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补贴之利与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财政补贴之利与弊

财政补贴作为一项转移支出,它的支付是无偿的。财政补贴总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或者说补贴引起价格变动,或者是价格变动导致财政补贴,财政补贴也被许多人称作价格补贴。简单来讲,人们获得保障收入后用于购买商品,可能是商品价格变化,但是这种影响既不确定,又是间接的。因而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影响的政府无偿支出。

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由财政安排专项基金向国有企业或劳动者个人提供的一种资助。中国现行的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等。补贴的对象是国有企业和居民等。补贴的范围涉及到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外贸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及居民生活各方面。

财政补贴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保障劳动者的福利而采取的一项财政措施。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财政补贴是国家通过对分配的干涉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杠杆。目的是为了支持生产发展,调节供求关系,稳定市场物价,维护生产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利益。其一,贯彻了国家经济政策;其二,带动社会资金,扩充经济效益,手里有钱,才会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其三,消除排挤效应,稳定社会,运用财政补贴特别是价格补贴,能够保持市场销售价格的基本稳定;最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与合理利用、开发资源,保证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补贴范围过广,项目过多,也会带来弊端。它会扭曲比价关系,削弱价格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妨碍正确核算成本和效益,掩盖企业的经营性亏损,不利于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如果补贴数额过大,超越国家财力所能,就会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影响经济建设规模,阻滞经济发展速度,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长期补贴造成被补贴者的依赖心理,像低保户不求进取,只每月领着微薄的津贴过活,给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工资制度改革带来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刺激社会的不合理消费,不利于控制消费、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事实上,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中,中国政府重推新一轮刺激政策以求“稳增长”。除了重启基础设施投资之外,刺激消费是另一个重点举措。几百亿元的财政补贴投向了各个产业,以“节能环保”和“惠民”的名义,而获益的产业界又将迎来一阵狂欢。这样的刺激政策屡屡被使用,但其对真实消费的拉动,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政府部门却从不做具体评估,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监督也无从谈起。

而2008年曾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振兴计划”以及巨额的财政补贴“三大工程”,效果并不理想。这些财政补贴政策,都有可能从产业发展创新的助推力这一初衷,沦变为精神依赖的鸦片。

我国财政补贴的规模大、范围广、渠道多、管理乱,已经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严重束缚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并且越来越成为经济改革的拖累。因此,治理整顿,改革财政补贴制度,已势在必行。

首先,继续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新旧体制之间必然存在着摩擦,这是妨碍改革的社会阻力。为了克服或削弱这一阻力,运用财政补贴手段过渡性地协调在制度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矛盾,由此看来,财政补贴的增大可能是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改革初期不可避免的现象,不是改革带来的弊端。循着这一思路,解决补贴过大问题的方法就是继续深化改革。既然目前的财政补贴大多是为了最终的结果暂行的,那么,随着各方面

改革措施的落实,随着新体制的建立,取消这些多余补贴也就指日可待。

然后,将某些财政补贴并入其他分配范畴中去。例如,目前提供给居民的相当于普调工资的那些粮、油、副食补贴,大部分都可明确地归入职工工资中去。其中的另一部分以及企业补贴的一部分则可能转变为社会福利支出,专门用于向暂时失业的人口和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提供财政补助。

基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未来完善财政补贴制度的道路还是很漫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