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学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化学小结
结构化学小结
结束了一年的物理化学课程,终于迎来了传说中的专业课,这里面最难的据说就是结构化学。老师第一节课开场便是对上一年纪学生成绩的总结,给我们一个下马威似的警告:不学就肯定不会过。于是我们经历了从开始的将信将疑半信半疑到后来的深信不疑,对这片不曾涉足的微观领域以叹为观止的心态仰视,然后俯首自求多福似地祈求从字里行间寻出熟悉的味道,终于,在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痕迹中逐渐认识了这位蛋白质似的先生,也了解到原来所谓的结构化学真的是化学的结构框架,从前的结论也找到了前因,在化学潜游中愈行越深愈行愈远。
都说结构化学课程在化学专业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利于完善我们的化学专业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探讨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相对联系的思维能力。它主要是反映20世纪20年代以来,人们在研究物质微观体系得出的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和规律,而主要的核心内容是从微观的角度探讨物质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基础,还要有与化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能的本质问题。这对我这样并不是十分聪明,基础功也不是那么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可是上课时候因为不懂或是懒惰造成的溜号还是终止于老师课堂提问这武器,为了不至于被低着头红着脸说不会得六十,我们还是应激出了复习并且上课认真听讲记笔记,这确实对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渐渐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虽然学习和理解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习惯就是一辈子的财富,所以我们学着珍惜。
可是扪心自问我做的并不好,有很多弄不懂的地方没有及时疏通,复习也不是那么到位,期末的纠结证实了长期以来的忧虑,总也不能算是对得起老师对得起自己,不过一定会再接再厉,为化学学习填上重彩的一笔。
关于老师的教学授课,我似乎并没有什么发言权,毕竟进入大学伊始就被告知大学的老师授课都是很有个人风格的,而风格既是不分优劣,我们自然会在逐渐适应中找到自己的学习之道,慢慢地历练成长可能才是进入大学的真正目标,所以接受就是一切,评价也许并不十分需要我们的参与。但是关于这门课程,我确实认识到了它的“不好相处”,知识点细碎而且需要记忆的极多,对逻辑要求也并没有任何程度的降低,就像高中时候的文理小综合再综合了一下,是一整个知识体系的浓缩,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但是,困难总是会激起斗志,难题是进步的阶梯。
如果说对于结构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期待的话,就是希望课时能多些,还是有很多内容被带过,虽然都是非重点,但是了解应该也会很有趣,自己看的话也不是很容易,所以就许下这个愿。
还有就是期待早日能看到老师编的书!
结构化学小结
在没上这门课之前,就听说了一句化学界流传很广的话:学了有机化学才知道无机化学如此简单,学了物理化学才知道有机化学如此简单,学了结构化学,才知道物理化学如此简单,学了量子化学,才知道结构化学如此简单。
经过了这一年的学习,体验过后才发现这几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和大多数人一样,起初都认为结构化学难学,难懂。可从第二大节课开始,自己就改变了看法,上课努力的去听,课后及时复习,就这样,自己第二节课懵懵懂懂的听懂了一些内容,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依然很困惑,由于自己天生对难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越难,宁可花费很长时间,也要弄懂,凭着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第二节课我收获了很多,最主要的是听得懂老师讲课的时候,心里有种满足感,成就感。
时间过得真快,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的一句话:结构化学要想弄懂,必须得多花时间,讲三节课,我们就得用7节课的时间去预习,甚至老师也要在给我们讲课前,花费好长时间提前看一遍书。这句话为什么我会印象这么深呢?因为我不仅听了,而且实践了,这句话带给我是结构化学学习效率成倍的增长,正因为这句话,使我真真的感受到了我付出一天,两天,去图书馆查找各种资料听懂了老师一节课的欣喜,也使我真真感受到书包里背着高数,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参考书,结构化学课本,结构化学课件满满一书包书,去自习室看几个小时,结果做出一道波函数求解题的快乐,;真是由于这句话让我学起结构
化学很轻松,觉得不是很难,起初需要用一天甚至两天的时间去看结构化学,后来,几个小时,半天就可以弄懂大部分内容。
在本学期众多课程里面,个人觉得结构化学是最有力的。因为它带给我们是一个肉眼看不见的世界,我们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原子结构,电子的运动,在这个世界里,没有谁对谁错,在这个世界里,谁也不会质疑我们,因为我们在结构化学所学的一切要不就是前人的一些理论可以解释化学现象,要不就是仪器测定出来的数值。再者,这是空间想象力很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对思维的挑战,也是对自己学习知识能力最好的一种肯定,在这里,你可以想象七大晶系,可以想象在各种各样对称操作下分子的改变,可以想象金属的结构,可以想象电子围绕核是如何运动的,可以想象原子轨道杂化后各个轨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对于我来说,只要想通其中的一些,自己就很满足,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也就得到了肯定。
学化学的人都知道,位,构,性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用结构可以解释性质,用性质可以反推出物质的结构,通过结构和性质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制造出一些新结构,让它产生些人类所需要的性质。通过结构化学的学习才明白导体为什么能够导电,绝缘体为什么会绝缘,这是由于导体的轨道上存在单电子,给一定能量后,能发生电子跃迁,而绝缘体只存在满带和空带,另外满带和空带能级差很大,因此不能电子跃迁,也不能导电。也明白了什么是晶体,什么是无定型;也明白了为什么液体的沸点很高,为什么有些液体的沸点很低……这些东西自从学了结构化学后,逐渐的便的清晰起来,也在自己的大脑里形
成了知识网络。
学了结构化学感触最深的应该说是“基础”二字,我们现在所学的只能称为基础,只是皮毛而已,如果这些东西,我们都搞不懂,很难做大事。不论哪一个单元,学的都是基础,量子力学接触,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基础,晶体学基础,群论基础,金属结构基础,配位化学基础……,私底下每一章自己都找过对应的系统的课本看过,就比如说晶体学基础,就拿我们所用的周公度版本的结构化学第五版和晶体学专业课本相比,才发现我们好多东西都没提到,而且晶体学并不像我们结构化学基础那么简单,230个空间群是如何的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要求掌握的,晶轴,晶面,晶向,这些我们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而已,而且我们只需要掌握最简单的立方晶系就可以了,所以,从课程的内容,我们需要掌握的程度来看,我们真的学的只是基础,不难!如果我们连这么一点点小挫折,都退缩,那我们的将来是可想而知的,每次上课的时候,听到老师说基础二字,就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唉声叹气,或者惊叹,或者抱怨,可仔细想想,如果我们多花费一点游玩的时间用在结构化学上,或许不再认为老师说的基础二字是夸张。
学习结构化学,觉得方法特别的重要。尤其是上课认真听讲,因为课堂的内容有时候你用三倍的时间去补救,也不一定能补救回来,老师在课堂上用特别有限的时间将最重要的知识串成一个个知识点,而且为了让我们让一些难点掌握,更会讲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些,在课下能补救得了吗?另外就是乘热打铁,意思就是说对老师讲过的知识在课下,尽量复习,这样能及时的巩固,更能将知识点串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