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PPT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满里实四汤证比较
比较 厚朴七物汤证
大柴胡汤证
厚朴三物汤证
大承气汤
脉证 腹满、发热、饮食 如故,脉浮数
心下满疼,往来 腹部疼痛胀满 寒热,喜呕脉弦 便秘
腹满不减 减不足言
病位 腹满在脐腹 病位在肠兼表
满疼在心下 病位在胃胆
满疼在中脘 病位在胃
满痛在脐周 病位在胃肠
病机 表证未罢,邪热 入里,壅滞于肠
趺阳脉微——中阳不足 弦——阴寒内盛
法当腹满——脾胃虚寒运化失职 两胠疼痛——虚寒从下上冲 腹满时减 虚寒性腹满时轻时重 復如故
当以温药治之
《内经》:“脏寒生满病”
腹满时减 , 复如故 , 此为寒 , 当与温药。 (3)
腹满时减 復如故
虚寒性腹满时轻时重
虚寒性腹满的特点: 腹满时轻时重,按之则减,怯冷,吐清涎 喜温、喜按、喜热饮、喜覆衣被,
脉浮而数 肠道气滞 饮食如故— 胃气未大伤
清肠泄热
行气除满 佐以解表
厚朴七物汤
厚朴 行气 枳实 除满 大黄 泄热 桂枝 生姜 解表 大枣 调营卫 甘草
2、里实兼少阳证
按之心下满痛者 , 此为实也 , 当 下之 , 宜大柴胡汤。(12)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 夏半升(洗) 枳实四枚(炙) 大黄 二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五两 上八昧 , 以水一斗二升 , 煮取六升 , 去淳 , 再煎 , 温服一升 , 日三服。
阳明少阳合病 病偏在里
实热内积气滞 疼痛而胀甚
燥屎内结 积胀俱重
治则 双解表里 胃
泻热攻下解表
行气除满
荡涤肠
用药 桂枝、生姜解表
大黄、黄芩泻热 厚朴枳实行气
特点 厚朴、枳实、大黄攻里 柴胡、生姜解表 大黄通腑泄热
大黄为君芒硝为 臣佐以枳实厚朴
5、寒气攻冲
腹中寒气 , 雷鸣切痛, 胸胁逆满 , 呕 吐 , 附子梗米汤主之。(10)
病腹满 , 发热十日 , 脉浮而数 , 饮食如故 , 厚朴七物汤主之。(9)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大枣 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上七味 , 以水一斗 , 煮取四升 , 温服 八合 , 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 ,下利去 大黄, 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病腹满
表邪不解
发热十日 且入里化热
阳气 厥冷 镇安
乌头 温
细辛 止痛 赤丸 茯苓
半夏 化饮降
朱砂—重

7、脾虚寒盛
心胸中大寒痛 , 呕不能饮食 , 腹中寒 , 上冲皮起 , 出见有头足 , 上下痛而不可触 近 , 大建中汤主之。(14)
大建中汤方 :
蜀椒二合(炒去汗 ) 人参二两 干姜四两
上三昧 , 以水四升 , 煮取二升 , 去滓, 内胶 饴一升 , 微火煎取一升半 , 分温再服 ; 如一炊顷, 可饮粥二升 , 后更服 , 当一日食糜, 温覆之。
附子粳米汤方 :
附子一枚 ( 炮 )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 枣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昧 , 以水八升 , 煮米熟 , 汤成 , 去滓 , 温服一升 , 日三服。
温中
雷鸣切痛
附子—
散寒
脾胃虚寒 胃
温中散寒 附子粳米汤 半夏—和
降逆 阴寒内盛 胸胁逆满 降逆止痛
粳米 补益
脾胃 寒气攻冲
甘草
6、寒饮腹痛厥逆
胁下偏痛—寒实内结
大黄——泻下通便
气滞不通
发热——阳气郁滞 温 —大 附子
里散寒
里黄

脉紧弦—寒邪、疼痛 攻 附
止痛
下 子 细辛
可伴有 寒实内结

大便秘结
恶寒肢冷 阻遏阳气
二、寒疝证治
1、阴寒痼结
腹痛 , 脉弦而紧 , 弦则卫气不行 , 即恶寒 , 紧则不欲食 , 邪正相搏 , 即为寒疝。绕脐痛 , 若 发则白汗出 , 手足厥冷 , 其脉沉紧者 , 大乌头煎 主之。
实热 腹胀满 行气
除满
内积 疼痛拒按 痛
气滞 大便不通
行气除满 厚朴三物汤 泻下通便
厚朴 枳实 止
4、里实积胀俱重
腹满不减 , 减不足言 ,当须下之,宜大 承气汤。(13)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热攻下
腹满不减 持续性腹满 结
实热内结
通腑泻热
减不足言 燥屎结聚 攻下里实

大黄 泻
芒硝 软坚散
大承气汤 枳实 行气除满 厚朴 止
心胸中大寒痛 散
蜀椒 温中
寒 脾胃气虚 阴寒内盛

腹部上下游走 疼痛不可触近
寒气攻冲 上冲皮起出见 缓急
止痛
有头足
干姜 温中散寒 大 人参 补益脾

和胃止痛 中
饴糖--

8、寒实内结
胁下偏痛 , 发热 , 其脉紧弦 , 此寒也 , 以温药下之 , 宜大黄附子汤。 (15)
大黄附子汤方 :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 炮 ) 细辛二两 上三昧 , 以水五升 , 煮取二升 , 分温三 服 ;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 , 分温三服。服 后如人行四 、五里 , 进一服。
按之心下满痛——拒按为实证
邪热壅滞于胃脘
可兼有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邪侵少阳胆经
心烦喜呕 苔黄 或大便秘结
清泄阳明热结 和解少阳
大柴 胡汤
柴胡 黄芩 和解少阳 芍药 解表清里 半夏 调胃止呕 生姜 大黄 通腑泄下 枳实
大枣——调中
3、里实胀重于积
痛而闭者 , 厚朴三物汤主之。(11)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上三昧 , 以水一斗二升 , 先煮二昧 , 取五升 , 内大黄 , 煮取三升 , 温服一升 , 以利为度。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课件
概念:
腹满:是以腹部胀满为主证,常兼有疼痛。
寒疝:是以阴寒性腹痛为主要证候的一种疾病。
宿食病:又名食积,是因脾胃功能失常,食物停 积于胃肠,经宿不化的一种疾病。
合篇原因:①病位脾胃肠②病症有相同之处
一、腹满
(一)辨证与治则
1、虚寒证
趺阳脉微弦 , 法当腹满 , 不满者必便难 , 两胠疼痛 , 此虚寒从下上也 ,当以温药服 之。(1)
2、实热证
病者腹满 , 按之不痛为虚 , 痛者为实 , 可下 之。舌黄未下者 , 下之黄自去。(2)
按之不痛为虚—虚性腹满喜按—“当与温药”
病者
腹满 按之疼痛为实 实性腹满—可用攻下法
舌黄未下者
“下之黄自去”
实性腹满特点: 持续性腹满,拒按,可伴大便干,口干, 舌红苔黄,脉滑数。
(二)证治
1、里实兼表寒证
寒气厥逆 , 赤丸主之。 (16)
赤丸方 :茯苓四两 乌头二两 ( 炮 ) 半夏 四两 ( 洗 ) 一方用桂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上四昧 , 末之 , 内真朱为色 , 炼蜜丸如麻子 大 , 先食酒饮下三丸 , 日再夜一服; 不知 , 稍增 之 , 以知为度。
阳散寒
上冲— 呕吐
寒气Biblioteka 腹痛 温散寒邪厥逆 阻遏—四肢 化饮降逆 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