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铁路滑坡治理设计与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新铁路滑坡治理设计与施工
摘要:论文以兰新铁路为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计算等方法探究形成兰新线某段黄土边坡滑坡的原因,使用抗滑桩+夯填裂缝的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对症下药,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以供其它类似工程借鉴。
关键字:滑坡;黄土边坡;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兰新铁路k104+500~k104+600段位于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地区,线路路基结构形式为半填半挖,山体高程为2000m左右,地形总体为东北高、西南低,自然坡度大约为30°,边坡中后部地势比较平缓,其上为青龙观。
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地质岩性不良,地质构造复杂。
该段铁路因边坡不稳影响行车安全。
2.坡体特征与性质
边坡位于兰新铁路上行线路左侧,边坡高约30m,青龙山公园坐落在该边坡坡顶的台坪上,该平台基本上受冲沟切割而形成三面临空的孤立台坪,具有较典型的黄土峁或庄浪河三级阶地的地貌形态。
该台地的西侧边坡临空面较宽且倾向铁路。
边坡较陡约为
1:0.75的坡率。
坡顶距线路水平距离约20m,坡脚设置高2~2.5m 浆砌片石护墙且距线路中心仅5m。
边坡由黄土(q4)组成,土质较疏松且具有遇水产生湿陷的特性。
边坡坡面上绿化的灌木丛及植被
较茂盛,平常以喷灌方式浇水。
兰新铁路k104+500~600边坡为一土质边坡,滑体物质主要为黄土及圆砾土,边坡的变形主要是黄土沿其自身软弱带而滑动。
边坡前部设置一挡墙,目前挡墙施工缝张开,部分挡墙拉裂。
挡墙前部有一条通往青龙山庄的水泥路,铁路路基从该水泥路的外侧通过,边坡变形方向为sw64°。
目前坡面变形比较严重,坡面整体拉裂。
边坡目前已出现明显变形迹象,坡顶产生顺坡向的拉张及下错裂缝,延伸达20余米,裂缝宽度为20~30cm。
通过简易挖探到裂缝深度近2m时,裂缝仍向下发展,宽度变为5-10cm。
追索该裂缝可见其自坡顶呈环状向边坡半腰伸展,其在边坡上的影响范围主要在南端,涉及宽度约50m。
与此同时,检查坡顶的青龙观地坪,在距坡坎6m处,可见到有裂缝已经产生,裂缝走向n20º~
30ºe,其与边坡后缘的南侧界裂缝比较对应。
青龙观的庙宇围墙具轻微的沉陷变形迹象,台地的南、北两端的台阶及护墙也出现裂缝或沉陷变形情况,其影响范围可达整个台地的南、北两端。
根据边坡区内地形地貌及边坡的变形特征等综合确定,边坡的变形方向为sw64º。
边坡影响路线里程为k104+500~+600,沿路线最宽100m左右,垂直线路长约40m,体积约为4.0×104m3。
3.滑坡变形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地质特征分析可以得出,导致边坡变形的原因有:①土质疏松且具湿陷性,遇水易引起土体强度降低并产生沉陷变形;
②表水下渗导致坡体内存在滞水层,形成软弱带而引起边坡变形;
③边坡绿化灌溉及公园生活用水下渗,加剧了边坡的变形与发展;
④边坡坡率较陡,原有坡脚护墙不足以约束坡体向临空面变形。
目前变形主要为边坡向临空面失稳变形,同时也存在着黄土的湿陷变形。
考虑到降雨及植被浇灌水入渗的持续影响,可初步判定该边坡已处于不稳定状态,按边坡南端环状裂缝包裹的50m宽度范围预估,其可能失稳滑下的土方量可达3000m3 ,左右。
北段50m宽范围坡体,目前变形较南段轻微,但坡脚护墙以及坡顶建筑仍有不同程度变形,对线路安全存在隐患。
由于边坡坡率较陡,其前缘距离铁路过于靠近,虽土方量较小,考虑到黄土地区发生的滑坡,大多为降雨导致的突发性滑动,综合判断该边坡对铁路具较大的潜在危害性,存在掩埋铁路的风险,为此必须予以尽早治理为宜。
永登县常年降雨量为300 mm/y ,近年来降雨量有所增加,从铁路防洪角度出发,该边坡也应是防洪工作的隐患之处,本着“治早治小”的原则,建议及早考虑采取工程处理措施为宜。
根据坡体变形特征及调查结果分析,边坡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稳定系数在1.02~1.05之间。
在强降雨影响下,边坡的稳定性降低,将处于失稳状态。
综上可以看出,目前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随着工程地质条件的进一步恶化,必将引起此边坡产生大范围的滑动变形,对兰新铁
路产生极大危害,因此需对边坡进行各种状态下的稳定性计算分析,以便提出经济、安全的治理措施。
4.滑坡整治措施
该滑坡为一黄土滑坡,鉴于山体顶部为青龙观寺庙,无法进行清方,为此考虑以支挡锚固为主。
该滑坡滑床仍为黄土,若采用锚索锚固,其能提供的锚固力较小,需采用较多的锚索,经济上不合理。
由于滑坡自现铁路路床附近剪出,可考虑在边坡中部设置抗滑桩进行支挡。
根据滑坡当前的变形状态,结合反算结果和经验数值,综合确定主滑段的力学参数指标。
推力计算时自然工况取k=1.2,暴雨工况取k=1.15,地震工况取k=1.1。
具体见下表:
具体措施为:
(1)抗滑桩:在k104+500~+600段距路线12.25~14.25m处右侧坡体上设置一排抗滑桩,桩的长边方向为sw64°,桩间距中~中6m。
桩截面分别为1.6m×2.0m、1.6m×2.2m,桩长为14~18m,共计11根。
(其中a、c型各2根,b型7根)抗滑桩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筑。
(2)夯填裂缝:为防止雨水通过裂缝直接下灌至坡体中软化滑面,将坡体上裂缝采用粘性土或三七灰土进行夯填。
5.施工方法
抗滑桩,应至少跳一桩开挖,严禁一排桩一次性开挖。
抗滑桩是该治理工程的最重要措施,在第一批桩开挖到位后须经设计人员到场确认后再进行浇筑;在施工时若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业主及设计单位,以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抗滑桩距铁路路基较近,火车通过时其引起的震动可能会对桩坑开挖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应在开挖过程中加强观测以防止出现意外。
夯填裂缝等措施应在主体工程实施前或同时进行,以减少水对滑坡造成的不利影响。
抗滑桩施工流程:测放桩位→清理并稳固桩孔附近坡面→施工抗滑桩锁口→开挖一节桩孔→绑扎护壁钢筋→支模→浇注护壁砼→开挖下一节桩孔→重复上面三道工序直到设计标高→封底砼→绑扎桩身钢筋→浇灌桩身砼→养护。
6.结论
本文重点是对兰新线一段黄土边坡地段进行滑坡治理,通过对滑坡体历史、周围环境及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调查和分析计算,提出采用抗滑桩+夯填裂缝的处治措施进行治理,通过后期的观察及量测,滑坡体较为稳定,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治理后效果显著,供其它类似工程借鉴。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
[3]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4]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