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将肺系疾病分为风寒、燥热、痰湿等类型,治疗肺系疾病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祛邪解表:对于风寒或风热侵袭肺部引起的疾病,中医主张通过发汗疗法,如药物汤剂或艾灸等方法,促进出汗,使邪气排出体外。

2. 清热化痰:对于燥热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主张清热化痰的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的药物、清热化痰的药物等。

3. 宣肺化湿:对于痰湿阻滞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主张宣肺化湿的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宣肺化湿的药物、食疗调理等。

4. 滋阴润燥:对于肺系疾病伴有阴虚或燥热症状的患者,中医主张滋阴润燥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滋阴润燥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等。

5. 调理脏腑:中医认为肺与脾、肾、心等脏腑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肺系疾病时,也需要综合调理其他脏腑功能,以达到整体平衡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肺系疾病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效果。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强调合理饮食、调整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方

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肺系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服药或用药不当。

中医内科学重点

第一章:肺系病症 一、感冒;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卫表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病因病机: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降而为病。 2.病症鉴别:感冒与风温: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期颇为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恶寒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昏迷,惊厥等传变入里的症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3.治则: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势利导,从表而解,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消暑祛湿解表。 二.咳嗽: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身,喀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1.病因病机: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 2.咳嗽特点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

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者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为外感风寒,风热或者风燥引起,病势缓而病程长,为阴虚或者气虚,咳声粗浊或痰热伤津,早晨咳嗽,咳嗽连声浊重,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者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者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剧烈,持续,少气或伴气喘,为久咔致喘的虚寒症,咳而声低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情志郁结加重因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3.治则:风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风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并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兼顾,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三、哮病 1.病因病机: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雍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 2.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3.病症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侯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肺炎喘嗽(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 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西医适用范围:重症肺炎。 病象 发热,咳嗽,咯痰,痰白或黄或粘稠或带血,恶寒或寒战,胸痛,气喘,口渴。伴有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病位 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因“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若邪热内陷,即现“逆传心包”;或邪热羁留不解,深入下焦,则劫灼真阴,下竭肝肾。 病类 分虚、实两类。以实者居多。 病性 初病为阳、热、实证,后期则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 病程 一般较长。 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痰、热、毒互结于肺。 本病多因失治误治或治之不当或正不胜邪,必邪气深入,病情发展,其传变趋势有二,一为顺传于肺胃,而气(痰热壅肺)而营而血;一为逆传心包,而心营,而神明(脑)。所谓逆传心包者,为邪热内炽,上扰神明,神明错乱,而有神昏谵语、舌謇之症。 若邪热深盛,邪正剧争,正气溃败,骤然外脱,则阴津失其内守,阳气不能固托,终则阴阳不能维系,形成阴竭阳脱。此外,风温热邪,久羁不解,易深入下焦,下竭肝肾,导致真阴欲竭,气阴两伤。 诊断依据

1.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意识淡漠。 2.或伴咳嗽、气急、胸痛等症。 3.有病情较重,传变快等特点。 4.休克或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6.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7.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西医诊断标准: 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④WBC > 10 ×109 / L 或< 4 ×109 / L ,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 线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 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 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 2007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 主要标准:①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 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 次/min; ②氧合指数( PaO2/FiO2) <250,③多肺叶受累,④意识障碍⑤尿毒症(BUN>20 mg/dL)⑥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4×109 /L)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L)⑧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⑨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 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中医内科学资料—肺痨

中医内科学——肺痨 细目一:概述 一、肺痨的概念及源流 1.肺痨的概念 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2.肺痨的源流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 在春秋战国至东汉末期,认为本病属慢性劳损性疾病。 在魏晋到北宋时期,已认识到本病具有传染的特点。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提出本病是由“肺虫”引起,说:“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体,故成瘵疾,咯血声嘶。” 到唐宋明清时期,明确了本病的病位、病机和治则。 朱丹溪倡“痨瘵主乎阴虚”之说,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大法。 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治疗肺痨专著。 明·虞抟《医学正传·劳极》则提出“杀虫”和“补虚”的两大治疗原则。 二、肺痨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与西医学的肺结核基本相同。若因肺系其他疾病引起的肺脏劳损,也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肺痨的常见病因 外因:感染“瘵虫”。 内因:禀赋不足、酒色过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二、肺痨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肺痨的病位在肺,肺脏本体虚弱,卫外功能不强,或因其他脏器病变耗伤肺气,导致肺虚,则“瘵虫”极易犯肺,侵蚀肺体,而致发病。但可传及其他脏腑,尤以脾肾为主,同时也涉及心肝。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上耗母气,可致“肺肾两虚”。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或肺虚心火乘客,肾虚水不济火,可致心肝火旺。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一般而言,初起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故见肺阴亏损之候;继则阴虚生内热,而致阴虚火旺;或因阴伤气耗,阴虚不能化气,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两虚之候。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肺痨的诊断要点 1.有与肺痨病人的长期密切接触史。 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 引言 中医肺系疾病包括多种常见疾病,如感冒、哮喘、肺炎等,对患者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困扰。为了有效治疗这些疾病,中医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原则,本文将对这些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中医肺系疾病治疗原则 1.根据症状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治。具体来说,根据痰的性质(黄色、白色、粘稠等)、咳嗽情况(干咳、咳痰、痰多等)以及其他相关症状(鼻塞、喘息等),中医可以判定疾病所属的证候类型。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2.疏风散寒、燥湿化痰 中医认为有些肺系疾病是由于风寒湿痰侵袭所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常常会运用疏风散寒、燥湿化痰的方法。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肺系疾病,中医常使用温中散寒的药物,如草果、苏子、陈皮等。对于湿痰较重的疾病,中医则会使用干燥化湿的药物,如白术、炒山豆根等。 3.温肺化痰 对于咳嗽咳痰较重的疾病,中医重视温肺化痰的治疗方法。温肺化痰可以促进痰液的代谢和排出,减轻症状。中医常使用一些温化痰药物,如桔梗、白芥子、半夏等。 4.滋阴润肺 对于病情较重,引起肺系疾病的阴液不足的患者,中医会选择滋阴润肺的治疗方法。滋阴润肺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常见的滋阴润肺药物有沙参、麦冬、黄耆等。 5.辨证施治

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的患者,即使是相同 的病症,也可能有不同的病因和病机,因此治疗手段会有所不同。中医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望诊、闻诊、切诊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针对性地给出治疗方案。 6.调理体质 中医注重调理体质,通过中药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具体来说,中医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选用调理体质的药物,如人参、黄芪、枸杞等。 7.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原则是与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 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中医在草药配方、穴位治疗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综合治疗肺系疾病。 结论 中医肺系疾病的治疗原则包括根据症状辨证施治、疏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肺化痰、滋阴润肺、辨证施治、调理体质以及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这些原则在实际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对于肺系疾病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以便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肺系疾病经验 * 汪履秋,已故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擅长外感时病及内科杂病的诊治。尤其在运用香附旋覆花汤辨治肺系疾病方面经验独到,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肺不张:肺不张可归属于中医学“肺痿”,范畴,乃久咳不愈演变而成。’其发病与肺部其它疾患有密切关系,肺伤目久则痿,如肺痈、肺痨、哮喘、久咳等日久伤肺,均可转化为肺痿。传统治疗从虚热、虚寒、寒热夹杂等入手。汪老认为,肺主气而司呼吸,久病肺气不足,宣肃无权,气化功能减退,致气痰阻滞、肺络不和发为本病。治疗宜从宣肺气、化痰瘀着手,方选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取其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之意。药用香附、旋覆花、苏子、杏仁、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方中香附、旋覆花善通经络,而逐胸中结痰;苏子、杏仁降肺气,以消痰化饮;陈皮、法半夏、茯苓、薏苡仁理气化痰燥湿。加减:气滞明显加厚朴、桔梗、枳壳;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沉香、郁金;热象明显可加鱼腥草、瓜蒌皮、一枝黄花、桑白皮;气虚加黄芪、党参、自术;阴虚加沙参、麦冬、百合等。 验案:戴某,女,47岁。主要特征为左侧胸部发闷,气短,时有咳嗽,咳吐浊痰涎沫,舌淡、苔薄白,脉细涩。经外院检查多次.西医诊断为左上肺不张、肺功能减退,中医辨证属肺气不足、清肃无权、痰瘀阻滞治拟宣肺气、化痰浊、和络脉,予以香附旋覆花汤加减。处方:香附、旋覆花(包煎)、苏子、杏仁、红花、法半夏、薏苡仁、瓜蒌皮各10克,陈皮、桔梗、枳壳各5克,鱼腥草15克。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服药1个月后。痰浊渐去,肺虚牌弱之象显露,遂去枳壳、瓜萎皮、鱼腥草;加黄芪、党参各15克,白术10克,以补肺健脾。又继续服药2个月后,复查肺不张已痊愈。 2.肺炎后期:肺炎相当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多系感受温热之邪为患。本病后期胸胁疼痛不减或炎症病灶难以吸收者。汪老认为,此乃余邪未净,耗伤津液,津血同源,津伤则血枯,久病人络,络气

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心法要领

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心法要领 01 (一)过敏性鼻炎 1. 辨治心法 过敏性鼻炎,当分清涕、浊涕。清涕,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浊涕,治以凉膈散。可再加辛夷、川芎等通窍之药。 2. 方药运用:仝氏通窍鼻炎汤 【组成】辛夷6g、鹅不食草15g、苍耳子9g。 【功效】通鼻窍。 【主治】慢性鼻炎。 【辨证要点】①辨涕之脓清。②辨有无过敏。 【治疗要点】①脓涕合凉膈散,清涕合麻黄附子细心汤,过敏加过敏煎,头痛合都梁丸。②季节倾向明显者,在季节来临之前,预防性服用,效佳。③对冷空气敏感者,晨起以冷水吸鼻。 02 (二)哮喘 1. 辨治心法 越是伏痰,越是劲哮;伏邪越久,越是缠绵。 伏痰一动,哮喘形将安附?新感引发,正是除邪时机。 沉年固哮,伏痰伏邪为其根基。伏痰老炼,益气健脾化痰之六君子基础上,需动痰引痰温痰,伏痰方出。动痰止痉散;引痰葶苈苏子,温痰桂枝干姜。伏邪固深,需透邪外出,方能断除病根,三痹汤逐伏邪最为给力。至于平喘止喘,皆应急之法,急性发作期可用,但仅此断难祛根。 注:①止痉散,即全蝎1.5g、蜈蚣1.5g,研末,温开水送服。②三痹汤,即独活寄生汤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生姜。

2. 方药运用:射干麻黄汤 此方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方。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以咳而不喘为其特点,持续时间较长,按咳嗽或抗菌治疗无效。我治疗此病,常在射干麻黄汤基础上,加葶苈子30g、苏子9g。其中,炙麻黄6~9g,五味子9~15g,炙紫菀、炙冬花各30g。一般三副左右咳大减,一周左右治愈。 03 (三)劲咳、郁咳 1. 辨治要点 劲咳,可见发热或不发热,气急而咳,夜甚,咯吐黄白粘痰,舌尖红赤,成人苔白厚,儿童苔薄白或薄黄,脉多为滑数,如近来阴霾气候所致老幼成人之咳嗽便是劲咳。病在咽喉和主支气管,治以前百苏苈汤。 郁咳,即心因性咳嗽,临床并不少见。“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此乃郁咳之成因也。治之之法,宜宣肺除郁,前百苏苈汤可也,唱歌亦效。 2. 方药运用(1)前百苏苈汤 【组成】前胡15g、百部30g、苏子9g、葶苈子15g、炙麻黄9g、桑白皮30g、桔梗15g、生甘草30g、五味子15g。 【方歌】前百苏苈劲咳妙,麻桑桔味生甘草。咽喉疼痛连灯笼,发热石柴哮龙芍。 【主治】因咽喉、气管等炎症引起之劲咳。表现为犬吠样劲咳,夜重昼轻,咳黄白痰粘。 【治疗要点】发热加石膏、柴胡;咽痛加连翘、锦灯笼;哮喘加地龙、白芍。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 (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 (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 (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三)、分型论治: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六、预防及预后 第二节咳嗽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治疗。 7、解放以后: 三、病因病机: 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 四、辨证论治:

肺胀慢阻肺中医诊疗方案

肺病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一)中医诊断: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多见于老年人。 2.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他如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等也可诱发。 3.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煽气促, 张口抬肩,烦躁,心慌等。胸部隆起呈桶状,叩之呈过清音。听诊有痰鸣音及湿罗音,心 音遥远。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 甚或喘脱等危重症候。 4.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喘脱,或并发悬饮、鼓胀、痉厥、出血等。 (二)西医诊断 1.症状 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初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可有咳嗽,夜 间咳嗽常不显着,少数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某些气流受限。

咳痰:咳少量粘液性痰,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少数患者咳嗽不伴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典型表现,早期仅于活动后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 一般情况:粘膜及皮肤紫绀,严重时呈前倾坐位,球粘膜水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 呼吸系统:呼吸浅快,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时可呈胸腹矛盾呼吸;桶状胸,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双侧语颤减弱,肺叩诊可呈过清音,肺肝界下移,两肺呼吸音减低,呼气相延长,有时可闻及干性啰音和(或)湿性啰音。 心脏:可见剑突下心尖搏动,心脏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剑突部心音较清晰响亮,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时P2>A2,三尖瓣可闻收缩期杂音。 腹部:肝界下移,右心功能不全时干颈反流征阳性,出现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其他:长期低氧病例可见杵状指/趾,高碳酸血症或右心衰竭病例可出现双下肢可凹形水肿。 3.肺功能检查

胡希恕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

胡希恕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 中医辨证是辨全身,不是辨一个症状—胡希恕治疗肺系疾病的经验 作者:胡希恕 治咳嗽的方药很多,可以说成千上万,但胡老最常用的方药是半夏厚朴汤,问其由,主要是咳嗽在《金匮要略》中与痰饮列为一专篇论述,是说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致。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多有捷效。如病例1。 例1 黄某,女,30岁,病案号67951。 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日: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咳即止。 半夏厚朴汤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症,胡老认为,本方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苏叶而成。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胸满、咽堵、咳逆,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之方。此患者是痰饮引起的咳嗽,故服之方药对证,很快见效。方中苏叶,胡老常用苏子。如表证明显者,可同时加苏叶,或据证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贰: 临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许多药而症状不好转,甚至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未能辨清寒热。从治验例2可看清这一问题。 例2 李某,男,63岁,病案号15679。

初诊日期1966年1月4日:咳嗽吐黄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1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刻下证: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胡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 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细辛二钱,干姜二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半夏五钱,生石膏一两半。 处方完后问胡老,患者热象明显,用这么多热药行吗?胡老说:“患者吃了那么多清热药而症状越来越重,已说明药不对证。再看他现在的症状,有背恶寒、饮水后胃脘不适,为内有停饮之征。本有寒饮内停,治用苦寒清热化痰,痰不但不去,反因人体阳气大伤而痰饮加重。痰饮重,停滞日久,郁久化热,上犯于心胸,故出现心烦胸满。故不去痰饮,则热不去,则咳无宁日。因证属外寒内饮兼有上热,为小青龙加石膏汤方证。用小青龙汤解表祛饮以治其本,用生石膏清上热以除其标,能否见效,还要看其服药后的反应”。 结果:上药服三剂,心烦胸满减,咯黄痰减少,口干减。舌苔白微腻,增细辛、干姜为三钱,减生石膏为一两,继服六剂,背恶寒已,吐痰减少,已不见黄痰,去生石膏,继服十二剂症已。 叁: 一位慢性咳嗽病人,胡老开了小青龙汤加茯苓,一位进修医生问:“此病人是属外感咳嗽还是属内伤咳嗽?”胡老只是说:“这病人咳嗽属外寒内饮,为小青龙汤加茯苓方证。”张景岳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这是从理论上分类,实际在临床上往往同时并存,内伤易招外感,外感也易导致内伤。因此,临床无必要究其是外感和内伤,只要看其具体症状辨证论治即可。把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对一些没有临床经验的初学者来说当然便于记忆,但临床应用往往遇到一些问题,如一见咳嗽病人就截然分为外感或内伤,治疗也分宣解或补益,往往忽略两者兼证的治疗,造成病情迁延不愈。如病例3就说明

(肺病科)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定义 1、中医定义: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2、西医定义: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确切的病因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根据《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 2、诊断要点: 1)病史:有慢性肺系疾患多年,反复发作,一般经10-20年形成。病程: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多见于老年人。 2)诱因:外感、劳倦过度、情志刺激、炎热、酗酒 3)临床表现:咳、喘、痰、胀、瘀 4)兼证:心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则喘脱,或并发眩晕、鼓胀、徵积、神昏、谵语、惊厥、出血等。 5)体征:桶状胸,双肺闻及哮鸣音、痰鸣音、湿性罗音;心音遥远;胸部叩诊呈过清音。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

订版) 2、诊断要点: 1)危险因素 ①吸烟史;长期大量吸烟史; ②职业史、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 ③室内外空气污染,如生物燃料燃烧史; ④家族史:COPD有家族聚集倾向。 2)临床表现 (1)症状 ①慢性咳嗽: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晨起为著,后期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明显。 ②咳痰:通常咳白色黏液或泡沫样痰,偶带血丝,一般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③气短或呼吸困难: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早期于劳力时出现,后渐加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④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常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 ⑤全身性症状: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肌肉萎缩和活动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 (2)体征 早期体征不明显,疾病进展可出现以下体征: ①视诊、触诊:缩唇呼吸;皮肤及黏膜紫绀:呼吸变浅快;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并发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双下肢水肿。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肺系疾病的治疗

沈绍功教授临证经验汇肺系疾病的治疗 《内经》中对咳喘的描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一个病因学的描述。脏器法时论说:“肺病者,喘咳逆气”。这一句话的描述是什么?就是咳嗽、喘,都是因为肺气的不降,肺气的气机升降有问题了。所以他才会出现,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肩背痛,有汗出。你看至真要大论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可能因为生气,肝气郁滞导致了肺的升降有问题。你看见了吗?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就是读它的病因的时候,你可能在治疗上有时光治咳嗽治不好,你要舒舒肝才能治好,这是我在后面讲的都能遇到。“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这是它的论述。所以从这个条文,诸气膹郁这一点,是因为肝气的问题。《金贵要略》也有描述:“膈间有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这是水气或者像现在咱们说的支饮的描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这是以痰饮论述。你看这个膈间支饮,就是水饮在肺中。那么记住了,水饮在肺中光治咳光治喘,好不了。要么怎么着?要用温化的原则。你看,麻黄在这里干什么?宣肺利水,温肺的。所以咱们把它的描述和它的治疗分析一下。在《脉因病治》中它会谈到燥火和阴虚会致呼吸系统疾病。它说:“燥旺若也,莫燥乎火”。这个火引起来这个喘证。这个喘证燥火居多。燥火喘逆之证,瓜蒌根汤主之,知母甘石汤主之。所以这个病因病机的描述,它不一样,就是它下面出方论治。那么在阴虚论治,有阴血不足,五志皆因致火出,触动初任之火,自下而

上,阴精不足,龙雷之火,直冲上焦。你看这因为下焦的阴虚,所以它出现了阴虚喘逆之证。那么阴血不足呢,它要用什么?它要用四物汤加陈皮和童便,这是阴虚致咳。前面是古人论述的,你看见了吗?有痰饮、有燥火、有阴虚、有肝郁,很多种。 那么咱们呢,把他们总结一下,总结一下呼吸系统的五个主症是什么?你看:咳、喘、痰、炎、热。我给它总结了五点。读读过去的经典,它全的咱们吸收,不全的,咱们给它补充。在呼吸系统疾病,多见这五个主症。咳嗽咱们讲过去了。喘:喘息气不足,一到喘就严重了。有痰,这个你把痰化不掉,这个喘好不了,咳也好不了。所以痰等于在肺系疾病中是一个关键中的关键。那么炎西医认为,呼吸系统疾病你为什么咳嗽、喘?你发炎了,有炎症了。那么还有出现这个热,因为在呼吸系统疾病,会伴随有发热,这个感染。所以我觉得呼吸系统这块,这五个指标是最主要的,你要想把这五个指证治好,那么你在处方在思维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这几个抓好了,那么他的病可能就祛除一半。那么在五个环节中,祛痰是这个重要环节。痰就像一个培养机,它这个痰的培养机它就储存在肺里面。所以他一着凉,吃点不合适的或者生气的时候,他就引发了,所以他反复发作不好,他老出不了根。我给大家讲:是因为你把这个痰没给祛除来。痰一旦祛除干净,肺系的疾病它就不容易发作。这是我给大家讲的在肺系疾病咱目前的认识还有观点。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肺系疾病 一、感冒 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为主要表现的外感病症,称为感冒。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时行感冒 感冒一词,最早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1)风寒感冒 症状: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或葱豉汤加味 (2)风热感冒 症状:主证+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3)暑湿感冒 症状:主证+流浊涕,发热,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小便短赤 治法:清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4)体虚感冒 A:气虚 症状: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重发热轻,气短乏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玉屏风散预防) B:阴虚 症状:手足心热,恶寒轻,口渴咽干,干咳少痰 治法:养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C:血虚 症状:面色不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细或浮而无力 治法:养血解表 方药:葱白七味饮 D:阳虚 症状:头痛身痛,面色皎白,四肢不温,语声低微,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无力 治法:温阳解表 方药:参附再造丸 (5)时行感冒 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症状较重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葛根、黄芩、石膏、贯众、羌活、大青叶、银花、连翘、板兰根、甘草) 常用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菊花、银花、连翘、丹皮、栀子、紫草、秦皮、胖大海、蚤休、贯众、茶叶

(6)调护:避风寒,清淡饮食,多饮水 二、咳嗽 肺失宣降,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疾病。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力性一种疾患。另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致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区别: 1、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2、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 3、肺胀:咳、痰、喘、肿、悸。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4、肺痨:干咳、咯血、潮热、盗汗、消瘦 5、肺癌: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恶液质。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状:痰稀薄白,咽痒+风寒表证 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a:风寒外束,肺热内蕴,俗称“寒包火”,而见咳嗽音哑,气急似喘,痰液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宜解表清里,用麻杏甘石汤b:素有寒饮伏肺,见证除风寒束表外,兼见咳嗽上气,痰液清稀,胸闷气急,知质淡红,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紧者,治以疏风散寒,温化寒饮,用小青龙汤 (2)风热犯肺 症状:痰黄稠,咯出不爽,咽痛,口渴+风热表证(恶风,发热,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 (3)风燥伤肺 症状: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痛,唇舌干燥,初起伴有寒热表证,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燥热证(风热+燥) 杏苏散----凉燥证(风寒+燥)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症状: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粘腻伴胸闷、脘痞、纳呆、便溏、体倦乏和,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 症状:咳声频剧,痰多黄稠,难咯出伴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千金苇茎汤

最新心血管科-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1)以胸闷、心悸、喘促、脘腹胀痛、胁下痞块、下肢浮肿,咳嗽、咯痰、口唇青紫为主要临床表现。 (2)有慢性咳嗽、咯痰、喘促等肺系疾病史。 (3)多有外感六淫、情志刺激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月)。 (1)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病史。 (2)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衰竭的相应表现。 (3)辅助检查: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显示有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表现。 具有以上1加2条或1加3条,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寒饮射肺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短气喘息,或兼恶寒无汗,周身酸楚。舌淡苔白,脉浮紧或细滑。 2.痰热壅肺证:胸部憋闷,心悸,喘促,烦躁,咳嗽,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身热微恶寒,微有汗出,溲黄便干,口渴。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边尖红,脉数或滑数。 3.气虚血瘀证:心悸,怔忡,胸闷,神疲乏力,呼吸浅短难续,声低气怯,咳嗽,痰白清稀,汗出,面色晦黯,唇甲发绀。舌质淡或黯紫,舌下脉络紫黯迂曲,脉细涩无力,或有促结代。 4.阳虚水泛证:心悸,胸闷,怔忡,咳喘,咯痰清稀,面浮,下肢水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脘痞,纳差,尿少,畏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细或促。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寒饮射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温肺化饮。 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法半夏、五味子、白芍、甘草等。 中成药:小青龙颗粒、桂龙咳喘宁胶囊等。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推荐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黄芩、黄连、栀子、杏仁、贝母、半夏、苏子、瓜蒌皮、川贝母等。 中成药:鲜竹沥口服液、蛇胆川贝液等。 3.气虚血瘀证 治法:补益心肺,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川芎、赤芍、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丹参、桔梗、炙甘草等。 中成药:补心气口服液、复方丹参片、芪参益气滴丸、黄芪颗粒等。 4.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补心肾、活血利水。 推荐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附子、茯苓、白术、白芍、葶苈子、猪苓、泽兰、益母草、地龙、生姜、大枣等。 中成药:芪苈强心胶囊、济生肾气丸、固肾定喘丸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痰热壅肺证,可选用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2.气虚血瘀证,可选用黄芪注射液等。 3.阳虚水泛证,可选用心脉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4.兼有血瘀证,可选用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 (三)特色疗法 1.针刺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定喘、列缺、尺泽、合谷、膻中、足三里、肺俞等。 2.灸法 选用无烟灸,适用于气虚血瘀,心肾阳虚、血瘀水停证等。选穴: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定喘、气海、丰隆、关元、膏盲俞、命门等。每次选3~4个穴,每穴30分钟,每日一次;可直接灸或隔姜灸,10~15天为一疗程。 3.拔罐 取穴:肺俞、脾俞、丰隆、定喘、膻中、肾俞、膈腧、大椎等。

中医护理肺系疾病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旳护理 一、感冒旳定义、病因 感冒是指感受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多由于六淫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二、感冒旳常见辩证分型、重要临床体现及治疗原则 1.风寒感冒倦怠乏力、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喷嚏、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辛温解表。 2.风热感冒恶风发热、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肿、声音嘶哑、咳嗽痰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辛凉解表。 3.暑湿感冒见于夏秋季节,周身酸困乏力、身热、无汗或少汗、头昏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暑袪湿解表。 4.气虚感冒恶寒发热、自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以益气解表。 5.阴虚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微汗、头痛咽痛、干咳少痰、手足心热心烦。舌红,脉细数。治以滋阴解表。 三、感冒旳病情观测要点

1.外感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周身不适等。 (1)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口渴,鼻塞流涕黄稠,咽痛或红肿。 (3)咽部肿痛与否常为风寒、风热旳观测辩证要点。 2.汗出 (1)发热、汗出、恶风者属表虚证。 (2)发热、无汗、恶寒、身痛者属表实证。 3.咳嗽、咳痰咳嗽旳程度、时间与规律;痰液旳颜色、性质、量,与否易咳出。 4.胃肠道反应有无纳呆、恶心呕吐、腹泻。 5.观测用药后旳反应。若服药后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面色苍白、冷汗出为虚脱,立即告知医生。 四、感冒旳症状护理 1.风寒、气虚者室温可偏高;风热阴虚者室温宜偏凉爽;暑湿感冒者室内防止潮湿。 2.咳嗽咽痒者,应远离厨房、公路、工地等烟尘较多旳场所,病室内严禁吸烟。 3.耳穴埋豆改善感冒症状:主穴:肺、气管、肾上腺等;配穴:内鼻、耳尖、

扶正固本祛肺病

扶正固本祛肺病 肺,是人體最为重要的器官,肺主管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功能的正常与我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在传统医学的脏腑理论中,肺居上焦,为人体的“华盖”,居于五脏六腑的最高点。同时,肺主气,司呼吸,主管人体一身之气的运行,内外之气的交换。更重要的是,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重要作用。肺居上焦,肺气肃降将体内水液不断向下输送,经下焦肾和膀胱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说“肺为水之上源”。 这一理论的提出,源自《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篇,其中写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敢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津液的生成主要在脾(胃),输布主要在肺,排泄主要在肾。津液生成之后,必须通过脾的作用上输至肺,才能若雾露之溉,熏肤充身、泽毛,布敷全身。 诸多肺系病证严重地危害着我们的生命健康,所幸的是,无数医家、学者前赴后继,投入对肺系病证的研究、治疗中,取得了诸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留下了许多验方,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大量的中成药物,其中诸多方药更是促进了西药的发展。现年84岁的国医大师晁恩祥便是专攻肺系疾病的一位“大医”。

1956年,他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学中医的大学生,从此他开始了对中医长达60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晁老专攻肺系疾病,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系统,为中医倾尽心血,终于成为一代国医大师。 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是晁老行医多年的重要经验。中医认为本是本虚,本虚是正气(人体的抗病能力)不足,就是抵抗力的下降,免疫功能的低下造成祛邪能力的减弱。本虚常见的表现是气短乏力、神疲、精神不振,或者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标实意思是出现实证的征象,是外邪侵袭以后造成了疾病反复发作或者是疾病的加重。标实常表现为发热恶寒、咳嗽而且出现黄痰,或者出现了大便的秘结。 晁老总结多年的经验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特点是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同时是急性发作和缓解有一个交替的过程,会出现一个缓解期或者是稳定期。 “老慢支” “老慢支”即慢性支气管炎,其中的“老”字十分形象地提示了该病在很多患者身上会迁延多年而不愈,且易出现在老年人身上。临床上,“老慢支”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吸入香烟、雾霾、粉尘、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氯气、臭氧等)。其中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老慢支”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还受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晁老针对“老慢支”做了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独特而有效的治

肺气肿病因与治疗

肺气肿病因、治疗及注意事项 病因治疗: 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急性加重期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保持气道通畅,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痰液。 氧疗:低流量间断吸氧或持续吸氧,以减轻心脏负担,提高运动耐力。 主要方法:①加强锻炼,保持心肺功能一一可酌情选用步行、气功、太极拳或登高锻炼等。 ②锻练膈肌功能,可采用腹式呼吸,要求深吸缓呼。 ③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避免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④保持营养,加强支持治疗。 概述: 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病因: 引起肺气肿的原因肺气肿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的,引起慢支的各种因素,如感染、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入过敏等均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 治疗: 肺气肿的治疗方法 (1)适当应用舒张支气管药物,如氨茶碱,B受体兴奋剂,如有过敏因素存在可适当选用皮质激素 2)根据病原菌或经验应用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 孢菌素等

(3)呼吸功能锻炼,作腹式呼吸,缩唇深慢呼气,以加强呼吸肌的活动,增加膈的活动能力 (4)家庭氧疗每天12h 的给氧能延长寿命,若能达到每,24h 的持续氧疗效果更好(5)物理治疗视病情制定方案,例如气功、太极拳、呼吸操、定量行走或登梯练习(6)预防首先是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肺气肿中医治疗 〈一〉治疗原则 (1)宣肺平喘,消痰止咳,通气活血,散结复弹,修复气道炎性病灶,消除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以治标。 (2)温阳固本,整体调节,增强机体适应性调节以治本。 〈二〉综合治疗 我院呼吸内科研究中心。将根据你的年龄、地区、病因、病理、病势、病程,研制出的是有针对性、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我院研制的纯中药制剂三六肺宝、心血通,然后再配以必要的中药汤剂,进行全面治疗,不但对你的主病主证,有除根治标,标本兼治,而对你的兼病兼证也有理想的效果。 〈三〉分型治疗(辨证施治) (1)风寒外感主证:咳喘并作,痰白而稀,恶寒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三拗汤加减炙麻黄生甘草各6克光杏仁半夏各9克细辛3克 (2)痰浊壅肺 主证:气喘咳嗽,痰多粘稠,咳而不爽,胸闷痛,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平喘

中医内科学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根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根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根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根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根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根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根本病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