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经历
1962年毕业于培进中学,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 院戏剧文学系。“文革”期间,余秋雨的父亲被同 事诬陷错划为“右派”,叔父遭到红卫兵及造反派 的残酷迫害而含冤自尽。 1969—1971年,余秋雨赴江苏吴江县太湖农场劳动 (即下放五七干校)。学校复课后参加过由周恩来 总理亲自发起、组织的大学教材编写。 1975—1976年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到浙江 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研习中 国古代历史文化。
著作介绍
四、印度、尼泊尔文明 在书中余秋雨向我们展示触目惊心的现实:印度恒河 岸边成了生生死死信徒们身体与尸体的肮脏汇聚地, 人们不懂文明秩序,不懂社会责任,没有改革激情, 对现世漠然视之,只关注来世,陷在了宗教迷误的 沼泽中难以自救。南亚的宗教与政治企图又联系在 一起,曾酿成血腥后果。90年代,印度教徒把有四 百多年历史的巴布里清真寺捣毁后立即建成一个罗 摩庙,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白热化冲突让近五千人 倒在血泊中。伟大宗教的本义已黯然失色,甚至充 满人的血腥味。余秋雨认为,宗教可能是文明的起 始状态,也可能是文明的归结状态,宗教是不能脱 离文明走向的。
人物评价
现代诗人公刘:“余氏带着属于自己却又想着众生 的脑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出的来,回得去,进 得去,出得来。体会这一点,即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了。” 知名作家田崇雪:“我完全被他的大手笔大气势 所折服,被余氏散文所体现的中华当代散文大灵魂、 大气派、大内蕴、大境界所折服了。”
著名作家王安忆:“我想《文化苦旅》至少是有一 种勇敢,它的勇敢在于,它不避嫌疑地让散文这种 日见轻俏的文体承载起一些比较重大心灵情节。”
文 化 名 家
│ 余 秋 雨
人物简介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 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 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1980年陆续出版了《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 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 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 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 2011年被授予甘肃联合大学荣誉教授。 2010年起担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人物经历
为了寻找中华文化的灵魂,他在长期钻研典籍后离 开书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辞职远行,考察并 阐释了大量中华文化的遗迹。他所发现并写到的地 点,后来大多成为海内外民众争相游观的热点。 在这过程中,他又创造了“文化大散文”的崭新文 体而开启一代文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晚期开始, 为了对中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他与凤凰卫视合作, 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行四万公里当今世界上最危险 的地区,亲身考察了人类全部重要古文明的遗址。 此后,他又考了欧洲九十六座城市,继续对中华 文明作比较研究。这种空前规模的文化考察通过全 球电视直播感动了世界,他多次应邀到美国哈佛大 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里兰大学演讲中 华文化,并成了联合国世界文明大会、世界华商大 会、全球企业家峰会的首选文化演讲者。
著作介绍
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千年一叹》以色列 、巴勒斯坦一节向我们展示了 一个交缠的圣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希伯莱古文明 的发源地,如今却因为宗教,变成了这个世界上灾难 最深重的城市。
著作介绍
三、约旦、伊拉克文明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伊拉克有太多的 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 早发明文字的人。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 担便压在了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 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著作介绍
一、希腊、埃及文明 文中以对古希腊文明等几个人类古代文明及他们的后代当下生 存状态的考察与反思为逻辑起点,以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 发展方向为价值终点的。它以辽阔的视野,近距离的触摸方式, 寻找着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感受着宗教、战争对现代人的困 扰,在反思中试图解读各大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与共同规律以 及中华文明强韧生命力所在。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孝陈旧和人民的闲 散。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 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 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人字无 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 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而古巴比 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 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著作介绍
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 里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 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 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 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 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 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 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 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 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著作介绍
《千年一叹》是一本日记,它虽在有些句子上不如 经深思熟虑的文字,可正因如此,它的文字更加朴 实,更加真实,更加能反映出作者敏锐的情感,更 加显出了文字背后作者对各种古老文明命运的深刻 思索。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在征战中不断发展壮 大,有不断被其他远征文明所摧毁,有过兴旺繁荣, 也有过破败衰落。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明,守卫 自己的土地,需要土地,但又不必远征,在守护之 中竟已流传千年。中国人缺乏宗教的信仰,却因此 免于宗教的纷争。中华文明的基调是守旧,但余秋 雨已看出,千年以来中华文明隐藏着一中内在弹性, 避免了排他和极端,中华文明虽保守,但也懂的包 容,传承也懂的创新。种种机缘让张红文明在各种 纷争中延续下来。
总结
《千年一叹》对几大古文明的探寻, 不是锁在书斋, 也不是倘徉于博物馆, 而是不顾路途艰辛与各种危 机, 对各个古文明遗址进行实地探访,去触摸古文明 的余温, 去感受古文明发源地人们当下的生活状况 与人文氛围。 《千年一叹》以现代性为指导, 珍视文化遗产的现 代价值, 以人文精神做灵魂, 给生命、民族与文化以 关怀, 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与真诚的态度, 通过深层、 多方位的交流对话, 来沟通传统与现代、他者与自 我, 用更宽阔的视野与胸襟来抛弃与吸纳。这正是 《千年一叹》新理性精神文化品格的集中体现, 也 正是它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