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地 下水 资源 开发利 用现 状及存 在 的问题
马 韧
我 国地 下水 资源 开 发 利 用 现 状及 存 在 的 问题
玛 韧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长春 分局 ,吉林 长春 102 30 2) 摘 要 :本 文初步对我 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论述 ,得 出了我 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 , 国地下 水开 我 发利用的问题 日益突出 , 对环境和经济发展 的影响也 日趋 显露的结论 。同时为解 决矛盾提 出了相应的建议。
农 业与技 术
第3卷 2
第 4期
21 0 2年 4月
29海 ( ) . 咸 水入侵
32 .2编制全 国地下水污染 防治规划 , 开展全国地下水 污染调 . 海水 ( ) 咸 入侵 为沿海 ( 或干旱 内陆 )地 区水资源不合理 查 ,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 ,编制全 国地下水污染防 开 发 带 来 的特 殊 环 境 地 质 问题 。 由于 过 量 开 采 地 下 水 而 改 变 其 治 规 划 ,有 序 开 展 地 下水 污染 防 治 工作 。 水动力条件 , 成地 下水位过分下 降,常常会带来海水 ( 造 咸水 ) 32 加速 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全 面实施 国家级地下水监 -3 . 入侵 ,使水质污染。 测 网建设工程 ,根据 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 ,达到区域控制与
由浅到深 、由城市到农村 的扩展趋势 。同时 由于不合理开采地 解决多年 困扰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数据采集 、 手段落后 、 下水 ,加速水循环 ,加剧 了污染地下水 的趋势 。大多数城镇周 质量不高、 系列不长 、 传输缓慢 、 时效性差 、 应用 困难 等突 出问题。
围的地下水都受 到生 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的点状污染 ;排污河流 32 .4开展 地下水 污染治 理技术 开发研究 。根据地 下水污染 调 . 两岸地下水都受 到线状污染 ;污水灌 区和大量施用化肥 、农药 查评价结果 ,对全 国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源划分水源保护区 ,实
谷平原 ( 盆地 )的一些地 区产生 了严重 的地裂缝灾害。陕西 、 山西 、河北 、河南 、山东 、江苏 、安徽七省较发育 ,广东 、广
与 第 一 次 评 价 成 果 相 比,全 国 地 下 水 资 源 总 量 减 少 西 、海 南 、甘肃 四省 区零 星分布 ,据统计 , 目前我 国地裂缝发 减少 了 0 5 . %,但部分区域变化较大。受 降水 量减 育 总共有 10 余处 、6 0 余条 。 7 00 00
的地 区地下水都受到不 同程度的面状污染 3 结 论 与 建议 31 论 .结
施保护工程 。 325 善政策 法规 ,加 强地下水 水源保 护。建立 适应我 国社 ..完
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地下水污染 防治与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体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关 乎国计 民生。我国地下水资源 的 系和政策措施 ,为地下水污染源 的控制 、地下水污染监测 、地
. X 1 4万 k m。 下水资源 量为 16 7 5×1 ( 与山丘 区地 下水资源量 间的重 69 0 0m 含 %。北 22地 面 沉 降 1 ×1 1 .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 ,特别是开采井群过分集中 ,引起地 方地 区地 下水 资源量为 2 5 4 9×1 占全 国的 3 %,南方地 0m , 0
3 _ 议 2建
参 考文献 1 M】 0 7 3 . 认真 贯彻执行 根据 《 .1 2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水法 》 《 中华人 民 []中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调查评价 [ ,20 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 城市节约用 水管理规 定 》和 《 取水许可
制度实施办法 》 制定 的 《 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 》。

. 少等 因素影响 ,辽河平 原区和松 花江平原 区分别 增加 7 %和 24地 面 塌 陷 . 9 9 %, . 海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减少 1% , 4 0 淮河平原区减少 6 %。 我 国岩溶塌陷分布广泛 ,在岩溶分 布区 ,南于大规模集 中
1 . 下 水供 水 量 呈增 长趋 势 ,尤 其 北 方 地 区 增 长 较快 2地 开采地 下水 以及 矿山排水 等 ,造成地 面塌 陷频繁发生 ,规模越 18 ~20 90 00年 , 全 国 供 水 量 从 4 O 加 到 来 越大 ,损失不 断增加 ,并呈现 向城镇 和矿 山集 中的趋势 。据 4 6X1 m 增 0
42归 流 河 水 .
白城满洲岱枢纽建 成通水 ,从 4月下旬 向满洲岱枢纽供水历 时 周 ,供水量 0 0 m ,而水 头未 到满洲岱 枢纽 ,全 部损 失 . X18 3 到沿程河道渗漏掉了。根据兴安盟地区地下水 位观测资料和灌 区水文地质情况分析 ,初步估算 每年灌溉初期 需要 补充地下水 约 05 0 m ,但是如果没有前 期的渗漏 就不 能保 证后期的灌 .×18 溉需水量 ,所以这个渗漏是必然的 ,但具体这个损耗量应该怎 样计算 ? 05 0 m 是否就 是定 值 ,初期 的渗 漏水是 否成 为 .×18 后期的 回归水 ,二者在量上相差多少?能否等量抵消?渗漏水 是否应该包括在水库放 水总量里 ?还是 附加在灌 区用水量里 ? 5解决 的方向 综上可 以看 出水库灌溉供水计量工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 的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相应有效的水利模型 ,就可 以 实现水利模拟和效果评价 ,进行说理预报和预测 ,这样就可 以 解决察尔森水库灌溉供水计量工作中存在的诸 多问题。
关 键词 :地 下 水 ;现 状 ;存 在 问题 中 图分 类 号 :TV 1 23 文 献 标 识码 :A
量 的比重 由 2 0世纪 8 年代初 的 1% 上升到 目前的近 1%。 0 4 8 1 地下水 资源 开发利用现状 根据 《中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 ( 0 7) 20 成果 , 地 下水 的大量 开采 ,不 仅造成 区域地 下水位 大 幅度持续 18 9 0~2 0 我 国年平 均地下 水 资源量 为 8 1 0m。 0 0年 29X1 ,其 下降 ,而且在开采强度较大 、用水 集中的城 市与地 区还 出现 了 中矿化度不超过 1 的地下水资源量为 77 0m ;矿化度 规模 不等的地下 水位降落漏 斗 ( 玑 9 2 1 X 以下简称 漏斗 )。据 2 0 年 08 中国水资源公 报 》,当年 2 个省 级行政 区对 地下水位 降落 1 1~2 L的地下水资源量 为 27X1 4 0m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 《 为 67 7 2×1 ,相 当于全 国地 下水资源量 的 8 %;平原 区地 漏斗进 行 了不完 全调查 ,共统计 漏斗 8 个 ,漏 斗年末总 面积 0m。 2 1
有 相 当大 的 比例 。
与2 0世纪 8 0年代初第一次水资源评价 成果 比较 ,我 国地
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有 以下几个特点 : 11 资 源 总 量 变化 不 大 ,部 分 区域 变 化 较 大 .水
6 × 1 m 2 08
23地 裂 缝 . 由于不均匀 地面沉 降 ,在华北平原 、长江三角洲和汾渭河
作者简介 :马韧 ( 9 8 17 一),男,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长春分局。
( 接第1页 ) 上 2
4供水计量方法存在的问题 水库 的灌溉供水方式将农业用水直接泄入天然河道 ,各灌 区再拦河筑坝引水灌 田。灌区上部 为兴安盟 , 下部 为吉林 白城 , 在兴安盟灌 区中部 ,又有较大支流 ( 归流河 )汇入 ,这就使供 水计量 工作相 当复杂 ,所 以 自 2 1 0 0年开始对灌 溉供水进 行断 面监测 以来 ,两个灌 区的用水计量仍然存在不小的争议亟待解 决。
21 下 水 污 染 问题 . 0地
重点监测相结合 ,同时兼顾行政 区及流域片水资源统一规划 、
城 市生 活污水 和工业废水 的无序排放 ,农业生产 中大量使 调度及优化配置 的原则尽快建成现代化 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 用农药 和化肥 , 导致 目前地下水污染 日益严重 , 呈现由点到面 、 络 ,全 国地下水监测站尽快实现数据采集 、信息传输 自动化 ,
41回归 水 .
目前 ,水 库采用 的供水计量方法并没有考虑 回归水 ,灌溉 期结束之后 ,各断 面监测到 的水量永远大于水库放 出的水量 , 这说 明其 中回归水 占了一定 的 比例 ,但是具 体这个 比例 是多 少 ?如果 能够精确计算 出回归水 的量 ,例如水库放多少水 ,相 应 的回归水是 多少 ?这样就可 以充分利用 回归水 ,在 回归水 的 基础 上再 进行调节 分配 ,水量分配会更合理 ,同时也避免 了水 资源的浪 费。
泉 水 枯 竭
如太行 山前 的一亩泉 、黑凤 泉 、 鸡矩泉 、 红花泉 、申泉等 ,
济南的众多名泉 ,河西走 廊 、准噶尔盆地 和吐鲁番盆地 的天然 地下水 露头许 多都 已消失 。
近 3 来,随着社会经济 发展及地下 水开发技 术提高 , 0年 26 泊 干 涸 ,湿 地 萎 缩 和 荒 漠 化 .湖 人类 对地下水 的开发利用程 度在不断加 大 、加深。全 国有 23 / 由于地下水大量 的开发利用 ,地下水位下降致使 湖泊湿地 的城市供水和大量农业灌溉用水依靠地下水 ,由于不合理开发 补水量减少 ,渗漏增加 ,从而造成湖泊的干涸和湿地 的不 断萎 利用 ,引发 了一 系列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特别是以地下水为主 缩 ,对湖泊湿地生物 多样性产生 了严重影响与威胁。 要供水水源 的地区或城市 ,掠夺式开发 ,超采现象严重 。产生 27 下 水 位 下 降 加 居 了河 道 断 流 趋 势 .地 的环境地 质问题 主要有 :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地面沉降 、 地 下水水位不断下降 ,致使地表水不但得不到地下水 的补 地裂缝 、地 面塌 陷 、海水入侵和地下水污染加剧等 ,进而引起 给 ,反而增加 了地表水的渗漏 。加之地表水来水 减少等原 因 , 泉流量锐减或衰竭 、土地沙化 、植被退化或绿洲 面积缩小等 。 致使部分流域平原河流断流 ,甚 至是常年干涸 。 21区域 地 下 水 位 持 续 下 降 ,降 落漏 斗不 断 扩 大 . 28入海 水量 减 少 。河 口生 态 恶 化 . 由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水 的需求 日益增加 ,我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海 河 流 域 人 海 水 量 逐 渐 减 少 , 由于 人 海 国地 下水 开采 量一 直呈 明显增长态势 ,地下水供水量 占总供水 水量减少 ,改变 了水沙平衡关 系 ,造成河道及河 口淤积 。
开发利 用严 重不合理 ,存 在着超采 、污染等诸多 问题 。随着工 下水污染治理 以及与地下水污染相关 的人群疾病预防提供法律 业 生产的高速发展 ,我国地下水 开发利用 的问题 日益 突出,对 保 障。科学规范指导地下水污染防治与水源保护技术 工作 。
环 境 和 经济 发展 的影 响也 日趋 显 露 。
5 2 ×1 6 8 0m ,供水增量 中,地下水 4 8 0m ,占 3 % ;北方 2 0 5 ×1 8 0 5年调查 ,我国可溶 岩分 布面积约 3 3 0 k 6 ×14 i 。尤为严重 n 地下水供水量显著增加 , 年均增长28 东 、 .%, 中部增 长最为显著 。 的是 ,在沿海地带 ,由于地面沉降导致 风暴潮危 害范 围扩大 , 1 . 3开发利用总体 比例 上看北方利用率高 海岸向内陆侵移 ,直接威胁人类 的生存环境。 我国地下水开发主要集 中在北方地区 ,19 9 0—20 年 间, 25 水 干 涸 由于 过 量 开 采 地 下 水 ,地 下 水 位 大 幅 度 下 降 ,使 00 .泉 我 国北方浅层地下水开采率达到了 4 %。 4 1 . 下 水 污 染 问 题 较 为 突 出 4地 由于 人类 活 动影 响 ,全 国浅 层 地 下 水 污 染 呈 加 重 趋 势 。 2 地 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区地下水资源量为 56 0m ,占全国的 7 %。 7 0X1 0
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多孔介质释水压密 ,在许多地区诱 发了地
我 国南北 方地 区地下水供 水量 占总供 水量 的组成差 异较 面沉 降 问题 。据 不完全统计 ,截 止到 2 0 ,全 国地面沉 降 00年 大 ,南方地 区供水 以地表水供水为主 ,北方 地区地下水供水 占 总 面积 在 1 X14 m 以上 。 0 0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