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国民经济进展总体状况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
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第
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不为12.4%、
47.3%和40.3%。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8%,其中服务价格上涨3.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70个大中都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
单位:%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58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7331万人,新增加970万人,净增加85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末持平。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818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89亿美元。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比上年增加5148亿元,增长20.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
利润143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销售利润率为5.9%,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经济体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犹如一个极度贫弱的巨人,近5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全国要紧工业品最高年产量仅为:纱44.5万吨,布27.9亿米,原煤6188万吨,发电量60亿千瓦小时;粮食最高年产量也只有1.5亿吨,棉花84.9万吨。此为新中国经济进展的起步点。
通过有打算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5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进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0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九个“五年打算”,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进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接着保持稳步高速增长,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增长速度达8%。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推行打算经济体制,由国家专门机构“打算委员会”来规划和制定经济进展各个领域的目标。工厂按照国家打算生产产品,农村按照国家打算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照国家打算进货和销售,所有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打算部门统一制定。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打算有目标地稳定进展,但也严峻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进展的速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中国经济及其进展速度与世界的差异,作出重大决策:对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1978年,改革领先在农村展开。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重新掌握土地的使用权,能够自主安排农活和处置农产品,由他们自行决定种什么、种多少;在农产品的经营方面也给予农民更多的选择权,取消统购派购的做法,放开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取消过去众多的限制性政策,同意农民进展多种经营、开办乡镇企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空前提升。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移到都市。
1992年,通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尝试,中国政府有了更加明确的改革方向,此便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依照政
府正式公布的文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紧内容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进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治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舞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城乡居民提供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
1997年,中国政府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使经济体制改革迈出更大步伐。
现在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差不多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进展的格局差不多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按预定打算,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进展战略
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这一战略部署确实是: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差不多实现现代化。
中共十四大进一步提出,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实现第二步进展目标;同时,也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提出初步设想。
中共十五大又将第三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通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进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差不多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六大提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国家重点工程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三峡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变经济进展布局,实现全国资源合理调度的五大战略性工程。利用西部水力、煤炭资源,建设输电通道,将电送往东部都市的“西电东送”工程,总投资达1160亿元,现已全面进入实施时期;从西部起始,铺设一条全长4200公里的管道,穿越九个省、市、自治区,将天然气送往华北及东部都市的“西气东输”工程,总投资3000亿元;“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启动,一期工程总投资1560亿元,到2010年完成后,将首先解决北方水资源严峻短缺的问题,同时实现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新开工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建设工期为6年。新线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2年开始从南山口向南铺轨,2004年在安多同时向南北两个方向铺轨,2005年铺轨通过唐古拉山,并提早实现全线铺通。2006年7月将投入试运营。“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工程从1993年开始正式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