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简述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是指头部和面部的感觉信息传递的通路。主要包括三个主要通路:三叉神经感觉通路、第二第三颈神经节感觉通路和交感神经感觉通路。

1. 三叉神经感觉通路:三叉神经是头部和面部感觉的主要神经,主要分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眼支通过眼睑和眼周皮肤传递视觉和触觉信息。上颌支主要传递额部、鼻部和上唇的触觉信息。下颌支主要传递下唇和下颌的触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相应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进入脑神经髓质,然后传输到脑干和大脑皮质。

2. 第二第三颈神经节感觉通路:第二第三颈神经节接受到头颈部和面部的感觉信息,主要通过第二和第三颈神经根传递。这些信息包括头皮、耳朵、面颊、喉咙等部位的触觉、温度和疼痛感觉。感觉神经纤维通过这两个神经节进入脑干,并传递到下丘脑、大脑和小脑。

3. 交感神经感觉通路:头面部的感觉信息也可以通过交感神经传递。交感神经位于颈段和胸段,通过颈交感干、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纤维传递头面部的感觉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血管张力、面部皮肤温度等感觉。

以上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简要概述,补充说明了头部和面部感觉信息的传递途径以及主要涉及的神经结构。

神经病学思考题

思考题: 1.颅神经及颅神经纤维的分类。 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按照功能不同分为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感觉神经(Ⅰ,Ⅱ,Ⅷ)、混合神经(Ⅴ,Ⅶ,Ⅸ,Ⅹ)。有些脑神经(Ⅲ,Ⅶ,Ⅸ,Ⅹ)中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2.12对颅神经损伤症状有哪些? Ⅰ、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敏等。Ⅱ、视神经损害视力障碍为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初期常有眶后部疼痛与胀感、视物模糊,继之症状加重,表现视力明显降低或丧失。视野缺损可分为两种:①双颞侧偏盲②同向偏盲。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Ⅵ外展神经: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头向健侧歪斜。完全性瘫痪多为周围性,而不完全性多为核性。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向下外方向运动,伴有复视,下楼时复视明显,致使下楼动作十分困难。头呈特殊位,呈下颏向下头面向健侧的姿势。 3、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内斜视,不能外展,并有复视。 Ⅴ、三叉神经痛:特别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放射性疼痛,性质剧烈,呈针刺、刀割、烧灼、撕裂样,持续数秒至1~2分钟,突发突停,每次疼痛情况相同。疼痛发作时伴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及流涎。偶有面部表情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称为“痛性抽搐”。起初每次疼痛发作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长,以后疼痛时间渐加长面间隔时间缩短,以致终日不止。 2、三叉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咀嚼肌瘫痪,受累的肌肉可萎缩。咀嚼肌力弱,患者常述咬食无力,咀嚼困难,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有时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及同侧角膜反射的减弱与消失。 Ⅶ、面神经损害: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或表浅,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颊部被牵向健侧,闭眼、露齿、鼓颊、吹口哨等动作失灵,或完全不能完成。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如侵及鼓束神经时,会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2、面肌痉挛 Ⅷ、前庭蜗神经:蜗神经损害:听力障碍和耳鸣,前庭神经损害:眩晕、眼球震颤、平衡障碍。 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损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咽反射消失。舌咽神经受刺激时,可出现舌咽神经痛。 Ⅺ副神经:一侧副神经核或神经损害,患者向病变对侧转颈不能,患侧下垂并耸肩无力。双侧副神经核或神经损害:患者头前屈无力,直立困难,多呈后仰位,仰卧时不能抬头 Ⅻ舌下神经:.单纯周围性舌下神经损伤单侧性舌下神经麻痹时病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病侧舌肌萎缩;两侧舌下神经麻痹则舌肌完全瘫痪舌位于口腔底不能外伸并有言语吞咽困难 3.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反射、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及咽反射的传入、传出神经是什么?临床意义? 瞳孔对光反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意义:该传到路径上的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散大。调节反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临床意义:调节反射缓慢见于艾迪瞳孔,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几乎消失,调节反射缓慢出现和缓慢消失。调节反射消失(1)伴随上眼睑下垂:可能存在动眼神经病变;(2)无下眼睑下垂:可见于应用散瞳药物后。角膜反射:传入神经为三叉神经眼支,传出神经为面神经。临床意义: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皆消失→见于患者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见于深昏迷病人。下颌反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有三叉神经,且传出神经还有舌咽神经。。临床意义:下颌反射亢进说明支配舌咽神经的双侧皮质脑干束损伤,多见于假性球麻痹。咽反射: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咽反射消失提示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损害。 4.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受损时,可出现哪些视野障碍?临床意义 1.视神经损害: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视神经炎可引起视力障碍及中央部视野缺损;高颅压所致视乳头水肿多引起周边部视野缺损及生理盲点扩大;视神经压迫性病变可引起不规则视野缺损;癔症可引起重度周边视野缺损。2视交叉损害:视交叉正中病变,可出现双眼颞厕偏盲,如垂体瘤等压迫;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3视束损害: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如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时。4视辐射损害: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性偏盲,如基底节区脑血管病。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现象限盲,如视辐射颞叶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如颞叶后部肿瘤。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下象限盲,如顶叶肿瘤。5枕叶视中枢损害:枕叶视皮质中枢刺激性损害可使对侧视野出现闪光型幻视。一侧枕叶视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一侧枕叶视中枢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存在黄斑回避现象。 5.瞳孔的神经支配有哪些?周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瞳孔的神经支配: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和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周围性眼肌麻痹:1.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损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不能向上、向内、向下转动,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均消失,并有复视。常见于颅内动脉瘤、结核性脑膜炎、颅底肿瘤等。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向外下方活动受限,下视时出现复视。3外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外展运动受限或不能,可伴有复视。常见于鼻咽癌颅内转移、桥小脑角肿瘤、糖尿病等。 6.三叉神经周围性感觉障碍的范围、核性感觉障碍及三叉神经完全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1.三叉神经周围性感觉障碍的范围: 2.核性感觉障碍:(1)分离型感觉障碍A,三叉神经脊束核—同侧面部痛、温觉消失。B。主核—同侧面部的触觉障碍。C.—三叉神经中脑核---同侧面部的深感觉障碍。(2)感觉障碍分布特点“葱皮样”。A.上端病变—同侧面中心痛、温觉障碍。B.下端病变—面部之周边出现痛、温觉障碍。。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损害时,产生同侧咀嚼肌无力,并可伴萎缩;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3.三叉神经完全型损害

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脑和脊髓中的传导通路实际上就是经过脑的长距离反射弧传入和传出链中的一部分。 一. 感觉传导路 ㈠本体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 本体觉又称为深感觉,包括位臵觉、运动觉和震动觉,可分为意识性本体觉和非意识性本体觉,其中意识性本体觉上行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非意识性本体觉上行至小脑,不产生感觉,主要参与运动的调节。 1、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 为脊神经节内的节细胞(假单级神经元),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到肌、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深感受器),其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在同侧后索内上行,构成薄束和楔束,上行至脑干。 第二级神经元: 为薄束核、楔束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在中央管的腹侧交叉后上行于中线的两旁,交叉的部位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上行的纤维称为内侧丘系,上行至间脑。 第三级神经元: 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其轴突参与构成丘脑皮质束(中央辐射),经内囊上行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份。 意识性深感觉传导路中还有传导皮肤精细触觉的纤维,其第一级神经元的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于皮肤上的触觉感受器。

2、躯干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不产生感觉,主要参与运动的调节。

㈡痛温觉、触觉传导路(浅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也由三级神经元构成。 1、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路 第一级神经元: 为脊神经节内的节细胞(假单级神经元),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到皮肤内的感受器,其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脊髓节段)后止于同侧后角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为脊髓后角细胞,其轴突经白质前连合交叉到对侧上行,走在前索和外侧索内,称为脊髓丘脑束。细分则可分为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觉)和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脊髓丘脑束上行穿脊髓、脑干至间脑。 第三级神经元: 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其轴突参与构成丘脑皮质束(中央辐射),经内囊上行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份。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第一级神经元: 为三叉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随三叉神经分布至头面部皮肤的浅感受器,中枢突构成三叉神经的感觉根进入脑干,止于同则三叉神经脊束核。 第二级神经元: 为三叉神经脊束核内的神经元,其轴突交叉到对侧上行,构成三叉丘系,止于间脑。 第三级神经元:

人解习题解答--神经系统

第三章神经系统 (128) 3. 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脊神经、脑神经、和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组成,自主神经又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4. 试述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在神经细胞膜上,存在大量的Na+通道和K+通道,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大小主要由这些离子通道开放的程度所决定。我们已经知道,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的外流。当细胞受到一个阈刺激或阈刺激以上强度的刺激时,膜上的离子通道将被激活。由于不用离子通道激活的程度和激活的时间不同,当膜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时,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将产生巨大的变化。11. 反射弧由那些部分组成试述其各部特点。 由五部分组成: (1)感受器:感受内外环境刺激的结构,它可将作用于机体的刺激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 (2)传入神经:由传入神经元的突起所构成。这些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或脑神经节内,与感受器相连,将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 (3)神经中枢: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一个简单的和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所涉及的中枢范围是不同的,需要这些部位的神经元群共同协调才能完成正常的呼吸调节活动。 (4)传出神经:由中枢传出神经元的轴突构成,如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把神经冲动由中枢传到效应器。(5)效应器:发生应答反应的器官,如肌肉和腺体等组织。 15. 何谓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试以浅感觉和深感觉为例,说明其感觉传导通路。 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感觉冲动沿特定的感觉传导通路传送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进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径路。 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中的感觉纤维,分布到皮肤和黏膜内,其末梢形成感受器。中枢突经由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在脊髓灰质后角内更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的轴突越至对侧,在脊髓白质的前外侧部即前外侧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束。后者历经延髓、脑桥、中脑至丘脑外侧核,在此更换为第三级神经元,再发生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小叶后部的躯干、四肢感觉区。 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通路:头面部的痛、温和粗略触觉的传导通路也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内,其周围突构成三叉神经感觉纤维,分布到头面部的皮肤和黏膜内,其中枢突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脑桥,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主核,在此更换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

《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解大题重点内容:(自己归纳的,难免有遗漏。记得多看书) 颞下颌关节和上下肢六大关节的组成、结构(即辅助结构)和运动。 膈肌的位置,起止点,裂孔及平对高度。 咽的分部及其通连关系。 食管狭窄位置、平对高度及距切牙的距离。 十二指肠形态、分部(4部)。 空、回肠的鉴别要点(8点)。 简述:男性尿道的起止、分部(3部),狭窄(3处)和弯曲(2个)。女性尿道的起止和特点。 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 子宫的位置、分部(4部)和固定装置(4条韧带)。 卵巢的位置和固定装置(2条韧带) 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4部和2口)。 门静脉的起止和属支,主要侧支吻合部位(3处)。 主动脉分部和各部的主要分支;头颈、胸、腹、盆部和上下肢的主干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分布。 胸导管起止(行程),收集的淋巴干名称。 脑室的组成,脑脊液产生和循环途径。 四条感觉传导路(要求: 第Ⅰ级神经元名称,周围突分布,中枢突名称和终止;第Ⅱ级神经元名称位置,发出纤维的名称、交叉终止;第Ⅲ级神经元名称,发出纤维行程和投射部位) 1. 躯干、四肢深感觉(本体觉+精触觉)传导路 2. 躯干、四肢浅感觉(痛温触压)传导路 3. 头面部感觉传导路。 4. 视觉传导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5. 列出与听觉有关的神经结构(核团、纤维束、皮质中枢) 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主要分支名称。膈神经的行程。 12对脑神经,尤其是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所连核团、主干行程,主要分支成分及分布。 大题举例,虽然多了点,而且有很多重复,仅供参考。 1.面动脉体表最易触摸到的部位和依据? 面动脉最易触摸到的位置:下颌骨体下缘与咬肌前缘交界处,咬紧上下牙齿使咬肌收缩最易触摸到面动脉。 2.精神紧张就会引起心跳加剧,呼吸不均匀等,是由哪种神经兴奋造成?何神经相对受抑制的结果? 精神紧张所产生一系列症状是由于植物性神经中交感性神经兴奋占优势造成的,也是副交感性神经相对抑制的结果。 1.从右肘正中静脉注射治疗肝病的药液,述药液到达肝脏所经过的途径?(可用箭头表示) 药液→右正中静脉→右贵要静脉→右肱静脉→右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各级血管→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脏. 3.试述腹股沟管的构造及通过的内容。 1.腹股沟管有4个壁2个口。

2012 神经生物学思考题(含答案)

2012神经生物学思考题 1.叙述浅感觉传导通路。 ⑴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第2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第Ⅰ、Ⅳ到Ⅶ层)→脊髓丘脑束→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⑵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第2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 第2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 →三叉丘系→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下部2.叙述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基本过程。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 (1)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损伤远侧段全程以及近侧端局部轴突和髓鞘发生变形、崩解并被吞噬细胞清除,同时施万细胞增 殖并沿保留的基底膜管规则排列形成Bungner带,这就构成了轴突 再生的通道。同时,施万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细胞 外基质分子等,为轴突再生营造适宜的微环境。 (2)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建立的同时或紧随其后,在损伤神经近侧轴突末梢的回缩球表面形成胚芽,长出许多新 生轴突枝芽或称为丝足。新生的轴突枝芽会反复分支,在适宜的条 件下,轴突枝芽逾越断端之间的施万细胞桥长入远侧端的Bungner 带内,而后循着Bungner带一每天1mm到数毫米的速度向靶细胞延 伸。 (3)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轴突枝芽不断向靶细胞生长延伸,最终达到目的地并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4)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在众多的轴突枝芽中,往往只有一条并且通常是最粗的一条能到达目的地,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其他 的轴突枝芽逐渐溃变消失,而且也只有到达目的地的那条轴突才重 新形成髓鞘,新形成的髓鞘起初比较细,也比较薄,但随着时间的

面部浅感觉、深感觉的传导通路

面部浅感觉、深感觉的传导通路 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和机体的内环境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内、外环境的变化首先作用于机体的各种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再转化为相应的神经冲动,经过一定的神经传导通路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产生相应的感觉。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运动功能良好,但肢体控制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感觉是人体认识世界的第一门户,当错误的感觉输入时,便没有正确的运动输出。头面部的感觉是人体与外界发生联系最紧密的中间介质,头面部感觉输入可通过植物神经参与人体情感表达同时可通过与颅内脑膜的联系进而影响颅底张力从而影响全身的肌肉张力,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科研究生程煜将头面部感觉进行系统整理,呈现给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1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路(特异性传导路) 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触觉,主要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分别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舌咽神经的上神经节、迷走神经的上神经节和面神经的膝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别组成相应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面神经) 的感觉支,分布于头面部的皮肤和(角膜、口、鼻腔) 粘膜的浅感受器;其中枢突一般认为全部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其中,半月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经脑桥臂的根部入脑桥后,一部分纤维分为短的升支和长的降皮,另一部分纤维不分支,直接上升或下行。升支终于三叉神经主核,主要传导触觉;向下行的纤维和降支构成三叉神经脊束,行于延髓外侧部,向下可与脊髓的后外束相续,其中多数纤维止于其内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主要传导痛、温觉。舌咽神经上神经、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面神经膝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起入后,也经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又神经束内的少量纤维可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内侧的网状结构和孤束核。 头面部痛、温觉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的投射存在着定位:来自眼神

解剖知识点及习题集(系统+局部)(二十三)传导通路

(二十三)传导通路 1.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所谓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又称深感觉,包括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该传导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如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 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有两条,一条是传至大脑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另一条是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感觉。(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 分为长的升支和短的降支。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行,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在中线上与对侧的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锥体束的背方呈前后方向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再转折向上,称内侧丘系(中国医大)。内侧丘系在脑桥呈横位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居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 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问:三叉丘系、脊髓丘系;内侧丘系、外侧丘系?(复旦2003) 内侧丘系: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传导深部感觉和精细触觉的2级传入纤维,呈弓形走向中央管的腹侧,称为内弓状纤维。而后在锥体交叉的上方,在中线上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折向上行,形成内侧丘系,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传导对侧躯干及上、下肢的痛、温、触觉,此束进入脑干后,与一些从脊髓投向上丘的纤维(功能与脊髓丘脑束相同)合在一起,称为脊髓丘系,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外侧丘系:起于对侧耳蜗神经核和双侧上橄榄核的纤维上行组成外侧丘系,行于脑桥和中脑被盖的外侧边缘部分。部分纤维终止于下丘,部分纤维经下丘臂终止于间脑的内侧膝状体。 三叉丘系: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此通路若在内侧丘系交叉的下方或上方的不同部位损伤时,则患者在闭眼时不能确定损伤同侧(交叉下方损伤)和损伤对侧(交叉上方损伤)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以及两点间距离。(同一条传导通路,但不同部位的损伤则临床表现不同)

第十九章神经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传导通路 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型题 .下肢深部感觉传导路的交叉部位在 .脊髓前连合 .脑桥臂 .延髓丘系交叉 .中脑结合臂 .间脑视交叉 .本体感觉传导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 .薄束核和楔束核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前核 .丘脑底核 .四肢的精细触觉的传导 .起始细胞位于后角的背核 .由薄束,楔束来完成 .在脊髓交叉到对侧 .在中脑结合臂交叉 .起始细胞位于胶状质 .头面部的痛温觉传导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 .脊神经节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中的第二级纤维 .经脊髓白质后连合 .经脊髓白质前连合 .经延髓的腹侧 .经脑桥的腹侧 .以上都不是 .内侧丘系 .发自脊髓胸核 .发自薄束核和楔束核 .是非意识性传导纤维 .发自脊髓固有核 .传递温、痛觉

.内侧丘系终止于丘脑的 .腹后内侧核 .腹前核 .背内侧核 .腹外侧核 .腹后外侧核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 .脊神经节 .胸核 .丘脑腹外侧核 .下橄榄核 .以上都不是 .意识性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束核和楔束核 .后角固有核 .胸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以上均不是: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固有核 .胸核 .下橄榄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 .头面部的触觉传导至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脊神经节 .三叉神经运动核 .颈以下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 .背侧丘脑背内侧核 .背侧丘脑腹前核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头面部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 .腹前核 .底丘脑核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下列关于皮质脊髓束的说法,哪项错误

人体解剖学 55- 传导通路

第四节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 脑和脊髓的传导通路是指大脑皮质与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由上、下行纤维束构成。身体各部的感受器将各种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后,由数个神经元逐级传导到大脑皮质的神经通路称感觉(上行)传导路;大脑皮质发出的神经冲动,经数个神经元传导到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运动(下行)传导路。 一、感觉传导路 感觉传导路由3 级神经元组成。 (一)躯干、四肢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是指人在运动或静止状态时感受到的,来自肌、腱、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震动觉。精细触觉是指经过触摸体会物体纹理粗细和辨别两点间距离的实体感觉。以上两种感觉经同一路径传导(图11-48)。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后索上行组成薄束和楔束,两束上行至延髓,分别终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换第2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束核和楔束核内,它们发出的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管的腹侧,左、右相互交叉(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继续上行组成内侧丘系,经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换第3级神经元。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腹后核,其轴突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2/3区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部分纤维止于中央前回。 图11-48 深感觉传导路 (二)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及粗触觉传导路

传导躯体皮肤、黏膜的痛、温度觉和粗触觉的传导路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1.躯干和四肢浅感觉的传导路 第1级神经元也是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先上升1~2个节段,然后止于脊髓后角换第2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髓后角,它们的轴突交叉至对侧脊髓前索和外侧索,组成上行的脊髓丘脑束,经延髓、脑桥、中脑止于背侧丘脑腹后核,换第3级神经元。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腹后核,由此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上2/3区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图11-49)。 图11-49 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2.头面部浅感觉的传导路 第1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皮肤、黏膜的痛、温、粗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脑桥,止于三叉神经感觉核。 第2级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由此发出的纤维向对侧交叉,组成三叉丘脑束,向上止于背侧丘脑腹后核。 第3级神经元也是在背侧丘脑腹后核,由此发出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下1/3 区(图11-50)。

系统解剖学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书本详细内容+习题)

系统解剖学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书本详细内容+习题) 三、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指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或从大脑皮质到效应器联系的路径。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神经传导通路,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从大脑皮质到效应器的神经传导通路,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传导来自肌、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辨别两点距离和物体的纹理粗细等)。该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腱、关节及皮肤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组成薄束和楔束上行至延髓;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内侧丘系,上行到达背侧丘脑;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躯体感觉区(图1-10-31) 图1-10-31 躯干和四肢的深感觉传导通路图1-10-32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2.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粗)觉、压觉传导通路 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压觉又称浅感觉。该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1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上升1~2个脊髓节段;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脊髓后角固有核,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束上升,经脑干到达背侧丘脑;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躯体感觉区(图1-10-32)。 3.头面部的痛觉、温度觉、触(粗)觉传导通路 该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胞体在三叉神经节,其周围突分别组成三叉神经各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的皮肤和黏膜,中枢突进入脑干;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三叉丘系上升到达背侧丘脑;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投射到中央后回下1/3躯体感觉区(图1-10-33)。 图1-10-33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4.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经第1级神经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脊髓后角固有核(II 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脊髓白质前连合; 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压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略触觉、压觉);在脑干为脊髓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痛温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角固有核(II)——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脑干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 (1)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颈膨大平面以上损伤出现对侧上下肢感觉障碍;颈膨大平面以下损伤出现对侧下肢感觉障碍。 (2)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二、躯干和四肢浅深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薄、楔束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 级)。 2、交叉部位:延髓内侧丘系交叉; 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薄、楔束;在脑干为内侧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本体觉、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索:薄、楔束——延髓的薄、楔束核(II)——内侧丘系交叉——对侧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 (1)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2)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三叉神经节(I级)、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脑桥和延髓内二级纤维交叉到对侧; 3、功能: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4、传导束:在脑干为三叉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中枢投射:中央后回下部。 7、传导途径:皮肤痛温觉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I级)——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II)——交叉——对侧三叉丘系——脑干——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下部。 8、损伤分析 (1)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2)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四、视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双级细胞(I级)、节细胞(II级)、外侧膝状体(III级)。 2、交叉部位:视交叉中央部(只有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笔记18(导通路)

和平衡. 丘脑腹后外侧核薄束核 楔束核 脊神经节 薄束楔束 (二)浅感觉传导通路

、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前、侧束 脊神经节 比较躯体和四肢的浅、深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路的交叉: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 ●传导路由三级神经元完成,经过两次换元,从第二次换元起路径同. 中枢突 三叉丘系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内侧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 视神经外侧膝状体 视束视交叉视觉中枢

上丘臂 睫状瞳孔括约睫状神经节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顶盖前区 通路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存在(+) 丧失(-) (存在(+)存在(+)间接对光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 健康侧眼 患侧眼 四、听觉传导通路Auditory pathway 颞横回) 外侧丘系 听辐射下丘内侧膝状体蜗神经核蜗神经 蜗神经节 螺旋器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 第三级神经元

二、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躯体运动传导通路指从大脑皮质发出至脑干或脊髓前角,再经传出神经至效应器的神经通路,包括锥体系 1. 2. ⑵功能: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⑶损伤后症状: 锥体交叉平面以上:对侧肢体瘫痪. 锥体交叉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 一侧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下部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⑵核上瘫和核下瘫 核上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核下瘫: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一侧皮质核束受损出现对侧舌下神经核核上瘫及面神经核下部核上瘫(即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对侧舌肌瘫痪);一侧舌下神经(核)或面神经(核)瘫痪是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区别:

神经系统学习指导及习题自测(附参考答案)

总论 一、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 二、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明确尼氏体及神经原纤维在神经元中的独特性;了解神经元和突触的分类。 三、掌握反射弧的基本组成。了解反射弧的概念。 四、掌握神经系统常用术语:白质(髓质)、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 第一部分周围神经系统 掌握周围神经的组成。明确内脏神经不是独立于脑神经和脊神经之外的另一种周围神经,而是从中挑出来单独论述的。 第一节脊神经 掌握脊神经的组成、纤维成分和分支。了解脊神经前、后支的分布情况。 一、颈丛 (一)熟悉颈丛的组成、位置和皮支的浅出部位及分布概况。掌握什么叫颈襻。 (二)掌握膈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二、臂丛 (一)掌握臂丛的组成和位置。 (二)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明确前四种神经其在易损伤部位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三、胸神经前支 (一)熟悉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行程、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性分布。 四、腰丛 (一)掌握腰丛的组成和位置。 (二)掌握股神经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 (三)了解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行径和分布情况。 五、骶丛 (一)掌握骶丛的组成和位置。明确什么是腰骶干。

(二)掌握坐骨神经的起始、行程、分支和分布,体表投影,了解其常见变异。 (三)掌握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行程、分支、分布及所支配的肌群,了解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脑神经 掌握脑神经的名称、连脑部位、出入颅部位、性质和分布概况。 一、了解嗅神经的功能与分布。 二、掌握视神经的行程和功能。 三、掌握动眼神经的纤维成分、行程、支配眼外肌的情况及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功能。了解睫状神经节的位置、性质。熟悉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四、掌握滑车神经的功能。 五、掌握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三叉神经节的位置、性质、三大分支及其在头面部的感觉分布区。 (一)熟悉眼神经的主要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泪腺神经)及其分布。 (二)熟悉上颌神经的主干行程及其分布。 (三)熟悉下颌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耳颞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颊神经)的行径及其运动、感觉纤维的分布。 六、掌握展神经的行程和功能。 七、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熟悉其损伤(管内损伤、关外损伤的区别)后的表现。 八、掌握前庭蜗神经(蜗神经、前庭神经)的行程和功能。 九、掌握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最复杂,五种)。了解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颈动脉窦支)和分布。 十、掌握迷走神经的纤维成分,主干行程及各种纤维成份的分布情况。掌握喉上神经的位置和分布。掌握左、右喉返神经的行程与分布。熟悉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十一、掌握副神经的行程及功能,熟悉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十二、掌握舌下神经的功能,熟悉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第三节内脏神经 了解内脏神经的组成、分布和机能概念。

神经系统简答题

神经系统简答题 神经系统 1. 支配大腿肌的神经有哪些?各起源何处? 大腿肌前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由股神经支配;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是闭孔神经支配,以上两条神经均是腰丛分支。后群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是坐骨神经支配,是骶丛的分支。 2. 屈、伸肘关节各有哪些肌肉参与?各是什么神经支配? 3. 屈、伸膝关节各有哪些肌肉参与?是什么神经支配? 屈膝关节是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分别由坐骨神经和胫神经支配;伸膝关节是股四头肌,由股神经支配。 4. 简述臂丛的主要分支有哪些? 主要分支有尺神经、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5. 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哪条神经?有何临床表现 易伤腋神经,三角肌瘫痪,肩关节不能外展、肩部失去圆隆外形、肩部皮肤感觉障碍。 6. 简述腰丛的组成、位置及主要分支

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一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共同构成,位于腰大肌的深面,其主要分支如下: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 7. 简述脊神经的数目、组成及纤维成分 脊神经共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每对脊神经都是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脊神经前根属运动性,脊神经后根属感觉性,所以脊神经是混合性的,均含有四种纤维成分:①躯体感觉纤维;②内脏感觉纤维;③躯体运动纤维;④内脏运动纤维。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和后支都是混合性的。 8. 简述膈神经的走行位置及分布 膈神经是颈丛中最重要的分支,经胸廓上口入胸腔,沿肺根前方,心包的两侧,下降至膈,膈神经的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主要分布到胸膜和心包,右侧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和胆囊表面的腹膜等处。 9. 简述大脑半球形态及分叶

中枢神经篇记忆口诀

脊髓1.外形 位居椎管扁圆柱,纵贯全长六条沟;枕大孔处连延髓,长落第一腰下缘。腰骶膨大颈膨大,三十一节要记清;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节单一个。2.内部结构 白质周围灰质中,灰质切面倒H形;胞体树突集中成,前柱胞体为运动。后柱中间神经元。胸一腰三有侧柱,交感低级中枢部。骶二三四无侧柱,前后角间夹细胞,都是副交感中枢。白质集中有三素,后索内薄外楔束;精细触觉本体觉,两束传递有分工;胸四以下薄束传,胸四以上楔束管。侧索之中下行xx,皮质脊髓侧xx传;躯干四肢xx痛觉,脊髓丘脑侧束传。前索之中共有两,皮脊前束脊丘前。脊神经 颈八腰五胸十二,骶五尾一三十一;胸一腰三前根内,躯体内脏运动全。

骶二骶三骶xx,胸一腰三前根同; 前支粗大吻合xx,颈xx臂xx腰骶xx;胸部前支单独走,后支细小不成xx。1.膈神经 一至四颈组颈丛,肌皮分支有两种;肌支名为膈神经,胸膜心包达膈肌;右膈神经有特点,肝胆它传递。2.臂丛分支 颈五至八胸第一,组成臂丛发长支;肌皮正中尺神经,桡腋神经后束分。3.上肢的神经分布 (1)腋神经 腋神经后束发,三角肌它管辖。 (2)臂肌前臂肌神经支配 肌皮神经外侧xx,肱二头肌它管理。内侧束发尺神经,前臂屈肌一块半,名为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其余正中神经管,损伤正中不旋前。上肢伸肌肱桡肌,全受桡神经管理。损伤症状显垂腕,手背桡侧感觉缺。(3)手肌的神经分布

正中神经管手肌,鱼际肌群收除外, 一二蚓肌它管理。小鱼际肌拇收肌; 三四蚓肌骨间肌,全由尺神经管理。 (4)手的皮神经分布 手的掌侧一个半,尺神经支它管理。 其余桡侧三个半,正中神经管辖区。 手背皮肌更易记,桡尺神经各一半。 4.胸神经 胸神经支单独行,上十一对穿肋间;最下一对走肋下,胸腹壁乳肋间肌。 二平胸角四乳头,十对水平平脐环;八对恰在肋弓下,腹股韧带中点出。 下肢和神经分布 (1)股神经 腰丛分支股神经,股四头肌缝匠肌;最长皮支隐神经,小腿内侧足内缘。 (2)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骶丛发,支配大腿后肌群;半腱半膜股二头,伸髋屈膝它有功。 (3)腓总神经、胫神经 坐骨神经分两支,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总前群外侧群,后者支配后肌群。脑脑在颅腔分六部,延髓脑桥中间小;大脑发达最重要,延髓桥中脑干称。 1.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三结构,网状结构神经核,尚有一种更重要,上传下达纤维束。 (1)脑干神经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