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九版心电图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
心电图产生的基本原理; 干扰与脱节现象; 药物(洋地黄等)对心电图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的概念及临床应用范围;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适应证及阳性判断标准。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诊断学(第9版)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从心电学角度来说,心肌的电活动 主要反映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也就是 心房和心室的除极与复极。
诊断学(第9版)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标准胸前导联(单极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 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正常心电图
I
aVR
V
V
1
4
思考题பைடு நூலகம்
一、简答题: 1、左右手反接的心电图如何看?
2、右位心的患者,心电图导联如何连接最好?
3、18导联心电图包括哪些导联,各胸导联位置?
二:判断对错: 1、II导联正极是左下肢,负极是右上肢。
2、III导联正极是右下肢,负极是左上肢。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诊断学(第9版)
一、心电图测量
(一)心率的问题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四)平均心电轴 (五)心脏循长轴转位
标 准 肢 体 导 联
Ⅰ导联 标准第一导联, 左上肢接正极, 右上肢负极
Ⅱ导联 标准第二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 右上肢负极
Ⅲ导联 标准第三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 左上肢负极
诊断学(第9版)
加 压 肢 体 导 联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aVR导联 加压右上肢导 联,探查电极 置于右上肢
aVL导联 加压左上肢导 联,探查电极 置于左上肢
除极 心房肌、心室肌接收心电活 动后使心房肌或心室肌“过一次电”, 心房、心室过电后才会收缩。这种“过 电”专称为除极。
复极 指心房肌、心室肌除极后的 复原。
诊断学(第9版)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产生原理
诊断学(第9版)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肌细胞是心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心肌分特殊心肌 和普通心肌两大类: ➢ 特殊心肌(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窦房
4
Augustus DesiréWaller
( 1856–1922 )
• Waller是首位技术创新来诊断
和处理心脏疾病的先驱;
• 他应用Lippman毛细管静电计在 人体体表描记出人类史第一份心 电图 (1887年),但图形不太清楚。
5
6
WILLEM EINTHOVEN
( 1860-1927 )
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浦 肯野纤维 ➢ 普通心肌(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心房 肌、心室肌
心脏传导
诊断学(第9版)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是特殊心肌(呈直线)和普通 心肌(呈波形)的电活动叠加而成。
心肌电活动
诊断学(第9版)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意义
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点即构成一个导联 ➢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方向由正极所在方决定。心
电图机本身已设定了探测电极的正负性
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12个: ➢肢体导联 包括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体导联 aVR、aVL、
aVF ➢胸导联 V1~V6导联
诊断学(第9版)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P波
• 心房的除极化
PR间期
• 从心房除极至心室除极 所用的时间
QRS 波群
• 心室的除极化
ST段和T波 • 心室的复极化
QT间期 • 整个从心室除极到复极 所用的时间
诊断学(第9版)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导联的含义:
➢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体表采集的 ➢如将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点,原则上可以测
常规心电图导联及电极的放置部位;
心电图参数的测量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和正常值;
临床上常见的异常心电图表现(房室肥大,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期前收缩,室上 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速,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高血钾与低血钾)。
熟悉
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及临床应用; 心律失常分类; 窦性心律失常的几种表现; 窦房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左、右束支阻滞及其分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逸搏与逸搏心律。
1
第一章
心电图
讲者 : 曲志刚
3
心电图研发历史
17和18世纪
电的利用,观察电对动物组织的影响,“动物电”的发现。
1800 - 1895
设计能检测心脏微弱电流的敏感仪器 1887 年,Augustus D. Waller应用毛细管静电计在人体体表描 记出心电图。
1900
1900年Willem Einthoven 研究成功用弦线式电流计描记出清晰 的心电图。
1902年 Einthoven 发表了第一份用改进Ader弦线式电 流计的技术描记的体表心电图
Einthoven把描记到曲线的几个波命名为P、Q、R、S 和T波(以后增加U波),并沿用至今;
由于他对发展弦线式电流计和心电图记录的贡献, 1924 年Einthoven荣获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
Herinneringsbundel Professor S. S. Rosenstein. Leiden: Eduard Ijdo, 1902:101-107
7
8
9
正常心电图
I
aVR
V1
V4
目录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第三节 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第五节 心肌梗死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第八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掌握 重点难点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及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aVF导联 加压左下肢导联, 探查电极置于左 下肢
Modem electrocardiographs, using digital technology, record leads I and Ⅱ only and then calculate the voltages in the remaining limb leads in real time on the basis of Einthoven law: Ⅰ+ Ⅲ= Ⅱ aVR= -l/2 (Ⅰ + Ⅱ) aVL = Ⅰ - l/2 (Ⅱ) aVF = Ⅱ – l/2 (Ⅰ) aVR + aVL + aVF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