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实践反思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马克思实践反思的思考
所谓“实践反思”,就是立足于感性实践,秉持主体性原则,通过“从后思索”的方式,对现实世界采取批判态度,从而达到改造现实世界的目的。

从思想史上看,人类的反思经由康德的批判反思和黑格尔的思辨反思这两种历史形态而在马克思那里进入到现代形态——实践反思。

在马克思哲学的宏大体系中,实践反思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凝结着以往反思形态的合理因素,不仅体现着马克思认识论的根本特征,而且预示着认识论以至整个哲学发展的现代走向。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实践本身就具有非预成性质,人的现实历史是不断地由他自身的实践活动生成的,因而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只能选择从“事后”开始思索的方式,即一种“实践反思”的思维方式。

一“实践反思”的对象
费尔巴哈哲学力图以自然人作为其哲学的立足点,所以它“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

黑格尔则以人类理性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哲学是探究理性东西的”。

马克思哲学正是通过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把感性的现存世界当作实践去理解,其研究对象是每个时代的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和活动,从而实现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革命。

感性实践是其哲学对象。

马克思明确把实践活动作为自己哲学的对象,从而实现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一是思维的对象不再是纯粹的感性客体或者思想客体,而是实践活动本身,这就克服了传统形而上学实体性的思维方式,也即思维的对象或是物质实体或是精神实体的思维方式;二是通过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把感性的现存世界当作实践去理解,其研究对象是每个时代的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和活动,“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从而实现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革命。

马克思对实践的反思,立足点不在于抽象的对象,而在人的活动。

从动态的角度来说,马克思关注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活动,任何活动都不是一种物质本
身。

如果从静态的角度来说,反思的重点则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如社会关系,也即从结构功能的角度来看待人的实践活动过程。

感性实践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的首要基本观点,是整个学说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世界”以“现实的感性活动”为中介而发生的关系。

人是融身于世界的人,世界只是人活动于其中的世界,人与世界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现实性,但同时也被二重化了,人具有了自然性和超越性,世界具有了自然性和属人的性质。

通过否定性的实践活动,完成了人对世界的生成和世界对人的生成,两者达到了真实的统一,实践既是人与世界分化的基础也是人与世界统一的基础。

以人的实践活动规范着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

二,实践反思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实践反思”的本质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马克思实践哲学传承了传统实践观所秉承的“主体性原则”,并由此得出:实践是人的本质,而人才是人的最高本质。

其次,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了把实践看作抽象的“观念活动”或者简单的“行为活动”,而是通过实践内在原则的辩证法展开,来完成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与否定,进而改造现实世界。

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学说的根本性原则,它揭示了人的全面性、人与世界的共在性,以及世界的人属性。

正如在政治经济学中,凡在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的关系的地方,马克思则看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一样,在一般唯物主义者看到人与自然的物质转换的实践活动中,他则看到了人的发展,看到了人的内在尺度,看到了人的自由本质。

这就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范畴的独到和超越之处。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历史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的活动过程,“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

”换言之,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

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

同时,“实践反思”的内在动力不是简单的自然的辩证法,而是人类自身活动的辩证法,亦即“实践反思”的批评性与革命性。

批评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也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哲学区别于传统哲学的根本标志。

在马克思看来,“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实践反思”这种批评性和革命性正是思维反思的内在动力与源泉,它最基本的特点就在于: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如果说传统哲学满足于对世界的解释,那么,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的优点就恰恰在于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换言之,“实践反思”不是对现存事物的反映,不是·满足于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而是通过否定性的批判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克服“死人”对“活人”的统治。

总之,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人的感性实践出发,关注“现存世界”与“人类世界”,把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实现了哲学对象的变革,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所用到的“从后反思”是一种实践的辨证法,立足于人的实践,通过从知性抽象到具体综合,从现在看过去的辩证法思维过程,克服了传统的知性思维和现成性思维的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