓展和规范。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巨大创新,丰富和发展了发展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做出了贡献。

二、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在发展观不断演变、完善的同时,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对社会发展成就的评价研究也在逐渐展开,人们常常采用指标体系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国外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在经济增长观的影响下,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高度工业化阶段,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如环境污染、犯罪率增加、吸毒现象增多、离婚率提高以及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等,经济与社会脱节问题越发严重。为此,一些组织机构、职能部门以及学者基于不同的出发点,陆续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