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音乐文化样貌_毕乙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与舞蹈
2013 / 03 艺术教育
77
李斯《谏逐客书》中“夫击翁、叩缶、弹筝、搏髀,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①,是学者论及秦国音乐时所必提及的。这种地域性与本土性的真秦声,在100多年后的西汉《汉书·杨恽传》中,仍见有“仰天拊缶而呼乌乌”②。除此之外,《诗经·秦风》中还有10首质朴、俚俗、不事雕琢的秦地歌谣。《列子·汤问》中的“薛谭学讴”一事,所呈现秦的声乐艺术表现以及民间声乐的教与学,也反映出秦国多样的艺术表现。而《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百里奚逝世后,秦人以停止平日里不间断的歌唱行为来表达对贤相的哀思,反映了秦人歌唱行为的全民性。
与此同时,秦国这片土地也拥有诸多乐器,可归为节奏乐器与旋律乐器两类。节奏性乐器有《谏逐客书》中所提及的瓮、缶、髀(人身乐器),以及《史记·商君列传》所记载的相;旋律性乐器有《谏逐客书》以及之后《隋书·音乐志》、《旧唐书·音乐志》所提及的筝。“对于中国人而言,旋律乐器的地位一向高于节奏乐器”③,而偏多的节奏乐器,显现出在秦国节奏乐器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则高于旋律乐器,反映着秦国本土音乐的简朴与俚俗。
但除了以上内容,秦国音乐再未有被学者论及。在秦国这片土地上,难道仅有真秦声这一种本土音乐声响?事实不然,经过考证,秦国除了本土音乐文化之外,还存在着来自各地的多元音乐文化。
秦对他国音乐文化抱有开放性态度。对多元音乐文化的汇集,可见于周王室雅乐、赋诗言志、器乐与舞蹈、女乐郑声、神仙音乐和音乐理论各方面。
在对周王室雅乐的移植取用方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记载,季札在鲁国听乐工歌《秦》时,有“此之谓夏声。……其周之旧乎”④之感,杜预对此句的注释是“秦本在西戎汧陇之西,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耳”⑤,都显示出自西周时期的秦仲开始,秦国便移植了“车马礼乐”,开始使用周王室雅乐。
出土乐器实物方面,综合王子初总主编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王子初的《中国音乐考古学》及方建军的《音乐考古与音乐史》,目前已经出土于秦国的礼乐乐器有甘肃礼县秦子镈、秦编钟、秦编磬;陕西宝鸡秦公镈、秦公钟;凤翔直柄钮钟、凤翔钮钟;陕西咸阳塔尔坡錞于;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编磬等。乐器形制方面,“以著名的西周晚期克镈与秦子镈、秦武公镈相比较,可以看出秦国早期编镈的形制,实际上是沿袭西周晚期的传统”⑥
。音阶排列方面,针对秦公钟、秦编钟及秦编磬这3件目前无残缺、断裂,且做好测音工作的文物进行分析后,可知秦国雅乐呈现着无商音的四声音阶形式,佐证了其对周王室雅乐的移植。
其次,多元音乐文化也体现于赋诗言志方面。《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史记·晋世家》与《国语·晋语四》中,均记载了秦穆公与重耳赋诗一事,显示了作为诗书礼乐与中原文化代表之一的
“赋诗”行为,早在春秋的穆公时期便已经被秦人所吸收。《左传·定公四年》中记载了另一位秦国国君——秦哀公,对申包胥赋诗一事。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⑦赋诗作为中原汉文化的代表,若没有较高的诗学修养则不能完成。而秦穆公与重耳对唱的5首诗,均不是出自《秦风》,也反映了其诗学素养。而秦君对赋诗言志文化的运用自如,体现了秦国以其特有的开放性,汇集着来自中原诸国的音乐文化。
秦国多元音乐文化之三,体现于器乐及舞蹈。《诗经·秦风·车邻》中有“既见君子,并坐鼓瑟”⑧与“既见君子,并坐鼓簧”⑨之说,可知秦国存在着瑟与笙这些旋律性的乐器。《风俗通义》中记载,百里奚为秦相时,其妻在堂上“搏髀援琴,抚弦而歌”⑩,可知有琴的乐器声响出现于秦。以上史料都显示出秦国对他国乐器的接纳。而《战国策·秦策》中记载的“冠舞以其剑”
,即为出使燕、赵、吴、楚四国的舞蹈音乐,也显示出秦国的舞蹈音乐丰富多彩。
秦国多元音乐文化之四,为朝堂与后宫之中的女乐郑声。《史记·秦本纪》中秦国“以女乐二八遗戎王”
,以留住犬戎的臣子由余,为己所用,使女乐成为邦国之间交往与斗争的政治工具。《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了秦国的医和为晋平公看病,认为“晋平公之疾恰在于过分沉溺于郑卫之音”,“沉溺这类‘新声’中的女乐声色而心志惑乱”
。而《史记·张仪列传》中则提及,秦惠文王也特别将“宫中善歌讴”
的女乐作为陪嫁送至楚国,以求与其他举措共同达到迷惑楚国国君的政治目的。《战国策·秦策》中则记载,为了瓦解天下谋士联合抗秦的盟约,秦臣唐睢带着女乐与金钱前去,最终成功。秦君得以向他国赠送女乐,正是因为秦本身就拥有女乐。秦穆公预见女乐会使戎王“必怠于政”,医和则明了耽于女乐的危害是“疾如蛊”,他们对女乐郑声的惑人性质如此了解,必然是由于宫中拥有女乐并时常演奏。《论衡·谴告篇》中提及“秦缪公(即秦穆公)好淫乐,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音”
。由此可见,秦国虽然处于西方,随地可闻的是本土特色的真秦声,但由于与其他邦国间的频繁交往,以及郑卫之音在当时的无穷魅力,因此在王室贵族阶层,有女乐的存在与传入传出。
此外,秦后宫王族之婚姻,常有国际背景
,王室间的跨国婚姻是当时的时代风气。秦君的母后或妻妾中,有许多位来自于当时的各国。因此秦国宫廷中,有着强大的外戚活动
。如“穆姬者,秦穆公之夫人,晋献公之女”
;又如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出身于楚国,她为秦昭王选定的夫人是楚夫人;而秦太子安国君的华阳夫人来自楚国 ;夏姬是秦国储君安国君的姬妾,出身于韩国
;秦始皇母亲赵姬出身于赵国,为赵国邯郸有名的舞者
。女乐,常作为陪嫁,随各国姬妾的嫁入来到秦宫廷,多元音乐文化由此在秦后宫中汇聚。 (转第82页)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音乐文化样貌
◆ 毕乙鑫
【内容摘要】早期音乐声响已无法再现,但文献与出土文物所流露的蛛丝马迹,仍能对2000多年前的音乐面貌提供想象空间。文章从区域空间入手,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成为诸侯国后的疆域进行整体音乐文化声响的建构。文章整合16部古典文献与考古出土文物资料,试图架构起秦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音乐面貌。【关键词】秦国音乐 春秋战国音乐 多元音乐文化 赋诗言志 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