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国传统武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最瑰丽之 文著,更是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的宝藏, 中华武术之源头。但是,即使是创立 武当奇功的张三丰,也只是根据《易 经》和《道德经》之精髓,创造了具 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 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
天下武功出《易经》,中华武林一家亲!
• 中华武术经历数千年衍化发展,已经形成特殊 的武学文化体系。今天,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大好时代,作为中华传统 文化重要且特殊组成部分之中华武学文化,正 是需要所有武术、武学人士共同融合,共同携 力,抛弃门派观念,以包容天下之胸怀共同创 造中华武术辉煌的时代。而以《易经》六十四 卦卦意创立之易形自然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公开推出,不仅弥补了中华武术没有完全体现 《易经》完整卦意功夫之空白,同时更是《易 经》与中华武术关系之最好注释,同样也是中 华武术即将“重振雄风”之最佳说明!
• 中华传统武术习惯有分为“内家”和 “外家”。内家中之代表拳为太极、 八卦、形意等,无一不与阴阳相关。 拳理中之动静、开合、虚实、现藏, 也皆根据阴阳学说而来。所以无论何 种拳术,都是以强身健体为第一要义, 也就是说要维持体内之阴阳平衡。
• 《易经》对武术发 • 从拳术名称上,一
展之影响随处可见。 眼即可看出,如太
《易经》与中国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 学基础,《易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有系 统的哲学著作,易经的理论思想所揭示的 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等理论思想,贯穿于 中国传统武术各个方面,形成了特有的特 色。《易经》则是诞生武术概念的最早著 述。
• 《易经·乾卦》开篇即有一句我们耳熟能 详之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即是“天体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也 应自强不息。”这正是对武术开宗明义之 纲领性定位,或者说这也正是中华武术文 化之“神”所在。“健”,是“刚强”更 是“康强”,所以中华武术之神,就是刚 健神武,身强体健。
谢谢观赏!
• 太极拳,其基本拳理是: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 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 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之阴 阳变化,乃太极拳功夫之 基础。只有明白了“静中 触动动犹静”、“劲由内 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 开中有合”之理,即掌握 了“阴阳不测”之功,才 能达到“因敌变化亦神 奇”。学太极拳有三字诀: 松、固、凝。即体松、气 固、神凝。
ຫໍສະໝຸດ Baidu太极拳
• 拳名太极,就是以拳来体现 人与自然的合一。所谓"拳为 小道,而太极大道存焉"。即 拳为道,道在拳中。练拳的 过程,也是人与自然求和谐 统一的过程。太极是一切原 动力,是宇宙,是人的完整 的整体。人的腹部是太极之 枢纽,两腰为两仪,两手两 足四肢为四象,四肢各有两 关节为八卦。腹在全身最中 处,此处一动,全身没有不 动的。
武术气功正是以阴 极拳、八卦掌等,
阳、五行、八卦、 “太极”、“八卦”
太极等原理为指导, 均出自《易经·系
以气功之修炼为手 辞》:“是故易有
段,结合武术之格 太极,是生两仪,
斗和套路而形成的 两仪生四象,四象
一种技艺。
生八卦。
太极的由来
• 太极二字出于《周易·系辞》:"是故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 简单地说,两仪、四象、八卦,全由 太极而生。太极的一动一静而产生了天地 万物,描绘了一个以太极为中心观念的宇 宙发生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