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背景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研究,认为高强度利用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系统,是由区域的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社会生态安全三者结合的统一生态安全体系,所以要建立同时可以进行三点研究的子系统。从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安全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如果将社会安全与经济安全两者进行结合,就可以分析出其对自然生态安全的影响,所以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二者之间的发展是自然生态安全进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自然生态安全同时又是土地生态安全的基础与核心,没有自然生态安全就不会有生态安全,而没有生态安全,任何系统就都不会实现高强度利用下的目标。要实现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不仅仅是要达到高强度利用下的目标,更是要不断地以此为基础进行延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评价指标系统子系统

本文以高强度利用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研究为主要的目标,将土地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社会生态安全作为子系统进行评价,这也是本文中对高强度利用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的准则。

1.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是土地高强度利用下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并将评价目标进行系统的划分,再参照以往的土地评价指标剔除无用的指标,保留需要的指标[1]。在完成相应的选择后,再对指标间的贡献性问题进行分析,使其做到真正的科学性、统一性、完善性。在选择指标时应该尽可能地系统、全面,在参照其他指标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独立自主性原则[2]。

本文根据已有研究资料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出高强度利用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为表1。

在表1中可以发现,X是目标层,代表的是高强度利用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战略实施的整体状态与效果。Y代表的是系统层,也就是区域自然生态安全子系统、经济生态安全子系统、社会生态安全子系统,是目标层系统的具体细化。Z 代表的是系统层的分解指标,也就是状态层,是对子系统的具体说明。W代表的是变量层,这一层主要是针对高强度利用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获取性与重要性原则进行具体的描述,变量层中的各项指标都是通过科学性的检验进行的定量化信息。

2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2.1 指标的无量纲化

指标的无量纲化是通过数学转换运算来不断消除原始的指标量化影响的一种方法。如果各类指标在计算过程中没有一个标准的度量标准就会造成数值的不准确性,对比起来也相对较为困难[3-4]。因此为了将高强度利用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中各類不同含义的指标进行总额运算,也就是怎么表示土地生态安全,那么就需要将各类指标进行无量纲化,本文采用的是直线型无量纲化。

在本文提出的指标安全趋向性也分为正向土地生态安全指标与逆向土地生态安全指标。其中正向土地生态安全指标是指标安全值越大越安全,而逆向土地生态安全指标则视为指标安全值越小越安全。

本文单项指标的安全值计算的数学模型:L=R×Q,其中,L为生态安全的单项指标安全值,R为单项指标的安全指数,Q为单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可得到高强度利用下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标的安全值(见表2),其综合安全值为0.7303。其中安全值越高则越安全,反之越小则越不安全。

2.2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及结果分析

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中为了对综合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需要一定的等级评价标准。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基础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如表3的评价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 景跃军,陈英姿.关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综述及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11-14.

[2] 李禄胜.宁夏人口与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人口,2009,30(5):114-119.

[3] 李新.苏南人口密集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595-599.

[4] 原华荣,周仲高,黄洪琳.土地承载力的规定和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5):114-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