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编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以五十人为队,其队内兵士,须结其心。

每三人自相得意者,结为一小队;又舍三小队得意者,结为一中队;又合五中队为一大队;余欠五人:押官一人,队头一人,执旗副队头一人,左右傔旗二人;即充五十。

至于行立前却,当队并须自相依附。

如三人队失一人者,九人队失小队二人者,临阵日仰押官队头便斩不救人。

阵散,计会队内少者,勘不救所由,斩。

(见《通典》卷一四八)
现在的军队有明确的军衔制度,要想部队承受巨大伤亡不混乱,必须要有军衔制,或者类似的东西。

比如我A队长官,副长官都挂了。

如果没有军衔制,战时很容易出现混乱,不知道谁来指挥。

临时找来一人,大家会讲,我们都不认识你,凭什么听你的?这样就混乱了。

军衔制的好处就是,不管多伤亡多大,死了多少人,只要找个军衔高的就能以上级名义命令下级作战。

这样就算兵和官互相不认识也不会混乱。

先不说连坐法情况下,长官有没有那么容易挂,秦的军功爵制你有研究过吗?封建社会应该有不少,相应的制度就应该有。

《商君书·境内》指出:“其战也,五人束薄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

”其意是对于士兵的赏罚原则。

一伍之中,一人战死,其余四人即获罪。

据此我们可以说,如果有二、三或四人战死,其它人的罪名一定会更重。

将功折罪的惟一办法是杀敌。

一人战死,须杀敌一人,二人战死,须杀敌二人。

《尉缭子·束伍令》记载:“五人为伍共一符,收于将吏之所。

亡伍而得伍者,当之;得伍而不亡有赏;亡伍不得伍,身死家残。

”与此材料可以互相印证。

由此可见,《韩非子·定法》所载:“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斩二首者爵二级“是有条件的。

那种编制没用的,不能解决伤亡增大后兵不认识官,官不认识兵可能引起的混乱。

按照古代的编制法,小兵只认识自己的长官,其他的长官他都不认识,长官一挂就会混乱。

只有类似军衔制的东西能使军官迅速掌控局面。

这样一来小兵可以不认人,只认军衔。

这种东西似乎最先出现在希腊,罗马,识别方式就是头盔上的刷子。

以秦的军功爵制为例子,不同爵位的士兵在衣甲和头冠上都有些不同的地方的。

秦军就是有军衔制雏形了,秦军应该有一定的伤亡承受能力。

古代当官的不难认吧?
旗子上写了XX队XX局什么的。

如果不认字。

旗子上色也不一样
如果是色盲。

脑袋上插小旗的是队总,背上插小旗的是旗总,抗旗子的是百总,旗子带缨头的是把总,旗子带号带的是千总,有号带缨头带雉尾的是哨将。

在近现代军队洗脑式的军事训练、军事传统面前,你这些由什么千总、百总、把总就是渣。

最早应该就是英国人,大部分时间士气都很渣,但怎么打都不崩溃。

双方的军事组织看着一样实际就是2回事,别人的军官处于不利的时候能聚起散兵继续作战,那些把总,千总不带头逃跑就该烧高香了。

古代没有那样的把大军分为两队每队数万或者几百上千然后两队人相互撕杀没有这样的演习只有单对单的对练或者有练习怎样排阵这些东西
古代肯定是有军事演习的,孙悟空不是对它的花果山部队下达过这样的命令么:“孩儿们,操练起来”~
古代有“演习旗鼓”、“演习水军”、“排兵布阵”等军语,说的都是演习。

当然,古代的军事演习不同于现代军事演习,多数只能相当于现代的单兵训练或分队训练,最多是部队级合练。

多军种演习是没有的,多兵种演习到是可以肯定。

戚继光的戚家军就经常组织步兵、骑兵、车兵和火枪兵、炮兵合练杀倭战术(详见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并经常组织“诸兵种合同”作战。

中国震惊世界的古代10大著名战役(我读24史书得出,不受演义影响)
1.赤壁之战
2.淝水之战
3.萨尔浒大战
4.官渡之战
5.巨鹿之战
6.马陵之战
7.昆阳之战
8.长平之战
9.牧野之战
10.长勺之战
表6 历次战争中士兵分散率的典型举例 (兵力为100,000人的集团军或军) 古代拿破仑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1973年十月战争
部署100,000人的部队所占据的面积(平方公里) 1.00 20.12 25.75 248 2,750 4,000
前沿阵地(公里) 6.67 8.05 8.58 14 48 57
阵地纵深(公里) 0.15 2.5 3 17 57 70
每平方公里的人数 100,000 4,970 3,883 403 36 25
每人占据的平方米 10 200 257.5 2,480 27,500 4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