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美术教育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美术教育方式 提升美术教学水平
新课改不但传承了美术文化,而且体现了人文性质。强调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使每个学生的美术基础有所发展、能力水平有所提高。
一、转变角色定位,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转变角色定位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需要教师的认可与赞赏,在欣赏的目光下,他们就会投入教学活动,主动地认识、感知、体验和学习。所以广大教师应善于观察、学会倾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全身心地去感受、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的情况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在繁重的学习中,美术课程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事物和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与诱惑力,教师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感知、认识事物,激情引趣,活跃思维,并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各种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培养动手习惯
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尝试用不同工具材料,感受多样的表现方式。如上装饰画一课时,将自己平时收集整理的一些作品带到课堂,引导学生从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进行感知,并启发想象。提供不同的完成方式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利用彩纸撕剪粘贴、毛线拼图连接、各种贝壳搭建各种装饰画,我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二、改进教学方法,活化形式提升效率
1.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是教学发掘的重点,创设活跃、轻松、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容易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质和创作灵感,使学生思维明晰,思路清晰,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创造潜能得到开发。在教学活动中,笔者注重运用引导、演示、激励、启发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感观认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质,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2.注重创作能力的培养
学习美术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走上创作之路,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的思维和实践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空间,给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引导其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想法和见解,并实时进行相应指点。激发他们的创
作热情,使他们思维清新活跃,个性得以发挥张扬,让他们创作出有自我特色,展示青年人个性的优秀作品。
3.注重探究意识的培养
事必躬亲,才能出真知,才能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并加以利用。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观察思考、探究原由、大胆想象等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便于探索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利用电脑获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浏览相关美术书籍,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结合自身掌握的美术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使用不同工具进行绘画、制作,创造出更多的符合中学生特点的作品。
三、拓展教学空间,开展活动巩固成效
1.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时,就要有意识地挖掘课程内容在与各学科、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以课程内容线,串起与之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使学生在一个广阔的情境中学习提高,全面发展。
2.不断拓展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教学设备、美术书籍、艺术作品、自然环境、网络等资源,不断拓展教学空间。比如上服装设计一课,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从书籍或
网上搜集与之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事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得体着装,展现中学生的时代气息和特征。
3.不断开展教学评价
开展科学的、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方式、合作能力等方面取得的进步。应用发展的眼光善待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创作出更多的美术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自觉地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的成长进步打下坚实的美育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